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心事渐消。蓟王难得空闲。与王后并诸妃,相聚甚欢。所谓“小别胜新婚”。今夜侍寝,当择七妃。

    先去用膳,再入曲池共游。稍后相伴合欢殿。“颠鸾倒凤,撑霆裂月,直被消磨”。偷得浮生半日闲。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翌日晨醒,气爽神清。抽身下榻,洗漱更衣,蓟王车驾出宫,登三足踆乌,顺下巨马水路,绕行渤海,远至辽东。

    巡视蓟国东境。

    碣石宫下,碣石港。

    蓟王举千里镜远望。

    见碣石宫墟,已搭满框架。将作寺良匠,携客庸青壮,正原址重建,进度极快。

    随行安贵人,忽有所悟:“莫非,夫君重建碣石宫,另有所置。”

    蓟王轻轻颔首:“然也。”

    “可是‘太平圣女’。”安素已知。

    “正是。”同床共枕,蓟王毋需隐瞒。

    “右国令之事,妾亦有耳闻。”安素柔声道:“甘泉宫置神智夫人,碣石宫置太平圣女。夫君之意,妾等知矣。”换言之,在蓟王心中。甯姐姐当与甘后位同。却不知甯姐姐,意下如何。

    “碣石宫,毕竟离宫。”蓟王又道:“船宫可乎?”言下之意,受封船宫。如此,可常伴蓟王身侧。南港距北宫,不足十里之遥。

    所谓“关心则乱”,明明深思熟虑,却难免患得患失。安素进言道:“夫君,封神智夫人于甘泉宫。莫非,当真徒迁易县乎?”

    刘备欣然言道:“贵人,言之有理。”

 1。132 人心难琢

    千日不断更留念。

    ……………………………………

    蓟王巡视东境,只行远观,未曾上岸。唯恐扰乱工期。恭迎王驾,仪制甚盛。即便酌情减免,亦需诸事中断,临岸遥拜。

    三足踆乌,王旗不张。如同蓟王离都,王城落旗。以示不见。

    或有人言,既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蓟王后宫,群芳争艳,姹紫嫣红,又做何解。

    须知,匏(hù)一剖成二瓢。

    匏,既葫芦。又称“瓠(hù)”、“匏(páo)”、“壶”、“蒲卢”等。《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便是此物。《本草纲目》亦载有“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七种称谓。

    若将人比作“沧海之一粟”,“江河之涓滴”。一瓢之量,甚是可观。何况,瓢还有大小,深浅之别。

    『后宫是利益的集群』。名为争宠夺爱,实则争权夺利。如前所言,婚姻是最高等级的担保。利益优先,便是后宫。情欲上头,便是种马。诸君需谨记。

    王治国,后治宫。君王不治国,专治宫。整日裹挟宫斗争宠,没完没了,儿女情长,家长里短。古往今来,前所未见。

    蓟王之所以,家和万事兴。正因早有先言。三百子嗣,皆为县主。夜御七妃,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利益均分,雨露均沾。更加蓟王,长情之主,公孙长姐,如有神助。不然,阴沟翻船,乃是必然。

    何为长情?“人不如故”。若蓟王喜新厌旧,公孙长姐,断难善终。

    正因牵扯各方利益。唯恐“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蓟王对和亲,日益慎重。对甯姐姐之事,犹豫不决。亦有此因。

    先利而后益。无非是多寡而已。诸妃初入蓟王家,利益多,情义寡。日久生情,利益更多,情义亦多。占比几何,人心难琢。然,唯三墩少时相交,利少情多。

    甯姐姐,尤其珍贵。

    终归“金玉有价,情义无价”。

    于是才有“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事如何,后人评说。于时人而言,此便是道义所向。

    然,刘备不无担心。以甯姐姐,嫉恶如仇,太平圣女。以王后礼,嫁入家门。于后宫而言,究竟是何利弊,犹未可知也。

    诚然,爱屋及乌。既是三墩妻妾,又诞王嗣。料想,嫔妃美人,皆可得甯姐姐善待。只需清白赤诚,无有心机。当可一世无忧,善始善终。

    怎么说呢。甯姐姐出嫁,好比满级降临新手村。无有一合之敌。

    “呼——”心念至此,蓟王不禁长出一口浊气。

    身旁安贵人窥见,这便笑言:“夫君英雄了得,亦为情所累乎?”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蓟王亦笑。

    这便收拾心情,继续北上。船泊桃花岛,桃花浦水军行营。蓟王换乘雏鸦号,渡海登岸。

    环视周遭,人迹罕至,不毛之地。冯美人遂问:“敢问夫君,此地有何不同?”

    刘备笑答:“将作寺来报,此处有温泉。炎热特甚(70°)。”

    “原来如此。”冯美人百媚横生。

    循路而进。将作寺良匠已初辟小径,绵延入山。

    温泉北近“三首山”,南傍平原。

    三首山,因三峰矗立,状若人首而得名。高约百五十丈,奇松怪石,地势险要。扼辽西走廊。东南阪上有瀑,名“三道悬流”。将作寺已于中峰顶,筑烽堠,立灯塔。

    此泉,始载于唐初。宋人亦有书:“自隰(xí)州八十里至海云寺(望云寺)”,“去海半里,寺后有温泉二池”。即此泉。

    温泉汤馆,已先行修建。正是后世望云寺之所在。

    蓟王心有灵犀,取名:“观云馆”。

    温汤可治百病。只需有温汤之处,必引蓟人,趋之若鹜。此地当大兴。

    蓟王携诸妃入馆,先传将作寺匠师觐见。

    “拜见主公。”来者,正是曾主持二崤城修筑之将作寺大匠师,毕谌。今又被委以重任。主持东境修造事宜。

    “毕师免礼。”蓟王笑道:“赐座。”

    “谢主公。”毕谌再拜落座。

    “此地当置一县。”蓟王开门见山。

    “主公明见。”毕谌答曰:“此地距碣石宫,约三百里。距文成县,约百三十里。百里一县,正当适宜。”

    “选址何处?”蓟王又问。

    “西距此馆五里。”毕谌又答:“背倚丘陵,南临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通咽喉之地。兵家必争也。”

    “甚好。”刘备欣然言道。蓟国营城,毋需多言。

    “请主公赐名。”择日不如撞日。

    “既在三首山之南,当可名‘首阳县(兴城)’。”蓟王言道。

    “回禀主公,陇西郡已有此县。于渭水之北。”毕谌答曰。永光二年(前42年),征陇西羌,冯奉世为中军,“屯首阳西极上”,即此。

    “命凉州牧,改为渭阳县。”蓟王金口玉言。

    “或可称渭源县。”毕谌进言:“渭水之源。”

    “可。”蓟王从谏如流。

    安昌郡,下辖三县。文成、首阳,俱得其名。剩下一县,大匠师毕谌,亦觅得良址。待蓟王亲临,即可命名。如前所言,选址乃筑城之本。而后营城造楼,筑路通渠。只需圈定城址,分割街衢。余下自有将作寺能工巧匠,携青壮客庸,按图索骥,全力督造。无需大匠师毕谌,亲力亲为。

    待毕谌拜退,安贵人进言:“国中既有南广阳。称‘东首阳’,亦无不可。”

    蓟王笑道:“天下三分,凌弱恃强。自改与他改。贵人以为如何?”

    安素这便醒悟:“夫君示强也。”

    “然也。”蓟王剑眉朗目,英气逼人:“共入后院温汤。”

    安素烟视媚行,果然人间绝色。

    步入后院。两侧汤舍,诸美已恭候多时。

    临水回廊,环抱两眼热泉。雕栏玉砌,鎏金漆铜。穿暗渠,引悬流,调节水温。以配四季。将作寺为王兴造,自有万全之备。

    海风徐徐,云舒云卷。清香水沫,白雾氤氲。直令人心旷神怡。

    无外人在场。自无需顾忌。除内外彩衣,伴夫共浴。“凝脂新赐浴,半面更啼红”。

    温香软玉,雪肌凝脂,莫过于此:

    “凝脂肤理腻,削玉腰围瘦。闲舞袖。回身昵语凭肩久。眉压横波皱。歌断青青柳。”

 1。133 归期已定

    林虑山,正阳亭,草庐。

    刘备手书,已六百里送达。得张甯相邀,董班、郭亮,二老缟素入堂。自党魁狱中饮鸩而亡,归葬林虑。二老便结庐坟前,寸步不离,守丧至今。

    “贤姪相唤,所为何事?”董班求问。

    “小弟手书在此,叔父自观。”张甯将刘备手书转呈二老。

    “可喜可贺。”二人看过,皆老怀甚慰。

    “家父常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张甯眸中罕有一丝羞涩:“小弟兼督四州,又并辽东属国。且年将而立,春秋鼎盛。待玄素术大成,天下定矣。”

    “天下棋局,胜负已分。”郭亮慨叹。汉室三兴,能亲眼所见。此生无憾。

    “小弟后宫,日益繁盛。母亲哺养诸王子公主,长姐兼顾朝堂,断难两全。此去,当为分母亲,长姐分忧。”张甯已有计较。

    “不知王上,以何礼聘之?”董班多问。二老将张甯,视如己出。自当关怀备至。

    “王后之礼聘。”张甯答曰。

    “如此,甚好、甚好。”二老皆已泪目。

    张甯却言道:“小弟宠爱,然我又岂能与长姐争。贵人礼足以。”

    “此为,和睦家门之德行。”君有所赐,臣有所辞。夫妇亦如此。

    “二位叔父,若无异议,这便回书小弟。”言及此处,饶是太平圣女,刀头舐血,生死见惯,亦难免心生波澜。

    “善。”二老齐声。

    张甯又道:“待守丧期满,二位叔父,当随我入蓟国。”

    “林虑便是我辈归宿。”董班言道:“今河北皆为蓟土,我辈当可无忧。贤姪勿念。”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历经二次党锢。残余党人能终老林泉,亦足慰平生。

    事不宜迟。张甯这便回书,表明心迹。

    静待刘备遣人接回。循例,九九重阳后,择吉日大婚。尚有半月之期,六礼足备。断不会委屈。

    首阳县,观云温泉汤馆。

    流连三日,蓟王携众美,登雏鸦号,重返桃花浦水军行营,驶入三足踆乌。继续扬帆北上。

    百里海路,瞬息而至。

    蓟王举千里镜眺望海岸。遂见将作寺所立灯塔。

    位于海岸孤山之巅,扼无名水口,环抱一处优良海湾。

    塔楼之上。琉璃照灯,已打灯语。指引三足踆乌入港。

    能令船宫靠岸,必是深水良港。

    待大匠师毕谌登船入殿。

    蓟王笑问:“莫非,立城之处,便在此湾中。”

    “主公明见。”毕谌答曰:“此湾形似壶芦(葫芦),湾长水深,似镜波平,四时不冻。可筑港城。”明(朝)时称“葫芦套”,以状似葫芦而得名。港阔水深,夏避风浪,冬微结薄冰,为不冻良港。

    蓟王欣然点头:“如此,安昌三县,皆可立也。”

    “求主公赐名。”

    “既形似壶芦,可称壶港。待扩港为城,称芦州(葫芦岛)。”蓟王将“壶芦”二字拆分,为城、港命名。国中有泉州县,乃大港名城。今以芦州名新城,足见蓟王,寄予厚望。

    “喏。”毕谌拜服。知微见著。单从取名,便知蓟王,神秀天成。

    如此,安昌郡三县齐备:文成、首阳、芦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