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避嫌。

    “和之意,孤已尽知。”蓟王不世明主,闻弦歌而知雅意。

    殿中重臣,皆面露喜色。独南閤祭酒许子远,若有所思。话说,许攸之智,不下谋主。

    便在此时。

    绣衣都尉史涣,殿前通报:“甄都遣使,已入北港。”

    “必为董承之事。”右相进言。

    “公业。”蓟王当机立断。

    “臣下。”门下督郑泰,闻声出列。

    “速往北港相迎。”

    “喏。”

    十万火急,黄门令左丰,轻车简从。蓟王遣门下相迎,亦不失礼数。

    “奴婢,拜见王上。”昔日不知天高地厚,少年得志黄门少令。今亦近而立。难得二十年如一,侍奉四帝。中常侍凋亡殆尽,黄门式微已经不逆。论终于汉室,左丰可谓仁至义尽。

    “少令免礼。”蓟王如沐春风:“赐座。”

    “谢王上。”蓟王当面,左丰忽得心安。

    “少令所为何来。”待中书令率宫人,奉上香茗果脯。蓟王以茶代酒,落杯笑问。

    左丰如实相告:“曹司空端午遇刺,长子并弟侄皆亡。司直程昱,陈贼尸闹市,便有百姓识别,乃安集将军所豢死士”

    一切皆如蓟王所知。

    大逆之罪,夷三族。天子所患,曹孟德诛董氏满门,并延祸禁中。

    言罢,左丰伏地而泣。终归董承,大错铸成。诛贼不成,害人害己。授人以柄,死不足惜。奈何,累及天子,君臣离心。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更加同党,俱已招供。蓟王若一意孤行,必遭天下诟病。

    左丰亦知,强人所难。故才悲从心起,伏地而泣。

    “少令少安。”蓟王人君南面,举重若轻,喜怒不形于色。不等左丰入宫,心中已有定计:“鄙国广袤万里,五百城港,二千万民。虑国中将校,位卑兵寡,难以自守。故欲上表,请立上将军以镇国中。少令既来,当与鄙使同往。”

    电光石火,左丰已会其意:“奴婢,敢不从命!”

    殿中重臣,皆拜服。

    我主,人君南面之术,浑然天成矣。

    蓟王遂命孙乾出使,与左丰同返甄都。

    临行前,左丰又取天子手书,乞蓟王转呈二宫太皇。殿中群臣,亦对左丰,另眼相看。

    “越俎代庖”,处世大忌。毕竟置身蓟王大殿。左丰将天子手书,交由蓟王转呈。亦不失君臣之礼。

    待左丰、孙乾出段。右相进言:“既是天子手书,王上宜亲往之。”

    “善。”命中书令荀采奉书,蓟王遂亲赴西宫皇英殿。

    二宫太皇,先前已知晓,甄都端午之乱。然却不知,主谋者何。观董侯手书,方知竟出董承之谋。亦晓甄都之变。

    谓“关心则乱”。董太皇一时,手足无措。

    “太皇少安。”蓟王这便宽慰道:“臣已遣使甄都,天子必无恙。”

    “王上何为?”董太皇焉能不细问。

    “臣上表求立,上将军。”蓟王言简意赅。

    “得王上相助,朕幸甚。”董太皇喜极而泣。然又思亲侄董承,性命难保。一时惊喜交加,喜忧参半。

    窦太皇,遂问:“果出安集将军之谋乎?”

    太皇既问,蓟王亦不隐瞒:“安集将军,虽早有所图。然端午之乱,恐非其所为。”

    “莫非,另有其人。”窦太皇言有所指。

    “正是。”蓟王言道。

    “何人所为?”董太皇止泪追问。

    “尚无有定论。”蓟王答曰。

    此事,干系重大。蓟王谨慎行事,亦是必然。若走漏风声,至真凶远遁。董承满门皆休矣。

    窦太皇遂宽慰道:“长姐少安。王上既言,另有其人,董氏当可保全。”

    奈何身不由己。董太皇,如何能轻易释怀。

    蓟王好言宽慰,这便拜退。

    “王上留步。”竟是窦太皇出殿。

    “太皇何事?”蓟王肃容行礼。

    “天子手书,王上一观。”必出董太皇之意。

    “喏。”蓟王双手接过。

    窦太皇,耳语言道:“若事不可为,又当如何?”

    蓟王心中微动,而语气不变:“臣纵万死,亦护家门周全。”

    “王上之意,朕知矣。”言罢,窦太皇翩然而去。

 1。104 是最为难

    蓟国使孙乾,去而复返,上表朝堂。求“立上将军,以镇国中”。

    天子尚未元服,国政皆出司空府。故不敢擅断,遂命人通报曹孟德。此乃,汉制使然。

    “蓟王何意?”曹孟德,当有此问。

    荀彧答曰:“蓟王,既为一国之主,又兼辅汉大将军雄职。幕府四辅将军,可比朝之四镇。四绥,可比四方。然国中,唯护军、横海二将,余下皆为校尉,不足以镇之。今欲立上将军,擢升国中将校之秩,乃为与幕府同也。”

    “若,所言是也。”曹孟德,转而又问:“然为何,专择此时上表?”

    荀彧如实作答:“乃为安,天子之心也。”

    “国有外援,不可渎也。”曹孟德,意味深长。

    蓟王此时上表,立国之上将军。实则为甄都天子助势。既立上将军,必行扩军。试想,蓟国千里国土,龙盘虎踞,河北之中。四野无敌,举目皆亲。更有四辅将军,出镇五州。可谓固若金汤。又何须人吃马嚼,耗费无数,大肆扩军。

    然明主所为,必有所指。或曰,蓟王招兵买马,已备天下有变,传檄天下,进京勤王也。

    “明公,明见。”荀彧再拜。

    蓟王行事,有礼有节。闻曹孟德遇刺,长子被害。即刻遣使吊唁。今又马不停蹄,上表朝堂,全护天子。公私分明也。

    “答天子问:臣无异议。”曹孟德,言简意赅。

    “喏。”荀彧领命。

    甄都宫,承光殿。

    天子得报,这便心安。

    黄门令左丰进言道:“王上求立上将军,乃为护陛下也。”

    “如黄门令所言。”董侯亦有明主之姿:“诏命,擢升护军将军黄忠,为护国上将军。横海将军黄盖为横海上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喏。”左丰心领神会。大将军,位在三公上。唯骠骑将军次之,位同三公。换言之,蓟国上将军,与朝廷骠骑将军位同。高于幕府四辅,更高于四绥。

    蓟王无小事,蓟王无难事。

    天子一声令下,诏命顺次传达。不出三日,关东人尽皆知。群雄无不震慑。如陈宫能智者,皆慨叹。蓟王乃为全护董侯也。

    稍后,太傅杨彪为正使,车骑大将军董重为副贰。策封使团,浩浩荡荡,出使蓟国。

    天子隆礼重节,用意不言自喻。且太傅杨彪,乃天子之师。车骑大将军董重,乃出董氏外戚。齐往蓟国,亦为保全天子也。

    曹孟德纵万般不愿,亦难言阻拦。须知,上将军位同三公。由上公之太傅,并车骑大将军同往。亦合乎仪轨。

    董承刺曹,天下皆知。

    诸多洛阳前情,亦渐为人所知。董承前为永乐卫尉,多次护驾有功,险重伤殒命。后二宫太皇入蓟,董承函园养伤。愈后,又奉董太皇之命,东投甄下,护天子周全。时太师总朝政,董承不受重用。今虽受封安集将军,亦是徒有虚名。本以为,难有作为。岂料,竟豢养死士,险刺曹功成。

    奈何误中副车。曹孟德逃过一劫。

    徐州军师中郎将陈公台,曾唤曹氏父子为“曹贼”。上公之争,太师殉节。令无数忠臣志士,扼腕叹息。然,甄都朝野之事,并不为人所知。天子尚未元服,待曹氏父子,礼遇有加。本以为,安于天命。岂料,竟出董承刺曹。

    于是乎,甄都时局,大白天下矣。

    料想,天子必忍曹贼久矣。

    谓“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天子、贼臣,以讹传讹,甚嚣尘上。

    不知不觉。董侯渐为刺曹主谋。

    甄都,司空府。

    “夫君?”卞夫人,自出内室。

    “夫人,安否?”曹孟德乃问发妻丁氏。

    “夫人已安寝。”卞夫人,柔声答曰。

    闻发妻已安睡。曹孟德,虽未置一语,然心中困苦,稍得舒缓。老父骨未寒,长子亦为人所害。乱世枭雄曹孟德。满腹悲愤,正化为一腔怒火。

    “夫人以为,该当如何。”卞夫人,素有卓见。故曹孟德以家事相问。

    “妾以为,董承当斩,然天子无辜。”

    “何以见得?”曹孟德,不置可否。

    “群雄并起,天下三分。叔侄三人,天子最幼。若无权臣辅佐,必为叔侄所害。试问,甄都内外,还有何人,可与夫君相比。”不愧卞夫人。句句有理,字字入耳。

    “夫人,所言是也。”曹孟德,亦如此想。甚至,汉中史侯、江东合肥侯,才是董侯心腹之害。甚至河北蓟王,亦遭天子心中忌惮。唯有曹孟德,位列六雄,方能助董侯,立于不败之地。群狼环伺,岂能自断左膀右臂。

    “此事当速决,迟恐生变。”卞夫人,又进良言。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曹孟德,有感而发。

    卞夫人闻之,一声叹。

    卞夫人亦为曹孟德,诞下麟儿。然皆为庶出。先前,曹操声名不显。嫡庶并无不同。今,位极人臣。总甄都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嫡庶之分,云泥之别。

    曹昂乃丁夫人亲手抚育成人。虽是庶出,然却是嫡长子。曹氏家业,当为其所承。丁夫人,自与世无争。奈何,曹昂遇害,再无嫡子。卞夫人,庶生子,当继曹氏家业。中年丧子,后半生再无所依。丁夫人,焉能不心灰意冷,“哭泣无节度”。

    话说,曹操遇刺。卞夫人,获利良多。

    “报,门外有人投刺。”便在此时,忽有心腹来报。

    “何人夜来。”曹孟德正欲拂袖,忽心中一动:“名刺何在。”

    “名刺在此。”心腹遂上呈夜客名刺。

    曹孟德灯下细观,不由大惊。

    卞夫人,遂知事大。

    “来人。”略作思量,曹孟德已有计较。

    “在。”便有心腹家将,廊下抱拳。

    “传,司直来见。”

    “喏。”

    闻曹孟德只见程昱,卞夫人似有所悟。这便退避内室。

    少顷,司空司直程昱,奉命入府。

    曹孟德示之名刺:“如何?”

    程昱答曰:“或可一见。”

    “善。”曹孟德从谏如流。

    遂与程昱同车出府,奔赴西市。

 1。105 除恶未尽

    夜色深沉,早已闭市。

    程昱领校事,先将西市,层层布防。再请曹孟德,车驾入内。

    又亲率司直校事,护曹孟德步入蜀锦商肆。

    商肆前为门市,后为居所。商肆主事携仆从,列队恭迎。见众人手无寸铁,举止谦恭。曹孟德心中笃定大半。

    步入后舍。廊下胖大妇人,正是洛阳史夫人。彼时史道人,受宠于先帝并何后。待西园卖官,史道人门庭若市。多有京中权贵,携重礼登门。求代为进言,卖得肥缺。为老父曹嵩求官时,曹孟德亦曾往来史门。故与史夫人,乃是旧识。

    “贱妾,拜见司空。”彼时史道人离奇身亡。史夫人却身怀六甲。今日一见,方知非孕,乃是巨肥。

    “夫人,免礼。”见史夫人,曹孟德心中更加笃定。

    不出所料。舍中之人,正是史侯无疑。

    “拜见,王上。”史侯为弘农王,曹孟德故不遵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