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0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良将何来?”董侯目视吕布。

    “左中郎将,为董(贼)义子,军中素有威名。携赦免诏书入营,足可安抚军心。”王允掷地有声。

    “速将敕追回。”董侯幡然醒悟。

 1。278 僵尸自照

    “臣,吕布,当不负圣托。”吕布大礼参拜。

    “左中郎将忠心护主,为国锄奸。”董侯言道:“朕,自有重赏。”

    “谢陛下。”吕布再拜。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侯金口玉言,为此事盖棺定论。足可洗吕布弑父罪行。更何况董卓逆行,人人得而诛之。

    少顷,卫将军张济并五转中郎将到场。

    卫将军张济,本与大将军董重,暗中结盟。然董重忌董卓势大,只手遮天,处处避让,不与争锋。张济亦恪尽职守,轻易不离禁中。除去守备二宫。谨防落单,为董卓所乘。亦是主因。然董卓得寸进尺。夜宿龙床,奸淫宫女,犹不知足。竟觊觎万年公主。

    张绣数次欲潜入宫,刺董于龙床之上。皆被叔父张济所止。只因,董卓行事,粗中有细。凡入宫,皆陈兵夹道。左步右骑,屯卫周匝。更有义子吕布,万夫莫敌。张绣射虎箭,亦难胜吕布手中鹊画弓。九节飞矛碰上方天画戟,亦是胜负难料。

    何况身陷重围,必败无疑。

    正因如此,张济忍字当先。不心头大患,竟伏尸阶下。血流成河。

    叔侄二人,震惊可想而知。

    更不敢怠慢。急入玉堂殿面圣。

    “臣等,叩见陛下。”

    “卫将军免礼。”董侯和颜悦色:“贼臣授首,除恶务尽。王太仆举卫将军,领北军五校。破万岁坞,夷贼三族。不知卫将军,意下如何。”

    “臣,张济,遵命!”

    待起身,王允又道:“卫将军只需载(董卓)尸于前,坞上守军,必望风归降。”

    “谢太仆。”张济心领神会。

    恰逢天光大亮,雪后初晴。

    鱼梁台上,百官就位。独不见丞相到场。

    闻不久前,丞相奉诏入宫。与陛下当面论及,万年嫁娶。此时,或有定论。殿中党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洋洋得意。

    不知早已大祸临头。

    东郭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安素等人,无惊无险,入府暂避。

    见严夫人安然无恙。游缴庞舒,终是安心。细说前后诸情,严夫人这才幡然醒悟。原来,皆出王太仆所谋。

    自投死路,向死而生。

    便是生父,亦裹挟其中。将心比心。严夫人焉有责怪之理。这便言道:“妾之行踪,夫君尚不知晓。游缴可否代劳。”

    “得令。”庞舒自去宫门传语。

    稍后,安素遂将严夫人,引入寝宫密室。足保周全。

    蓟王虽归国就藩。然京中一切如旧。尤其殖货里周遭,小市、粟市、马市,皆为蓟王所有。东郭乃洛阳县治所在,更多文士少吏聚集。立大将军府于此,自可震慑宵小。

    辅汉大将军府,屡经修缮。制度甚盛,规模不下万岁坞。府中钱粮亦积如山。为人艳羡。然蓟王美名流传,与董卓判若鸿沟,云泥之别。

    究其原因,便是名正言顺,有礼有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待庞舒马不停蹄,抵南宫门。问过方知,左中郎将已奉诏离京。绕行洛阳八关,招降十万大军。

    所谓“苟富贵,无相忘”。吕布出身董卓一系,远非皇甫嵩、朱儁等人可比。董卓犯上,吕布杀之。此乃君命不可违。陛下既免吕布之罪,自可赦众无罪。

    可比张飞义释严颜,沿途关隘,望风而降。便有守将有迟疑未决,严颜城下高呼:“我尚降汉,何况汝乎?”于是望风归顺,不曾厮杀一场。

    循此例。凡有迟疑未决者,吕布只需言道:“我尚无罪,何况尔等?”

    于双方而言。吕布足可担保。

    此亦看出,王允老成谋国。

    话说,待见董卓尸身,万岁坞守军,溃如山崩。不等北军五校强攻,便有人开城投降。自董旻以降,万岁坞中,鸡犬不留,血流漂橹。

    数日后,蓟王宫,灵辉殿。

    “‘洛阳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陛下又‘使卫将军张济攻卓弟旻于郿坞,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唯卓女孙,渭阳君董白,不知所踪。”右相耿雍,将洛阳之变,娓娓道来。

    时不过初春。待入夏,“暴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然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诸袁门生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

    后以“燃脐”、“僵尸自照”指诛杀恶贼,人心大快。

    “董白今在何处?”蓟王居高下问。

    中书令赵娥,回身答曰:“回应主公,已归陇右。”

    蓟王一声长叹:“可是许女。”

    “正是。”赵娥答曰。

    许女,便是许师钟瑷之女。种出董卓。先前,钟存女豪(慧妃),欲遵古礼,将许师、许女,皆引为媵妾,共嫁陇山。以防钟存古羌,政教同体。留二人于王庭,久必成害。

    蓟王知晓厉害。遂将许女认作“假子”,视如己出。许女自幼得许师言传身教,巫蛊之术,颇有建树。后拜入四海馆长左慈门下。慧妃归国,许女术业未成,遂滞留大震关。闻董卓之事,星夜入京。先是假扮游方术士,披麻戴孝,书上下二口为“吕”示警。后入万岁坞,将董白救出。

    出坞时,见其手持蓟王符传,饶是卫将军张济,亦不敢阻拦。

    “‘洛阳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陛下又‘使卫将军张济攻卓弟旻于郿坞,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唯卓女孙,渭阳君董白,不知所踪。”右相耿雍,将洛阳之变,娓娓道来。时不过初春。待入夏,“暴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然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诸袁门生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

    后以“燃脐”、“僵尸自照”指诛杀恶贼,人心大快。

    “董白今在何处?”蓟王居高下问。

    中书令赵娥,回身答曰:“回应主公,已归陇右。”

    蓟王一声长叹:“可是许女。”

    “正是。”赵娥答曰。

 1。279 危国之道

    “闻,朔望朝会时,百官请命,王允续任上公之位。”右相又道:“王允如何行事。二日后,当见分晓。”

    “大将军又如何?”蓟王必有此问。

    “大将军董重,累日来偃旗息鼓,闭门不出。却不知何故。”右相又答。

    “料想,陛下必有权衡。”蓟王一语中的。

    先前,董卓为求大义,示好二宫太皇。董重先回,被表为大将军。与董卓并称“二董”,权臣与外戚联手之势成。奈何好景不长。待董卓稳坐大位,遂将董重驱离中枢。鱼梁台上,并无大将军一席之地。董重焉能不深恨。

    于是,与卫将军张济等,暗中结党。共谋诛贼。却忌于董卓势大,不敢轻举妄动。遂被王允并吕布抢先。陛下论功行赏,董重并无寸功,有何颜面示人。此时入朝,岂非自讨没趣。闭门谢客,蛰伏不出,亦是人之常情。

    然,今时又不同往日。董卓既灭,陛下如何肯再造权臣。王允并吕布,一文一武,共掌朝政。已有分权制衡之意。今百官请命,王允加上公之位。陛下自当警惕。恐为董卓第二。

    料想。虽形势所迫,不得不为。然陛下,必有制衡之举。窃以为。若要制衡王允,大将军董重,乃不二之选。既贵为外戚,又中人之姿。论才智,不足以权倾天下。论亲疏,亦不会逼迫董侯太甚。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蓟王言道。

    语出《左传·襄公十年》。意思是说,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个人的意愿难以成功,若二者并行,则难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治国之道。

    “主公明见。”群臣拜服。

    右相又奏曰:“又闻朝中,拨乱反正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拨董卓擅行废立之乱。”蓟王问道。

    “正是。”右相答曰:“弘农王乃主公所立,当今天子乃董卓所立。故京中有人言,宜尊弘农王复为天子。”

    “王允遣使张种,抚慰山东。首来蓟国,许另有深意。”右相言道。

    言下之意。张种出使蓟国,乃为求拨乱反正,而问计蓟王。毕竟,蓟王四朝元老,大汉一藩。天下表率。更有甚者,史侯本就是蓟王扶立。故拨乱反正,首当其冲,当问蓟王。

    “自先帝崩后,二宫流血,兵祸绵延。”蓟王言道:“先有何进,后有董卓。朝政凋敝,朝臣凋零。譬如猛士浑身披创,当先疗伤止血。再图复起。”

    蓟王之意,显而易见。既已成定局,稳妥起见,不宜妄动。伤及元气,神仙难救。时至今日,洛阳朝堂,已难大动干戈。

    且于蓟王而言,何人为帝,并无不同。

    “关东形势如何?”合肥侯亦不可不防。

    “合肥侯自据寿春,营城筑港,广造大舡。政令所出,皆与我(国)同。更加关东士族,槃根错节,心向寿春者众。闻淮泗诸国各出精兵,重组联军。拱卫关津,与洛阳相抗。尤其汉室四牧,饱受非议。”左相崔钧,起身奏对。

    汉室四牧,便是指刘岱、刘繇、刘表、刘焉。

    先帝曾言,天下十分,汉室三分,豪强七分。为夺十分天下,先帝不惜弄险,借黄巾之乱,血洗关东。先前,关东士族,惨遭屠戮,为救家园,无暇他顾。今已渐醒悟。更加洛阳朝政日非,民心思乱。关东豪强,如何再坐以待毙,引颈受戮。于是趁洛阳宫变不断,党同伐异,互相倾轧,无力东顾之机。谋取一线生机。

    先另立新帝(合肥侯),据拥大义,得合法身份。而后遣门下子弟,充填郡县大位,谋取私利。如此沆瀣一气。将一切违法所得,皆变为天经地义。垄断江山,豪门遍地,遂成『关东正义』。

    而后,合纵连横,招兵买马,笼络四方,守护正义。

    一言蔽之。合肥侯,非天下公主,亦非拥半壁江山。充其量,不过豪门代言人。

    于是乎,天下十三州,渐行渐远。

    洛阳守成之君,并身侧遗老遗少,汉室忠臣,皆是『守旧派』。

    革新另有两派。以大河为界。河北为『帝国派』,河南为『门阀派』。

    不知不觉。『三国』,已呼之欲出(注①)。

    或有人言,洛阳如春秋时周天子。名义上,仍为天下共主。不应降格为“国”。

    言之有理。洛阳乃『天下共主』,位居三国之上。即便如此。三国之一,亦早有雏形。便是以淮泗八国为首的『诸侯派』。或称宗王派。

    为与洛阳抗衡,诸侯派与门阀派,合二为一。然后事如何,天机不可泄也。

    洛阳南宫。

    董侯正襟危坐。聆听群臣奏报。

    先前,朝政皆出鱼梁台。玉堂前殿,门可罗雀。唯有寥寥数人,常伴君侧。不料董卓一日毙命。翌日,王允已拟定名额,查漏补缺。先前不愿阿谀献媚之清官循吏,悉数官复原职。

    董侯钦佩之余,亦生忌惮之心。

    闻郭林宗,曾赞少年王允: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今日方知,郭林宗“隐君”之名,“名实相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