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籍书录何处,便在何处为官。门籍最高,便是宫籍。可进出太上帝廷。一言蔽之,门籍亦有品秩。且与官秩对应。

    幕府人事既定。皇上需着眼帝廷。

    太上三公,已各得其主。儒宗、义父,恩师。共号“三君”,汇聚天下人望,辅弼太上皇帝。位高权重:“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既领太师,儒宗上疏,欲卸太学上庠令之职。太保卢植亦同日上疏,请辞大学成均令。唯恐太傅黄忠,亦请释兵权。皇上遂亲赴义父府邸劝之。闻皇上肺腑之言,义父遂将疏奏焚去。

    皇上准儒宗、恩师奏请。遂下皇命。

    太上三公,各领太上九卿之三:太师领少师、大司空、大司成;太傅领少傅、大宗伯、大司马;太保领少保、大司徒、大司寇。

    少宰共六人。分掌:三公曹,吏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计六曹。由左右太宰,分掌。右太宰,掌三公曹,吏曹,中都官曹。左太宰,掌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

    换言之,太上九卿,再增大司成。即,少师、少傅、少保、少宰、大宗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大司成。

    或有人言,少宰乃太宰属官。虽同秩万石,然不在太上九卿之列。正如左右太宰,虽秩万石君,亦不归于太上三公之列。

    此言大善。至此,太上公卿,泾渭分明。

    帝廷公卿人选,皇上亦又决断。

    四少师,崔寔、蔡邕、刘宠、荀爽。蓟王改封刘宠、荀爽,并甄下杨彪,同为左、中、右三少傅。崔寔、蔡邕,自为左、右少师。擢升司辰令庞德公,与幕府大司士贾诩,共守左、右少保。

    大宗伯,皇上已封京兆尹刘陶。又擢升司州牧黄琬,为大司徒。横海上将军黄盖,兼领大司马。助太傅黄忠,掌兵马军事。左国令黄承彦,拜大司空,掌水土营造诸事。门下祭酒司马徽,为大司成,掌五帝之学。

    擢升太学博士祭酒,已故陈少师,长子陈纪为上庠令。陈祭酒,号“陈子”。深得其父,陈太丘真传。今皇上破格,拜为上卿,得食万石。亦念旧情也。擢升双博士祭酒服虔,为成均令。

    如此,帝廷公卿,大半既定。唯剩大司寇,掌刑狱司法,皇上未得人选。

    实则,皇上心中,已有人选。正是慈明无双,荀爽。

    大司寇,需通法家之精要。论儒法合流,颍川荀氏首屈一指。奈何,荀爽先为少师,今拜少傅。若再迁大司寇,一降再降,虽同秩万石,然毕竟位卑。

    故皇上迟疑不决。未曾当殿下诏。

    罢朝后,皇上移驾增成殿,问安太皇范太后。

    言及朝事。

    太皇范太后遂为皇上解忧:“‘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自我儿并《荀子》入五学。荀氏遂尊家学。然‘郑门三千’。太学生,亦多出郑学。若为大司寇,掌《季汉律》。荀氏家学,可兴也。”

    “母亲所言是也。”皇上欣言道。

    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三孤”虽位尊,为三公之副二。然论实权,却不及大司寇。然国老重臣,不可冒然行事。慈明无双,究竟何意。皇上先问中书令荀采。并幕府大司仪荀攸。

    二荀皆言善。皇上这才传召慈明无双入宫。细问情由。

    果被太皇范太后言中。慈明无双,五体投地,甘之如饴。

    皇上,知人善用矣。

    太上三公九卿,既定。六少宰人选,蓟王亦有决断。

    正是蓟国五尹,并门下署东西二曹掾。

    何故七人?

    乃因六曹之中,主客曹分南、北二曹。“主外国夷狄事”。

    七少宰,便是后汉,六曹尚书。每曹,设令、仆射各一,左、右丞各一,侍郎六人:“总典纲纪,无所不统。”

    门下署,遂改行人署,主官称“大行令”。秩中二千石,有丞。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又设郡邸长、丞,主郡国、蛮夷邸。另有治礼郎数十。

    行人署各处要职,皆由门下五吏升任。大行令,封于门下督郑泰。门下主簿孙乾,受封大行治礼右丞,为大行令副贰。秩真二千石,助大行令,主治礼诸郎。门下功曹掾许靖,受封大行治礼左丞,亦为大行令副贰。秩真二千石,助大行令,主守邸诸丞。

    贼曹刘翊,并记室张节,继为东西二曹掾。

    无出意外,左右国相,荣升左右太宰。

    八月初,蓟王冠冕临朝。

    封赏群臣。自左右太宰以降,帝廷公卿,皆有定数。朝野振奋,群情鼎沸。百姓奔走相告,海内普天同庆。

    不出三日,天下尽知。

    季汉三兴,已不可逆。

 1。235 和蕃之礼

    五尹守备国中四畿,并十守牧二千万民。皇上未迁都前,不宜轻动。正因兼顾各方,权衡利弊。皇上才封司州牧黄琬,并京兆尹刘雄,位列上卿。代掌长安营造诸事。另有大震关城,幕府西官,如长史盖勋,从事中郎毛玠,为太上九卿,代掌陇右诸事。

    帝廷、幕府,双轨并行,家国同构。乃大汉独一无二之举。

    临乡蓟王城,亦为太上皇宫。号“玲珑天宫”,贵为北都。此时再观,皇上立蓟北王城,为二代蓟王都。可谓,先见之明。即便,皇上迁都长安。临乡亦为陪都无疑。玲珑天宫,划归离宫。遣宫人留守,以充皇上北巡,亦或是上陵祭祖之用。待天下五帝,传承有序。许王上归老故乡,亦未可知。

    八月未央,秋意渐浓。

    海内士子,多已归乡。四海船商,却千帆竞渡,云集五百城港。只因,督亢秋成在即。待满载新谷而归。西陆船商,年内当不复返。唯剩南州、东瀛,并汉商往来。装船贩卖、募集人手,整修船舶、家人团聚,林林总总,皆耗时日。往来足需三月。再加河海冰封,西陆船商,一年之中,至多四次往来。且冬季时,无从舟入巨马水,唯泊于金州港。秋收之后,趁渤海冰封前,平衡仓储,亦是蓟国重中之重。

    冬季金州港,繁华尤胜先前。若遇百年不遇,彻骨极寒,万里冰封。金州港亦未能幸免。

    四海船商,自可泊于江表十港。亦有足量季汉名产贩卖。售价虽略高,然终归有利可图,远超空船往返。谓船“不走空”,是也。

    扶南王旧都。彼时,因旧都,近象林苑,南荣城。故篡位王范氏,迁都以避锋芒。待陷城复国,扶南女王有迁回旧都。

    象林苑境,堪比一郡。尤其金瓯半岛,右岸绵长滩涂,左岸丛生红树林。居中兰仓水,枝津纵横之地,广有三登沃土。先前,野鸟成群,不毛之地。自新野徙民,上疏立城以来。象林令董和,将象林苑中,水陆通达,宜立城之地,悉数辟出。初建九城:香澳、芹渤、柴末、真森、宁琼、新野、南荣、龙川、镇江。并择毗邻西蛮湾之云壤湾,兴云壤港。与金瓯港,分据金瓯半岛西东。

    九城一港。顺下兰仓水,环抱金瓯半岛。细分象林苑。待九城筑毕,固水陆要冲,当可攻守兼备。皇上有言在先,城港仍归象林苑治下。各城长令,皆由苑中属吏迁任。董和所举之人,蓟王无不应允。

    论备要冲,南荣居首。此城,亦最先筑毕。董和遂迁苑治入南荣。扼兰仓水路,与扶南旧都,隔大泽相望。此泽广袤无垠,周回千五百里。后世称“淡洋(金边湖)”。汉人取名:“荣泽”。乃出古泽之名。《吕氏春秋·忠廉》:“翟人至,及懿公於荣泽,杀之。”既此。

    另有南荣水(洞里萨河),西北出大泽,东南入兰仓水。旱时流出。涝时倒灌。自行调节蓄水,可防旱极而蝗,亦可免洪水滔天。

    荣泽西北至东南,横亘扶南国境。

    扶南旧都,便立于荣泽西南岸。南荣城,则立于东北岸。金乌船宫,顺下荣泽,可泊于扶南旧都。沿途水情,将作寺早已打探完备。断不会有失。

    南荣大泽,地利未显。圩田稻作,一季三登。不出数载,皆成美田。荣泽以北,渐起台地。山地所居,乃究不事各部。扶南与究不事之中,另有徐狼诸国,为扶南羁縻。南州局势,日渐明朗。

    金乌船宫,携庞大海市船队。由象林港横海先艂舰队护送,浩浩荡荡,泊于扶南王港。仰见巨舰坞堡,蔽日旌旗。金光万丈,宛若神居。扶南军民,无不心惊胆颤,五体投地。口中念念有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扶南王宫。柳氏登台远眺,喜极而泣。

    试想,后世婚礼,豪车列队接亲。可比女王,此刻心意。虽只为太妃,然却极尽礼遇。

    知微见著。可知季汉家门行事。扶南举国欢庆,与有荣焉。柳氏自当,死心塌地。

    天梯顺下,宫车列队。马人如龙,斑斓色一。强汉之风,一览无余。

    车驾入城,直奔王宫。

    比及城门。扶南使者,才慌张出迎。便有虎贲,上前答话。确认无误,城门大开。吏民夹道,焚香相迎。

    季汉和蕃之礼。扶南吏民,实已操练纯熟。奈何,被金乌船宫,威赫震慑。自女王柳氏以降,皆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处。险忙中出错,亦是人之常情。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王宫大殿。

    中书仆射蔡琰,锦绣朝服觐见。

    蔡琰乃春首季春闱魁首。出身经学名门。才貌无双,女中巾帼。柳氏虽自居高位,却也难免惊为天人。扶南百官,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天朝重臣,上邦人物,非同凡响。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如沐春风。

    见此等风流人物。可知女王为妃,非出下嫁,实乃高攀也。

    待诵国书毕。内附礼单,随之公之于众。

    先前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时便唤作,“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俗语谓,“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季汉国礼,实过于丰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礼单更长至阶下。遂有典出:“锦书垂阶”。意指,季汉礼厚。

    尤其对徼外番邦而言。此举,有百利而无一害。

    或有人问。扶南女王既如此,相距不远,竹隅女王,又岂能厚此薄彼。只因,竹隅乃贵妃之礼。而扶南女王,只为王妃之礼。故隆礼以补仪轨之差也。何况,扶南广袤数千里。乃南州大国。

    论家国利益,扶南亦大。

    竹隅女王,自当心领神会。且如愿以偿,名分高低,乃其次。能与东王父,同修仙班。才是竹隅女王,心中所愿。

    稍后,王宫设宴,为汉使接风洗尘。

    约定归期。中书仆射蔡邕,携众自归金乌安居。待扶南女王,诸事皆备。再同回蓟国,不迟。

    。

 1。236 周郎北顾

    象林苑治,南荣城。

    新任大行(治礼)右丞孙乾,与中书仆射蔡琰,同乘金乌船宫抵达。又于南荣城下,分道扬镳。蔡琰逆入南荣大泽,奔赴扶南旧都,迎娶扶南女王柳氏。而孙乾却车驾入城,宣太上皇帝诏,封赏南征扶余有功。

    门下署,改行人署。行人秩千石,亦为宫职。可大略以为,“行走太上帝廷之人”。行人之上,便是舍人,秩二千石。可大略以为,“舍内侍奉太上皇帝之人”。舍人之上,洗马秩真二千石,门大夫秩中二千石,(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