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战象,六千五百六十一辆战车,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名骑兵,三万二千八百零五名步兵(注②)。

    十支阿克绍希尼。军力之盛,可想而知。无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折戟。身毒列国之强,远非西陆可比。

    不料蓟王,不惊反喜:“计成矣。”

    楼船校尉郭祖,抱拳求问:“主公,何意?”

    “『正反·围魏救赵』之计也。”徐庶笑答。

    蓟王一声令下,升旗点兵。麾下参谋将校,齐聚爵室。

    祇树给孤独园。

    马鸣菩萨座前,正平铺二面,白疊广幅布。

    布上,一正一反,正是马鸣菩萨手书,围魏救赵四字。

 1。108 智者千虑

    撒后再看。

    ……………

    十国连兵百万。水陆并进,驰援大秦婆罗门国。

    祇树给孤独园中。高僧议论纷纷。

    “震旦蓟王,不过携十万兵马。摩竭陀、多摩梨、瞻波十国连兵,不说百万,足有五十万众。何以言,蓟王必胜?”

    便有高僧答曰:“蓟王南征北战,未尝一败。尤善谋术兵法。客军至此,必有万全之策。”

    “大士,今何为?”另有一人,低语言道。

    “跏趺坐法(注①)。”高僧答曰。所谓智者千虑。马鸣菩萨,所思所想。又岂是凡夫俗子,能窥破一二。

    连兵十国,大小不等,远近各易。最近莫过多摩梨。摩竭陀次之,瞻波国最远。

    瞻波,又名,鸯掘多罗国、鸯伽。国都位于恒河南岸,瞻波城。前为身毒十六大国之一。西邻摩竭陀国。疆域包括今印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及尼泊尔东南平原地区,都城位于比哈尔邦东北,帕格尔布尔(Bhagalpur)一带。

    瞻波城,名称由来,传说是因此地遍植瞻波树。花开金色,香气袭人,故名之。又国以城名,称瞻波国。

    法显《佛国记》:“顺恒水东下十八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国。”既此。

    《大唐西域记》云:“瞻波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北背殑伽河,周四十余里”,“都城垒砖,其高数丈。基址崇峻,却敌高险。”

    国大都城,尤胜大秦婆罗门一筹。余下诸小国,散布三大国之间。被裹挟出战,亦是弱国常态。

    象兵、骑兵,先不论。足有五十万众,乃蓟王兵力数倍。水军沿枝扈黎大江,上下航道,相向而进。经二江交汇处,再入央恰布藏布江。而后转入大秦婆罗门圣河。

    此时身毒,仅具有初级造船术。后世朱罗帝国古船结构复原图可证,其战船,远逊扶南大舶。时下水军主力,正是扶南大舶:“为船八九丈,广裁六七尺,头尾似鱼”。此等小艇,便是比起长十八丈之机关斗舰,亦远远不如。更何况长三十六丈之楼船大舰。

    蓟王已命楼船校尉郭祖,麾下斗舰,埋伏江口。截击十国援军,先拔头筹。

    至于地面部队,蓟王亦早有定计。

    十日之中,蓟王假装一无所知。谓“戏演全套”。大秦婆罗门王,一声令下。国都贵种,纷纷打点行装,列队装车。只待十日之期,遂蓟王远赴汉土。终归故土难离,家财难舍。诸多贵种,不明就里。多有家中老弱,顿足捶胸,嚎啕大哭。悲声满城。便是文武百官,亦不例外。

    大秦婆罗门王,非但不言明真相,还刻意隐瞒。唯恐汉家细作入城,四门紧闭,只进不出。美其名曰,唯恐国人私自逃亡,害国主失信于大汉蓟王。

    至于城外如何,一无所知。

    百艘楼船,横列圣河水面,更有斗舰,巡弋河道。日升,战鼓隆隆。日落,夜放豪光。更加蓟国屡出骑兵绕城,举火如龙,以为震慑。便是城头守军,亦不敢轻易冒头。

    唯恐稍有异动,落石天降,全家毙命。饶是大秦婆罗门王,一夜数起,变换寝宫。断不敢久居一室。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待十国联军开拔,十日匆匆而过。

    蓟王遂遣使入城,诚邀大秦婆罗门王,动身远行。

    大秦婆罗门王。不得已。竟以头触柱。溅血卧床。蓟王得闻,大秦婆罗门王,不幸重伤。亦传语宽慰。言,可宽限十日。

    大秦婆罗门王,苦肉计成。然心中急切,满头青丝竟一夜斑白。

    十七日,终有信使入城。言,多摩梨国二十万大军,已不足三日脚程。

    大秦婆罗门王,猛然坐起。与信使约定。十九日夜,三门洞开,引援军入城。

    又问水军何在?

    信使摇头无语。

    大秦婆罗门王,这便了然。蓟国巨舰,铁壁铧嘴。横冲直撞,列队冲犁敌舰。扶南大舶,毫无招架之力。船毁人未亡,已被一网打尽。

    场面着实,惊悚。

    大秦婆罗门王,强忍头痛欲裂。切齿言道:“无妨。得多摩梨,二十万精锐。此城固若金汤。”

    “另有四十万瞻波国、摩竭陀大军,不日可至。”信使又道。

    大秦婆罗门王言道:“蓟王所仗,坚船利器。若弃船登岸,此战必负。”

    “大王,明见。”信使乘夜潜出。

    此后,二日三夜。大秦婆罗门王,患得患失,如坐针毡。唯恐泄密,被蓟王窥破。一怒之下,落石如雨。周回三十里王都,皆成瓦砾。

    是夜。

    蓟王立于旗船爵室,三面清钢琉璃壁前。举千里镜,俯瞰圣河雄城。

    “报!多摩梨先锋骑兵,已奔冲城下。”史涣入室通禀。

    “依计行事。”蓟王心中大定。

    “喏!”

    二十日,之于大秦婆罗门王,可谓一言难尽。然之于蓟王,足可定一战胜负。

    初时。多摩梨援军,还谨小慎微,颇守军纪。待象兵抵达,已无从遮掩。人马嘶鸣,喧嚣震天。见圣河上蓟国楼船,不为所动。援军胆气高涨。乱举明火,蜂拥入城。

    火光处,巨大战象,历历在目。

    话说,若两军对垒,狭路相逢。象践之下,蓟王恐全军覆没。所幸,圣河宽阔。象兵唯有望河兴叹。

    忽此战,不再杀敌,而行御敌。不求速胜,只求久战不败。

    祇树给孤独园,大殿灯火通明。

    马鸣菩萨,已跏趺坐法二十日。

    座前平铺,白疊广幅布上。正是一正一反,“围魏救赵”四字。

    “蓟王行正反·围魏救赵之兵法。”心中忽起触动,马鸣菩萨徐徐睁开双目:“反已知晓。然,正从何来?”

    “或东?”马鸣菩萨摇头:“诸国虽有心东望,”

 1。109 必有一失

    以马鸣菩萨,慈悲大智。虑及贵霜,不过瞬息之间。何须二十日。只因,早早将贵霜排除在外。贵霜国情民生,马鸣菩萨,可谓了若指掌。

    一言蔽之,内外交困。

    尤其,胡毗色伽二世王继位,康居、大宛先后摆脱羁縻。呼罗珊、欢潜亦脱离统治。更加西域都护府,强势崛起。在蓟王斡旋下。康居、大宛、大、小乌孙,诸强国,纷纷和解。心向西域,一致御外。此消彼长,乃至贵霜衰弱。贵霜帝国,江河日下,衰败迹象,日渐显露。

    且因先王,死因成迷。国内五翕侯,一度兵戎相见。胡毗色伽二世,虽力压群雄,夺得大位。然终归未能令举国信服。正因内忧外患,内外交困。西境大国安息,时有兴兵来犯之意。安息王沃洛加西斯四世(Mithridates  IV  ),欲洗东征贵霜(148…151年),被贵霜名王迦腻色伽一世,击败之耻。以求在临死之前,积累名望,传位其子(沃洛加西斯五世)。

    国情鼎沸,莫过如斯。此时此刻,贵霜自顾不暇,如何敢兴兵入寇。

    不惧安息,乘虚而入,背后一击乎?

    正因马鸣菩萨,久居贵霜,熟知隐情。故早早将其,排除在外。奈何二十日苦思无解。唯一可能,只剩最不可能之贵霜帝国。

    “大士。”便有高僧,奉命入殿。

    马鸣菩萨,低头沉思。须臾,这便言道:“命门下,刺探贵霜兵情。”

    “喏。”高僧领命退下。

    马鸣菩萨,蜚声东身毒,与南身毒提婆,西身毒龙树,北身毒鸠摩罗多齐名。唐玄奘,将四人并列,称“四日照世”。

    时下,佛门弟子,遍布五身毒。势力之广,可想而知。更何况,马鸣菩萨于贵霜,传道多年。门下弟子众多。若要探听贵霜军情,亦非难事。

    马鸣菩萨,一时心绪难平。

    奉命高僧,将将出殿。便被僧侣,团团围住。

    “大士何所言?”

    “大士命门下,刺探贵霜兵情。”高僧答曰。

    引一众僧侣,长吁短叹。另有高僧,手持《孙子兵法》,摇头慨叹:“我佛慈悲。”

    闻者,无不心有戚戚。我辈研读佛门典籍,尚恐心有余而力不足。岂有闲暇,累日诵读兵家之说。更何况,兵家杀伐论战,岂是佛门弟子,可观瞻。

    事关家国存续。众僧侣亦不敢大意。这便放高僧自去。

    “大士已窥破,震旦明王,正反之计。若果是贵霜入寇,身毒危矣。”

    “贵霜自保,尚且艰难。且安息王,常有雪耻之心。贵霜新王,焉敢入寇。”

    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蓟王出人意料。正反·围魏救赵之计。除去围点打援,亦引身毒诸国,联军来援此乃“反·围魏救赵”。十国共组联军,号称百万。趁诸国守备空虚,贵霜二十万铁骑席卷,此乃“正·围魏救赵”是也。

    圣河雄城,旭日东升,霞光万道。

    得多摩梨,二十万精锐壮胆。大秦婆罗门王,被夺心智,恢复如初。话说,国都横八竖七,周回三十里。王宫居中而建。距圣河岸,足有五里之遥。蓟王纵有机关神兵,又岂能远射至此乎。

    不等汉使入城。这便尽遣精锐,列队齐整,自东西二门并发。浩浩荡荡,奔赴圣河岸边。

    列队齐整,不为鏖战。乃为陈兵示威也。话说,两国交兵,不得不宣而战。今日便为“宣战”。

    大秦婆罗门王,乘王驾象辇。为象兵簇拥,徐徐出阵:“请大汉蓟王一见。”

    “请大汉蓟王一见!”不敢三军齐呼,恐惊扰象群。

    忽听圣河上空,号角雄浑。战鼓声中,旗船出列。爵室三面撤帘。大汉明王,正立于琉璃壁前。

    由望楼兵士,代为通传:“归期至矣。大秦婆罗门王,陈兵何意?”

    “故土难离,宗庙不敢轻弃。今得多摩梨二十万大军相助,另有八十万瞻波国、摩竭陀援兵将至。蓟王何不早归?”

    “大秦婆罗门王,欲背水一战乎?”

    “非也,非也!蓟国坚船利器,鄙国水军不敌。然蓟王敢舍舟,上岸一战乎?”

    “上岸一战!”便有多摩梨众将,振臂齐呼。战象虽畏尖啸之声,忍耐力却远非野象可比。

    待高呼落定,琉璃壁后蓟王,仍无动于衷。

    传语望楼。军士高声答话:“大秦婆罗门王心意,孤王已知。便约三日之期。如何?”

    “固所愿也!”

    宣战毕。大秦婆罗门王,遂领大军,原路返回。入城死守。并命人加紧修复北面城墙。封堵破碎城门。胆战心惊,一夜过去。

    蓟国并未投石夜袭。大秦婆罗门王,稍稍得安。许不出所料。王宫必在射程之外。

    果不其然,一连二日,安然度过。此刻,北城墙桓,多已加固。城门亦被堵死。城中丛丛障壁。周回三十里王城,纵横街巷,皆陈重兵。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