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备的日常-第1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忧皆成远虑。此时重返旧都,亦正和时宜。
“大河冰封,出行不易。”荀彧言道:“料想,即便举朝西归,亦是来年之议。尚有数月之期。琴瑟不调,解弦更张。明公何不趁此良机,以劝曹公改意。”
荀彧正人君子,才智高绝。孰是孰非,心似明镜。此事,乃因曹嵩倚仗曹操威势,争权而起。王太师不得已,唯迁都以辟。亦如王允所言。
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又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自先帝崩于困龙台上。贼臣当道,朝政日非。若非王太师力挽狂澜,江山恐已易主。譬如大病初愈,万勿轻动。再起党争,朝廷分裂,乃至血流不止,一命呜呼。
其中厉害,曹操焉能不知。奈何曹嵩心高气傲。先前因故免官,辟祸琅琊。骤然失势,门前车马渐稀。所谓“欲扬先抑”。一朝复起,争权夺利之心,尤胜先前。曹操虽苦劝,奈何油盐不进,一意孤行。
若换成旁人,曹孟德手起刀落,何必空费唇舌。
正如荀彧所言,曹嵩争权,乃症结所在。天下三分,各方势力,犬牙交错,非明主不可维系。此时若任人唯亲,是非不分。乃至吏民离心,更落人口实。内忧外患,被群起来攻。顷刻间,飞灰湮灭。尸骨无存。
曹操焉能大意。
万幸大河冰封,天寒地冻。城中冰冻三尺。甄都权贵,醉生梦死。如何能受舟车劳顿,举家西迁之苦。
时局未定,尚可转圜。
如何规劝老父,曹孟德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谓关心则乱。史上曹孟德为报杀父之仇,屠戮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诚然。杀父之仇,虽不共戴天。然终归“冤有头,债有主”。如曹孟德这般,累无故百姓,惨死无数。亦世间少有。
又说。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君王一怒,血流漂橹。
曹阿瞒少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看似顽劣,放荡不羁,乃至离经叛道。实则心中自有丘壑。卢少保曾断言,刘备心伏猛虎,恶极噬人。英雄豪杰,谁无逆鳞。
曹操亦不例外。
“吕布辕门射戟,解淮南之兵。今屯兵小沛,是何图谋。”曹操又问。
“乃谋徐州也。”程昱一语道破天机。
“若谋徐州,何以屯兵豫州沛国。”曹操又问。
“此乃假道灭虢之计也。”程昱答曰:“假屯兵境外,亦窥州境。袁术为江东大局计,必取广陵。只需袁术兴兵,徐州必求援吕布。如此不出三五载,吕布尽收人心。待陶恭祖一朝亡故,其麾下如长史曹宏,别驾麋竺等,必迎吕布入徐。”
“吕布若得徐州,‘羽翼已成,难动也’。”曹操慨叹。
“陶恭祖年近六旬。牧四战之地。徐州四国一郡,虽富庶却不能为其所用。袁术觊觎州土,必常侵袭。内忧外患,恐难久持。三五载之间,徐州易主矣。”荀彧断言:“豫州牧丁原,乃吕布外舅。徐豫二州,合淮泗八国。共结联盟。明公危矣。”
吕布乃陈国客卿。陈王宠又素有大志。更加豫州牧丁原,嫁女吕布为次妻。徐豫若行合纵连横,兖州危矣。
本以为,吕布如无根浮萍,丧家之犬。东逃西窜,惶惶不可终日。不料瞬息之间,局势陡转。关东大地,再起波澜。
令曹孟德始料未及。
必是陈宫,背后谋划。看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实则步步为营,暗藏杀机。许自弃陈留一郡,南下陈国,甘为诸侯客卿始。陈宫已着眼于徐州大地。
更有甚者,徐豫结盟,互为后备。上可攻兖,下可击扬。其中更有八国联盟。此乃曹孟德心腹大患,然荀彧并未明言。
试想,徐豫八国,其中六国为王太师易相夺权。六国相心向甄都,不遵国主,亦不遵州牧。若陈王宠,使人来说。言,驱六相,还政于国。吕布、丁原,愿俸陈王宠为主乎?
更何况,徐豫八国,早有联盟。甚至牵扯到桓帝传位,宫闱禁忌。
吕布自入主小沛,便命六健将,接管四门。虽仍有县令掌民事,然令行禁止,皆出车骑营。吕布得三年粮草辎重,尽可与民秋毫无犯。遇县中豪强大姓,欺压百姓。吕布便亲提一队人马上门。不出半月,小沛大治,父老交口称赞。再取抄家所得,施恩百姓。
辕门射戟,更助扬名。
一时名声大噪。
徐州北境,远至泰山。皆有流民,举家投奔。
1。213 重名载半
人名树影。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名声于时下,重过身家性命。
时党锢之祸。(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李)笃引(毛)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注①)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毛钦)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
舒邵,字仲应(一作仲膺),陈留人,与兄长舒伯膺,俱为名士。曾为其兄,手刃仇人。事发,兄弟争死,并得免刑,海内称义。后任沛相。时天旱,岁大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袁术以米十万斛,与(之)为军粮,舒邵却将其悉散给饥民。袁术闻之大怒,陈兵将斩之。舒邵言:“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袁术深受感动,下马牵之曰:“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遂免其罪,除为阜陵长。
更有孔融一门争义。
信手拈来,笔笔皆是。
足见时人重名,惜名。
吕布自成名,并无劣迹。更加曾手刃贼臣董卓,屈身从贼,反成忍辱负重。及其原因,未曾祸害百姓。如董卓杀尽二月社众,曹孟德屠徐州五县。皆是毕生污迹,难以涤清。
万幸,自蓟王横空出世,取代袁本初,虎踞河北。乃至历史发生偏转。曹父曹嵩一家,侥幸得存。奈何却“老而不死是为贼”。仗子权势,分儿大功。位列上公,三独坐得其二,犹不知足。今欲取王太师而代之。贪心如斯,甄都若为其一言堂,其后果可想而知。
曹孟德内忧外困,恐不下陶恭祖。
趁河海冻结,千里冰封。更加蓟国一季稻作毕。天下遂兴多事之冬。关东大地,鏖战不休,江东二郡,亦多次攻守。
蜀中亦不太平。
十月初,有犍为太守任岐及校尉贾龙,在史侯遣使游说下,起兵讨(刘)焉。汉中诸将,奉命兵进,欲里应外合,攻占益州。却因贾龙等兵败被杀,刘焉谨守雄关,无奈撤军。
稍后细问究竟。方知,二人之所以速败,只因被东州兵所击。
时黄巾大乱,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羽),号“东州士”。东州兵首领,名唤张任。
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少有胆勇,有志节,仕州为武猛从事。领东州兵,并刘璝所将青羌与战,破犍为太守任岐私兵,阵斩校尉贾龙。
一战成名。
汉中,南郑离宫。
“贾龙素有重名,乃蜀中良将,何以速败?”史侯面色可想而知。
“闻刘焉遣武猛从事张任,领东州兵,并都尉刘璝,所将青羌。二支雄兵,一战破之。”尚书令阎圃答曰。阎圃才智,当与刘巴相若。巴蜀、关东,各得良才,足可保境安民。二家亦各有强兵。巴蜀有賨兵、叟兵、青羌兵等,江东有山越、蛮兵、夷兵等。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史侯颇多“偷鸡不成蚀把米”,追悔莫及。本欲一举攻占益州,岂料不等兵临城下,内应已灭。若当真速灭,便也罢了。奈何不早不晚,待汉中大军扣关时,二人覆灭。“覆水难收”。既已挥兵来攻,又如何能自圆其说。
“当可遣使入蜀。以为安抚,并稍加提及‘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刘焉当无异心。”尚书令阎圃进言道。
“也好。”思前想后,亦只能如此。
“徐州战事如何。”史侯又问。
“闻,吕布辕门射戟,解二家兵斗。淮南已兵退,吕布移屯小沛。得徐州粮草接济,收拢四野流民。声势复起。”
“吕奉先,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得陈宫为谋主,张邈为心腹。虽暂居一县,却不可小觑。”史侯转而问道:“荆州牧刘表,何所为?”
“刘表无为。”阎圃言道:“荆州治政民情,居关东之首。江夏一郡,足可当袁公路分兵。荆襄八郡,除南阳毁于大水,余下郡县,皆称富庶。只需据城自守,作壁上观。待淮南粮尽兵退。不战而胜。”
“好一个,作壁上观,不战而胜。”史侯忽问:“荆州可为朕所用乎?”荆州富庶,若得益、荆二州,史侯足可与叔侄兄弟,一争高低。
“这……”阎圃斟酌答曰:“刘表心向甄都,恐难为陛下所用。”
“众人皆言,徐州乃四战之地。荆州又何尝不是。”史侯不置可否:“若二袁各领一军,上下夹攻。甄都曹孟德,又与吕布鏖战不休。荆州孤立无援,未尝不可为朕所用。”
“陛下明见。”不料史侯竟有此大局观,阎圃拜服。
史侯言道:“刘表疏通汉水,重筑樊城,迁州治于襄阳。上通汉中之意,朕焉能不知。自先帝崩后,短短数年,已历三帝。究竟何人天命所归,又岂是刘表能知?”言下之意,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刘表牧守大汉心腹要地,又岂能“一根绳上吊死”,“一条道走到黑”。
阎圃心中慨叹。史侯虽未元服,然论知晓世态人心,饶是与国师张鲁相比,亦不逞多让。不愧是仙门出身。这便收拾心情,肃容跽奏:“敢问陛下,荆州之事,当做何为?”
“遣使入荆,商讨通商事宜。”史侯早有定计:“择上庸各城,筑汉水港津。与荆州互通有无。”
“喏。”阎圃这便领命。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先通商再联盟,便是先利而后益。
岁末将至。公卿罢朝,俱贺岁。史侯问政,却从未中断。今日亦不例外。汉中无相,政令所出,皆由尚书台。尚书令阎圃,于一众群臣中,出类拔萃。深得史侯信赖。诸如西凉诸将,乃至国师张鲁麾下,皆无治政之才。
汉中虽大,亦不过一郡之地。
内政外交,交由阎圃,绰绰有余。
稍后,史侯移驾后宫,赶去与唐姬相会。
1。214 后生翘楚
多事之冬,乱战不休。
吕布屯兵小沛,史侯阴袭蜀中。更有二袁东征西讨。为江东争郡夺州。
袁术才大志疏。二路兵分,一事无成。江东大将军袁绍却旗开得胜。携麾下群雄,攻克郁林、苍梧二郡。降苍梧太守吴臣(吴巨),逐交州刺史赖恭。
“(吴臣)武夫轻悍”,常与交州刺史赖恭不和。闻袁绍领十万大军,数路兵分,直取郁林、苍梧。实力悬殊,不可力敌。唯开城纳降。袁绍大喜,仍表其为苍梧太守。
交州刺史,零陵赖恭,乃荆州牧刘表所立。刚直忠义,“为人才器不凡”。为吴臣所逼,弃官返乡。辅汉大将军幕府,治粟都尉朱治,慕名而来。促膝长谈,相见恨晚。本欲辟为属吏,后举荐于蓟王当面。
蓟王知人善用,仍授其治粟中丞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