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有亚谷简侯卢它之,千户。故燕王卢绾子。卢绾获罪高帝,率数千骑北逃匈奴,受封东胡王,老死其间,卢它之继王位。景帝在位它之率部众降汉。

    桓侯国、安陵侯国、逎侯国、容城侯国、易侯国、范阳侯国、翕xī侯国,七国皆在涿郡境内。

    加上平曲侯国,正如刘备先前感叹,涿郡胡人何其多!

    三百余年来,匈奴降侯国纷纷被废。部民亦与北地汉人通婚融合,成为大汉子民。正如平曲城中所见。然而,归义侯国的封赏制度,并被消除。

    所谓萧规曹随。今汉法规律令皆沿袭前汉。远有南匈奴封王,近有三郡乌桓封王。若东部鲜卑各部联合南下,足可效仿匈奴七王降汉,皆封列侯之故事!

    且依旧封侯亦有连续性的惯例。东部鲜卑各部,定被分封在涿郡附近!

    遵循草原道义。杀死老王便是新王。刘备已然是鲜卑大单于的继任者。东部鲜卑南下归附之人,实乃刘备。若皆被分封在涿郡周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刘备的封地虽只有临乡一地,却实际控制着所有的鲜卑侯国!

    再如南匈奴、右北平乌桓,遣人为南下鲜卑各部开辟荒地,广种苜蓿。待兵强马壮,天下有变。举旗兴兵,势如山崩!

    大事可成呼?

    娄圭此计,着实高妙。

    然,朝廷能人辈出。必有人能看破此计。

    督亢令管宁,这便问出隐忧:“若有人借此进言,诋毁主公暗结胡虏,有谋逆不臣之心,又该如何?”

    “无妨。”娄圭笑道:“主公与鲜卑之事,少有人能悉知内情。世人皆以为主公与鲜卑有不共戴天之生死血仇。正所谓外举不避仇。主公保举南下鲜卑各部为归义侯,此乃大公无私也。我料,朝中必有人谏言,把鲜卑降侯分封在临乡周围。让主公与鲜卑降侯,互相戒备敌视,不啻为驱虎吞狼之妙计。”

    “宁,受教。”管宁拜服。

    娄圭又道:“先前鲜卑素利部来投,主公因何收留,此次又为何不纳,其中原委,还需仔细斟酌。”

    果然算无遗策。

    娄圭表面上是说,让刘备想好收留素利,却不收留其他各部的缘由。其实是提醒刘备,既与鲜卑有不共戴天之血仇,为何还有鲜卑部族南下来投?

    洞悉内情的楼桑令乐隐,一声长叹。先冲刘备,又冲娄圭直身行礼:“左右皆说主公善识人。娄君初来便骤等高位,我却多有不服。如今才知实乃高才,我等皆不及也。隐,惭愧。”

    娄圭急忙肃容还礼:“圭亡命江湖,幸得主公收留,又委以重任。岂能不殚精竭虑,以报知遇厚恩?能与诸君同堂为臣。圭,甚幸也。”

    刘备笑道:“诸君各有所长。乐卿善治世。子伯长谋略。皆是备之幸也。”

    君臣互相执礼,皆相视而笑。其乐融融。

    这件事,如想办的妥当。须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还有人居中和稀泥。

    刘备先去信左丰,让他寻机在陛下面前进言。就说,先前鲜卑婢价高,多有乌桓将抄掠来的鲜卑女子,高价贩入临乡。后有鲜卑部民自愿为奴,贩卖家中女子,牟取暴利。如今更有鲜卑部民结伴南下,临乡无法容纳。且胡人爱财性狭。先前北出塞外,斩杀数万鲜卑青壮,岂能不心生怨恨?聚居邑中,日久必生事端。故而不敢收留,恳请陛下另行安置。

    再去信御史刘陶,让他直言进谏。就说临乡侯先与高车和亲,又纳鲜卑部民。如今更辖地三百里,已是北地豪强。长此以往,于国不利。

    最后去信崔太尉,让他居中调停。

    如此,三方角力,互相配合。打架的,拉架的,劝架的,吆喝叫好的,齐上阵。

    陛下左右衡量,必会定下折中之策。既同意刘备奏请,又会把东部鲜卑归义侯,分封在临乡附近。

    此计成也。

    细细回味,娄圭果然大才。

    谋略的关键是扬长避短。尽可能的隐藏破绽。

    此谋最大的破绽便是前后矛盾。鲜卑南下不是秘密。北地人尽皆知。然,为何同为东部鲜卑,刘备收纳素利部族,却不纳其他?

    刘备给出的解释是:贩卖鲜卑女获利虽丰,然,鲜卑部众大量聚集,日久生变,恐生事端。权衡之后,才闭门不纳。

    利益,利益,先利而后益。

    收容素利部族,乃因贩卖素利族中鲜卑女,能获暴利。然,鲜卑部族若聚拢太多,又与刘备有血仇,故多则有害无益。先取其利,待形势变得有害无益前,果断舍弃。是为:先利而后益。

    取其利,剪其害。

    乃人间正道也。

    让黄门令左丰代为进言,我家陛下长袖善舞,专于经营。必能理解。亦能应允。

    再者说。此计想要达成的目的有二。

    妥善安置南下鲜卑各部是其一。安置地最好在临乡附近是其二。如此才方便刘备就近管理。

    于是,又让御史刘陶,向陛下进言,晓以利害。

    我朝防内不防外。防亲不防疏。少君侯白手起家,短短十余年,风生水起。号称麒麟子。不可不防。先时北伐,少君侯夜袭鲜卑王庭,斩杀大单于独子,又掠走大阏氏。七日血战,斩首鲜卑各部武士,两万有余。鲜卑各部皆有血亲死于少君侯剑下。料想,如此深仇大恨,又如何能轻易消解。

    不妨想想刘郃。

    不正因其兄助大将军扶立灵帝,事后被宦官谋杀,才与阳球等人合谋,铲除宦官,落得个阴谋败露而殒命监牢的么!

    况且。涿郡本就是安置归义降侯之地。

    便是将鲜卑各部,分封在临乡周围,亦是遵循祖制旧例。料想,临乡侯刘备亦不会反对。

    权衡之后,陛下多半会把东部鲜卑各部,分封在临乡周围。

    于是,此计达成。

    再与众人谋定细节,又去信恩师说明一切。若恩师不许,刘备便不会行此策。

    恩师回信道:可行。

    刘备遂依计行事。分别密信黄门令左丰、御史刘陶、崔太尉,嘱咐三人各自联络,分头行事。

    隆冬时节,雪大路封。即便朝中有消息,也要开春才能传回。

    正腊之后,少君侯将行元服之礼。临乡上下皆翘首以盼。

 1。118 元服之礼

    屏退左右,娄圭又进言道:“此计能成,乃因朝政日非。”

    此乃诛心之言。故而要屏退左右。

    刘备随即醒悟。

    鲜卑习俗,朝廷百官不知,夏育等人又岂能不知?且大单于传赤鹿头杖给刘备的传闻,草原早有流传。若有心人就此搜集,密报禁中。或向陛下进言:鲜卑与刘备关系并非势如水火。双方早已暗通曲款。

    即便只是风闻,陛下亦会警觉。

    娄圭此计,不攻自破。

    然而。

    前有王甫,后有阳球。皆死于宦官、士人内斗。陛下怒而杀人,又放任“十常侍”祸乱朝政。即便有人看破,也明哲保身,不敢提及。就算有人不惧刀斧,直言进谏,黄门令左丰亦能为少君侯转圜。

    少君侯所缴献费,年年见涨。去年已达三千余万。左丰曾笑称,今年或有五千万。

    卖一个三公,不过一千万钱。遇名士打对折,才五百万。

    少君侯一年献费五千万。十年是多少?五十年又是多少?

    在我家陛下眼里,少君侯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

    国家社稷都能拿来明码标价,插草变卖的我家陛下,又怎会自断财路?

    几位中常侍亦对黄门令左丰,青睐有加,另眼相看。便是此因!历史上,北伐三将大败而归,依律当诛。却缴赎金免死。皆以败军之罪贬为庶人。

    财能通神。尤其对我家陛下。

    便是天大的事,临乡侯只说愿意花钱消灾。陛下身边的中常侍们,必能得偿所愿。

    聪明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无人愿意提及。另一部分更聪明人,所关注的却是刘备本身。大乱将至,若刘备能力挽狂澜,三兴炎汉。这些人自不愿伤害他分毫。

    有人会问,借故将刘备削爵,家产充公,不是得钱更多?

    列位。需要先弄清楚:钱归何处。

    献费,是交给禁中,入皇帝陛下私囊。充公,入的却是国库!对我家陛下来说,两者大大不同。不然也不会在西邸另置钱库!

    杀鸡取卵,智者不为。

    于是朝野上下,寂静无声。我家皇帝陛下,更不会为难临乡侯分毫。

    想通一切,刘备百味杂陈。

    先前恩师上疏:“天子以国为家,按道理不应有私人积蓄。”想必陛下看到此处,定嗤之以鼻。有道是家国天下。且问各位公卿、士族豪强,这天下究竟是寡人的天下,还是尔等的天下?

    后有中常侍吕强进言:“后宫采女数千,仅衣食一项,每天便要耗费数百金之多。近来谷价虽低,但家家户户却面有饥色。按道理,谷价应涨。今不涨反降,乃因赋敛、征发繁多,需限期交给官府,只好故意压低谷价。农民天冷时不敢买衣御寒,饥饿时不敢饱食充饥。如此困苦,又有谁来怜恤?采女们毫无用处,却塞满后宫,即使是全国都尽力耕田种桑,尚且无法供养”

    陛下看到此处,或许想抚着中常侍吕强的后背,语重心长的说道:“吕强啊,采女对你来说,的确毫无用处。可对寡人来说,却有大用哇”

    无法投其所好,曲意逢迎。

    故而,诸如恩师和吕强这样的忠臣,皆不为陛下所重用。

    想得越深,心情便越复杂。无人可诉,刘备便说与母亲听。

    母亲问:“我儿为何所忧?”

    刘备答曰:“心机渐长,清白渐失。陛下待我不薄,却无端行此计。心中有愧。”

    母亲点了点头:“我儿少年时曾随师出征。听闻有豪强黄穰,祈求宽恕老母幼子。彼时,恩师如何说?”

    刘备脱口而出:“杀黄穰一家,可令天下胆肥者,悬崖勒马,不轻言逆反。便将少去多少兵祸。若能如此。杀人,便是救人。”

    母亲又问:“我儿可还有愧?”

    刘备重重点头:“问心无愧。”

    若能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使华夏不深陷万劫不复。个人的荣辱,暂且放一边。陛下,对不起了。

    元服又称冠礼。女子称笄礼。

    冠礼要举行三次。称:冠礼三加。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再加皮弁,象征入朝之贤,即望其拥有入朝治国权。三加爵弁,拥有参与祭祀权,即为最高层的权限。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冠礼需在宗庙内举行。

    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

    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择主礼之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皆身穿礼服。先加缁布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