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辅汉大将军府幕僚,本由左、中、右三丞,分掌内外事宜。左、右幕丞,分掌四大都护府,内政外交。中丞,总掌辅汉大将军府事。

    左右二丞,秩万石,设左、右仆射,计四仆射,各秩中二千石,分掌各具体事宜。

    中丞贾诩,拜太上九卿之少保,独享万石,双食高俸。总领无上幕府。其下左、右将兵长史,为幕僚之长,秩中二千石,若遇军情紧急,将兵长史,可入四大都护府,代行兵事;再下设左、右从事中郎,分掌诸曹,秩真二千石。协理治粟都尉部,水衡都尉部,及江表十港,并海外荒洲,治粟,水衡二都尉部,亦同升秩一等。不称都尉,改号“都督”。

    都督,出脱于督军御史。《晋书·职官》:“东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亦号“督军”,灵帝时首称“都督”。季汉三兴,皇上亦钦定“都督”,与“都护”品秩相同,秩真二千石。一言蔽之,地上称都护,水岸称都督。以示区分。

    若积功再升,可加“大”字。称“大都护”,“大都督”。

    太上宫府,三公九卿,渐得其主。且多出国老重臣。

    先前,皇上专为诸王子,立王子馆学。

    以四少师为国老,传四书五经,经世治学之道;左右国相为少傅,当传率众驭下,治国之道;卢少保,文武全才,乃传安身立命,自保之道;中丞贾诩,亲传识人辨物,安邦之道。

    谓“兼三才而两之”,正奇相佐,亦是正道。

    四少师,荣升太上九卿,不出意外。然左右国相,当为太上三公之太宰。不可再领少傅之职。且皇上已改封杨彪为少傅。必四少师,皇帝当另择贤能以充少傅之位。

    且太上宫府,二轨并行。无上将军幕僚,亦不可只称“丞”。

    皇上求问儒宗。儒宗进言,可立“大司士”。

    《礼记·曲礼》:“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儒宗注曰:“此亦殷时制也。”历代皆有沿袭,然职属,各有不同。

    古为今用。无上幕府,设大司士,以代太尉,掌天下兵马。

    皇上言善。不日当下诏,除辅汉将军府中丞,为无上将军府大司士。仍秩万石。左右二丞,改号左右司士。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南閤祭酒许子远,将内外要是,娓娓道来。报馆丞陈孔璋,醺醺然,酒不醉人人自醉。身为人臣,自当与主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太上宫府,建制齐备。陈琳与有荣焉,转而问道:“子远,封何雄职?”

    许攸笑答:“未可知也。”

    。

 1。231 幕府九卿

    循例。太上宫府,双轨并行。

    皇上,既有意,改幕府三丞,另号“大司士”。可知:无上将军幕府,与太上皇廷,并驾齐驱,各司其职之势不减。

    毕竟,殷商时,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并为天子五官。

    太上三公,地位超然。总家国大事,顾问天下。可比皇上为蓟王时,所设国老独坐。

    上公之下,分置上卿,各领宫府之事。

    若无上幕府,不在太上九卿之列……

    虑及此处,陈琳忽问:“主上,欲置幕府九卿乎?”

    “未可知也。”许攸话虽如此,然幕僚间早有风传。虑及太上皇帝,乃天下共主,即便甄都天子元服亲政,皇上放权。然四方幕府,内附属国,徼外方国,仍需幕府统御。换言之,太上皇廷所辖,或可酌情减免。然无上幕府职能,不可轻动。

    再思。皇上欲分封天下,立五帝。若不总海内,百万雄兵。五帝若起纷争,天下大乱矣。

    若如此想。立幕府九卿,实乃势在必行。

    须知,六大谋主,俱在幕府。

    谋主三人,中丞贾诩,右丞荀攸,左丞李儒。军主三人,军师祭酒戏贤,军司空田丰,军正沮授。今俱为万石高俸。秩与上卿同。

    满打满算,幕府九卿,还余三人。

    或有幕僚言,南閤祭酒许子远,恐亦位列其中。

    试想,同僚之间,无事不谈。许子远,亦多有耳闻。今好友问起,许攸难免,心生波澜。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陈琳又问:“主上既立大司士,并左右司士。如军正、军司空、军师祭酒,可另有名号?”

    许攸答曰:“闻,主上欲改军正为大司正,军司空为大司刺,军师祭酒为大司命。”

    司正,周朝及晋等诸侯国置,为宾主宴会监礼官。《仪礼·乡饮酒礼》:“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儒宗注曰:“作,使也。礼乐之正,既成,将留宾,为有懈怠,立司正以监之。”

    司刺,周朝已置,掌刑罚。《周礼·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治。壹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

    司命,本文昌第四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yǒu柴)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注曰:“司命,文昌宫星。”后新莽置五威司命,监察上公以下,凡不用命者、大奸猾者、铸伪金者、骄奢逾制者、漏泄省中及尚书事者、谢私恩者皆在监察之列。

    陈琳心领神会:“如此,幕府九卿,定矣。”

    许攸要道:“又闻,主上欲更五学之令,为司成。”

    司成,周时为司徒属官。《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説在东序。”儒宗注曰:“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属,师氏也。师氏掌以美詔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失之事也。”

    许攸此语,大有深意。

    五帝之学,上庠、成均、中雍、瞽宗、东序,五令。皆号司成。

    上庠、成均二令,乃儒宗并皇上恩师兼领。今为上公,当另择贤能。话说,天下士子,齐投蓟太学并蓟大学。若二上公,久居此位。乃至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过犹不及,与国祚不利。

    皇上欲令天下英才,尽入彀中。五帝之学,断不可,一家独大。诚然,儒宗并恩师,汉室忠臣,断无二心。

    然终归,防微杜渐,有备无患。皇上行事,一贯如此。

    试想,若董侯非出皇上九子。而被曹司空所害。皇上亦可另立麟子阿斗为帝。亦可尊太上皇帝,加无上将军。临朝称制,无有不同。

    日前,少傅杨彪,为甄都遣使。董侯诏命既出。太上皇帝,亦随之昭告天下。各上尊号,另立公卿。建制之完备,杨彪汗颜。

    本以为,蓟国人才济济,大贤云集。实则,贾文和早有谋划。

    时有人言,中丞之所以,已备万全,乃因麟子在北。太上皇帝,无上将军,早有所谋。是故,顺理成章,毋需见怪。

    然待增成公审,贾文和,剥丝抽茧,将十年悬案,大白于天下。众才恍然大悟。“万全之备”,非为麟子,乃为董侯是也。

    智多近妖,贾文和。直令人,惊为天人。暗藏不轨,心怀叵测之辈,无不敬如神鬼。如许攸这般,足智多谋,亦皆拜服。

    固有海内高士慨叹。人臣如斯,非明主,不可相容也。

    卢太保三子卢毓,才有“君明臣直”之叹。

    “臣直”者,“直臣”也。毋需明哲保身,更毋须藏拙辟祸。

    心念至此,陈琳涣然冰释。与好友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北宫,瑞麟阁,天枢顶。

    琉璃宝顶下,《寰宇转运图》,居中陈列,相时而动。皇上携阁妃,观瞻以娱。

    出脱于将作寺所绘《寰宇山海图鉴》。乃皇上命马钧、诸葛亮等人所造之大国重器。

    既设墨门木圣张平子,『漏水转浑天仪』,又合西林少年马钧,《漏水运寰宇行船仪》。皆以水运机关驱动,浑天、行船,二仪合一。

    日升月沉,阴晴圆缺;旋转开合,昼夜交替。与之相对,百二十干支海市,往来经停,日夜连动。神工鬼斧,因时而变。观者无不,瞠目结舌。

    皇上另设“天枢署”,择少府女官,入署看护。

    首任天枢署长,乃国令黄承彦长女,黄芝,字灵女。年方十四,尚未及笄。故未入本季春闱。另有小妹黄瑛,字月英。闻亦聪慧。无出意外,黄月英乃丞相夫人,皇上不欲夺人所爱。

    见金乌船宫,已至中山洲,暂避风浪。

    皇上若有所思:“中丞若号‘大司士’。左右二丞,不加大乎?”

    皇上所虑,幕府中丞,若改尊大司士。左右二丞,为左右司士,而不称大。似有不妥。

    “何不称大司仪,大司谏。”马贵太妃,灵光一现。

    司仪,周时为秋官之属。佐助大行人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

    司谏,周时谓地官所属。掌纠万民,举荐良才,并考核乡里治绩。

    皇上遂问:“其意何所出?”

    。

 1。232 陈兵百万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bìnxiāng)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马贵太妃答曰:“夫君立四方五部都护,向化四裔。譬如‘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导之以汉家礼乐,而易胡虏之风也。”

    幕府三丞。右丞荀攸,掌四方都护;左丞李儒,掌四方护尉;中丞贾诩,独掌治粟、水衡二都尉,并陇右牢城。

    如马贵太妃所言,立四方都护,向化四裔。此举,正是导之以先王礼乐,而易胡虏之风也。

    “右丞荀公达,可号‘大司仪’。”皇上心领神会,转而笑问:“左丞李文优,何号‘大司谏’?”

    “‘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马贵太妃笑言:“左丞李儒,掌诸护校尉,并属国都尉。领护匈奴、高车、鲜卑、扶余、沃沮、马韩,并羌氐诸胡。各部皆已内附,屯居汉土。譬如‘乡里’也。”

    一言蔽之,与四方都护不同。四方护尉,乃领护内附汉土之部族。与司谏,掌纠万民、巡察良莠、考治乡里,司职类同。

    “善。”皇上欣然笑赞,转而又问:“南閤祭酒,又当何号?”

    “可号‘大司勋’。”马贵太妃,果然博学:“‘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如南閤祭酒,掌幕府僚属,功过升免。”

    “贵太妃,所言是也。”皇上笑道:“可先号六卿,再补九卿。”

    “喏。”阁妃领命。

    遂命少府制诏。改幕府中丞,号“大司士”;幕府右丞,号“大司仪”;幕府左丞,号“大司谏”;军正,号“大司正”;军司空,号“大司刺”;军师祭酒,号“大司命”。

    合称幕府六卿。

    皇上先升无上将军幕府。其有用,不言自喻。稍后,四辅将军,加号“四辅上将军”。中垒将军,加号“中军上将军”,食万石俸。“四绥将军”,升秩中二千石,位同九卿。辅汉偏将军麴义,加号“先登将军”,辅汉裨将军高顺,加号“陷陈将军”,位同四绥,各秩中二千石,以赏开疆辟土之功。无上将军大营,计有雄兵三十万人。

    六卿,古而有之。是否补足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