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州长史,只为劝谏天子乎?”史夫人深谙,操弄人心之术。“共御外侮”,若出公心。蒯良,私心为何?便是史夫人此问之真谛。往往私心,才是心中所欲。亦是真实目的。

    “夫人当知,刘景升遣使入蜀,暗陈机宜,欲假授镇西将军之高位,代甄都董侯,行离间之计也。”张松早有对策:“入蜀使者,正是别驾蒯越。时刘景升,单马入宜城,求问兴兵之策。蒯良献‘仁义之道’,而不能为刘表所用……”

 1。74 兄弟合谋

    “好一个,外疏间亲,取祸之道。”听张松言罢,史夫人笑赞。

    与“疏不间亲”,其意相反。“外疏间亲”,言指荆州别驾蒯越,以外臣身份入蜀,离间刘焉与史侯,汉室之亲。

    为取信史夫人并史侯。蒯良不惜自污清名。

    于是乎,据张松所言,因荆州别驾蒯越入蜀,妄行离间。乃取祸之道。唯恐殃及家门,乃至祸及荆州,甚至被二袁所乘,各个击破。才有长史蒯良,孤舟入南郑。欲结“史董二侯,兄弟之盟”。为家门消灾解祸,是其一。欲君前自证,为其二。求扬名天下,乃其三。

    于公于私,皆有所求。

    张松此套说辞,史夫人欣然笑纳:“必令别驾如愿。”

    “喏。”张松肃容下拜。

    待起身。史夫人,已翩然自去。

    车驾出馆,倍思前后,张松慨叹:“连环计也。”

    南郑街巷,所传童谚:“益州分野天子气,三分天下应二刘。”乃出镇南将军府长史蒯良,私授。由张松命人,大肆传播。不出十日,闾里尽知。谶纬之术,时人多“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何况出身史道人门下之史侯。

    且如何解谶,蒯良亦预设答案。史侯心中亦有解语。再假国师张鲁之口道破。令史侯,深信不疑。以童谚谶语,起(谋)势,可谓正中史侯下怀。

    再由史夫人,旁敲侧击。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说之。行“先发制人”,加刘焉为镇西将军,并督交、扬、荆三州。并令其“择日击扬”。

    此时。连环计之首环:二刘击二袁。完美达成。

    至此。史夫人,只当是张松为主求官;史侯亦有“兄弟联手,共御外侮”之所虑。为引出连环计之次环,积足谋势。

    仍由张松出面,假史夫人之力,引出长史蒯良。假外臣之口,以三方立场,劝谏史侯,于二刘击二袁之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共组史董兄弟之盟,对抗江东合肥侯。此乃连环计之次环。

    张松心存疑问,入馆舍相见:“可有三环?”

    此亦是彭羕,心头所问。

    见二人,四目齐投。蒯良笑答:“岂不闻,兄弟合谋乎?”

    电光石火,张松灵光一现:“蒯越说蜀!”

    彭羕如醍醐灌顶:“莫非乃出郭奉孝,凤凰于飞!”

    蒯良抚掌而笑:“天机不可泄也。”

    益州广汉郡,绵竹县。

    前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绵竹县,属广汉郡。因其地滨绵水两岸,多竹,故名之。古为蜀山氏地,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誉。

    假东州兵,平定州中播乱。年初,益州牧刘焉,徙治绵竹。更使人造作乘舆车具(天子车驾)千乘。蜀中传言,其欲称帝。便有荆州牧刘表,上表甄都,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意指其图谋不轨)”。二州因而结怨。

    闻荆州别驾蒯越,出使入蜀。刘焉颇不待见。甚至托言偶感风寒,不与蒯越相见。

    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不可怠慢,有失体统。故命长史张肃,出面接待。

    张肃,字君矫,益州别驾张松之兄。与张松短小,其貌不扬迥异。张肃,容貌甚伟,有威仪。出身益州豪族,长于接人待物。深受刘焉倚重。

    得胞弟张松传书,见书中所言汉中详情,竟与蒯越密语,分毫不差。长史张肃,惊为天人。急忙驱车入馆,精舍相见。

    “异度,真乃神人也。”以张松手书相示,张肃不禁慨叹。

    蒯越接过视之,一切皆不出所料:“汉中天子,封刘益州为镇西将军。并督交、扬、荆三州。择日击扬。大功毕成,然君矫可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从何来?”张肃惊问。

    “世人皆知,四镇之首,乃出甄都。董侯加荆州牧刘表为镇南。世人亦知,有镇南,必有镇北;出镇东,必出镇西。君矫,以为然否?”

    “然也。”张肃如实作答。

    “董侯先命刘镇南,择日击交。史侯后命刘镇西,择日击扬。”蒯越含笑发问:“且问君矫,交、扬,何人之地也?”

    “乃江东合肥侯。”张肃脱口而出。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何人牧守。”蒯越急问。

    “汝南二袁。”张肃速答。

    “闻镇南击交,镇西击扬。二袁,当做何为?”蒯越追问。

    “这……”张肃焉能不知。

    “吾料二袁,必溯江而上,分兵来袭。岂非大祸将至?”蒯越一切尽在掌握。

    惊怖之下,张肃当有决断:“异度稍安。某去乞,明公相见。”

    蒯越以礼相送。

    益州牧刘焉府。

    先看张松手书,再闻张肃之言。刘焉将信将疑:“汉中天子,当真加某为镇西将军乎?”

    “明公,当可信之。”张肃进言:“先前所虑,蒯越乃行离间。故明公不与其相见。今,天子先行策封,加镇西将军之高位。又命择日击扬。毋论离间与否,必为二袁所忌。卑下,窃以为。蒯越此来,必有大谋。明公,当可一见。”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焉举重若轻:“待汉中来使,再言不迟。”

    言下之意。张松手书,不足为信。待汉中策封使入蜀,大势已定。再与蒯越相见不迟。

    “喏。”张肃唯有,依令行事。

    不出十日。天子使者,车驾入蜀。择吉日,加刘焉为镇西将军。督交、扬、荆三州。择日击扬。

    又大宴三日,送走汉中天使。刘焉这才命,张肃,引蒯越来见。

    “荆州别驾蒯越,拜见将军。”

    “贵使免礼,请上座。”见蒯越气度不凡,刘焉亦颇善待。

    “谢将军。”乱世之中,兵马称雄。更加,镇南将军,位高权重。故蒯越,不称“使君”,而称“将军”。

    “长史言别驾,腹有大谋。某,愿闻高见。”刘焉直问。

    蒯越亦相告直言:“回禀将军。今‘二刘击二袁’之势成。何不结宗室之盟,已抗群雄。”

    “结宗室之盟,已抗群雄。”刘焉眼中,精光一闪:“当做何为。”

    蒯越掷地有声:“与刘荆州、刘青州、刘扬州,四刘结盟。”

 1。75 诸刘联盟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看书领现金红包!

    刘焉略作思量,这便言道:“刘青州路远,刘扬州为袁术所俘。唯有刘荆州与我‘比屋相属,接界相连’。谓‘四刘结盟’,不过‘二刘之盟’也。”

    “明公所言,实则不然。”蒯越答曰:“飞云、盖海、游麟、翥凤,刘青州得其一。自蓟王凿穿四渎八流,内外水路。四海船商,接舳而至。益州南中诸郡,蕃商齐聚。治粟都尉朱治,功莫大焉。闻将军欲开南中新郡,岂不知水路通畅之便。谓‘远交近攻’,南中凡有战事,纵远隔万里,刘青州三日可至也。”

    刘焉信服:“便如别驾所言。刘扬州,又当如何。”

    “先前,袁术二路兵分,上攻江夏,下击广陵。刘青州并武威将军公孙度,兵围寿春。时袁公路欲烹刘扬州,迫刘青州退避三舍。今刘扬州,已得开释。闻,正欲北上蓟国,招募孙破虏之飞云。再战淮南。”蒯越语出惊人:“若得飞云。刘扬州,可为一盟乎?”

    “若得飞云、翥凤,长涂二龙,譬如‘蛟龙得水’,‘为虎傅翼’也。”刘焉慨叹。

    “‘诸刘之盟’若成。曹吕之争,二袁之危,皆可免也。”蒯越答曰。

    “然诸刘,分属二家。我奉汉中天子,余下皆奉甄都董侯。如之奈何。”刘焉当有此虑。今,天下三分。江东二袁扶立合肥侯。关东群雄奉董侯为君。独刘焉心向汉中史侯。诸刘各有所属,众目睽睽,如何敢私自结盟。

    蒯越笑问:“将军岂不闻,汉中小儿歌乎?”

    “哦?”刘焉遂看长史张肃。

    张肃答曰:“南郑童谚:‘益州分野天子气,三分天下应二刘。’”

    前半句,刘焉心知肚明。然,后半句,却是初闻:“二刘,当做何解?”

    张肃答曰:“国师解语,汉中天子与甄都董侯,皆出先帝。与合肥侯,正是‘二刘’。”

    刘焉轻轻颔首:“国师之言可信。”

    蒯越趁机进言:“譬如童谚,汉中史侯与甄都天子,皆种出先帝。与合肥侯叔侄之别。正是二刘。《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今,合肥侯窃据江东,二袁附势。江表宗贼,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皆得礼遇。更加二袁,皆入六雄之列。撮江东之众,兵强而势盛。非合纵连横,不可敌之。‘三分天下应二刘’。故,窃以为。汉中史侯与甄都天子,当可结兄弟之盟,以应二刘也。”

    刘焉言道:“果如童谚,汉中天子与甄都董侯,结兄弟之盟。诸刘联盟,自然而然,无为而成。”言下之意,只需史董二侯,先结同盟,诸刘联盟,水到渠成。

    “将军明见。”蒯越言道:“欲结兄弟之盟。尚需将军,先发制人。”

    “如何先发。”刘焉追问。

    “先发击扬。”蒯越答曰。

    见刘焉无语。心知必忌二袁之威,故蒯越以密语相告:“明公(刘表)当与将军,同日击交。以示诸刘结盟之心。”二刘同日击二袁。足见结盟诚意。

    见刘焉仍不置可否。长史张肃遂言道:“二袁势如猛虎。若先击,必遭虎噬。”

    蒯越正色答曰:“汉中史侯,敕令将军‘择日击扬’。岂可违命乎?”言下之意,刘焉乃奉命而为。即便兵败,亦不会被汉中天子怪罪。

    “如何施为。”刘焉似有定计。

    “假益州蛮乱,遣一上将,出牂牁道,陈兵交州(边)境。”蒯越言道:“明为防贼,实御袁绍也。”

    刘焉笑问:“汉中天子命我击扬。别驾何以说我击交?”

    蒯越云淡风轻:“《孙子》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故善用兵者,先善其后也。”

    “若先出牂牁道,陈兵交州境。”长史张肃,代主发问:“刘镇南,又当何为?”

    “令蔡瑁、张允,尽遣荆州水军,下击横江津,兵焚当利口。”蒯越答曰:“此二砦,皆属袁术。甄都天子命我击交,然明公,亦转而击扬也。”

    “好一个‘先发制人’。”刘焉如何能不醒悟。“先发”,乃是言指二刘先攻二袁。“制人”,除去牵制二袁。亦有反制,史、董二侯之意。

    谓“骑虎难下”。待闻二刘先击二袁。史、董二侯,必惊慌失措。为防二袁反击,乃至引火烧身。必求外援,守望相助。于是,兄弟联盟,行抱团取暖。

    一言蔽之。蒯越入蜀,乃为说刘焉,先击袁绍,倒逼二侯结盟。

    兄弟合谋,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