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各国公主。然至今仍居于蓟西长安行宫。未得入蓟王后宫。”

    “且传语西域长史,安息之患不解,贵霜无从出兵。”胡毗色伽二世,终归未曾利欲熏心。

    “遵命。”侍者不敢怠慢,稍作休息,即刻折返。

    正当贵霜使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返回西域时。

    西域大使馆,夏宫。

    西域少史,领它乾令韦端,携它乾丞杨阜,接见域外使团。

    “北乌伊列使,拜见上官。”来者,正是西逃北匈奴残部所立北乌伊列国使。北乌伊列国,乃由北匈奴伊蠡王部、呼衍王部并北单于残部,西迁奄蔡国东境所共立。“乌伊列”即为“伊列国”,因境内伊列水(伊犁河)得名。《汉书·陈汤传》载,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大宛两国,便会“北击伊列,西取安息”,既此。今已为康居所灭。“北乌伊列”,言指西遁后,于康居北境,羁縻属国奄蔡,再立。

    “贵使出自何部?”韦端笑问。

    “下臣,乃出伊蠡王部。”北乌伊列使恭敬作答。

    “贵使当知,康居王已举国内附。献郅支城与都护府。康居国中,郅支各部大人,皆迁入城中安居。为都护府民。”韦端言道。

    “回禀上官,郅支诸事,下臣已知。”北乌伊列使,倍加恭顺。

    “同出北匈奴,汉匈世代和亲,本是一家。我主亦不欲见,北匈奴亡国灭种。”韦端告知详情:“今,贵使传檄而至,我主当心甚慰之。”

    闻此言,北乌伊列使,稍得心安:“下臣,感恩不尽。”

    “今国中各部,有民几何?”韦端代主而问。

    “控弦一万,老弱五万余。”北乌伊列使,不敢隐瞒。

    “举族竟不足十万。”韦端不禁慨叹。控弦之士,是否足万,亦未可知。许,不过寥寥数千骑。不料北匈奴,亦有今日。

    闻此叹,北乌伊列使,虽不置一语。然眼中哀伤,断难遮掩。谁又能想到,再经二百年休养生息,北乌伊列一路西征,吞并沿途诸国。直抵罗马边墙。匈奴王阿提拉,号称“上帝之鞭”。

    “我主有意,发郅支城中各部兵马,‘西取安息’。不知贵国,可愿同行。”韦端终道破天机。

    “莫非,王上传檄,乃为西征?”北乌伊列使,一闪利芒。

    被韦端并杨阜,悉数入眼。二人相视而笑:“此乃英雄也。”

    北乌伊列使,见身份被窥破,亦不遮掩。这便实言相告:“不瞒上官,下臣便是伊蠡(lù  lí)。”

    “原是伊蠡王当面。”韦端以礼相待:“请上座。”

    “不敢。”伊蠡王恭顺依旧:“安息乃强国,控弦之士,不下十万。仅凭郅支城中兵马,如何‘西取安息’?”

    “西取,乃为寇也。”韦端实言相告。

    “莫非,王上非取安息,乃另有所图。”伊蠡王颇有足见。

    “然也。”韦端言道:“郅支各部先行,若战败,康居必出援军。稍后大小乌孙,亦会裹入其中。诸国联军,当不下十万兵马。遂成野火燎原。然唯一所缺,便是举火之人。”

    “‘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伊蠡王出口成章:“王上若不取安息,当出葱岭,以攻贵霜。”

    “虽未言中,亦不远也。”韦端笑问:“伊蠡王,可愿举火为先。”

    “敢不从命。”伊蠡王肃容下拜。

    此,便是北匈奴,千载难逢,复起之机。更是宿命使然。

    若不从命,郅支各部,必先攻北乌伊列国,灭口。即便,侥幸获胜,康居、大小乌孙,各有雄兵十余万。再加奄蔡等羁縻属国,群起来攻。

    北匈奴,灭族在即。

 1。189 夹缝偷生

    韦端所谓“举火为先”,便是让伊蠡王,先行寇边。正因百三十余年,汉匈战争。世人皆知,北匈奴战败西遁。窃据奄蔡东境,自立北乌伊列国。本欲夹缝偷生。乱世苟活。不料蓟王,除恶必尽。传檄天下,声讨北匈奴残部。

    蓟王南征北战,威震天下。北匈奴不敢相争。如丧家之犬,仓皇西窜。乱入安息国境。抄掠充饥,亦是游牧习俗使然。

    北匈奴与汉朝势不两立乃其一。蓟王传檄在先乃其二。北匈奴不敢相争,唯再向西遁乃其三。

    如此一来,安息必不会想到,北匈奴西迁,乃是蓟王所驱。行缓兵之计。

    游牧行国,国界本就难以界定。安息发兵来攻,北匈奴必然溃败。你追我赶,深入康居国境。康居大军倾巢而出,御敌于国门。安息乃丝路强国,国力尤胜贵霜。康居本是贵霜羁縻,安息大军必不肯轻易退让。斥责康居国主,交出北匈奴乱军。康居不得已,唯向大、小乌孙求援。

    大、小(乌孙)昆莫,有求必应,即刻兴兵。于是乎,三家对垒,互不相让。大战一触即发。

    趁安息大军,无暇他顾。贵霜挥师,攻入身毒。与蓟王大军,四面合围,灭身毒佛国。

    待大局已定。再由西域都护府出面,为安息、康居、大小乌孙,三家说和。一场大战,随之消弭于无形。北匈奴,赔礼道歉。安息,自当心事宁人。三家,各自罢兵,握手言和。彼此皆松一口气。

    其中有几处关键。尤其都护府,何时出场,时机需恰到好处。且就时局而言,安息与罗马,亦是一世宿敌。安息西境兵马,为防备罗马入侵,当不敢轻举妄动。

    谓“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数月出征,人困马乏。即便明知贵霜,守备空虚。安息疲惫之师,亦无力东征。

    或有人言。安息曾为蓟王,营救罗马皇后鲁琪拉。又因奴隶贸易,而相处融洽。何不向安息王明言。料想,安息必不会出兵,攻掠贵霜。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两国相交,利益至上。安息王,若知贵霜举国东进,攻掠身毒。如何能错失天赐良机。必阳奉阴违,与蓟王虚与委蛇。暗中调遣精兵良将,蛰伏东境。待贵霜起兵,倾国来攻。试想,灭贵霜之利,蓟王如何能补偿。更何况东西丝路,从此一家独大。灭贵霜,安息成大汉与大秦,两家之间,唯一纽带。双方商贸往来,皆需经安息中转。长久暴利,又如何能轻弃。

    故蓟王所谋,断不能让安息,提前知晓。待事成之后,又当如何。皆在蓟王一念之间。

    总而言之。利益主导,一手掌握。断不可假手于人,而痛失先机。

    蓟王高瞻远瞩,战略既定。

    幕府上下,相向而动。此时,亦见幕府封国,二权分立,蓟王先见之明。而幕府、封国,各自职能,亦渐凸显。

    幕府攘外,封国安内。周典并进,无分先后。

    大雪如期而至,北国千里冰封。

    山川皆白。唯剩千里蓟国渠,碧水向东。四季分明,蓟人深谙其中。千里水田,渐结厚冰。城中稻香犹未散尽。蓟国冬季采暖足备。却不知为何,寒气似一年胜过一年。

    石炭用量激增。蓟王四百城港,存量足够。此亦是上计署之功效所在。各项支出,年年统计汇总。并与人口增长相比照。重要民生物资储量,皆提前一年,层层下发。各城邑,于次年八月案比时,如实呈报库存,查漏补缺,以备年度所需。正因年年,计断八月。及“三年大比”:“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

    分门别类,统计详尽。助蓟国吏治,日趋完善。

    且统计与库存并税收,紧密相连。商人库存几何,是否足用是其一。足额纳税为其二。所以,统计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调节供需平衡。譬如石炭。参考某城,年度、季度、月度、日度用量。市场存量是否足备,一清二楚。市场缺口,国库补全。再加各处矿山,产量、存量,亦在上计署掌控之中。及时调拨,补足所需。乃民生重要一环。又如蓟太仓,为平抑粮价,居功至伟;赀库为维持蓟钞购买力,屡立奇功。甚至蓟国亭邮置驿、关塞亭障,分配多少牛马,储存多少草料,日烹多少传食,皆有估算。

    窥一斑而知全豹。汉时,竟已实现全国性的统计。论治国。普天之下,难望项背。

    论数字背后的意义。非上计署一众属吏,不可知也。

    比如,今季稻作尚未开镰,上计署已预估产量八亿石。并断言,三年之内,蓟国人口当破二千万。正因,凡有所出,必有所指。故朝中百官,无人惊讶。

    蓟王所言“趋势”,渐被国人所知。

    八月案比,十月分户。待稻收毕,雏鸟离巢,青壮离家。

    上计署统计,蓟国十年平均出生率,约为千分之十二(12‰)。今蓟国人口为千六百万。今季有十九万余,青壮长成。参考男女比例,再据国人十年姻婚嫁娶中,涉外婚姻占比。可知,今季增户当超十万户。

    蓟王已有先言。三年分户,皆入大通郡。

    如此一来,三年之中,大通郡可得新户三十万。足见规模之巨。

    或有人言,蓟国和合之风,遍吹巨马两岸。涉外婚姻占比,必然极高,何以十九万余青壮男女,只有十万户。只因娶妻与纳妾,不可等量齐观。且正如胡姬皆入乐籍。若再嫁娶,皆是蓟人。不算外人。

    笔笔可证,上计之效。

    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数,本指理数、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规律。蓟人却结合,《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算术,立《数学》,位列百科之中,为治国之术。

    可想而知,《蓟国大百科全书》,一经问世,必成轰动。

    蓟国五学,一骑绝尘。

    未来可期。

 1。190 半载之期

    猛虎搏兔,亦用全力。何况攻灭身毒列国。蓟王分河西五郡立雍州。新开赐支都护府,皆为此而谋。羌身毒道,乃成败关键。凿穿是其一。整修道路,增筑置驿,皆非一日之功。故通商乃其次。大军先行,奇袭身毒,方是胜战之道。

    不出意外,来年春季,蓟王当兴兵南下。

    灵辉殿,观天阁。

    蓟王乘夜而来,女仙受宠若惊。勤修苦练,通宵达旦。鸡鸣时分,众女仙多力竭而眠。唯剩上元,仍伴驾修炼。

    不愧师出名门。

    待六神归位,万籁俱静。上元柔声问道:“夫君欲攻身毒乎?”

    “然也。”蓟王身心俱爽,吐气出声。

    “何不亲上昆仑,求王母授玄素术。”上元言道。

    “也好。”反正顺路。登昆仑墉宫,赴瑶池仙会。求得益寿延年之术,亦是人生一大裨益。

    闻夫君有意。上元喜极。先前唯恐蓟王大开方便之门,引佛东来,灭尽仙门。如今蓟王却要灭身毒佛国。先前种种担忧,一朝风吹云散。如何能不‘吞刀吐火,云雾杳冥’。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蓟王窃以为,神仙术,并无长生不死,白骨生肌之大神通。然却极利养生,求得延年益寿,老当益壮,当可期待。

    何况蓟王三十而立。如日正中,何必言老。终归人各有命,不可强求。

    布路沙布逻,贵霜王宫。

    待贵霜国使再回,入宫密告详情。

    胡毗色伽二世遂乔装出宫。入国宾馆,与西域使节相见。

    “下臣,拜见大王。”正是它乾丞杨阜。

    “贵使免礼。”胡毗色伽二世,口出精纯西州汉话:“请坐。”

    如先前所言。大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