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0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有阴瑜者,自蓟国回。守护祖祠,颇有贤名。”

    “速速请来,不可失礼。”孙坚喜道。

    “喏。”徐盛这便领命。

    徐盛、宋谦、董袭、贺齐等,各守营寨,身兼大任。不可轻动。唯有孙坚坐镇樊城,安抚军心,调拨粮草辎重。

    麾下四校,攻城拔寨,尚可足用。然分兵各处,守备城砦,突显人手不足。更加蔡瑁、张允不战而降。如何示好荆州世家,笼络七郡豪强,事关此战胜负。

    孙坚亦有考量。

    善待蔡瑁、张允,乃成必然。至于战后如何,又另当别论。诚如孙坚所想,今日能投我,明日亦可投他。两面三刀,断不可留。

    暂且修兵,坐等襄阳刘表,杀二人满门。断绝后路。亦是孙坚,乐见其成。

    料想不出数日,当有捷报传来。那时,家仇国恨,蔡瑁、张允焉有二心。

    “报——”便在此时,忽闻斥候来报:“关东联军已拔营,正往樊城而来。右车骑命将军,引兵接应。”

 1。32 一线生机

    端午快乐。

    …………………

    闻此言,蔡瑁、张允这便心安。

    蔡瑁又问:“不知孙将军,何所求?”

    “一去便知。”阴瑜笑道。

    阴瑜既不愿说,二人亦不敢多问。抖擞精神,入城赴宴。切莫被江东健儿小觑。

    樊城内脚手架林立,先前降兵,城中百姓,南阳流民,幸赖孙坚开仓赈济,得以饱食续命。正拆除坍塌楼宇,修补城池。足见孙坚久据之心。

    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孙坚素仰慕蓟王。言行举止,皆潜移默化,与蓟王比同。善待黎庶,更如出一辙。何况,孙坚亦是庶门出身。

    前汉时,樊国旧都,今汉樊县治,便是孙坚大营。

    文帝元年(前179年),蔡兼封樊侯,食千二百户,立樊国。传位四世,元鼎四年,樊侯蔡辟方,因罪除爵,废国为县。

    历经风雨,屹立不倒。先前南阳大水,樊邓二城,亦遭水淹。索性有汉水等,诸水分流,未受没顶之灾。奈何城外良田尽毁,两地民众亦背井离乡,举家流离。约数万众,汇同新野等地流民,共计十万余,南迁蓟王象林苑。自蓟王于金兰湾,立象林港。引横海先锋舰队常驻。

    象林苑一日千里。尤其兰沧水入海口三角洲,足辟三熟美田,二千万亩。蓟王取名兰沧苑。乃象林三十六(小)苑中,最佳农苑。

    十万流民,多迁居此苑。除南阳流民外。辅汉大都护府所辖,三韩半岛、倭国列岛、江表十港、乃至海外番邦。皆有向化岛夷,不断被运抵象林苑中。依据所长,分门别类,妥善安置。年初水衡都尉上报,象林三十六苑,计有苑民二十万众,二万五千余户。

    苑中民事繁杂。水衡都尉周晖上疏,求仿上林令,置象林令。

    上林令,官名。前汉置,秩六百石。初隶少府,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后,改归水衡都尉。掌上林苑中禽兽宫馆之事,有八丞二十尉。今汉改置上林苑令,亦或省称上林令。

    先前,蓟王萧规曹随。效仿前汉,亦在象林苑中,分门别类,置诸多属吏。职能大同小异。唯将前缀官名“上林”改“象林”。象林诏狱、象林水司空、象林农官、象林寺工,象林三官,诸如此类。

    唯象林令一职,未曾觅得合适之选。

    恰逢水衡都尉归国述职。大朝会时,“未坐先仕”楼桑令,南阳何伯求,举同郡张仲景,出为象林令。

    张仲景,南阳涅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少举孝廉,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张仲景,总角(少时)造(访)(何)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不是做官的料),后将为良医。”

    竟是张仲景。

    蓟王如雷贯耳。忙问张仲景今何在?

    何伯求答曰,为避黄巾之乱,张仲景隐居岭南,专心医术,撰写医书。

    莫非是旷世巨作《伤寒杂病论》。

    蓟王不敢怠慢。遂命门下属吏,泛舟岭南,徵辟张仲景。

    言归正传。

    见江东四校皆在,蔡瑁、张允这便心安。

    如前所言,飞云号水中坞堡。吃穿用度,一应俱全。便是船上庖人,亦精通厨艺。唤来庖制军宴,还不手到擒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见二人放下心防,醺醺欲醉。

    孙坚这便落杯相问:“某自奉命讨逆,连战连捷。今江陵亦为我儿多夺。襄阳腹背受敌,断难保全。唯一所虑。刀兵四起,血流漂橹。恐殃及城中百姓。不知二位,可有良策。”

    闻江陵被夺。蔡瑁、张允二人表情,可想而知。

    正如孙坚所言。襄阳、江陵二城,上扼汉水,下守长江。乃荆州心腹重镇。江陵失守,襄阳难保。

    虑及紧要处。二人冷汗淋漓,酒醒大半。

    蔡瑁抱拳道:“我等武人,素无机变。还望将军明示。”

    不等孙坚开口。客席作陪之阴瑜,这便言道:“(蔡)都尉乃出名门。若能劝城中家小,夜开城门,则立首功矣。”

    “哦……”蔡瑁幡然醒悟。一时天人交战。

    见其无语,孙坚索性明言:“若得都尉相助,待事成,共分荆州。”

    “这……”荆州半壁,其利之大,可想而知。

    口说无凭。孙坚指天为誓:“如能兵不血刃,夺取襄阳。待定七郡,愿与蔡氏共治之。”

    “得将军如此器重,卑下敢不效死。”闻“与蔡共治”,蔡瑁热血冲冠,跪地应诺。

    张允亦下拜。

    孙坚大喜,离席搀扶:“得都尉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三人把臂大笑,芥蒂尽消。无论结局如何。孙坚既有所求,二人项上人头,暂可保全矣。至于后事如何,先保住性命再说。

    事不宜迟。蔡瑁这便面授机宜,遣心腹家将,潜入城中。

    两套说辞。

    其一,刘表当面,诈言乃乘守卫不被,只身脱逃。言蔡瑁、张允被乱军挟持,不得已而降敌。望明公体恤。愿为内应,相约举事。

    其二,密报家中宗长,待窥得良机,夜开城门,放江东健儿入城,与孙坚共分荆州。

    名门行事,首鼠两端,果不其然。

    数日整备,安抚降众,补足士气。

    孙坚亲提大军,横渡汉水。讨伐襄阳。

    “将军且慢。”临行前,阴瑜捧盔上前:“在下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将军上阵杀敌,如有马惊流失,不幸命中,悔不及也。”

    孙坚探手头上赤帻,这便笑道:“公子好意,某心领之。自举兵以来,亲冒锋矢,负土填壕,历经百战,皆无碍。故以此帻为吉兆也。”

    阴瑜,赤诚君子,素重英雄,故力劝道:“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将军一人安危,干系荆州全局。请戴盔。”

    “也罢。”孙坚豪爽一笑,这便随手接过,覆于赤帻外。

    “愿将军,一战得胜。”阴瑜长揖相送。

    “承公子吉言!”孙坚跃马扬鞭,兵进襄阳。

 1。33 功败垂成

    襄阳城头。

    刘表并麾下文武,矗立谯楼。俯瞰城下江东万人军阵,面沉似水。

    鸦雀无声。

    江东兵锋之盛,荆州莫敌。

    主簿蒯良言道:“孙坚麾下,一万江东健儿,号‘敢死’、‘解烦’。百战精兵。敢死为先,解烦断后。由江东四校,徐盛、宋谦、董袭、贺齐,并领之。”孙坚拜破虏将军。麾下前、后、左、右,四校尉,皆前加“破虏”二字。

    “江东猛虎,爪锋齿利。”刘表叹道。

    “明公勿忧。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襄阳雄城,兵精粮足。纵一万虎狼之士,亦难先登。”蒯越进言道:“孙坚,客军远至,苦无根基,故求速战。明公当反其道而行之。只需固守城池,久攻不下,必然心急。再令黄祖依计行事,孙坚必中计也。”

    “便依异度所言。”刘表轻轻颔首:“猛虎不死,我心难安。”

    孙坚城下叫阵。刘表闭门不出。

    “(襄阳)城北枕沔水(汉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阳矣。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垒是也。”

    襄阳新城,又名襄阳大城,乃北津戍,东扩而成。北津戍,今为襄阳西垒。扼守汉水。与襄阳城,互为犄角。此堡三面环水,背靠岘山。易守难攻,谓襄阳桥头堡。

    欲下襄阳,必攻此堡。否则左右夹击,败局已定。

    时屡败屡战之黄祖,正驻守堡中。

    襄阳墙高壁厚,乃刘表不惜工本,请大国良匠,以蓟国营城术督造。防御之强,可想而知。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同出蓟国技艺。矛盾之争,势均力敌。孙坚无法凭机关之利,碾压取胜。强攻必损兵折将,十不存一。更有蔡瑁家门,约为内应,夜开城门。故孙坚城下示威,为城内蔡氏子弟壮胆。待日落,便以机关兵车,扎下营盘。

    一连数日。

    任凭孙坚,城下搦战,刘表皆高挂免战牌。命麾下严守四门,拒不出战。更加蒯良、蒯越智略出众,令行禁止,井然有序。并无半分差池。城内蔡氏私兵,亦无可乘之机。城内城外,心急如焚。

    又闻南蛮校尉,引军渡江,据津乡港,兵围江陵。关东联军,已入南阳。饶是一军主将,孙坚亦渐急迫。

    是夜。大城西垒。

    得刘表密令,黄祖领军出征,夜袭孙坚大营。

    不料孙坚,早有准备。更加机关楯壁,攻守兼备。战至天明,见事不可为,黄祖鸣金收兵。

    “哪里逃!”营门大开。孙坚领一千精骑,杀奔而出。黄祖力竭溃败。乱军四散而逃。黄祖并数十亲骑,不及遁入西垒,孙坚已拍马杀到。唯有绕城而过,窜岘山中。

    史载:“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又引《英雄记》云:“刘表将吕公(《后汉书》作吕介)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介)。公(介)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然自南阳大水,万民流离。盗贼蜂起,刨人祖坟。阴瑜返乡,为孙坚引为上宾。临行前,君子之风,授之以盔。或从合肥侯南阳称帝始,种种倒行逆施,前因后果,交替演化,阴差阳错,终令历史稍稍偏转。

    孙坚单人匹马,杀入岘山。

    身后惨叫不断。亲骑纷纷落马。黄祖肝胆俱裂,苦不堪言。唯有鞭笞战马,掩面逃窜不提。

    “黄祖匹夫,速速下马乞降!”耳边一声炸雷,孙坚电射而至。

    千钧一发,忽闻鸣镝射空。

    山上箭如飞蝗,石如雨落。

    眼见一块礌石迎头砸下。黄祖两眼一黑:“吾命休矣!”

    不料马失前蹄。身形一矮,礌石正中盔尖,又弹跳崩去。

    “啊!”

    惨叫犹在耳。孙坚已中石坠马。

    “将军!”身后骑士,奋不顾身,举盾来救。终将血流如注,人事不省之猛虎抢回。

    漫山遍野,欢声雷动。

    “杀虎,杀虎,杀虎!”之声,响彻天际。

    待被副将吕介救起,黄祖犹未回魂。

    “我命在乎?”

    吕介抱拳笑道:“(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