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开局就登基-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
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
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
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
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更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皇帝,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
坤兴公主把柳如烟安排在煤山,朱由检对此还是很满意的。
刚开始他还真的担心坤兴公主把柳如烟送到外面的尼姑庵。
一行人很快来到煤山,他们在山下下马步行上前。
煤山是人工山不是很高,半柱香时间就登上煤山。
“父皇您看,那就是儿臣给柳如烟新建住处,所有资金全部来自皇家商会,没有用国库一分钱。”
朱由检顺着坤兴公主手指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两间简易房。
可是那只是柳如烟临时居住的地方,在不远处有工人还在热火朝天盖房子。
朱由检仔细一看,居然是一个四合院的样子。
朱由检满意点点头:
“不错,看样子不算小。”
看到父皇心情好些了,坤兴公主伸手挽住他的手臂,又恢复以前模样。
“父皇,如烟姑娘怎么可能只有一两间房呢!人家毕竟曾是您的妃子,就算不住宫中,身边肯定也有有人保护和侍候,另外父皇您有时间还会光临的对吧?所以不能太简陋!”
看到眼前建筑,又听到坤兴公主的话,阿青忍不住嘻嘻一笑:
“嘻嘻……对呀!还是公主想的周到,陛下应该感谢公主才对!”
朱由检伸手在两个美女额头点了点笑道:
“你们两个呀,让朕怎么说你们呢!”
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两间临时搭建的房子前,阿青上前敲敲房门:
“砰砰砰”
“吱呀……”
片刻后,房门从里面打开,柳如烟的俏脸从里面露出来,当她看到来人时,当时脸色一变急忙上前跪倒:
“参见陛下,如烟私自离开皇宫,请陛下治罪!”
“平身吧!朕已经知道事情真相,这次可以原谅!”
“谢陛下天恩!”
朱由检说罢,迈步走进房间,柳如烟急忙谢恩,又对坤兴公主和阿青微笑点点头,然后跟着朱由检进去。
阿青和坤兴公主朱薇娖并没有跟随柳如烟进入房间,她们就站在不远处看风景。
房间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椅子和一个蒲团。
“陛下这只是临时居住,公主说后面房子建好就可以搬进去。”
柳如烟说话间给朱由检泡了杯茶,然后又跪在朱由检面前:
“陛下,如烟真的不适合在宫中居住,请陛下谅解,等尼姑庵建好,如烟将正式出家!”
朱由检微微一笑:
“但要代发修行,朕会随时光临,只要你能答应,朕就准奏!”
朱由检意思很明显,柳如烟可以出家,但要带发修行,并且朱由检来的时候,她还要服侍。
柳如烟搬出皇宫,就是不想让人以为她抱有其他目的故意接近皇帝。
她也知道因为皇帝纳她为妃,在民间有人说是非。
其实她真的什么目的都没有,搬出皇宫一个住在风景美好的煤山,柳如烟感觉很轻松。
听到皇帝如此一说,柳如烟犹豫片刻,她知道拒绝不了皇帝,于是点头答应:
“回禀陛下,如烟愿意,不过陛下要答应如烟一个条件,让御医给如烟做绝育!”
朱由检一愣:
“为何?”
柳如烟俏脸羞红,一副含苞欲放娇艳欲滴的模样:
“陛下……哪有尼姑……生小孩的……”
朱由检哈哈大笑:
“哈哈哈……这个你放心,朕自有办法。”
柳如烟又娇羞说道:
“那陛下给这里起个名字!”
朱由检当然不会拒绝:
“嗯,建好后,就叫白衣庵吧!”
“谢陛下天恩!”
第764章 祖训
柳如烟的事情总算搞定了,坤兴公主朱薇娖竟然在煤山给她造一座尼姑庵。
朱由检对公主的决定非常满意,虽然说柳如烟出家了,其实只是搬出皇宫静修而已。
这次是他们私自做主,并没有和朱由检提前禀报。
尽管他对朱薇娖的做法很满意,可朱由检并没有夸奖她,警告她下不为例。
回来的路上,坤兴公主朱薇娖又保住朱由检手臂撒娇:
“父皇不要生气了,那时您远在日本,儿臣根本没有几乎向您禀告,父皇放心,不会再有下次了,不然您废除儿臣的公主……”
面对这个没娘的可怜孩子,朱由检怎么忍心再立即责备她。
伸手拍拍朱薇娖的俏脸:
“好啦,不要再内疚了,只要你以后不在自作主张,父皇就原谅你这次。”
坤兴公主把脑袋靠在朱由检肩膀上娇柔一笑道:
“嗯,谢父皇,儿臣就知道父皇最爱薇娖了,告诉您个秘密……”
朱由检微微一笑:
“秘密?什么秘密说给父皇听听!”
朱薇娖犹豫一下,最终还是下定决定说道:
“大哥今年不小了,父皇有没有考虑过他的婚事?”
坤兴公主一句话提醒了朱由检,他当时一拍脑袋:
“哦,这个倒是,父皇只顾开拓疆土,把这事给忘了,明天就……”
朱由检想说明军就给他张罗,可是马上又想到宫中根本没有人可以做此事。
“这样吧!你替父皇把以前管理此事的嬷嬷招进宫,让她们为太子选妃!”
朱薇娖嫣然一笑:
“父皇,太子妃已经有了人选,不过后宫确实要补充一些人员了,现在缺口太大,其他不说叫皇后都还没有。”
朱由检当时一愣,当然知道自己后宫还需要很多人,可是太子妃哪来的人选?
“太子妃有人选?什么人说来听听!”
朱薇娖有些为难的说道:
“父皇,大明日报编辑张敏不但人美还很懂事,并且和皇兄之间似乎也有说不清的关系,儿臣感觉她挺合适的,不过这不符合太子选妃的制度,除非您亲自做主……”
从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古代就进入了封建王朝。
从此之后,封建王朝就有了一个潜在的“威胁”,这就是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代,这些朝代或多或少的都出现过外戚干政或者后宫干政的情况。
最为人熟悉的就是清朝,清朝前期是没有后宫干政以及外戚专权的。
可是在慈禧进宫之后,清朝的后宫制度就改变了。
慈禧成为了晚清实际的掌权人,从这时候开始,清朝就被后宫干政所困扰了。
即使是清朝的灭亡,与后宫干政也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慈禧太后,清朝的局面肯定会发生改变。
相比较来说,明朝就从未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
除此之外,明朝还没有出现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
即使是明朝的祖训,都要比任何一个朝代霸气,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即使是亡国之君崇祯帝也是如此。
相比于其它朝代,明朝从建立到灭亡,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或者外戚专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都与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刻苦学习,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教训。
因此朱元璋将历朝历代的不足都进行了改进。
朱元璋下旨所有的太监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
由此说来,太监干政在明朝前期几乎没有出现。
即使是魏忠贤这样的太监,也不足以威胁皇权的统治。
在防范外戚专权和后宫干政方面,朱元璋的首先造了一面三尺高的铁牌,立于宫门口,上面刻画了八个大字: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后来,文官集团不断的发展壮大,这对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威胁。
之后就有了内庭司礼监和外庭内阁互相牵制。
古代史上出现了很多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政,后宫和外戚是相互存在的。
后宫的妃子权势变大,那么她的外戚也会水涨船高。
比如说西汉的吕后专权,她破坏了刘邦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就导致了问题出现。
朱元璋对后宫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他想到了两个办法。
第一就是在选妃上与众不同,其次就是加强了后宫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选妃的制度。
明朝时期,从朱元璋开始,就出现了“后妃多出民间”的现象。
除去开国之初盛行与勋贵联姻以外,剩下的明朝皇帝在选妃方面,几乎都是出自民间。
明朝选妃都是在京城及其周边地区,类似于今天的海选。
之后就由礼部进行筛选,最后剩下的几十人带入宫中。
在这几十人中,挑选一二人作为后、妃,其余的女子以礼送回家。
这样一来,后宫中的皇后、妃子全部出身在民间,就没有了后族强大的势力。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
明仁宗的张皇后,被称之为“女中尧舜”,她就是出自普通农民家庭,之后当选为太子妃,从此之后在皇宫中生活。
成为皇后之后,她的父亲被封为七品的兵马副指挥。这个职位不会对明朝产生任何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外戚的世袭制在嘉靖帝期间被废除。
这样一来,外戚想要获得权力,更是难上加难。
有了这样的策略,就有了后宫压根干政不得,连外戚都掀不起什么风浪。
史书对明朝评价为“故有明一代,外戚最为孱弱”。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朱元璋的办法,让明朝从建立到灭亡都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
不过这样做也是有弊端的,就是皇帝少了一个强大的外援。
外戚用好了肯定是皇帝强大的助手,但是明朝从根本上来说就没有这种外援。
坤兴公主说到张敏时,她知道又一个祖训摆在父皇面前。
京师保卫战以来,父皇改变和废除祖训就像运动员挑战世界纪录一样,都不知道有多少条了。
如果父皇愿意为张敏和朱慈烺做主,他又将打破一个纪录。
朱薇娖不知道那些大臣会不会又要狂喷父皇,她以前可没有少被大臣喷,后来他把都察院都给废除了。
第765章 最幸福的户部尚书
坤兴公主思绪万千,可是朱由检并没有在意:
“张敏?朕好像听说过她,此人挺能干的,学问也很深,大明日报编辑应该不是大官和勋贵之后吧?”
虽然大明日报是朝廷主办,相当于现在国企的样子,朱由检不认为一个美女编辑是大户人家之女。
她不知道,可是坤兴公主朱薇娖知道呀!她们一起吃过好几次饭了。
张敏是张富贵的亲姐姐,也是大明堂堂英国公张世泽之女。
“父皇,张敏是英国公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