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日后,经停中山洲,甬东港。勉励吏民,振奋士气。稍后,再经济州港,入渤海湾。于泉州港,逆巨马水。八月下旬,重回南港。来去三月。国中稻作正兴。又是大熟之相。

    船泊南港,国相接驾。

    车驾入宫,洗漱更衣。蓟王先觐见二宫太皇,又问安王太后、二义王太后。再与王后公孙氏并秦后鲁琪拉,北宫相见。左拥右抱,双宿双栖。比翼齐飞。一夜恩爱,东流至海。

    翌日,逢月末大朝。

    蓟王临朝,百官赴会。

    “臣等,拜见主公。”稻作正当时。国之大事,百官无有缺席。

    “诸位免礼。”蓟王言:“赐座。”

    “谢王上。”

 1。130 民情如火

    先国后家,内政外交。

    左右国相,逐条上禀。

    曹吕相争,袁术逆袭。数月之中,关东局势,纷繁复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你方唱罢我登场。煞是热闹。

    “天子如何?”蓟王问道。

    “困守甄都。”左相奏对:“幸赖荀彧固守,朝廷尚未倾覆。”

    “荀彧有安邦定国之才。”蓟王言道:“吕布虽有陈宫,仍不及也。”

    “主公明见。”中丞贾诩持芴跽奏:“兖州之乱,乃因曹操《抑兼并令》下,名门破家,豪右均田。故有张邈、陈宫等人,裹挟吕布,举州而反。然百万黎庶,民心所向。吕布久必自溃。”

    “袁术因何成事。”蓟王又问。

    “臣窃以为,必与淮泗诸国,莫大干系。”贾诩足智多谋,焉能看不破:“王太师易相夺国,淮泗诸王,唯恐殃及。故行养袁自重。”

    “汉中,江东又如何?”蓟王三问。

    “史侯并合肥侯,整顿吏治,安抚流民。二地颇有大治之相。”左相崔钧奏对。三分天下,形势所迫。唯有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卧薪尝胆,不敢有一日之疏。何来昏庸之主。

    一言蔽之,生存所迫,不敢放纵。

    此乃蓟王所乐见。亦出众谋主所谋。幽冀并凉四州,即便与蓟国早有往来,如冀州更多诸侯国,然河北名门豪右,仍如过江之鲫。随蓟吏逐渐接管郡县治政。《圩田制》与《二十等爵》,深入推行。矛盾日益激化。

    分户不析产,让宗族乡党的凝聚力,迅速瓦解。循例,祖田宗地,皆需分与族中子弟。户户一顷。不可有失。旁亲末枝,首先脱离。人口占半数以上。余下宗亲,虽广有田地。却无足够劳力,躬耕管理。更加蓟国能工巧匠,支渠四通,修路筑堤。将先前陂泽野地,悉数辟为良田。分与失地佃户,登记造册,编户为民。即便农闲,仍可客庸各地,赚取日薪。

    劳力缺失乃其次。待家中子嗣长成,需分户析产。户户宅院一栋,良田一顷,牛马机关器,不一而足。此乃蓟国版《推恩令》。亦是《二十等爵》,减等继承制使然。参考汉律中“袭同爵(注①)”,“降等承(注②)”之律法。与《蓟法》相匹配。

    须知。豪右大姓,多数无爵。所占田宅,蓟王虽不收回。却勒令,必依《蓟法》,分户析产。“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皆需宰割祖田。直至无田可分,方才作罢。不能兼人并土,且还不断分割。不出三代,再无名门,更无大姓。

    明知饮鸩止渴,非长久之计。却无可奈何。只因蓟国四百城港,待蓟王三百子嗣长成,亦分割之。

    我主尚且如此,何况尔等乎?

    上行而下效。蓟王不惜将大汉一藩,切成破碎支离。

    一众豪强,敢怒不敢言。然背后煽风点火,暗中勾连,不惜买通朝中高官。做垂死挣扎。四州安流汹涌,如火民情。

    首当其冲,便是河西四郡。

    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防有人铤而走险,积怒而反。辅汉大将军营,并蓟国将校,出镇四州要地,便为威慑宵小。

    “为何是河西?”蓟王必有此问。

    “回禀主公。河西四郡,扼河西走廊。丝路咽喉,千里流金。两汉以来,多有关东大姓,举族迁入,久为豪强。然自主公流徙羌氐诸胡,遍置牢营,引古羌顺下冰原。便有如凉州大人,举家东迁以避。时流徙牢营,并无河西四郡。”右相耿雍,持芴跽奏:“如今,主公兼督四州。《蓟法》行于河西。故引四郡骚动。”

    简而言之,蓟王动了河西大姓的既得利益。

    先是农田,其次商贾。如前所说,时下关税,层层盘剥。粮谷出三关,竟交税过半。为避重税,东西丝路商人,往往于河西四郡交接。为当地大姓所贩。而后偷运出关。或是关税虚报,以贵充贱,蒙混过关。赚取巨大税差。

    正因关津税高,才有居延外道兴起。

    今,蓟王只取一税。关税陡降。丝路商人,喜大普奔。无需与河西当地豪强利益交割。径直出关,往来东西。

    田宅分割,利益切割。多措并举,雪上加霜。

    俗语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四郡大姓心中愁怨,可想而知。

    然忌于蓟王赫赫威名,陇右八百万羌氐诸胡,幕府数万雄兵。故不敢轻举妄动。尤其,蓟王讨平长城马贼,收拢贼尸,筑为京观。

    往来观者,无不震慑。

    便是河西,亦有传闻。

    蓟王征战天下,所向披靡。区区四郡,能有何为。

    于蓟王而言。却不可不防。

    “民情如火,亟待纾解。”蓟王居高下问:“诸位可有良策。”

    “回禀主公,臣,窃以为。可效中丞,平象林之策。”薮东守乐隐,持芴跽奏。

    “三族鼎立。”蓟王轻轻颔首:“此计可行。”鲶鱼效应,屡试不爽。

    转而又问:“当如何施为?”

    “西域各部,并凉州羌氐。左右迁居。”乐隐奏对。

    “诸位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

    蓟王这便定计:“命,西域都护府,择域外各部,内迁河西;凉州牧,并陇右幕府属吏,择羌氐诸胡,外出河西。各取五万户为宜。”

    “喏。”群臣领命。

    “命,金城都尉宋建、陇西都尉马翼、张掖属国都尉张恭、居延属国都尉张辽、护羌校尉韩遂、护氐校尉马腾,秣马厉兵,守备郡境。受(辅汉)偏将军鞠义节制。”蓟王虽再未西争,然陇右军事民情,尽在心中。

    “臣等,遵命。”群臣下拜。

    “命,绥西右将军徐荣,统西域联军一万,东入阳关待命;绥西左将军程普,统西域联军一万,入玉门关待命。”

    “臣等,遵命。”百官拜服。“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猛虎搏兔,亦用全力。

    左右夹攻,腹背受敌。

    不战则已,一战功成。

 1。131 纲举目张

    “今季稻作,承前启后,不可有失。”蓟王又道。

    ‘臣等,遵命。’百官心领神会。海外寄田,能否扭亏为盈。成败在此一季。

    稍后开宫宴,蓟王与百官同殿而食。言及南下见闻,虽寥寥数语,亦令人心向往之。逢大朝会,比千石以上,百官就位。幕府封国,群臣列席。蓟国吏制之盛,两汉四百年罕有。

    正因恪守古法。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自上而下,井然有序。“明主治吏不治民”。为时人津津乐道。

    “吏,治人者也”。

    好比“摇木本则万木动,引网纲则万目张(摇树干,则枝叶必动;引网绳,则网眼皆张)”。“吏治则民治”,“吏正则国治”。譬如“救火者,吏操壶走火,则一人之用也,(吏)操鞭使人,则役万夫(《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治国当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切莫大包大揽,百密一疏。

    下朝后,王太后遣人来唤。

    蓟王遂入西宫增城殿觐见。

    “母亲何事?”蓟王帘下行礼。

    “我儿大婚将至,右国令女,当作何处。”王太后撤帘相见。

    世人皆知。蓟国唯有左国令,不设右国令。正因右国令,国之重臣。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甯姐姐守孝已满三载。当可嫁娶。

    蓟王每每虑及,亦寝食难安。

    “母亲何意?”蓟王直言。

    “此次大婚,我儿可一并聘之。”王太后言道。

    “待书信问过,再做计较。”蓟王心知,甯姐姐此去,除为父守孝。还有大事未了。以甯姐姐为人。若心愿未了,断难转圜。

    王太后轻轻颔首,转而问道:“我儿后宫,美人众多,相濡相呴(xǔ),可有心得?”

    “红颜易得,真情可贵。”蓟王有感而发。时至今日,蓟王若只求口腹之欲,肌肤之欢。何其容易。此次南巡,经停各海外荒洲。互赠国礼时,多有各色美人入列,少则数十,多则过千。若打开方便之门。单此一趟,足可收入过万。

    纵万紫千红,亦索然无味。

    楼桑老宅,长姐守前,甯姐姐善后。少时三墩,方能安然高卧,寒暑易节,日有精进。成就今日之蓟王刘备。

    “如我儿所言。”王太后谆谆善诱:“家国天下,皆安天命。唯男女事,发乎于情。右国令早已入土。当无需避嫌。”

    言下之意,右国令其人如何,当无需顾及。

    “喏。”蓟王唯唯称喏。

    甯姐姐性格,当可与公孙长姐比同。论与三墩相识之初,由早过长姐。若无甯姐姐庇护。三墩恐早已为太平妖道所害。少年时,三墩每有奇思妙想,必将手稿相赠。此,亦是权宜之计。如今天师道,一分成三。黄巾乱后,群雄并起。前朝旧事,已无人惦记。便如何后,亦被遗忘。时人只知神智夫人,不记灵思皇后。

    出增城殿。蓟王返北宫。升凤凰殿。

    凤凰殿,乃公孙王后寝宫。昨夜同床共枕,公孙王后迟醒。洗漱更衣,日中方才回宫。一里之回,错落七重。后宫诸事,皆由公孙王后主持。蓟王无小事。单此一句,足见后宫事大。

    除安氏四长御。另有七妃、慧妃、副伏罗妃、莲妃、龟兹妃、窦妃、何妃等,分担重任。蓟王入殿时,诸妃皆在。

    “妾等,拜见夫君。”论夫妻情重,凤凰殿中至深。

    “王后,免礼。”刘备伸手相扶:“诸妃,免礼。”

    “夫君似有心事。”公孙长姐,一眼看破。

    “长姐当知。”待夫妻落座,刘备言道:“思甯姐姐之事,故心绪不宁。”

    “小弟,欲定九月之期。”刘备心思,长姐早知。

    “却不知,甯姐姐心意若何。”刘备仍有顾虑。

    “何不传书林虑,一问便知。”长姐言道。

    “也好。”刘备这便定计。待安长御,捧来笔墨。刘备暗忖片刻,蘸墨提笔,娓娓道来。众妃观后,皆心有戚戚。

    《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疏曰:“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此乃自谦之称谓。

    谓孤家寡人。刘备并土封王,南面称孤。会当凌绝顶,高处不胜寒。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皆是家国天下,利益取舍。娶甯姐姐入家门,多出本心,少有利益。如先前母当面,口出肺腑之言:红颜易得,真情可贵。

    无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心事渐消。蓟王难得空闲。与王后并诸妃,相聚甚欢。所谓“小别胜新婚”。今夜侍寝,当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