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程璜密语相告:“尚书令当知。二宫太后,已歃血结盟,相约共保‘贵子’即位。”

    曹节这便醒悟:“永乐、长秋,二宫之争。窦太后,得生也。”

    “我等又何尝,不如此哉?”程璜言道:“如曹大人所言,永乐与长秋相争,窦太后得以偷生。党人复入朝堂,与外戚苟且,必诛十常侍。如此,你我皆幸免也。”

    话已至此,利害关系,毋需多言。曹节又道心结:“前窦大将军,及窦氏一门,皆因我等而死。窦太后,岂不报此仇?”

    “诛窦氏者,乃是王甫。与尚书令何干?况,‘此一时,彼一时也’。窦太后为求自保,又岂害同党。”程璜,话锋一转:“再说,尚书令杀我二婿,又逐我出宫,将满十载。今夜,我却不计前嫌,登门拜访。你我之仇,可比窦太后乎?”

    终归,“两害相权取其轻。”生死之间,大敌当前。曹节遂下定决心:“若解党锢,还需一人相助。”

    “何人?”程璜,心知肚明。

    “蓟王。”曹节掷地有声:“若无蓟王上表,党锢断不得解。”

    “蓟王当面,何需你我。”程璜笑中,别有深意。

    “哦?”见他信心十足,曹节心又一动:“莫非,蓟王亦与永乐,结盟。”

    “非是永乐,乃陛下也。”程璜急忙撇清:“先时,中常侍吕强,自请入西园,侍王美人及次皇子。传言,便受蓟王之托。后王美人西邸,宴会蓟王,又传二人以兄妹相称。陛下对蓟王,荣宠过厚。中西域而立幕府,又封王爵者。今汉宗室,唯蓟王一人耳。何也?”

    曹节岂能不知:“陛下欲‘以宗室制外戚’也。”

    程璜又试问道:“陛下欲‘以蓟王制外戚’者何?”

    “立适!”曹节幡然醒悟。先前未能辨清之时局,豁然开朗。

    “然也。”程璜叹声言道:“蓟王固人中之龙,天家麒麟。而陛下,却弃祖宗家法于不顾,授蓟王,军国大权。蓟国之政,悉归蓟王。西域幕府,亦如此般。得此恩宠,只因蓟王,乃世之豪杰也。何为豪杰?受恩必报,忠义两全。千金一诺,九死未悔。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蓟王身受陛下大恩,焉能不‘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辅佐幼主乎?”

    “蓟王行事,确与我等不同。”一席话令曹节,拨云见日:“因废长立幼,太过艰险。陛下才立蓟王为辅汉大将军,又使其握军国大权。如此,方能与何进,分庭抗礼。升平之年,承袭统业,长幼有序。何后外戚,终是陛下,心腹大患。”

    一通百通。

    一言蔽之:陛下立蓟王,便为行“废长立幼”开道。

    “知子莫若母。”程璜笑道:“董太后,必知陛下心意。故才结好窦太后。窦太后本禁云台,今亦稍解,可行走南宫。此乃董太后,投桃报李也。”

    果然,夹缝求生,死中求存。曹节叹道:“正因永乐与长秋,二宫相争。窦太后‘如下有泰山之安’也。”

    程璜一声嗟叹:“亦如我等这般。”

    曹节惨笑:“党人未除,张让、赵忠,岂敢内战。若害我等,必被党人‘鸣鼓而攻之’,不死不休也。”

    说到此处,程璜忽问:“尚书令可知,前永巷令徐奉何在?”

    “未可知也。”曹节如实相告。

    “此人兹事体大,宜先行除去。”程璜言道。

    曹节轻轻颔首:“我已尽知(详见:《陇右·158夹缝求生》)。”

    目送程璜自去。曹节眼中,一闪狐疑。

    须臾,喃喃自诵:“‘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注1)’……”

 1。182 君言名备

    是夜。太仓府门,徐徐开启。

    记室掾蒋干,并一众游徼提灯而出。叩响长信宫角门。

    阙上守卫,一声低喝:“何人犯禁。”

    蒋干答曰:“蓟王门下,谒见太后。”

    “符信何在。”阙上再问。

    “符信在此。”蒋干命游缴,将一小匣,掷上阙楼。

    便听阙上守卫言道:“门下少安。”

    少顷,角门开启。长信卫尉邹靖,领兵相迎。

    “主机夜来,所为何事。”邹靖乃代主发问。

    蒋干答曰:“太皇危于累卵,奉王命相救。”

    “且随我入宫。”既出蓟王之命,邹靖自不疑有他。

    “请。”蒋干随邹靖,穿御园,登侯台。

    须臾,窦太后,移驾相见。

    “下臣,拜见太皇。”蒋干目不斜视,长揖及地。

    “九江名士,才辩见长。”窦太皇竟也知晓,蒋干之名。

    “区区虚名,太皇过誉。”蒋干,谦逊如初。

    “蓟王何在?”窦太皇,柔声相问。

    “上巳节后,我主就藩。今仍在国中。”蒋干答曰。

    窦太皇眸中失色:“蓟王不朝,恐洛阳生变。”

    “太皇所言是也。我主虽远隔千里,然心系朝堂。自先帝崩后,宗室屡受大难。恐延祸三宫帝后,并先帝子嗣。故命下臣,暗中接应。”蒋干应对得体。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窦太皇问道。

    “敢问太皇。先帝《起居遗诏》何在?”蒋干直言不讳。

    先前,窦太皇曾向卢司空,明示此诏。蓟王得知内情,自不意外。窦太后遂答曰:“藏于云台。”

    果不出所料。蒋干言道:“此诏,若为天子(史侯)所得,再无掣肘。不出二载,何董二戚,必举族伏诛。董太皇,亦难善终。”

    窦太皇遂问:“此乃主记之忧,亦或是蓟王之虑。”

    “‘疏不间亲,卑不谋尊’。下臣,代主行事,岂能自僭。”蒋干再拜。言指,乃出蓟王之虑。

    强压心颤。窦太皇,柔声问道:“蓟王何故,兴师动众。只为救我等,孤家寡人。”

    闻此言。蒋干又取一匣在手:“我主言,此中之物,太皇一观便知。”

    窦太皇急忙接过。开匣视之,正是先前所赐香囊。

    失望之色,一闪而逝。窦太皇言道:“如此,也罢。朕,便与你入宫取诏。”

    “下臣,叩谢。”蒋干大喜。

    便在此时,忽听殿外长信卫尉邹靖,一声怒喝:“何人鬼祟!”

    “卫尉毋怪,我等皆是园夫。”便有人答曰。

    “既是园夫,何故着缁衣!”邹靖又问。

    “这……”那人顿时语塞。

    “勿动!”邹靖呵阻。

    “杀!”那人反喝。

    台下兵戈大作,杀声四起。蒋干当机立断:“太皇速避。”

    “孤母尚在,不可轻离。”窦太皇,心意已决:“主记自去禁中,寻小黄门吴伉。只需言‘元亨利贞,亢龙有悔’。吴伉自会将遗诏奉上。”

    “喏!”临行前,蒋干又道:“若形势急迫,难以脱身。太皇可传语越骑校尉曹冲,自会转危为安。”

    “朕,谨记。”窦太皇,言尽于此。

    事不宜迟。蒋干原路返回。经太仓出北邙。车驾直奔东郭马市。自下密道,前往云台(详见:《列宿·1。14  兴师动众》)。

    待侯台殿中,再无旁人。

    窦太皇,取匣中香囊在手。不由泪目:“君言,名备。何故,不识?”

    少顷,长信卫尉邹靖来报。贼人皆已毙命,请太皇移驾。

    窦太皇,这便收拾心情,遂下侯台。赶去景福殿,与母相见。

    蓟王上寿时,诸母便有意,携窦太皇,北归蓟国安居。言犹在耳,洛阳又起兵乱。二宫流血,宗室受戮。窦太皇,虽有先见之明。迁居永安离宫,又增筑改名长信宫以栖身。奈何,毕竟深入洛阳城中。十二城门禁闭,纵金汤坞堡,亦插翅难逃。

    所幸,长信三卿,各有不凡。先前,长信太仆程璜,掌宫事;长信少府王斌,掌外事;长信卫尉邹靖,掌守备。三卿各有出处。

    王斌前为执金吾,乃已故王美人长兄。邹靖曾为五官中郎将,为破虏校尉时,便曾参与北伐,后又讨伐冀州黄巾。且与蓟王刘备,乃是旧识。奈何长信太仆程璜,有感大长秋曹节,先其而去,吊唁归来,便卧榻不起。日前见过养女程夫人,便已亡故。程夫人已怀合肥侯子,故已先行离去。

    另有程氏二姝,程环、程璇,留守长信宫署。称养女刺客。姐妹二人所学,皆出天师道。天师道,一分成三:三辅骆曜、钜鹿张角、汉中张修。后三家女刺客,皆入蓟王天光三殿,得以乱世保全。老父亡故,骤失倚仗,无处遮身。程氏二姝,亦难免心向往之。只恨,转投无门。

    景福殿。诸母悠悠转醒。

    见窦太后,榻沿侧坐。似正暗自垂泪。诸母这便掀帘相问:“我儿,何故?”

    窦太皇闻声拭泪:“女儿无事。”

    诸母起身,正见匣中香囊。

    诸母看到真切。匣中所盛,正是先前,赠与蓟王之物。囊中合香,乃窦太皇,深闺待嫁时,素手亲调。后带入宫中。此香,唯窦太皇一人可调。是故,闻香识人。

    “既赐蓟王,何故送还。”诸母不解。

    窦太皇,情难自禁:“未可知也。”

    谓“知子莫若母”。诸母这便起身下榻。取匣中香囊,灯下细观。

    香囊针脚细密,浑然天成。然边角处,针孔略有重叠。似被人二次拆裁。论蓟王宫中女工,王太后首屈一指。若为王太后重缝,必难窥针迹。香囊女工,不过二流。

    诸母遂取香囊示意:“我儿且看。”

    窦太皇,眸生异彩。顾不得许多,急忙拆线。

    囊中香料犹在,似亦无缺。然窦太皇过目,已喜极而泣。

    诸母虽不知其所以然。然已料大概。这便唉声相劝:“我儿,心系王上。夙夜梦寐,常呓语‘刘备’。奈何,贵为帝后,焉配藩王?且为三兴之君,蓟王又当何处?”

    “女儿尽知矣。”多年隐秘,被母亲说破。窦太皇心中,忽觉轻松几许。

    “与蓟王,私通否?”诸母必有此问。

 1。183 一命苟存

    “未曾,私通。”窦太皇断然言道。

    “如此,甚好。”诸母这便心安。若是一厢情愿,无伤大雅,便也罢了。

    毕竟,蓟王人中龙凤,汉室麒麟。又对窦太皇,礼遇有加。窦太皇,芳心暗许,亦是人之常情。然“发乎情,止乎礼”。只需尚未有夫妻之实。皆无大碍。

    北邙,上商里。

    自太仓大火,曹节寿终。久未露面,扶风公子侯殷,乘夜登门。先前,毒杀洛阳黄巾余孽,侯公子便离京北上。见过太平圣女,方知彼时“大贤良师”,不过提线木偶。太平道背后掌舵,乃出神上宗师。亦知多年前,为刘备贩窦氏八丽,求复祖爵,皆出神上宗师之命。大贤良师,不过奉命而为罢了。乃至于,救宋奇一命,亦出神上宗师之命。

    侯殷心中震惊,可想而知。

    神上宗师言。今汉气数已尽,蓟王三兴在望。先帝不死,天下不乱。群雄不起,王莽不出。于是乎,宋奇先奉神上宗师之命,与宋皇后携手,陷先帝崩于困龙台上。今又奉命入京,来寻秦太仓。再为蓟王三兴助力。

    不料,门人告知。秦太仓,早已迁居。门人又言,若非等公子,奴婢也已,先行归乡。

    洛阳之事,曲终人散,再不为人所知。

    侯殷遂问,秦太仓迁居何处。

    门人摇头,取秦太仓封函予之。言,公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