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因,看护不利。害皇长子夭折。将心比心,再为甘后,得一子也。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蓟王宫,瑞麟阁。

    蓟王得报,久久不语。

    阁中贵妃,感同身受。

 1。154 以仙制仙

    “夫君?”士贵妃轻唤。

    “何以告之?”蓟王言道。

    “史侯何所出,不可偏听。”马贵妃柔声劝道:“且史夫人出身仙门,当由四海令考问。此时,尚无定论。”言下之意,待四海令,考问无误。再告知甘后不迟。

    “贵妃,所言是也。”蓟王这便定计。

    安贵妃问道:“先帝神应(显灵),当作何解?”

    蓟王答曰:“不过鱼龙之戏耳。”

    所谓“先帝显灵”,不过是“鱼龙漫衍”之术。

    先前,四海令左慈,夜访司空府。便与曹司空,定下此计。而后便趁董侯被禁宫苑,承光殿中无人,领门下暗中布置一切。

    类似幻术,需假幻药。史侯冕服,便趁薰香时,浸染独门幻药。汗蒸而发,吸入口鼻。至于殿内百官,则是假障眼法之“阴风阵阵”,施以幻药。便是鱼龙之戏,谓“作雾障目”。

    梁上机关器,趁机落下“彩扎道具”之鬼魂傀儡,造“鬼影重重”。再辅以声、光,口技。造群体幻象。

    曹司空,暗中相合。自当全无破绽。

    最后,灵帝尸解,便是为百官暗施醒药。

    亦如史侯所想。史夫人,乃昨夜潜入诏狱时,便被左仙人拿下。论道行之深。其夫史道人,尚完败左慈。何况史夫人,一介女流。

    先假神鬼之术,揭破隐秘。再凭三司会审,量刑定罪。足可令人信服。

    “其原如此。”安贵妃这便醒悟。

    “以仙制仙。”士贵妃,一语中的。史侯出身仙门,惯用江湖手段。故甄都上下,猝不及防。才被史门所乘。

    又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端午刺客,虽不为董承所遣。然暗结刺曹同盟,却不容抵赖。车骑大将军,挟天子,发矫诏。亦是大不敬。纵事出有因,亦不可目无纲常。有失臣道。

    如此一来,二董纵不至举族“下狱死”,亦当“减死罪一等”。而后“罚铜抵罪”,贬为庶民。

    前汉时,罚铜五十万,可减死罪一等(注①)。些许钱财,于手握永乐积铜之大将军董重而言,不过九牛一毛。奈何,俸禄被夺,贬为庶民。却是不堪承受之重责。

    若无君王赦免,不复为朝廷所用。此生,再无寸进。且殃及子孙后代,亦无显爵傍身。沦落寒门。

    受董氏牵连。董侯亦难幸免。

    一切皆不出,贾文和所料。曹司空,欲一举除史董二侯割据。迎立麟子阿斗为帝。

    不等尘埃落定,便遣使河北。求蓟王尚父,定夺大汉天子。

    甄都来使,正是御史中丞荀彧。才智足可与蓟国谋主比肩。

    江东建业宫,神龙殿。

    先帝神应,真伪得辨。此时,已传过江东。

    “史侯,竟出史道人。董侯,乃出董太皇。”合肥侯居高下问:“朕,当何为?”

    尚书令刘巴先答:“若史董二侯,皆非出汉室。臣,窃以为。曹孟德,必遣使河北,乞蓟王扶立天子。”

    “蓟王,又当何为。”合肥侯,遂问。

    “臣,窃以为。蓟王或立麟子为帝。”刘巴,亦有远见。

    “若立麟子,汉中、关东,一统也。”合肥侯,语透悔意。传书过江,乃为离间二侯。不料,弄巧成拙。史侯真伪,更始料不及。

    “二侯具废,麟子即位。”江东大将军,袁绍言道:“蓟王三兴矣。”

    此言一出,百官嗟叹。

    麟子应运而生,种出蓟王。已是人尽皆知。且蓟王先造甘泉,再筑阿陵。易县为京,水到渠成。即便天子不立于,蓟国之中。河北邺城,足可为都。

    蓟王兵不血刃,定鼎神器。大河上下,皆为蓟王所有。待剪灭群雄,必挥师过江。彼时,二袁可挡蓟王乎?

    合肥侯,心中挫败,可想而知。

    司空袁遗,言道:“曹孟德,必与骠骑大将军张济,相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合肥侯心中一动:“先前,曹孟德说董侯,遣张济出屯南阳。莫非,早有计较。”

    尚书令刘巴,慨叹出声:“陛下,明见。”

    “唉——”事已至此,合肥侯焉能不知。

    大将军袁绍言道:“陛下毋虑。待臣攻取荆南,当可与曹孟德,会猎江东。”

    “善。”合肥侯欣然言道。凭长江天险,与麟子对垒,乃唯一可行。本想逆袭关东,怎奈,数日之间,形势急转。稳守江东,偏安一隅,亦称艰难。

    事不宜迟。合肥侯遂命大将军袁绍,厉兵秣马。以备,择日发兵。

    话说。长江之上,有江东猛虎孙文台,携飞云舰队,往来游弋。合肥侯岂敢,轻举妄动。蓟王命四镇发兵,除远离甄都,亦有隔断江东之意。

    甄都宫,承光殿。

    黄门令左丰,伴驾董侯,旧地重游。

    董侯虽年幼,然历经宫变,似一夜长成。

    “闻,先帝神应。”董侯矗立殿中,仰望天子大位,乎生望而却步。

    “奴婢,亦有所闻。”左丰躬身答曰。

    “闻史侯,乃出史道人。”董侯感同身受。

    “奴婢,亦有所闻。”左丰恭敬如旧。

    “蓟王欲立麟子乎?”董侯出口,语气依旧。

    见少年天子,小小年纪,便已心生倦意。黄门令左丰,忽忆多年前,与蓟王同乘一舟,巡视临乡封邑。彼时,见督亢大泽,百里汪洋,无有白地。唯恐盛怒之下,被刘备溺毙。左丰亦如,董侯这般,孤苦无依。

    “蓟王未必。”左丰随口一答。

    “何出此言?”董侯亦随口一问。

    “‘关东僻陋,託大河之上,麟子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左丰答曰:“王上就国,居中守正。以待三兴。必不愿,临朝称制。岂让麟子,独身南下。”

    闻此言。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董侯轻轻颔首:“黄门令,所言是也。”

    试想。曹司空必不肯迁都河北。蓟王亦不舍麟子南下。更加,关东群雄并起,汉中远未归心。蓟王岂能将麟子,置于群狼环伺之险境。

    黄门令左丰,宽慰道:“奴婢,窃以为。汉家天子,必是陛下。”

    。

 1。155 携手同行

    “申生亡于内,重耳安于外乎?”董侯心有戚戚。

    “陛下,明见。”左丰,亦不隐瞒。见董侯仍有心结难解。左丰亦不忍多言。侍奉三任天子,左丰堪称黄门宿臣。论察言观色,甄宫内外,无人能及。

    天子,之所以举棋不定。乃因,身份未明。谓“母子连心”。虑及少时,董太皇亲自哺育。董侯几已笃定,必是太皇所出。试想,曹司空并甄都汉臣,又岂能辅佐董氏为帝。

    非刘不王。何况天子。

    甄都宫,御苑。

    三千西凉铁骑,奉骠骑大将军之命,守备史侯,以待真相大白。先帝神应,非同小可。且于大庭广众之下,史夫人不打自招。此时,已遍传天下。试想,若史侯,果非先帝长子。汉中再无君臣之分。骤失皇权庇护,汉中百官,至国师张鲁,并骠骑大将军张济以降,如何自保。

    乃至于,史侯所封官吏,皆出伪职。蓟王传檄天下,诸侯群起来攻。汉中吏民,顷刻间飞灰湮灭。

    张济心中忐忑不安,在所难免。

    “报,曹司空求见。”便有心腹,登楼来报。

    “速请。”张济闻声一振。

    “喏。”

    御苑,前后左右,中开四门。门上建阙,居高俯瞰。苑中景致,一览无余。

    “拜见,大将军。”曹操,登楼先礼。

    “拜见,曹司空。”张济,亦不敢托大。

    或有人言。见事不可为,张济何不携三千铁蹄,裹挟史侯,席卷而去。滞留甄都,又何必。只因,困守皇宫,深陷重围,急切间,断难脱逃,是其一。此番前来,乃与曹司空相商,二侯合并,一统汉中并关东,其彼此实属同盟,并无性命之忧,为其二。史侯身份不明,若仓皇而逃,着实非出汉室,后患无穷,乃其三也。

    于是,张济携三千铁骑,暂居宫苑。以观后效。

    宾主落座。张济先问:“三司考问,可有定论。”

    “尚无定论。”曹操,如实作答,又话锋一转:“若史侯,非出汉室。大将军,当做何为?”

    “未可知也。”张济,亦如实相告。

    “某已遣使河北,请蓟王另立。”曹孟言道:“若麟子都甄。大将军入朝可乎?”

    “某,仍领骠骑大将军乎?”张济反问。

    “然也。”曹司空总甄都朝政,言出必行。

    “若麟子即位。某愿携汉中十万大军,为司空所用。”张济抱拳言道。

    “得大将军相助,何愁群雄不灭。”曹司空大喜。

    张济又问:“若蓟王不欲,又当何为?”蓟王恪守臣节,自先帝崩后,三帝即位。蓟王皆听之任之,并未干预。此番,若仍不例外。曹司空,恐难说蓟王,放麟子南下。

    “事若不济,仍保董侯,如何?”曹司空试问。

    “这”张济,权衡利弊,不置可否。

    “毋论史侯,何所出。皆为首谋,害我长子并弟、侄。不可再为人君。”

    略作思量。张济试问:“司空与董氏,必生瑕衅。再保董侯,不惧后患乎?”

    此乃诛心之问。试想,曹司空,率百官攻城。双方,刀兵相向,血战一日。又岂轻易,握手言和。

    “大将军,所言是也。”曹司空,慨叹出声:“如若不然。投合肥侯,可乎?”

    “必不可也。”张济言出自醒。若蓟王不舍麟子。叔侄三人,唯董侯,可扶立。

    “既如此。大将军,意下如何?”话已至此,毋需多言。

    “某,愿与司空携手同行。”张济这便定计。

    “善。”曹操焉能不喜。

    所谓,“良禽择木,贤臣择主”。史侯,再难为帝。张济,仁至义尽。

    二人把臂而起,俯瞰宫苑亭阁。史侯正幽居。

    张济忽道:“国师张鲁,汉中监国。司空,宜早说之。”

    “大将军少安。”曹司空已有计较:“张鲁乃蓟王假子。荀若,此去蓟国,可说蓟王。”

    “司空,早有计较。”张济颇多欣慰。能总甄都朝政。位列六雄之中。曹孟德,绝非浪得虚名。

    广陵郡,茱萸湾,徐州水军大营。

    镇东将军,吕布旗船。

    徐州别驾麋竺,登船传书。

    吕镇东、陈伏波,方知甄都惊变。史侯本胜券在握,岂料先帝显灵,功亏一篑。更揭破史侯,离奇身世。令天下哗然。

    “先帝,神应。”吕布惊疑不定:“可乎?”

    “未可知也。”军师陈宫,一声慨叹。

    “子不语怪力乱神。”陈登亦道:“神鬼之事,不可尽信,不可不信。”

    “若史侯,非出先帝血嗣。关东,又当何为?”吕布问道。

    陈宫斟酌言道:“关东不可一日无主。窃以为,曹孟德,必遣使河北,乞蓟王另立。”

    陈登亦如此想:“麟子可为帝。”

    吕布随口一问:“麟子,可为帝乎?”

    陈登这便醒悟:“许,仍是董侯。”

    陈宫忽问:“甄都遣使何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