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0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处公卿高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甄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改自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

    曹操因葬吕伯奢而伤怀,浑浑噩噩,打马回城。骤见檄文,字挟风霜,笔笔见血。不由头风病发,天旋地转。大叫一声,翻身坠马。

    “啊——”

    围观人群,一哄而散。曹操遂被诸校,抢回大营。

    待服下金石汤药,这才悠悠转醒。强睁双目,只见三位幕僚,亦闻讯赶来。

    “此文,何人所作。”曹操必有此问。

    “并未具名。”陈宫小心作答。

    程立却道:“闻,乃陈留名士,边让所作。”

    “可是济北相。”先前,曹操曾为救身陷囹圄之吕伯奢,而四处奔走。临行前,济北相边让,相送十里,依依惜别。前情历历在目,今何出此檄文,妄加污蔑。

    “正是。”程立亦是恨意难平。

    “既作檄书,但罪我一人,何乃上及父、祖乎!”曹操气血冲顶,双目赤红。

    “明公万勿动怒。”程立切齿言道:“先前,《置屯田令》下,济北相无所作为,因而罢免。后陈留家中坞堡,亦被破壁,田宅悉分佃户。于公于私,皆因明公而起,故深恨之。”

    “好一个陈留名士。”曹操眼中,四起杀机。

    “边让讥议,非君子所为。”陈宫见状,连忙劝道:“明公切莫中计。身负恶名,为天下所忌。”

    “公台所言极是。”曹操不置可否:“且退下吧。”

    “喏。”

    待群僚拜退。曹操忽道:“李乾何在。”

    “卑下在此。”李乾,乘氏豪杰,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随曹操历经百战。今为中垒,拱卫大帐,忠心不二。

    “麾下可有死士。”曹操仰卧榻上,双目无光。

    “明公意欲何为。”李乾见状,怒气自生。

    “杀此獠,已泄我心头之恨。”曹操言道。

    “得令。”李乾领命而出。

 1。96 挟私报怨

    甄都,太师府。

    “此文,何人所作。”王允面沉似水。

    “闻,乃出陈留名士边让。”不其侯伏完,小心作答。

    “何其不智也。”王允言道。

    尚书令桓典答曰:“此人本为济北相。曹孟德《置屯田令》下,因无所为而免。不及归乡,家中坞堡被破,田宅悉分佃户。故与曹孟德交恶。出言讥议。”

    “挟私报怨,毁訾诽谤。自寻死路。”王允当机立断:“命司隶校尉,逐捕下狱。”

    “边文礼,关东名士。才辩俊逸,海内知名。”不其侯伏完劝道:“未审先捕,恐失人望。”

    尚书令桓典,私言相告:“太师欲救边文礼一命也。”

    伏完这便醒悟:“太师高义,卑下惭愧。”

    司隶校尉李肃,不敢怠慢。遂亲自领队,兵发陈留浚仪县,边让田庄。

    一日后,快马回报。

    边让举家惨死,无一生还。

    “这……”饶是不其侯伏完,亦浑身恶寒。边让纵祸从口出,然罪不至死。何况灭门乎。

    见王允不置一语,尚书令桓典代问:“彼情如何?”

    司隶校尉李肃答曰:“贼人乘夜而来,翻墙而入。杀尽边氏一门,家财分毫未动。此乃……”

    “直言。”桓典叹道。

    “寻仇也。”李肃答曰。

    “可有人证。”桓典再问。

    “死无对证。”司隶校尉李肃言道:“无论男女老幼,皆一刀毙命。必是死士所为。”

    “好一个死无对证。”王允言道:“闻曹孟德,初看此文,气怒坠马。心头之恨,可想而知。”

    “人皆以为,必出曹孟德之手。”兹事体大,司隶校尉李肃不敢隐瞒。与先前操持贱业一酒家,截然不同。边让乃关东名士,举家被害,乃至关东群情激奋。司隶校尉李肃焉敢牵扯其中。

    话说,曹孟德着实胆大妄为。《置屯田令》,得罪关东豪强无数。便有人挟私报怨,亦不过呈口舌之快。刀笔犀利,能杀人乎?

    何必杀人全家。

    “敢问太师,此事,该当如何。”李肃求问。

    “曹孟德人何在?”王允遂问。

    “避入大营,称病不出。”伏完答曰。

    “营中将校,皆为人证。曹孟德卧榻不起,如何捉刀杀人。”王允言道:“罢了。”

    “喏。”李肃心领神会。所谓循规蹈矩。一切皆按步就班。调查、取证、海捕、羁押、论罪,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然唯独,不寻曹孟德麻烦。

    为何?

    死无对证。

    甄都,卫将军府。

    三幕僚,枯坐无言。

    见陈宫,面色凄苦。程立劝道:“边让自取其祸,怨不得旁人。公台切莫伤怀。”

    “非为边文礼,乃为我等也。”陈宫仰天长叹。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言外之意,程立如何能不知:“明公行事,虽有失偏颇。然待我等,皆如手足肱股。必不会加害。”

    陈宫乎看荀彧:“文若,以为如何?”

    “不到身故盖棺时,何言霍光及王莽。”荀彧答曰。言下之意,不到盖棺定论,如何能辨忠奸。

    “唉……”陈宫无言以对。

    前九江太守,济北相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满门遇害,非指兼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心)亦自疑。

    竟一病不起。

    恭送一众幕僚出府。太师府长史张邈,主簿陶丘洪,四目相对,皆有怒气。

    初,张邈少时,好游侠,袁绍、曹操皆与之善。及绍为盟主,有骄色,邈正议责绍;绍怒,使操杀之。操不听,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

    知袁绍已起杀心,张邈恐为其所害,弃营而走。袁绍遂并其营众,稍后领兵南下,得传国玉玺还师寿春。

    话说,张邈单骑亡家,暂避二袁锋芒。待朝廷东迁甄都。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等,俱受王允所辟。出为府吏。

    边让举家被害,二人焉能不怒。

    共入精舍,枯坐无言。

    须臾,陶丘洪忽道:“孟卓可知王使君故事乎?”

    张邈反问:“子林所问,莫非王文祖,谋废灵帝之事乎?”

    “然也。”陶丘洪言道:“时,曹孟德亦为王使君座上宾。”

    “我亦有耳闻。”张邈仍未会其意。

    陶丘洪索性明言:“时共谋废立天子,曹孟德亦位列其中。”

    “竟有此事。”张邈大惊,转而又问:“孟德曾作《拒王芬辞》,足可自证。子林,何言共谋?”

    “此乃曹孟德脱身之计也。”陶丘洪叹道:“后废帝事败,王使君为灵帝所获。困龙台上,乃曹孟德亲斩之。”

    “王使君为孟德所杀,世人皆知。”张邈言道:“然却无人知晓,孟德亦是共谋。”

    “盟约在此。”陶丘洪自袖中,取白绢一卷:“孟卓一看便知。”

    张邈双手接过,展开视之。果是废帝盟书。具名者,果见曹孟德,亦见许子远。

    时过境迁,陶丘洪已无悲喜:“孟卓与曹孟德乃故交。盟书具名,可出曹孟德亲笔否。”

    “正是孟德亲笔。”张邈慨叹。不仅曹孟德亲笔,许子远亦是亲笔。

    “今许子远,为南閤祭酒。蓟王肱股重臣。自当洗心革面,恪守臣节。”陶丘洪话锋一转:“然,曹孟德,又当如何?”

    “这……”张邈无言以对。

    “昔日为自保,先伪作作《拒王芬辞》。后又手刃王使君。为求自保,无所不用其极。诚如许子将所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深看张邈一眼,陶丘洪又言道:“闻酸枣会盟时,袁绍为盟主,常有骄色,孟卓正议责之。绍怒,欲使操杀孟卓。不知然否。”

    “确有此事。”张邈忽生不安。

    “我等俱为王太师所辟。边文礼举家被害,你我如何保全?”陶丘洪诛心之问。

    闻此问,张邈一时冷汗连连。

    少顷,这便咬牙相问:“子林,可有良策。”

    洪说邈曰:“今,天下分崩,雄杰并起。君以千里之才,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盼,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乎!车骑将军吕布,万夫不当,善战无前。若说而同谋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待时事之变,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可也。”邈从之。

 1。97 借题发挥

    边让所作檄文,其“赘阉遗丑”一句,足可道破曹孟德出身。换言之,关东士林,本不屑为伍。如张邈、陶丘洪等人,出身与边让同。皆为士林。

    尤其今汉,权臣当道,内宦专权。士人裹挟其中,结党自保。或为权臣所用,或自投宦官门下。更有前后二次党锢,士人饱受残害,十不存一。乃至士林凋零。

    彼此心生间隙,可想而知。

    曹孟德既轻权贵,又鄙大姓。自手握一州大权,大刀阔斧。《置屯田令》下,举州破坞壁。豪强大姓,不义之财,悉数归还百姓。因手握重兵,州郡皆敢怒不敢言。正如闻梁孝王陵被盗,淮泗诸王,群情激奋,联名上表。不过是趁机发难,假公济私。借先王之难,吐心中恶气。而已。

    边让又何尝不是如此。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并无实据,却出言讥议。不过借题发挥,一泄心头之恨。

    换作旁人,必忍气吞声。料想,即便所言非实,然我朝“闻风奏事”。更何况士大夫清议乎?料想,必无性命之忧。

    不料曹操一怒之下,满门诛杀。

    关东士林,始料不及。屠刀之下,人人自危。惊恐失措,唯行自保。

    正如张邈、陶丘洪,这般无二。

    二人定计,各自谋划。

    张邈,位列八厨。硕果仅存,在世党人。且“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由其牵头谋划,兖州一时暗流涌动。

    江东,石城。

    东吴大将军袁绍,自平定江东,便屯驻此城。与牛渚营守将,车骑将军袁术,扼长江上下水道,依托坚城,互为犄角。

    这日,便有商队,渡江而来。船上商贾言,乃袁绍故交。

    召入相见。竟是八厨之张邈。

    “孟卓何故自寻死路也。”袁绍一闪利芒。酸枣会盟时,张邈多有冒犯,袁绍命曹操杀之。后单骑出奔,侥幸保命。今日竟自投罗网。反常则妖。

    闻此言,张邈竟泪流下拜:“本初不念旧情乎?”

    见堂堂八厨之张邈,当面卑躬屈膝。袁绍顿时散去杀意:“‘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卓既已知错,我又岂能加害。速坐。”

    “谢本初,不罪之恩。”张邈再拜落座。

    见其频频以袖拭泪,袁绍遂宽慰道:“闻孟卓为王允辟为府吏,不知今日,所为何来。”

    张邈遂取礼单呈上:“不瞒本初,此来乃有事相求。”

    袁绍一眼扫过,不由暗喜。出手阔绰,不愧八厨中人。

    这便和颜悦色:“孟卓,但说无妨。”

    “关东士林,欲逐曹孟德。求本初相助。”张邈实言相告。

    “如何相助。”袁绍正色追问。

    “允诚、公节,何在?”张邈不答反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