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因,刘备可比光武。虽起于微末,然却是汉室宗亲。亦如陈宫所言,六合之中,先言天地,再言四方。

    此便是“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之真意。

    天道有远近。

    故蓟王近水楼台,方可制天命而用之。

    曹孟德,远交近攻之上计,被陈公台所破。并不出荀彧所料。正如程昱进言,加封陈宫,行阳谋离间。此计,亦是阳谋。

    毋论陈公台窥破与否。然吕奉先必然中计。

    菜过五味。宾主尽欢,吕布起身罢筵,返回后院。

    入内室,与发妻严夫人相见。

 1。53 内外之亲

    严夫人,乃出下邳严氏。

    经学世家,累世书香。其父严佛调,乃佛门高士。今携所撰沙弥十慧章句一书,北上蓟国。与马鸣大士,坐论佛法。马鸣大士,亦多称赞。不料汉土,亦有深谙佛法之高士。

    时,王太师主政,下邳相笮融,聚众死守,不遵号令。后蓟王命水衡、治粟二都尉,兴兵讨之。蓟王恐血战夺城,生灵涂炭。于是命主记蒋干,车入白马寺。说严佛调亲赴下邳。

    严佛调,遂传语为首徒众,余下弟子,自行传语。稍后,满城骚动。数万徒众,弃城而走,追随严佛调而去。稍后,严佛调于临淮修铁山寺,“讲经九镜塔,续兴浴佛会”,广传佛法。见徒众尽去,下邳相笮融弃城而逃。下邳王肉袒牵羊,出城纳降。于是淮泗诸国主,悉数放权,不敢与太师相争。除去佛门之力,下邳严氏家门,亦足可为双方作保。故官兵不攻,徒众皆走。

    窥一斑而知全豹。

    为借下邳严氏之盛名,引为助力。故军师陈宫,这才力谏吕布,徙州治入下邳。

    果不其然。严夫人,自归故土。收纳宗族,结好贵妇。为夫君,出力甚伟。下邳大治,严氏有功。族中子弟,出仕州郡,为一郡、一县之长令者,亦大有人在。

    吕布投桃报李。大兴严氏公羊学。

    正因借严学在名,笼络徐州氏族,收为己用。这才弥补,吕布寒门单家之先天不足。

    换言之,吕布稳坐徐州,绝非一日功成。吏民、士林,兵马、辎重,武将、谋臣,缺一不可。三载之内,一介匹夫吕奉先,位列六雄之中。陈公台,出力甚伟,当居首功。诚然,八厨之张邈,亦多有功勋。士林党人,类同四世三公,亦是名誉担保。

    试想。见四世三公,汝南袁氏,举族过江,保合肥侯割据江东。江东宗贼,岂能不纷纷效之。

    正因发妻持重。吕布虽居镇东高位,又贵为列候,却只有一妻一妾。次妻丁氏,乃出豫州牧丁原。丁建阳,乃泰山南城人。出身与吕布相若。竟以四方将军,领豫州牧。亦是一言难尽。先前,吕布与曹孟德,共击泰山。引泰山剧贼,举家投靠。亦有丁氏之功。

    谓“事出必有因”。陈宫,不但深谙曹孟德,更深知吕奉先。故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扬长避短,是也。

    “古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严夫人柔声道:“今,丁氏已孕,夫君身侧,不可无人。”

    “何人,可为妾?”吕布遂笑问。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将军麾下中郎将魏越,有妹甚贤,何不结为内外之亲。”严夫人言道。

    “善。”吕布心领神会。所谓内外之亲,乃指吕布与魏越,既为主臣,又结姻亲。魏越麾下陆浑骑,乃关东精骑,颇具战力。与秦胡骑,旗鼓相当。且与秦胡骑,名声不佳。陆浑骑,乃出陆浑戎,久沐汉风,与关东汉人无异。且自吕布入主徐州,多有陆浑健勇,自投帐下。如今已积五千余骑兵。人数武备,皆与秦胡骑相若。分由中郎将曹性、魏越统帅。渐成吕心腹。

    严氏焉能不知其中厉害。于是,进言夫君当面。结亲以为笼络。

    吕布言听计从。于是择吉日,聘魏氏入家门。称“下妻”,亦尊夫人。发妻严氏,次妻丁氏,下妻魏氏。吕奉先亦得享,齐人之福矣。

    此事,本无可厚非。奈何,陈公台,颇有微词。

    暗中进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魏越麾下亦裨将耳。陟罚臧否,功过赏罚,足矣。将军雄主一州,位高权重,岂能以身笼络。且匹夫得势必猖狂。先为群下,尚能恪守臣节。今为外戚,恐难自持。稍有不慎,当起萧墙之祸。

    吕布笑而纳之。然却宠爱魏氏如故。

    会宾客大宴。袁公路闻之慨叹:“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是之谓矣说的便是如此啊!”

    与会嘉宾,斗胆发问:“曹孟德,娶倡家妇,又当何如?”

    袁术复叹:“卞夫人,乃玄德送嫁矣!”

    众皆醒悟。譬如蓟王,娶公孙长姐为妻。世人皆知,长姐少时,亦卖艺洛阳,号称剑绝。十年如一日,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身世飘零,孤苦无依。蓟王娶入家门,亦出道义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世家子弟,常谓门当户对。只因毕其一生,亦不过列候而已。然如我蓟王,少复祖爵,年二十已封王。且问天下芸芸众生,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之辈。何以匹配?

    且长姐为刘备,诞下麟儿,二子一女。绝无外戚之患。嫡长子刘封,譬如三墩第二。童子之身,已修成家门剑击。龙骧虎步,谦恭有礼。得四少师真传,明主之姿也。

    蓟国千里国土,五百城港,二千万民。乃大汉三兴之中流砥柱。若所托非人,前功尽弃矣。且天下皆知,待嫡长子及冠,蓟王便会退位让贤。

    换言之,不足十载。蓟王若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当如赵主父那般。泛舟四海,自娱自乐矣。然有识之士皆以为。不等嫡长子继位。蓟王当可,三兴汉室,定鼎江山。

    此乃天下共识。

    或有人言。既如此,何必辅佐叔侄,三分天下。

    庇护皇权之下,壮大己身。乃为汉室三兴时,能续家门荣耀,不被新汉清算,举族皆得以善终。

    六雄过半,皆心有所想,身有所动。

    即便后知后觉如吕布。麾下陈宫、张邈等人,亦早已此念,亦早有所动。

    一言蔽之,天下何人不通蓟。

    甄都,西市。蜀锦商肆。

    “如何?”见奴婢手捧织锦入内室。便有主事,低语相问。

    “夫人仍不愿。”奴婢躬身答曰。

    “速传书汉中,细说隐情。”主事这便定计:“夫人自有计较。”

    “喏。”奴婢不敢怠慢,遂依计行事。

 1。54 筚路褴褛

    蓟北王陵。

    乃效仿洛阳北邙。蓟王命大通守顾雍,修造蓟北王城时,于燕山余脉,择址兴建。

    如前所言,时南阳大水,蓟王万舟并发,接回百万百姓。有南阳大族,欲迁家冢,葬于田埂。唯恐死人争地,蓟王遂命各城,修筑陵山,统一安葬。为王守陵,遂成蓟人葬制。

    前有陈国相骆俊,王太师等。汉室忠良,皆归葬蓟北王陵。蓟王千里国土,一日往返。归葬蓟北,亦便于祭奠。

    王陵群山环抱。

    比起先前,陵山初创,坟茔稀少。随五百城港,多有蓟人归葬。今已颇具规模。列候冢、士大夫冢、爵民冢、各据山头。正应那句,“青山处处埋忠骨”。

    今有长涂二龙,棺椁亦至山下。

    家小、旧友,扶棺上山。陵山长令,已恭候多时。

    此处蓟人称北山。因位于城北。后世城郭东移,改称西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顾元叹上表,划归王家苑囿。除北陵山,另辟宫殿、精舍、楼阁、台观,不一而足。遍植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青之树,亦豢养飞禽走兽,充作田之用。

    蓟王屡次南下,番邦所赠,四海奇珍,亦圈养其中。效仿后世动物园,蓟王命大通守顾雍,于谷中造“搜奇馆”。遂成蓟北奇观,供蓟人四时游乐。

    清明时节,欢声笑语,充斥山谷。国中大儒,求问儒宗:王上此举,可有不妥?

    儒宗笑问:不记中山靖王乎?

    大儒这便了然。蓟王祖上中山靖王,大智如愚,享乐之君。无酒肉不欢。一生诞下百二十子。偌大封国,支离破碎,亦不足分。传至蓟王,起于微末,三兴在望。“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想我高祖,改活人殉葬,为活人守陵。汉家五陵少年,哪个不,胴臂雕青,走犬飞鹰。

    奋三尺剑,立四百年江山。

    三五知己围炉坐,一壶浊酒慰平生。死而无憾,含笑九泉。

    某去也,儿孙不必哭啼。

    二龙叔父,蓟国少师刘宠,亦赶来祭拜。

    刘岱,刘繇,满门家小,痛哭流涕。刘少师,舔犊情深,亦老泪纵横。身逢乱世,国仇家恨,何其多。长涂二龙,为陈公台所用,自领主谋,围攻寿春。先前,占尽优势。若当真不避火石。将袁公路,砸死阙楼。惊淮南已下。袁绍大军入寇荆南。急切间,又如何能班师报仇。且荆州水军,焚船障道。翥凤上下,人员齐整。且各式机关兵器齐备,未必没有,一战之力。奈何,见事不可为,遂投子认输。本以为,群雄之间,不相加害,乃默契使然。

    岂料末世奸雄袁公路,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斩杀汉室宗亲,关东二雄。

    若知必死。长涂二龙,还束手就擒否?

    奈何,身首异处。再无转圜。

    蓟钱遣门下主簿孙乾,代为悼念。

    孙乾乃门下重臣。王都宅邸,先已择好。家门妇孺,皆得安居。适龄子弟,入蓟国五学,并白湖女校。学而优则仕,二龙亦后继有人。二龙家小,感激蓟王善待,存恤汉室。

    唯恐刘少师,哀恸伤身。蓟王命太医寺,遣太医入陵山,日夜看护,谨防山风夜寒。

    知微见著。蓟王行事,善始善终。为时人称道。

    徐州,下邳。镇东将军兼领徐州牧,吕布府。

    吕奉先新纳下妻魏氏,更加曹孟德遣使说和。内外压力骤减,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疾”。

    “将军何在?”军师陈宫,闻讯入府。之所以迟来。乃因累日于城外,领吏民稻作。

    逢下邳水退,百里泥沼。农人初行稻作,尚不得其法。诸事皆需亲力亲为。话说,射陂地利,不下芍陂。然下邳城,既是州治,又是王都。城中名流汇聚,高士成群。稍有不慎,必起口诛笔伐。且广陵太守,先前为徐州典农校尉,今为关东伏波将军。于徐州之内。位仅次吕镇东,犹在军师中郎将陈宫之上。

    虽有陈宫为吕布解惑。然主臣离心,在所难免。故为万全之策,断不可将三军粮草,假手他人。只需稻作毕,下邳百姓,当可足食。

    “将军何在?”陈宫问府中苍头。

    “前堂宴饮。”苍头如实作答。

    “客从何来?”陈宫随口一问。

    “乃从甄下。”苍头不敢隐瞒。

    “哦?”陈宫眉头微蹙:“可是甄都遣使。”

    “正是。”苍头小心作答。

    “还有何人。”陈宫乃问,何人作陪。

    “四国相,并八中郎将。”苍头答曰:“二千石俱在,独缺陈伏波。”

    话说,自吕布不费一兵一卒,得四国之治。遂拜主簿张邈为下邳相,从事中郎许汜为东海相,王楷为琅邪相,赵昱为彭城相。广陵一郡,乃为陈登牧守。

    镇东将军府,长史陈宫。领军师中郎将,专治府事。

    麾下本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