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备的日常-第1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去美观,亦有护肤之功效。稍后,赭面习俗,经唐蕃古道,传入盛唐。称之为“时世妆”。
白居易有《时世妆》歌之:“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后世藏女,将奶渣煮沸制成赭汁涂面,称“多甲”。亦是古风今习。
与蓟王常见,汉家宫装,风格迥异。东女国赭面妆容,更像是后世斑纹迷彩。许亦兼挟有神鬼巫术。亦未可知。
唯一例外,便是帷幄之中,竹隅女王。
从头至脚,皆为汉宫装扮。描青黛眉,梳忽郁髻。面靥、花钿,白妆,唇脂,无双仙容,绝世天姿。“视之可年三十许”。年龄于仙门而言,多无意义。如卢美人,有少容者。蓟王后宫,比比皆是。
竹隅女王,曾赴瑶池仙会。并险些成为“墉宫之主”。陈年旧事,上元、云华等人,之所以讳莫如深。只因亦是听闻。未曾亲眼得见。蓟王窃以为。此次瑶池仙会,必在本代上元、云华等人,入西王母派之前。
“妾,房素。拜见王上。”竹隅女王,阶下相迎。
“见过女王。”蓟王以礼相待。
共入帷幄,宾主落座。
见蓟王身侧,上元、云华等人,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竹隅女王笑问:“寒暑易节,三十载。王母安否?”
“王母,无恙。”上元答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蓟王笑问:“女王赴昆仑,瑶池仙会,已是三十年前。”
“正是。”竹隅女王轻轻颔首,眸中颇多怀念。换言之,早在蓟王出生之前,西王母已完成新老交替。如此算来,竹隅女王恐已,年过半百。蓟王面观,不过“三十许”。
蓟王不知。后世《真诰》,将竹隅女王,位列『女真部』“玉清神女”。高于诸墉宫玉女。乃位居仙鉴之名女仙。
蓟王又问道:“此次辗转上昆仑,本欲赴瑶池仙会,求赐‘玄素’之术。王母却避而不见。女王可知何故?”
竹隅女王,语透深意:“王上天生。待班师,王母必有所赐。”竹隅女王所言,亦是上元等人所猜。
蓟王遂言道:“孤此来,女王必已知晓。”
“威服身毒,攻灭佛国。”竹隅女王答曰。
“正是。”
“王上率兵车万乘,披甲十万,身毒列国,断难御敌。然,战胜又当如何。”女王所虑,亦是长久之策。
“分而治之,大而化之。”蓟王答曰。
“灭佛乎?”女王忽问。
“不灭。”蓟王斩钉截铁。
“如此,身毒当可为王上所用。”竹隅女王,展颜一笑:“闻蓟王辟海外荒洲,分封三百子嗣。若得身毒,三等沃土。亦分封乎?”
“然也。”蓟王据实已告。
“身毒诸王,又当如何。”
“迁入赐支都护府。”蓟王答曰。
“原来如此。”竹隅女王言道:“身毒诸国,虽各不相属,然毕竟同种。‘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王上若行威服,十万精兵足以。若为灭国,恐不及也。”
忽觉帷幄之后,有人窥听。
略作思量,蓟王这便了然。正如与马鸣菩萨,坂上偶遇。行营之中,必另有山南国主。换言之,看似与竹隅女王,侃侃而谈。实则事关,远征大计。
蓟王遂告知以实情:“不日,当有二十万贵霜铁骑席卷。”
“安息虎踞再侧,贵霜岂敢举国来攻。”竹隅女王,花容微变。
蓟王越发,气定神闲:“闻孤传檄天下,北匈奴举族西窜。料想,此时已乱入安息国境。安息引兵相击。北匈奴且战且退,进安息入康居。康居并大小乌孙,合兵对垒于国境。料想,安息亦难他顾。”
话音落定。帐中内外,一片死寂。
竹隅女王,花容失色,微微颤栗。蓟王一席话,云淡风轻。却字字如洪钟大吕,晴天霹雳。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以竹隅女王之大智慧,略作思量,便知蓟王此言非虚。
“二十万,贵霜铁骑。”竹隅女王,心生寒意。时下贵霜,国力虽因新王即位,由盛转衰。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场规模空前之外战。除攫暴利以续国祚。还能最大程度,缓解内外矛盾。只需此战罢。贵霜新王,非但稳坐大位。贵霜国祚,亦获新生。
然前提是,大胜而归。
今安息自顾不暇。又有蓟王十万精锐,东西夹击。贵霜王内外交困之下,如何能不搏命一击。心念至此,竹隅女王如何能不,彻骨极寒。
蓟王和光同尘,春风十里。背后千里杀机。谈笑间,身毒灭国矣。
1。101 鬼怕恶人
“拜见蓟王。”便有一人,昂然入帐。
竹隅女王虽向蓟王引荐:“达光(国)玛展王。”
据说,早在西周至东周时(前八世纪~前五世纪),怒江、澜沧江中上游,陆续出现大小城邦。以“勐(ěng)掌”最强。又称“勐达光”。其中心,便是后世保山盆地。
“勐掌”意为“象国”。《史记》记作“乘象国”,与傣语所称“勐掌”含义相近。时因勐达光,国王名唤“哀牢”。约定俗成。汉史遂记勐达光为“哀牢国”。
“哀牢”意为“首领”,“达光”意为“中心”,“勐达光”便是“中央王国”。
时,勐达光东境之滇国,已为汉帝国所灭。滇国故地并入益州郡。因多有滇国残余势力西窜勐达光。于是徙吕氏家族(吕不韦后裔),至勐达光王都“允掌(象城)”附近定居。并于勐达光与滇国交界,置邪龙、比苏、嶲唐、不韦四县,亦并入益州郡。
今汉建武二十一年(45年),滇国残余,起兵反叛。为汉朝平定,残众逃入勐达光境内,汉军追至国都允掌郊外。一场血战,杀滇国残余人马七千余,俘虏五千七百余,缴获战马三千匹,牛羊三万余头,阵斩主帅栋蚕。此战亦致勐达光百姓,惊慌西窜。远至怒江以西并丽水(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勐达光王贤栗(哀牢王重孙),遣使汉越雟太守,乞内附汉廷。受封郡长。随帝国势力不断深入,勐达光被迫将王都由怒江以东的“勐掌”转移至怒江以西的“勐缅”。
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诏达光(哀牢王)”柳貌,见归属汉帝国之怒江以东,旧都勐掌附近,留守族人,生活安定富足,深感汉帝国之强大,遂遣子扈栗进京,乞率七十七邑王、五万余户、五十五众,举国内附。
明帝欣然纳之。遂将云南、叶榆、邪龙、比苏、嶲唐、不韦、博南、哀牢八县,置“永昌郡”。归诏达光柳貌,并汉永昌太守,共治。
章帝建初元年(76年),永昌郡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因忿相争。杀守令,攻帯瞥恰L赝跹疤颖紭G榆。哀牢三千余人攻博南,焚烧民房。章帝募发越隽、益州、永昌夷、汉兵九千人进讨。第二年春,邪龙县昆明夷卤承等应募,率种人与诸郡兵进攻类牢于博南,大破之,类牢被杀,传首洛阳。
至此。汉帝国据怒江以东,达光旧土。逃亡至怒江以西的达光余众,后在丽水上游,重新建国。改称“掸国”。
时光荏苒,白驹过就。转眼已过百年。
达光国,又在丽水上游崛起。奈何好景不长。
崛起的达光王国,与南部骠国,始有冲突。北有汉,南有骠。腹背受敌,亡国灭种在即。达光王国,遂向强汉俯首称臣。《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载,永元九年(97年),元初七年(120年),永建六年(131年),达光王雍由调,三次遣使。经永昌、日南等地,出使洛阳。进献珍宝、献乐及幻人、大象。汉廷则授达光王雍由调,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得大汉敕封,汉文明哺育。达光国由此强盛。骠人畏惧,不敢来攻。
时下达光国。已西据枝扈黎大江下游,肥沃三角洲。国境横跨枝扈黎大江下游,丽水上游。为山南强国。
然骠国,仍是心头大患。
尤其蓟王开岭南都护府。立治粟、水衡二都尉,分掌内外水路。尤其治粟都尉,顺下枝津故渎,为夷王修港筑津,营造王城。便是永昌郡,亦深得其利。达光玛展王,亦知蓟王大名。
史上,因汉末大乱,皇纲失统。永昌等边郡,蛮夷持续作乱。帝国无力掌控西南,达光国失去靠山,被骠国所灭。
不料蓟王横空出世。落子四方,掌握江山。和亲十夷王女,置岭南都护。凿穿内外水路,立江表十港。三南大地,持续向化,几成铁板一块。更加蓟王,和光同尘,勤政爱民。故山南诸国,皆心向往之。
忽闻蓟王口出,身毒千万黎庶,不值一钱。
达光玛展王,焉能不当面一问。
蓟王言道:“身毒人分四种,另有贱种达利特,可为第五种。孤与贵霜王相约。自‘首陀罗’,可贩西域,‘吠舍’价高十倍,‘刹帝利’价高百倍,‘婆罗门’价高千倍。捕吠舍一人,可比首陀罗十人。捕刹帝利一人,可比首陀罗百人。捕婆罗门一人,可比首陀罗千人。”
言罢,蓟王笑问:“贵霜王,当做何为?”
“千众首陀罗,只比一人婆罗门。妾若是贵霜王,必皆捕婆罗门。”竹隅女王,一语中的:“待有余力,再顺下捕之。”
“然也。”蓟王又道:“孤与贵霜王约法三章。城邑关津,皆可售卖。然若纵火焚城,皆为焦土,则不值一钱。料想,贵霜王必于民,秋毫无犯。”
“原来如此。”竹隅女王幡然醒悟。蓟王多措并举,乃为护底层民众以周全。
“王上欲将身毒‘上三种’,贩往何处?”玛展王求问。
“赐支都护府。”蓟王如此相告:“与诸羌杂居。”
“西羌八种多豪勇。”竹隅女王,如花笑靥:“当可除上三种,倨敖不逊之风。”
在我云霞四氏面前,敖慢不逊,言行无礼。身毒上三种,必遭血泪教训。且远离故土,鄙视链,彻底断绝。再无下三种,卑躬屈膝,为奴为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日子一去不返。
更加大汉文明,又远在身毒之上。汉家神明,与身毒迥异。再无从蛊惑人心,据道义高地。
于是乎。在高原冷冽气候,并彪悍羌人威服之下。历经生死苟全。上三种,莫名的优越感。不出一年半载,碎成齑粉,随风而逝。
民谚曰:“鬼怕恶人”。
可谓,一针见血矣。
1。102 觅得良机
稍后再看。
………………………
达光玛展王,又问道:“王上尽掠上三种,徒留二下种,意欲何为?”
“编户圩田。”蓟王言简意赅。
闻此言,玛展王心悦诚服。编户齐民,乃汉家吏治民生之基。羌户、氐户、越户,皆与汉人比同。尤其岭南都护府,治南醴港。引十万大山部民,倾巢而出。今南醴港几与南廉港,连成一体。百万船户,聚居茅尾海,日有千帆往来。可与蓟国南港相媲美。除去往来江表十港,海外荒洲。亦有木兰舟,游走枝津,往来三南水路。亦有船商,舟车兼程。远赴丽水上游,达光国境。
四海船商,可经丽水航道,往来大秦婆罗门国,并益州永昌郡。乃蜀身毒道重要支线(注①)。
因扼守丽水上游,通商咽喉。达光国,获利颇丰。与下游骠国,时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