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纵观人类历史,上下五千年。再无有,如百家争鸣这般。千淘万漉,百炼成钢。

    历经千年。百家去伪存精,兼容并济。至两汉,独尊儒术。“千年争鸣,一家独大”。唇枪舌剑,譬如短兵相接。成王败寇,云泥之别。此等历练,可窥一斑。窃以为。后世再无学说,能与儒家比肩。只因同时代,再无百家可与之争鸣。

    阴阳五行,其本质。乃是,相生相克,义理“闭合环”。譬如阴阳。凡出儒家:必言善恶,必及利害,必有取舍,必见兴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福祸相依,兼有损益。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此便是,儒家思维。一言蔽之,事物两面,皆需虑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言语之间,破绽百出。何必群起来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家衰亡,多因不能自圆。唯滴水不漏,天衣无缝,方能,无懈可击。

    儒家一统天下,遂成大势所趋。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然熊掌为何?

    答曰:取义。

    若能两全,自是上上之选。奈何往往,天不遂人愿。此时,如何择选,便是考验。

    蓟王行事,时代典范。

    “苟富贵,无相忘”,刘备四友,楼桑宗亲,皆随蓟王而显贵。正因“不忘贫贱之交”,故三季女科,入闱名门贵女数百。无人指摘。蓟王家门,绝无“攀龙附凤”,“嫌贫爱富”之嫌。

    蓟王弱冠之年,娶长姐为妻。“不下糟糠之妻”,故再纳蔡氏姐妹,亦无人言蓟王,“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甘后携麟子南下。蓟王星夜驰援。东院井栏,母子保全。智深如许子远,方明辨蓟王忠奸。从此,洗心革面,侍奉君前。南橘北枳,遂成佳话一段。

    一言蔽之,大义为先。杀母夺子,罔顾人伦。即便明知,何后有害,蓟王亦欣然纳之。全人伦大义。

    才有天下英杰,纷至沓来。

    为何?

    至人无己,小人无朋。

    取舍有道,是也。

    鱼和熊掌,如何分辨。儒家先贤,早已著书立传。“杀何后”是鱼,“全何后”是熊掌。

    此便是,儒家价值体系。亦是汉人,处世之道。

    行趋利避害前。需先知:何为利,何为害。切记。

    如若不然,毋来两汉。毋做汉人。

    以五胡乱华为鸿沟。儒家、儒教,泾渭分明。不可不察。

    自二宫太皇,金口玉言。升蓟王宫为九重。建制抬升,仪轨同升。殿出贵妃,馆有王妃。蓟王擢升诸妃为贵。亦是与九重建制匹配。

    且蓟王所升,如丽珠、乌莲、那美等,皆入宫多年,伉俪情深。为贵妃,亦是情义所在。

    如前所言,贵妃可诞二子。

    公孙王后,遂命安长御,再定起居注,侍寝名册。宜孕侍寝,以求早日珠胎暗结。另有家中七贵妃,并安贵妃,皆有宜男之相。王太后,亦命安长御,酌情编排。八王子中,除长姐所生嫡长子封,七子皆为七妃所出。八王子,同入王子馆。得名师言传身教,成武就,指日可待。乃王子馆,诸王子之翘楚。亦先行裂土封王。日常饮食起居,亦多七妃伴驾。家门兴旺,七妃亦与有荣焉。

    如长姐所言,早与小弟,融为一体。故王太后,视如己出。称为家妃。

    此乃,胡俗汉化。

    时下,东夷有此俗。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饮食居处,衣服礼节,有似句丽。”注引魏略:“其嫁娶之法。女年十岁,已相设许。婿家迎之,长g养以为妇。”

    “长养为妇”,便是后世养媳。

    安四长御,虽不比七位小姐姐,侍奉蓟王多年。然亦早入家门。王太后言,亦当为贵。蓟王亦如此想。安四长御,分居东、西、南、北,四宫。各领一宫之事。伴驾三王太后、蓟王三后、二宫太皇,并蓟王。故毋需另建宫殿。且独居一殿,亦非安四长御,心中所欲。为夫君再诞麟儿,才是心中所期。

    于是择吉日。蓟王擢升安四长御为贵妃。如此,王后、贵妃、王妃、美人,自上而下,各就各位,各得其所。待九九重阳,赵贵妃入宫。至中书令荀采致仕前。蓟王,当轻易不娶。

    蓟王,家大业大。家国,二事繁杂,可想而知。

    蓟王三后,各有侧重。七贵妃并甯贵妃,亦身兼要务,协掌宫事。蓟王增筑温德观,新设温德博士,便由内阁诸贵妃,共掌。训诫家法,则由甯贵妃掌管。

 1。78 扶南之美

    丽水三角洲,横海先艂,别部水砦。

    日前。锦帆司马苏飞,率先艂舰队,攻破扶南水军大营。正溯水而进,剿灭残部。另遣别部,逆进丽水,深入狼牙修国境。先将狼牙修王,并满门家小,悉迁金瓯馆暂居。待攻灭扶南,再酌情安置不迟。

    此时狼牙修,已为扶南女王柳氏所据。城中辎重粮草,悉归联军取用。又遣扶南降兵,守备要冲,与顿逊五国联军,互为犄角。合诸路十万大军,正待横海先艂,清空扶南水道。再并舟北上,围攻扶南王都。诛逆贼,复大位。

    扶南,乃南州大国。便是林邑,亦不敢轻易招惹。所造扶南大舶,畅行南州,远至东天竺。据此可知。其明程度,亦雄踞南州之首。因占扶南水,中下游,广袤三登沃土。又兼西蛮大湾,航运之便。趁大汉纷乱,自顾不暇。篡位王范蔓,自号“大王”。周遭小国,俯首称臣,噤若寒蝉。汉廷鞭长莫及,亦有心无力,无可奈何。

    岂料,蓟王横空出世。灭林邑时,便起攻略南州之意。奈何,牵一发而动全身。故先凿海渠,笼络顿逊五国。徙民开拓象林,筑城积势。拓土荒洲,笼络周遭诸国,收归己用。待并土丰州,又羁縻山南诸国。此消彼长,多措并举。扶南终成,四面楚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更加,周公瑾之谋。扶南,插翅难逃。

    蓟王本意。三千白毦,乃为攻坚克难。若一切皆不出,周公瑾所料。所携白毦精兵,恐难有用武之地也。

    岭南长史旗船。

    “骠国何为?”孙策问道。

    “并无所动。”斥候答曰。

    “闻,骠国素与扶南交好。今扶南有难,焉能不救。”孙策疑道。

    “骠国,据丽水腹地。素与达光为敌。不救扶南,乃为自保也。”周瑜已窥破时局。

    “谓唇亡齿寒。扶南既灭,何以独存。”孙策仍不解。

    遣横海先艂别部,逆进丽水。便为阻骠国顺下,援狼牙修。不料骠国却坐视不理,任由狼牙修自生自灭。

    “惜不能尽全功。”周瑜洒脱一笑。若骠国提兵来援,则灭国矣。

    “当真不救乎?”孙策问道。

    “然也。”周瑜一语中的:“坚壁清野,负嵎固守乃其一,战不能胜,肉袒牵羊为其二也。”

    言下之意。即便战败,亦可开城纳降。有北天竺诸王,珠玉在前。蓟王,又岂会加害。

    “骠国主,亦称人杰。”孙策焉不醒悟。

    “南州,亦不可轻也。”周瑜有感而发。

    骠国既无意兵援。二人这便定计:尽遣横海先艂,清剿扶南水军残余;稍后水陆并进,围攻扶南王都。

    机关兵器,已随船运至。沿港津,铺轨路,直达城下。而后,雷霆破壁。蓟国机关之利,化外蛮夷,如何与敌。井底之蛙,妄想负隅顽抗,可笑至极。

    蓟王之所以,不轻起杀戮。杜绝滥杀屠城。正因虑及,战后羁縻。

    时攻略三韩。岛夷四散逃难。任凭汉隶,如何善待。岛夷皆举家蛰伏山林,不敢现身。然待旧主亲临,挥鞭一指。漫山遍野,鱼贯下山。驯服如羔羊。彼时蓟王已知,勿杀蛮王。

    究其原因。即便蛮荒之地,亦尊卑有序。若杀其王,蛮夷无主。各自为战,难以约束。然若降服蛮王。蛮人自上而下,俯首听命。悉数归附。

    后事亦如此这般。

    自降服北天竺诸王。三百万贵种,北迁赐支。千二百万贱种,悉编为民。少有反意,绝无叛乱。可见一斑。

    正因知晓,蓟王为人行事。故骠国主,有恃无恐。能战则战,不战则降。终归,性命无忧,家门无伤。

    于蓟王,亦有大利。譬如,“围师必阙”。知留有后路,又岂会死战不降。国王如此,兵卒可想而知。许见,城外机关重器,庞然巨物。便已生不战之心。待摧枯拉朽,雷霆一击破壁。目视城墙,轰然崩塌。国主多半,战意全无。急命麾下开城纳降。肉袒牵羊,唯恐不及。

    “九九重阳,主公当以贵妃之礼,聘赵大家入宫。”孙策耳语言道:“女王,又当如何?”

    “主公必知矣。”周瑜言尽。

    谓,“卑不谋尊”。又谓,“谋事在人”。假神鬼之术,应柳氏之身。可比“神智夫人”,或比“东瀛神女巫”。只需娶柳氏一人,足可安扶南举国之众。孰轻孰重,何去何从。蓟王自有定论。

    人臣不可僭越。

    “公瑾,所言是也。”孙策心领神会。

    话说,扶南虽色黑为美。然蓟王宫中,亦有如:星辰阿斯翠娅、漩涡阿蕊娅、凤凰阿莎娅,皆有绝色姿容,兼得扶南之美。据此可知,柳氏肤色,蓟王并不厌之。

    窃以为。唯一所患,悠悠众口。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再行和番,必受非议。

    蓟人所谓,其“藩”有三:藩国、蕃属、番邦。

    和番,最劣。

    又谓,“趁热打铁”。待平定扶南,柳氏为女王。赶在九九重阳节前。上表乞和亲内附。许,事有转圜。

    甄都西市,蜀锦商肆。

    “拜见夫人。”便有甄都贵妇,步入内室,与史夫人相见。

    “经年未见,我儿安否?”史夫人,笑容可掬。

    “妾,安好。夫人,安否?”贵妇不是旁人,正是安集将军董承府中食母。

    “先前传书。言,安集将军与太史令等人,常密室欢饮。似别有内情。”史夫人,直入正题:“且不知,内情为何?”

    “妾,实不知也。”贵妇人,以头触地。

    史夫人正襟危坐,眼中不定阴晴:“不知乎,不言乎?”

    “夫人”贵妇人,果然露怯。

    “知你,爱董女甚深。”史夫人,宽慰道:“某,定护你,母女周全。”

    “喏。”事已至此,不得不言。贵妇人,遂将窥听董承密谋,和盘托出。

    “不料董承,竟有此志。”史夫人眼中,一闪戾芒:“我儿且去。某,自有计较。”

    贵妇人,如临大赦。唯唯诺诺,再拜而去。

    虽不知,史道人如何御下。然观贵妇人,便可知一二。史门弟子,不乏死士。洛阳时,窦太皇永安宫中,亦有史门弟子蛰伏。险坏蓟王大事。

    目送贵妇人,自出密室。史夫人,猛然起身:“天助我也。”

 1。79 万世丰宁

    有道是,“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南州数水,自东向西:兰仓水、扶南水、黑水、丽水。兰仓水,前乃林邑及属国、扶南及属国之天然边界。今为象林苑,与徐狼、扶南界。凡扶南水,枝津纵横之地,皆为扶南国。

    黑水、丽水所夹,上为达光国、下为骠国。丽水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