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宫中上下,皆已传遍。更有甚者,董太皇,假逐鬼童子,行鱼目混珠。阴差阳错,被贼臣董卓立为汉帝。毋论对错,拨乱反正,乃成必然。

    可以预见。无天子大位护身。被废为庶人。只需鸩酒一杯,足可归西。好比“以忧死”。

    大限将至。董侯时日无多,屈指可数。

    趁暮色遮掩。便有小黄门,翻墙来报。黄门令左丰,悉知内外时局。仍不死心:“蓟王何言?”

    “蓟王无言。”小黄门如实作答。

    “再探。”左丰言道。

    “喏。”小黄门领命自去。

    回望石上亭阁,左丰不由一声长叹。

    见左丰,去而复返,难掩心事。亭中董侯,何必再问。

    “乱汉孤孽,死有余辜。”董侯言道:“吾命休矣。”

    “陛下,慎言。”黄门令左丰,出言劝谏:“尚无定论,岂能妄自轻贱。”

    “叔父传书,长兄布告。河北却无片言。且昔日永乐宫事,朕亦思之不忘。黄门令,不必再劝。”

    “陛下……”左丰,满面愁容,欲言又止。

    “陛下。”便在此时,虎贲中郎将王越来报。

    “何事。”董侯勉强出声。

    “司空司直,程昱求见。”王越答曰。

    “必是曹司空之命。”董侯心中了然:“何患一见。”

    “喏。”王越命令。

    须臾,司直程昱入阁:“叩见陛下。”

    “司直免礼。”董侯临危不乱:“所为何来。”

    “司空已命有司,考问车骑大将军并安集将军之罪。”司直程昱,谦卑如前:“乞问陛下圣意。”

    “可。”董侯言简意赅。

    “喏。”程昱伏地领命,又低语进言:“弘农王,已移驾承光殿。司空言,陛下少安。”

    “……朕,知矣。”董侯,略显迟疑。曹司空,枭雄之姿。心意如何,未可知也。

    程昱叩别天子,转去承光后殿。

    “拜见王上。”

    “司直免礼。”史侯洗漱更衣,正襟危坐。

    “禀王上。司空言,‘拂钟无声,应机立断’。譬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命下臣,夜考二董。”

    “善。”曹司空,急君之所急。史侯焉能不喜。

    “为示公道。司空请王上移驾旁观。”程昱道明来意。

    史侯,正欲开口,忽话锋一转:“二董之罪,司空决断。”言下之意,曹司空先除二董,立投名状。待为董侯定罪时,史侯再出手不迟。

    “喏。”程昱亦不勉强,这便拜退。

    待程昱出殿。史夫人,自出琉璃画壁:“陛下何不命曹司空,明日为董侯定罪。”

    “可。”史侯亦如此想。见四处无人,史侯低声问道:“端午之事,何如?”

    “陛下安心。门人行事,神鬼不知也。”史夫人答曰。

    见殿外暮色深沉,史侯忐忑忽生:“三日之内,董侯必废。”

    “陛下,明见。”史夫人,无声退避。

    甄都宫,若卢诏狱。

    二董并家小,悉数下狱。曹司空命人,夜提重犯,行三司会审。

    董承、董重,心气尽去,萎靡不振。

    三司所问,一概不认。二人贵为外戚,不得五刑加身。急切间,断难定罪。

    逼急,董承冷笑出声:“某女,已配蓟王。曹司空,欲诛蓟王家乎?”

    “大将军,慎言。”司直程昱,面色微变。

    蓟王无小事。

    三司互相低语,皆不敢妄下定论。遂传书曹司空定夺。

    兹事体大。曹司空,亲赴承光殿。向史侯道明原委。

    “既是董太皇赐婚,当有其事。”史侯曾为天子,洛阳宫闱旧事,多有所知。

    “为今之计,该当何为?”无外人在场,曹司空索性,直言相问。

    “先废董侯,可乎?”史侯欲避难就易。

    “下臣,敢不从命。”曹孟德心中窃喜,而面露谦卑。

    (

 1。151 曹贼篡汉

    待与史侯,商定仪轨。夜色已深。曹司空,连夜布局。务必抢在各方之前,达成所愿。

    谓“君臣一心”。莫过如此。

    众所周知。行受禅,必行三辞三让大礼。且需筑高台,以告上帝天帝。然,“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再筑高台,为时晚矣。又谓事急从权。恰逢乱世,天下三分。

    宜当,能简则简,能免则免。一切从简。

    如前所言。甄都宫乃王太师,主持修建。“宫无高台,物不雕饰”。唯有承光殿,可配大典。日前,曹司空率百官攻城。承光殿虽有损尚,却无碍大典。行受禅之礼,亦不失汉室体面。

    唯恐史侯不悦。曹司空进言,臣下盖海,楼高七重,或可一用。史侯,权衡再三,终是婉拒。盖海上下,皆为曹司空麾下,卫将军营士。孤身登船,羊入虎口也。未曾坐稳天子大位,史侯断不可,轻身涉险。

    于是乎。无出意外,史侯遂定承光大殿,行受禅大典。

    曹孟德,计成矣。

    仪轨之重,便在“受”、“让”二字。前让而后受。换言之,董侯不可或缺。

    简而言之。先请董侯临朝,百官列席,见礼如前。稍后,董侯命黄门令,宣禅位诏书。群臣恭迎史侯,冠冕临朝,奉书受禅。董侯退位称臣,史侯登基为帝。群臣下拜,三呼万岁。至此,礼毕。

    诸如,策封有功,改元赦天下,皆是锦上添花。

    所谓“受禅”。用后世话说,“政权交接仪式”。

    受禅大殿,一日完毕。其中急迫,可想而知。

    所幸,“一回生,二回熟”。自先帝崩后,数年之间,三帝更替。类似登基大典,宫中内外,纯熟无比。且本就从权。仪轨缩减大半。当不至于,错漏百出,贻笑大方。

    曹司空,出宫不久。便有大鸿胪司马儁,携属吏入宫。侍奉史侯于承光后殿,彻夜习练,受禅仪轨。

    司马儁,乃出蓟王门下。今奉命入宫,毫无抵触。史侯亦得心安。世人皆知,蓟王恪守臣节,卑不谋尊,从未僭越。只需,大汉帝位,传承有序。蓟王当乐见其成。不说先前,贼臣董卓妄行废立。合肥侯南阳复辟。蓟王皆听之任之,无有非议。此番,又岂能厚此薄彼。

    “人逢喜事,精神爽”。何况重登天子大位。史侯虽彻夜不眠,往来操练,不厌其烦。亦红光焕发,精神奕奕。如有神助。

    承光殿中,堆光如昼。

    禁中御苑,死气沉沉。

    “陛下。”夜深人静,忽有人抵近低言。

    “何人。”黄门令左丰,外室发问。

    “臣,张奉。”来人答曰。

    “太医令,何事?”左丰,已辨其声。却不知,为董承诛曹同党,张奉此时因何未被下狱。

    “乃献陛下诊籍。”张奉,低声作答。

    “太医令,少安。”左丰心中一动,这便趋步入内,榻下进言。

    董侯这才醒悟。先前只观,董太皇诊籍,却未见天子诊籍。

    亦如左丰所言。焉知何后,华云号上,所截贵子,未曾有误。若何后错选。此董侯,非彼董侯。今日危局,迎刃而解。

    心存一念,董侯急忙起身。命左丰,引张奉入内。

    “叩见陛下。”张奉一身缁衣,有备而来。

    “诊籍何在?”董侯,不疑有他。

    “诊籍在此。”张奉,伏地奉书。

    黄门令左丰接过。确认无误,转呈天子。

    诊籍,非出简书。白绢黑字,轻薄无物。唯恐图穷匕见。若出简书,左丰必展开一观。因是白绢一卷,故左丰,入手可验,毋需再展。自不知绢上所言。

    自知,兹事体大。董侯屏气凝神,将手中白绢,徐徐铺展。

    “咦?”入目便起疑。细看又无言。

    绢上所书,不足为外人道哉。

    有顷,命左丰捧灯近前。将白绢付之一炬。董侯始问:“朕之诊籍,太医令知否。”

    “臣此来,乃出诏狱。陛下,当可信之。”张奉,讳莫如深。

    “太医令,所言真否。”董侯此问,亦大有深意。

    “臣,岂敢欺君。”张奉,以头触地。

    “太医令,既为太皇诊治。朕当信之。”董侯这便定计。张奉为董太皇,隐瞒永乐隐秘,长达十年。若非醉酒失言,董承岂能轻易得知。何来今日之祸。

    “陛下,明见。”张奉,功成身退。趁夜色遮掩,潜回复命。

    董侯,依计行事,不提。

    翌日晨。

    百官车驾入朝,行受禅大礼。

    本以为,谋逆、篡汉大罪,必由三司,详加考问。断不会,草草行事。岂料,二董之罪,尚无定论。曹司空,已强行受禅之礼。欲除后患之心,无以复加。

    饶是曹党徒众,亦多不解。何况武百官。如司徒伏完,尚书令桓典等,太师余党。更欲舍命相争。断不能坐视,曹贼篡汉。屠戮百官。只可惜,曹孟德,只手遮天,突然发难。

    甄都上下,皆措手不及。诸侍御史,甚至无从,上疏劾奏。心中悲愤。唯在车内,奋笔疾书。然终归。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车驾入宫。曹党先行,百官驱从。伏完、桓典,形单影只。悲愤莫名。

    三公队列,伏司徒窃问曹司空:“何其急也?”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曹司空,一笑了之。

    伏司徒,又言道:“司空无惧天下悠悠众口。岂无惧蓟王乎?”

    “某为人臣,何惧之有?”曹司空,举重若轻。

    “废立天子,礼法不明。岂无惧乎?”伏司徒追身反问。

    “无惧,无惧。”曹司空,含笑入殿。

    徒留伏司徒,怒发冲冠。

    临乡王都,北宫瑞麟阁。

    蓟王入阁理政。

    士贵妃首诵条陈:“前日,史侯于宛城受禅台,布告天下。言,董侯非出先帝血嗣。乃董太皇所出。”

    蓟王眼中,一闪利芒:“布告,何人所出。”

    “闻乃,江东合肥侯。”士贵妃答曰。

    “速取来。”蓟王言道。

    “喏。”士贵妃早有准备。

    待细观合肥侯传书,蓟王不置可否。

    少顷,遂传王命:“移驾皇英殿。”

 1。152 董侯禅位

    阿阁鞠城。

    台楼上下。虎贲郎、西园卫、何府死士,乱战一团。

    阿阁之中。百官挽手,组成人墙。将新帝合肥侯,层层护佑。外围官吏,不断中箭,却被左右同僚死死撑住,屹立不倒。

    危急关头,四面八方,蹄声如雷。

    但见一将,杀奔入城。

    长刀一指,身后箭发。

    如乌云逆升,又迎头攒下。

    四面看台,荆棘遍生。人山人海,为之一空。

    何府死士,万箭穿身,再无活人。

    “辅汉大将军麾下,前军校尉关羽在此,降者免死!”

    青龙偃月,斩钢截铁。碎尸一地。

    重装甲士,层层崩碎。血流成河。

    赤菟踏尸而上,马速丝毫不减。抢在长矛排刺前,奋力跃空。刀光一闪,断首冲天。

    “我等愿降!”余下甲士,一刀破胆。

    “我等愿降!”阿阁内外,哭号四起。

    从箭羽尸堆下,艰难爬出。仰见败局已定,赵忠趁乱潜逃。浑身披血,抄近路直奔永乐宫。赶去与张让等人汇合。

    将将踏阶。猛抬头,却见张让披头散发,失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又似提线木偶。浑浑噩噩,挪步下阶。

    赵忠心头一沉,快步迎上:“事成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