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备的日常-第1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入宫面君,需先兰汤沐浴。再入南宫凤梧馆,薰香傅粉,换内外朝服。期间,还有侍医录入诊籍。交由少府留案。必要时,由六宫之主,详加甄选。
循例。女官诊籍,蓟王毋需御览。此亦是男女大防,君臣有别。
一场春闱,择才女百余。除入少府为官,亦外放五百城港,为女校博士。先前,多有女校生,出为百石记佐。常驻各城港,为门下报馆采风。中书令荀采谏言,朝闻日报,可否另辟版面,专为女博士答言。
蓟王笑答,不无不可。
今左伯纸,足有余量。扩版亦是势在必行。先由女博士专栏开篇,亦不失风雅。
大开宫宴,乃为明示天下人。谓“抛砖引玉”。春闱女科,已连开善哉。初秋时节,又当如何。国人皆拭目以待。
话说,遥想当年。蓟王十里少年。数百宗人,数千流民,家臣不出十人。如今家大业大,五百城港,并江表十港,海外荒洲,足可分润。
更加蓟吏为名产,广输河北五州。国中属吏之缺,经年未解。察举之外,再行科举,亦事出有因。譬如曹孟德,唯才是举令。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河北士林所争论,乃出科举制,长短利弊。且大汉士人,多文武双全。提笔安邦,捉刀定国。只课文,不考武。是否有失公允。诸如此类。
更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何立判高下,亦是时难。
即便科举,困难重重。蓟王亦断不会轻弃。尤其对寒门单家子而言。封建时代,科举乃绝无仅有,且行之有效,最为公平正义进身之阶。
蓟王深信不疑。
然凡事,皆有轻重缓急。顺势而为,循序渐进。面面俱到,从容不迫。方为人君南面之术。
蓟王种田二十载。终有大成。如今年方而立,春秋鼎盛。过犹不及,有百害而无一利。
润物细无声。不断蓄势待发,乃至势不可挡。螳臂当车,一己之力。如何可比涓滴成海,举国之力。一言蔽之。蓟国上下,于科举,皆有万全之备。
地分三国,人有六雄。为何蓟王超然绝伦,乃天下雄主。
恩师一语中的。天下皆反,蓟王不乱。
用后世话言在不造反的前提下,善加利用现有规则体系,达成家国天下,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再革除旧弊,施以新政,完善现有体系。
何言,毋需造反。因就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言。现有封建体制,已足可匹配。
放眼天下。汉家文明封建时代)一骑绝尘,领先一个世代奴隶时代)。四海文明,无可参照。唯有“以自为方”。
一场天灾人祸,南阳大水。万舟并发,百万救回。将蓟国先进,展现淋漓。彼时,天下有识之士尽知,蓟王三兴,不可阻逆。试问天下,还有何处可比,“蓟人民贵”。
仍然,蓟王所兴之新汉,与光武中兴之今汉。于世家而言,新汉许不如今汉。后世必有士林,为今汉著书立传,歌功颂德。然于千万百姓而言,俱往无出新汉之右者。
新汉帝国,孕育而生。
蓟王稳坐,何惧积恶余殃。
才华横溢,秀色可餐。难得腹中满经纶,出口有诗篇。
蓟王不敢久居。
君臣尽欢,蓟王起身罢筵。
是夜,女博士入住凤梧馆。
南宫少府,难得堆光如昼,星河灿烂。
1。59 北海武牧
仲夏夜半,人静蝉噪。
汉式楼阁,重檐高脊,避暑遮阴。尤其环绕碧水,清凉水汽。毋需燃博山熏炉。香樟大木,足可驱蚊。自蓟王立象林苑。南州大木,源源不断,输入国中。便是普通爵民之家,亦多用樟、楠、梓、桐等,上等木料,营造楼宇。
《西都赋》云:“上反宇以盖载,激日景而纳光。”
便是所谓,飞檐翘角,激景纳光(檐角上翘,可多纳日光美景)。
更加蓟王营城之初,便于城中,遍开苑囿,广植花木。迭石缶景,随处可见。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琉璃暖阁,自入春腊二赐,便深受百官所喜。檐廊及平座,皆改用琉璃画壁。美轮美奂,光怪陆离。
譬如楼桑。蓟王营城时,皆用统一模式。所造宅院,造型大小,皆一般同。稍后,待民人迁入。自行改造,另行搭建。遂成千姿百态,无有雷同。蓟国五百城港,皆循此例。蓟王都临乡城,亦无有例外。尤其临乡城,爵民聚居。户户多为二进院落。内中外三郭。三进、四进,高官府邸,亦兼而有之。五重楼台,飞阁架空。一墙内外,绿树浓荫,繁花似锦。车行街巷,身沁余香。
横九竖十,足有八十九衢。环抱一里之回,九重错落,蓟王城。四十里帆满环渠之外,便是碧水青禾,一望无垠。
稻田湿地,环抱城池。气候宜人,可想而知。更加城中大木余香,蚊蝇绝迹。更宜人居。
冰镇消暑,日渐兴起。虽不比王宫,专设凌室,主藏冰之政。然因半岛珠串,可至漠北冰原。便有坚冰,整船贩来。百姓亦得享用。于是,蓟王遂命将作寺,造“大凌舡”。专为采冰。于是便有蓟商,遣大凌舡,经苍海郡,北乌稽港,北上鲜卑利亚冰海。凿冰广输蓟国五百城港。
因大凌舡聚集。于是,北冰海,大凌港(海参崴)。日渐兴盛。冰原高车部落,亦常入大凌港,与蓟商,以物易物。
不料北冰洋不冻港,竟因采冰而兴。倒让蓟王始料不及。故蓟王远征北天竺时,便有蓟国豪商田韶,上疏求立港长以领护。
王太后,欣然应允。灵辉殿问政百官,遂将大凌港,划归漠北都护府所辖。传命漠北长史窦宾,遣官吏守备。漠北从事,“五子三明”之田畴,专掌此事。田畴
与北海冬宫,一水之隔(叶尼塞河),便是先秦时,鬲昆旧地。鬲昆。鬲昆,今汉称“坚昆”。
《汉书·匈奴传》载:“(坚昆)东去单于庭七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东与丁零为邻,西与乌孙、塞种毗邻,南与匈奴相接。汉初时,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灭。汉将李陵降匈奴,单于任其为右校王,掌坚昆旧地。李陵子孙,多入坚昆种。亦有昭君后人。今羁縻于没鹿回部。
《魏略·西戎传》称:“坚昆随畜牧,亦多貂,有好马。”金发碧眼,胜兵三万。多有族人,客庸蓟国。彼时称,毛人。今多改称坚昆。
年初,漠北上表,求扩建北海冬宫。为漠北都护府城。王太后万里传书,询问蓟王。
蓟王从谏如流。取名:武牧(乌兰乌德)。意指,乃苏武牧羊地。
前汉时,漠北匈奴旧城,茏城、赵信城等。蓟王亦命人原址重筑。
茏城乃前汉时,匈奴王庭。《史记·匈奴列传》:汉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击匈奴,“出谷,至茏城”。即此。
赵信城,乃前汉时,汉将赵信(本匈奴人降汉者),复降匈奴后所筑,位于漠北郅居水(色楞格河)之南。《史记·匈奴列传》:“(汉兵)行斩捕匈奴首虏万九千级,北至阗颜山赵信城而还。”即此。
另有《史记·卫将军列传》载:“逐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汉书·匈奴传》亦有:“(漠北)连雨雪数日,谷稼不孰。”
赵信,前汉匈奴人。武帝时,以匈奴相国投降汉朝,封为翕侯。元朔六年(前123年),任前将军,并平陵侯苏建,率军三千余骑,与匈奴单于战,溃败。赵信遂率其余骑数百奔降匈奴,常为单于出谋画策,屡扰汉边。
可知,赵信复归匈奴,亦将农耕,引入漠北,郅居水流域。顺下如安侯水(鄂尔浑河)、弓卢水(克鲁伦河)等,皆是绝佳牧场。姑衍山下黑林,茏城旧址所在,今乃没鹿回部王庭。蓟王命人筑城,亦为彰没鹿回大人窦统,守土靖边之功。
先前,窦统上表,乞内附。蓟王思虑再三,回书婉拒。北匈奴远至咸海飞地。十二部高车南下,若只剩漠北六氏高车,于靖边不利。漠北之重,不下西域。何况,蓟王一统寰宇,雄心不减。经由草原丝路,西出居延外道。可抵罗马王都。只需沿途各部归附,居延外道,其利之大,不下河西走廊。
蓟王遂上表甄都,策封为率善王,号“鲜卑北单于”。与南匈奴单于,共号“大漠单于”。由漠北都护府领护。
待武牧都护府城,筑成。漠北都护府,遂继西域、赐支、岭南,之后大兴。
谓“眼见为实”。漠北远非汉人所想。千里冰封,苦寒之地。虽不利农耕。然却极利农牧。只需将蓟国青储饲料,远贩漠北。向化漠北各部,筑城定居,开立互市。不出数载,民心得安。
唯一不便,漠北诸水,多自南向北流。汇入北海。辟漠北航运之便,续接半岛珠串中继港津,遂成当务之急。诚然,自北乌稽港,将青储饲料,车运至武牧府城,再经由郅居、安侯诸水,漕运各城,亦称便利。
与大汉诸多东流迥异。漠北诸水北流,深入冰原,注入北冰海。待钢壳破冰船造毕。当可顺下漠北诸水,一探究竟。
为孤讨平七海。岭南已有周公瑾。
漠北当遣何人?
不急。
漠北开拓车队,可先由大凌港始发。
1。60 政绩大考
大漠南北,皆归汉治。
其中漠南,以大辽水为界,西为高车十二侯国,东为沃沮、挹娄、夫余故地。由大辽水航道,与蓟国互通有无。如前所言,漠北诸水,多北流入北海,出北海,续北流至北冰海。
将作寺来报,漠北,唯有完水,东入海。
完水,便是后世黑龙江。古称,羽水、黑水等,不一而足。
《魏书·乌洛侯传》:“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松花江)。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
完水海口,半载通航,可建新港。蓟王取名:完口津(庙街)。与之隔海相望,东瀛列岛之北大岛(北海道),将作寺亦择址(石狩湾),兴建新港(小樽)。周遭岛夷,非与倭人同种。后世称“阿伊努”或“乌塔里”人。亦称“虾夷”。
后世,日本东北部地名,许多来源于阿伊努语。如:“札幌”原意为“大河谷”;“小樽”原意为“砂川”;“名寄”原意为“乌鸦出没的城市”等。
先立港,再拓土。乃蓟王一贯行事。自采冰兴起,大凌港已取代北乌稽港,为半岛珠串之首珠。待完口津筑成,又可上溯为珠串之首。如此不断北进开拓,终可全据鲜卑利亚。
蓟王号东王父。五帝之子,皆出蓟王家。若嫡长子承玄帝之位,漠北当为其所有。北进、西拓,乃是必然。至于定都何处,此时言之尚早。然既为人父,自当为子先行。
俗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先前,众人皆不知蓟王苦心。言,漠北苦寒之地,何以封嫡长子。待居延外道,游商渐多。漠北都护府,持续探索。众人方知,居延外道之外,漠北之北。地域广大,可通海西大秦。多产大木、石炭、金、银、铜、铁,不一而足。亦有广袤黑土,可辟为良田。且沿途部落,多为化外野民。文明程度,比匈奴鲜卑,尚且不如。只需稍加驯化,便可收归己用。且嫡长子。已有蓟国傍身。再拓土漠北,亦是事半功倍。若东自鲜卑利亚,西及海西。广袤万里之地,足可分封子孙。即便百子千孙,亦不为虑也。
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