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偿也。

    树德务滋,必有报;除恶务本,亦得偿。

    阴阳和合,五行生克。

    一言蔽之,如“万物负阴而抱阳”。儒术义理,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正是大汉,郡国并行,家国同构。

    于刘备而言,大汉风化之美,正因“一国两制”:吏治、法制。

    儒法合流,儒皮法骨,承秦法而书《汉律》。口水无凭,立字为据。如“中贩共侍约”,券书大行其道。笔笔罪行,皆有法可依。然断案定罪,多行春秋决狱。

    故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注①)。”

    “嫖宿幼女”与“性侵未成年”,亦或是“酒后驾驶”并“危害公共安全”。同样“有法可依”,于是乎,如何量刑定罪,考验的其实是吏治。而非法制。

    如何决断?

    春秋决狱。

    一国两制,两汉始兴。后不见于封建王朝。直至二千年后,方才复兴。

    幸有刘备,君临天下。毋需蹉跎二千年,诸夏才重拾汉魂。

    言归正传。

    襄阳,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府。

    江东合肥侯遣使投书。

    刘表字字入目,然兹事体大,又不敢集思广益。故迟疑不决。

    奈何,思前想后,举棋不定。于是,命军师祭酒祢衡,入府密谈。

    祢衡恃才傲物,又素与曹司空不和。故得刘表极尽礼遇。此举,乃为彰己求才若渴,虚怀若谷之心。暗损曹司空,虽唯才是举,然却无容人之量也。

    军师祭酒祢衡,心向皇上。明为荆州所谋,实则谋天下也。

    祢衡应召入府。细看合肥侯亲笔手书。心中一动,这便佯装大喜:“明公,无忧矣。”

    “哦?”可谓一语中的,刘表遂道:“军师且直言。”

    “曹操,托名三公,实为贼臣。欲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群雄之心,‘昭昭乎若揭’也。今兼五郡之地,并十万大军。必南下击徐。吕布若亡,袁术必败。二雄皆灭,关东再无强敌。卑下,窃以为。待剪灭群雄,明公亦难独存。”

    “军师所言是也。”刘表一声慨叹。

    祢衡再接再厉:“谓‘唇亡齿寒’。见曹贼势盛,故江东合肥侯,欲行连横之术,而共御之。”

    话已至此,刘表遂以心腹之言相问:“然,某与袁术,各为其主,不两立也。若结儿女之亲,恐为甄都所诟,天子所忌。如之奈何?”

    “明公,毋虑。”祢衡举重若轻:“卑下,窃以为。皇上,所虑曹贼,远甚明公也。”

    谓“一语惊醒梦中人”。

    刘表焉能不自醒:“善。”

    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正如祢衡所言。九子年少而居帝位,深陷曹堂重围。皇上君流在即。心中所虑,首当曹司空。

    关东群雄,如吕布、袁术,皆次之。刘表、刘焉,再次之。

 1。209 东女新主

    夏末秋初,暗流汹涌。

    皇上君流在即。太上皇廷,更有迁都大计。先时,皇上命函陵令加光禄大夫鲁肃,主持营造洛阳离宫别苑,为北天竺诸国主宫。日前,司州牧黄琬上表。言,诸宫皆已筑毕,可择日迁居。

    北天竺诸国主自随皇上东归,便暂居蓟北宫。本欲过九九重阳大典,再举家迁入洛阳不迟。奈何,事与愿违。九九重阳之后,皇上当君流十万里。彼时,诸国主再行迁居。皇上已不在其位。洛阳诸事,恐难速决。于是,趁皇上君临天下之时,先行迁居。三月之中,诸事皆可,迎刃而解。

    待安居洛阳,相沿成习。此生无忧矣。

    皇上所虑周全。诸国主,感激不尽。

    七月初秋。

    皇上于临乡北港,送北天竺诸国主,举家迁往洛阳。

    多摩梨王乞随皇廷,迁往长安。皇上言可。可先居洛阳离宫,待五陵原筑毕,再同徙长安。

    皇上所虑。赐支都护近西京。三百万天竺贵种,若知国主入长安,必起骚动。三载之后,赐支都护,民生安定。再议西迁不迟。

    比起拥居蓟北宫。洛阳离宫别苑,散布八关之内。山川锁固,更宜王居。

    皇上上表,北天竺诸国主,仍享王爵食禄。丰州千二百万贱种,编户为丰州民,尽显三登地利。诸国主,食俸有增无减。坐享其成,富贵荣华,享之不尽。更加汉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犹在天竺之上。诸国主,并无怨言。话说,天竺为王时,亦不过如此。夜夜笙箫,醉生梦死。只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纵朱门肉臭,又何妨。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所求无非,声色犬马,衣食无忧。

    将心比心。如皇上这般,心系家国天下,有道明主。世间罕有。

    试问。北天竺诸国主,焉不知国中贱种,为人牛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不如死乎?

    必然知也。

    只因,即便为一国之君,亦无力改变,种姓之恶。

    如皇上这般,神兵天降,摧枯拉朽。将天竺千年顽疾,一朝除尽。成非人力所能及,必有神助无疑。身证虎衣明王果位。亦是情理之中。佛门所求,众生平等,终非空谈。

    丰州之人事,如野火燎原。南天竺贱民,举家北投,不绝于道。中部台地,虽有百乘王朝,苦苦支撑。然持续失血,百业荒废,民生日艰。闻诸国主王宫,亦渐无人可用。不出三载,皇上当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至于扶南国。范氏篡位王,覆灭在即。柳氏女王登基,指日可待。九九重阳,亦王妃礼聘家门。扶南为宁州,亦无有例外。如此,南州半岛,悉归太上宫府所辖。效仿西域都护府,领护五十五国,山南方国,并雪山诸国,悉归为属国。遣属国都尉领护,受岭南亦或是赐支都护府所辖。

    皇上有意,立冰原日光城热阿沙,为枝郡。

    时皇上引军,顺下昆仑至此。日光城墙已先立。背靠红山,面陈吉曲水。横竖五里,易守难攻。

    红山之巅,乃皇上行宫。西南角山,为郡治。热阿沙城,围山而建。纵横街衢,交错闾里。一切皆出季汉营城术。

    待皇上满载而归,又过半载。三载之中,日光已近筑成。赐支都护府,因被西王母国所隔。日光城周遭,恐难为赐支治所。故皇上先立枝郡,待并东女国入汉土,再做计较。

    纳西王母入家门,非人力可及。

    然说王母,先封紫元夫人等诸女,为东女国主,再入蓟王家。当可一试。

    皇上班师,将将就国。便有王母四女,紫元夫人,携墉宫九玉女,入灵辉大殿觐见。上呈王母国书。字里行间,欲行“亲上加亲”之意,跃然纸上。

    皇上虑及,三殿名女仙,出王母门下者,已多达九女。余下仙门,不过一二妃,而已。即便,再纳女仙为媵,亦不欲再择王母门下。遂被皇上婉拒。

    紫元夫人,身负王母之命,岂肯善罢甘休。遂与同为王母之女,元、华二妃商定,行曲线救国。先为东女国主,再入皇上家门。

    须知。东女国风,不与竹隅相同。女王若薨,求宗女二人而立之。长者为王,次为小王,若大王薨,即小王嗣立。或“姑死妇继,无有篡夺”。

    东女承位,有二法:其一,宗女二人;其二,姑死妇继。

    据此可知,若以东女王论,皇上“三百子嗣”。悉出宗室。譬如,紫元夫人,若为东女国主,上元,云华,所生长公主,亦可承其位。如此一来,西王母国,皆可为长公主封地。循母国习俗,乃称女国。循大汉风仪,则称汤沐邑。虽各有出处,然殊途同归。

    换言之,若东女国,可为皇上长公主,汤邑之地。二家和合,并入汉土矣。

    如此,蓟王毋需迎西王母入家门,亦可并东女国入汉土。

    此举,于家国皆有大利。

    若紫元夫人,能为东女国女主,蓟王自当效竹隅女王,隆重礼仪,迎紫元夫人入宫。

    言犹在耳,千里之妃。扶南女王柳氏,陪嫁三千里三登沃土。亦不过得,太妃之礼遇。竹隅女王,虽不过百里之妃,却因功在先,故位在柳氏之上,尊贵太妃。紫元夫人,若为东女国主,当以太妃礼遇家门。

    不等西王母遣使北都。赐支长史傅燮,便六百里上疏。言,紫元夫人,已为东女国主。原东女国主,登王母瑶池,入墉宫修行仙术。以求早日,羽化飞升,位列仙班。

    人各有志。既心不在红尘俗世,亦毋需强人所难。

    毕竟,西王母乃东女国共主。由王母四女,紫元夫人继位,亦在情理之中。

    如此一来。东女国并入汉土,亦不出三五载之间。

    料想,此刻。王母使节,正快马加鞭,奔赴北都。以求赶在君流十万里前,纳紫元夫人入家门。

    亦如,“千里之妃”。

    今时不同往日。皇上一步登天,贵为天下共主。

    受命于天,监照下土。再无人,位居其上。乃礼法之极也。

    待君流归来,一统寰宇。

    恐再无,和蕃之举。

 1。210 受命于天

    三兴季汉,蓟国为基。

    嫡长子距及冠,尚有八载之期。皇上三载可归。足有五载,可供转圜。八载之内,太上宫府,当与蓟国,上下脱离。宫府陆续西迁,定都长安。蓟国回归,大汉一藩。

    两汉之交,西都毁于战火。百姓离散,赤地千里。后汉,西羌顺下高原,京兆残破。更加西域,三通三绝,丝路因而中断。陇右民生凋敝,不复前汉。幸有皇上,先平西域,再定羌氐诸胡。又南迁十四部鲜卑,立奢延属国。待漠北都护府创立,长城沿线,马贼绝迹。居延外道,因而兴盛。粮草辎重,大宗珍货,经外道直输塞上。

    又待皇上,命人疏通大辽水,首开草原航道。运力大增而僦费更低。助推草原牛马出栏。外道兴盛,尤胜先前。顺下奢延水入河,亦是常见。内外商道,陇右相连。大震关城,本为扼守陇山。随四氏云霞,多半北迁。大震关城,遂成商贾汇聚,丝路要冲。陇坂内外,人烟汇聚。

    时至今日,不算赐支都护府所辖诸羌。单陇右牢城,便足有千万羌氐,编户为民。凉州刺史府所辖汉民,亦足有二百万众。古羌出山,络绎不绝。

    太上宫府,留守西官,不惊反喜。如皇上所言。不出三代,皆为汉人。何患之有。

    为平衡分户。皇上有意,携千万蓟人,入主关中。亦是远瞩高瞻,定国安邦之策。

    此时再看,太行八径。

    时皇上传檄天下,收服白波、黑山残部。太行山中,黑山老寨,遂为蓟国屯驻。前有黑山别帅杨凤,拜黑山校尉。麾下五千勇健,自成一校。屯驻各处山砦,通渠修路,筑城圩田,四时操练。与白波右校尉杨奉、白波左校尉韩暹,互为犄角,守备西境。彼时,另有护军右校尉兼领北平令许定,率许氏部曲,并护军右司马兼领北平尉彭脱,率麾下葛坡黄巾,驻守北平关城。居中接应。

    数万雄兵,扼太行八径,足保西境平安。十载之内,旧貌新颜。

    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