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备的日常-第1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寻蔚囟稹6笤倬蚧非⑺牛坏人角伞
蓟国营城术,集墨门之大成,其中许多独具匠心之特殊构造,如:柱础浮搁、榫卯连接、斗栱梁柱等,皆是独创。据后世测试,十级地震,大殿仍屹立不倒。尤其砖木结构,木质框架,辅以空心砖墙,硬质瓦当。坚固耐用。空心砖内填充之物,亦历经多代。最初多为白垩灰浆。中期又填充铜铁矿渣,最近悉数改为珍珠釉浆。坚固、保暖二相宜。
汉时楼阁高耸,除去汉人以高为贵,以高为极。亦因林多巨木。木质坚韧,足可支撑。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乃高楼之基。老子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春秋,“殿基高巨之风”,日益兴盛。及两汉,高台之风鼎盛。除“仙人好楼居”,引人遐想。更有“置酒高会”。一语道尽,汉家风尚。
奈何时过境迁。汉时楼台皆焚毁,片瓦无存。唯剩台基,千年犹在。
元人李好问,曾述亲眼所见:“予至长安,亲见汉宫故址,皆因高为基,突兀峻峙,崒然山出,如未央,神明,井干之基皆然,望之使人神志不觉森竦。使当时楼观在上,又当何如?”
仅仰望台基,便使人“神志森竦”。可想而知,于其上再建百尺危楼,可仰摘星辰乎?
大衍之都,九十街衢。然蓟王宫,不过一衢。九十衢一,何来僭越。
比照王都,五尹联名上疏,国中雄城,可扩横竖九里乎?
蓟国雄城,多横竖七里。余城郭之外,再四面再各扩一里。不建城墙,只凿郭渠。立郭门(桥头堡)守备。如此,足有九九八十一衢。足纳编户五万余,近四十万口。再加客庸,足有五十万众。
五尹之意,蓟王如何能不知。只需凿穿环渠,郭外一里,濒渠之地,即可辟为港、市。客庸就近栖身,不必居于城内。如此蓟人与客庸,泾渭分明。诸多便利。
一道高墙分内外。如同陇山隔断华夷。心中若起高墙,蓟国兼容并包,和合之风,终将散尽。
于是蓟王将五尹上疏,束之高阁。王曰:再议。待客庸皆为蓟人。城内无法容纳,再外扩不迟。如今东境民人稀少。大通分户远未足够。尤其东境,不毛之地,处处皆需人手。国中不易大兴土木,分散劳力。故蓟王御笔朱批,再议。
五尹相约,鸾栖馆小酌。
恰逢南閤祭酒许攸,并报馆丞陈琳亦在。谚曰:“相请不如偶遇”。众人并席共饮。
席间,五尹求问,王上何意?
许攸笑答,诸君所请,时机未至也。这便将前后诸情,细细道来。五尹这便醒悟。蓟王所虑,乃是“一墙之隔”。
许攸言,一墙之隔,宛若春秋。我主所虑,人情冷暖。
五尹拜服。
许攸又道,诸君联名上此疏,主公当可安心。
五尹又问,何出此言。
许攸答曰,诸君皆国之栋梁,才智高绝。之所以,未能窥破主公心中隐忧,只因心无此忧。
言下之意。五尹皆治政能臣。正因,爱民如子,一视同仁。心中无此高墙。如何能虑及“一墙之隔”,故才联名上疏。
一言蔽之,心中无墙。
五尹,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报馆丞陈琳,有感而发。洋洋洒洒,书于报端。
取《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之句开篇。
论述无形高墙,引国人热议。
“五尹无墙”,遂成典故。言指良臣治政。
儒宗郑玄,遂以“夫子之墙”命题。考太学诸生。
题末设问:“五尹无墙”,“主公有墙”乎?,“经学有墙乎”?
蓟国文风之盛,窥一斑而知全豹。
不出意外。太学四子,拔得头筹。蓟王观后,一字不改,刊印日报。俗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四子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令国人茅塞顿开。
太学四子,由此成名。
天下才俊,皆奔蓟国。稍后,蓟王命国老,领司辰令庞德公,收四子入门墙。传授安邦定国之奇术。
因四子居云台之上,四海仙馆。故有传闻,所学乃经天纬地,神鬼奇术。
三岁见老。四子当是蓟王为国储才。又闻,待嫡长子封,二十及冠。蓟王当传王位于蓟北城,万载宫,登基为王。及冠称王,遂成惯例。
空穴必有风,无风不起浪。嫡长子及冠,蓟王不过四十。春秋鼎盛,远未称老。即便不学历代先王,薨后传位,亦足可在位数十载,何以提前退位。
国人议论纷纷。
风闻既出蓟王宫。后宫自然知晓。
公孙王后,私问蓟王。
答曰,二十及冠,年富力强。且尚未玩物丧志,沉湎于酒色。正是意气风发少年。得贤臣良将辅佐,相沿成习,必为明主。如何能空耗年华,徒有虚名。日日唯唯诺诺,胆战心惊。唯恐举止失仪,言语失礼,乃至痛失王位。
公孙王后,这才醒悟。
蓟王唯恐,父强弟壮。嫡长子久为王世子。一身所学,满腔抱负,被岁月蹉跎,消磨殆尽。即便如愿以偿,登基为王。却人衰心老,性情大变。难为明主。
防微杜渐。蓟王宁愿提前退位。
王后止泪相问,那时,夫君当何去何从。
蓟王笑答:纵横七海,何处不可为王。
1。193 利大难估
千里冰封,巨马东流。
蓟太仓,广僦民船。转运今季新谷,均输各处城仓。待来年雪花路开,河海解冻。船商齐聚,千帆竞渡。
种田十倍利。经商利百倍。贸易获利,令蓟人富可敌国。
民间殷富,赋税高涨。蓟国财政,持续盈余。手有余钱,各项支出亦水涨船高。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娶妻纳妾,寄券投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满足生存所需后的自我提升。助推蓟人,日有所进,知行倍增。首当其冲。爵民数量,迅速增长。
新兴爵民阶级,初见雏形。以《二十等爵》,一等公士为例。受田一顷半,受地一宅半,岁俸五十石。可于海外荒洲,购买寄田券一顷半。公士,既种田,又经商,且还领食岁俸。
且问。于士、农、工、商,国之四民中,公士何属?
于是,四民之上,爵民称“第六民”。何不言五?
只因“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注曰:“士、农、商、工、贾也。”后世又有“士、农、工、商、兵”,五民之说。
之所以将商、贾分类。乃因上古时,二者多有不同。
《周礼·天官·太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曰:“行曰商,处曰贾。”俗谓“行商坐贾”。一般而言,走街串巷,贩货之人为“商”。有固定经营场所,贩货之人称“贾”,后二者连用,泛指买卖人。
更有甚者。士、农、工、商,殊途同归,四民皆可为爵民。蓟王窃以为,爵民,补足了勋贵与黎民之间的巨大鸿沟。
让家国天下,封建体制,更加健全。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集群。本应服务于生产力。封建时代,人口便是最主要的生产力。随畜力机关器去,大行其道。推动产业升级。于是乎,为与新兴生产力相匹配,爵民应运而生。爵民是时代的产物。
正如农作机关器,机关车船,机关造器。诸多先进机关器,对文明的整体提升。从而为匹配先进生产力,而诞生的新型生产关系,不再受制于士农工商的粗略划分。一统于爵民制度。
人类创造工具的目的,便是为最大程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越是简单的工具,越考应人的素质。所谓熟能生巧,百炼成钢,皆是此理。故古时技术工种,俗称“手艺”。技工,俗称“手艺人”。甚至为学成一门手艺,拜师数载,数十载,甚至穷尽毕生之力。美其名曰:“匠心独运”。诚然,独具创造性的工种,无从取代。然大量重复性的繁重劳动,却可避免。
复杂机关器的出现,将技术“门槛”,大为降低。于是“隔行如隔山”的手艺人,渐被精通各式机关器操作的“机工”所取代。甚至,成为一种职业。客庸坊肆、庄园、军营、商队,不一而足。
不知从何时起,分明四季,数月冰封。让内外之别。自然发生。河海冰冻,断绝交通。客商归乡,蓟人返乡。蓟国四百城港,人去楼不空,船走港不封。
巨马水路,四季不冻。令蓟国如有神助。安昌郡诸县,背山向海,冬季施工,波澜不兴。蓟国营城,月起十万楼台之迅捷,非亲临,不可尽知也。
环渤海,大半结冰。沿岸港津,悉数冰封。唯金州港例外。
早在冰封前。都船署便转运大宗名产,囤于港口邸舍之中。供东瀛列岛,三韩半岛,船商往来贩运。金州港渐取代泉州港,成为东瀛都护府重要始发港。甚至为干支海市母港。
沓氏、金州二县,因海而兴。今汉辽东半岛,多为密林莽原。人迹罕至。千山山脉,从南至北,横贯半岛。唯在半岛之尾,东西沿岸。分设西安平,并平郭二县。换言之,时下整个半岛,皆归蓟王所有。辽东大木,多出于此。
自刘备楼桑大建,便有匠人逆流而进,寻河湾谷地扎营,砍伐大木。久而久之,营地成津,后为水砦。辽海守郭芝,遂遣官吏值守。引半岛夷人,出山客庸。悠悠二十载,渐成气候。
年末郭芝上疏,欲将先前伐木营地,扩城为县。蓟王亦束之高阁。只令郭嘉,疏通河道,增筑泊位。先置津邑,再分城为县,不迟。
万勿好大喜功,揠苗助长。朝中亦有百官上疏。言,再将汶县、平郭,并入。东西国境,方称相连。蓟王却道,所谓“一衣带水”,“山水相连”。只计路途,不算水路乎?
环辽东湾,渝口津、昌黎港、房港、险渎等,诸多港津,距金州港,半日往返。更有辽水入海口处通辽港,一日数返。船运便利,远超车马。若将渤海视作内湖,何言国土不连。
此言一出。百官恍然大悟。
正如西海(青海湖)亦是咸海。若视渤海上湾,为蓟国内海。国境何言狭长。时人约定俗成,言国境必言国土。然蓟王却高瞻远瞩,将湖海亦视作国境。
辟盐田,兴船运。海捕网养,尽得其利。今又大开海稻田。盐府民人,除盐田外,再得一顷海稻田。终归“民以食为天”。盐户无粮田,难免心生不安,如愿以偿,民心得安。
海稻,号称一丈青禾。生命力极强。不愧野生。只需趁春暖花开,风平浪静时节,播种插秧。而后适时补栽,从长到收,甚至无需田间管理。均差五石。更有大量鱼虾,盘错根节。收获堪比禾鲤。堪称种田神物。红树林随处可见。却无人问津数千年。当真暴殄天物。
晒盐、割稻、捉鱼、摸虾。皆不耽误。丈高海稻,根深蒂固,护岸培土,堪比遍种河堤,紫花苜蓿。
蓟王已命西域都护府,将沙卤盐碱,寸草不生,贫瘠之土,分门别类,运送国中。交由将作寺试种。待育出良种,再大面积种植。事实上,无论稻收多寡。凡有所出,必成奇闻。于蓟王而言,有形无形之利大,不可估也。
海稻田一出,震惊四海。
“蓟王若非天命所归,何来此等祥瑞?”陈王宫正殿。会宾客大宴,陈宫朦胧醉眼,举杯笑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