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肃容行礼。

    洛阳令亦回礼,自去忙碌不提。

    刘备沿梯登上三楼,顺着往来的治丧人等,找到了女酒家的遗体。

    遗体已赤身涂腊,换穿寿衣。面目安详,栩栩如生。灵堂铺满鹿皮,当中悬吊鹿头骨。房间内充斥着檀香混合的气息。有一对祭司并坐在火前念经。旁边还拴着一对黄耳白狗。

    “此乃犬视仪式。”贾诩上前道:“女酒家必是祆教徒。”

    琐罗亚斯德教,乃安息帝国之国教。中原称“祆{x教”、“火祆教”、“拜火教”。

    据巴列维经典所述。死者灵魂坐于躯体之一端,共历三天三夜。第四日凌晨,灵魂抵达森严可怖的“裁判之桥”{即“钦瓦特桥”。为了给死者以最大的襄助,家人在三日内须竭力哀悼,祭司须念诵经,继而血祭及对火的礼拜。第三日夜晚,为亡者奉献肉食和寿衣,确保死者之灵,翌日清晨能安然踏上赴冥世的旅途。

    祆教教义认为:人死后,死尸会附有一种致命的尸魔,它以苍蝇的形式出现,需用狗来驱除这种尸魔。据迪达德第八章第三节上所说,选择生有四只眼睛的黄狗,或有黄耳朵的白狗,将其带到死者旁边,便可使尸魔飞离死尸。

    此便唤做:犬视仪式。

    祆教死者出葬前,需进行多次犬视仪式。为死者穿寿衣时便进行犬视,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便要犬视一次。直到遗体搬离尸房。在第一次犬视后,房里要点火去毒,用檀香木和燃烧。祭司坐在火前念经,照看火永燃,直到死尸送往墓地。

    他人亦可在停尸房里诵经,但均要距死尸至少三步,以免受魔毒危害。

    经所言,正如眼前这般。

    太子与公主,一个信佛,一个拜火。

    信仰虽不同,却同日而终。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两人之间又有何恩恩怨怨,第三块骨片又在何处?

    如今人死灯灭,种种疑问,已不得而知了。

    思前想后,只换来一声长叹。

    是不是又被套路了。

 1。24 犬鹿相狎

    疑问重重,心有不甘。

    刘备这便耳语史涣,让他安排人手,监视胡姬酒肆内外诸情。寻找与安氏兄妹相关的蛛丝马迹。

    刘备则留在灵堂,细心留意赶来吊唁的一干人等,直到出殡。

    守灵共历三天三夜。

    安氏兄妹在大汉的亲友并不多。为其守灵的多是酒肆胡姬、熟客,还有从白马寺赶来的藩僧。

    刘备算是所有人中,身份最高的汉室宗亲。

    除了垂泪的胡姬,还有藩僧低沉的诵经声,灵堂内寂静无声。刘备在贾诩的陪伴下,端坐角落。静静的看着不时入堂吊唁的宾客。

    贾诩祖籍凉州姑臧。乃是诸胡混杂之地。对安息人的风俗亦十分清楚。

    不时跟刘备耳语。

    依他所说,“犬鹿相狎”乃是祆教葬仪中独有的仪轨。

    午时,绾儿姐为刘备送上吃食。

    对灵体内的摆设,绾儿姐似有一种天生的反感。话说,绾儿姐的容貌、发色,皆与安息人相近。各种不适,不知是否与出身有关。

    见她不堪忍耐,刘备这便好言劝回。又说,晚餐可换其他姐妹送来。

    绾儿姐这便自去。

    给遗体涂腊的作用,显然是为了防腐。好在此时天气寒冷,虽未下雪,却也不生蝇虫。停尸三日,亦不会腐烂。刘备居中,贾诩和史涣居侧。三人接力,在稀稀落落,往来灵堂探视的宾客中,搜寻着可能的线索。

    暮时,碧儿姐赶来送饭。碧儿姐的老家贵霜,是个多信仰国度。自幼生长在中土的碧儿姐,自然不信这些。不知为何,刘备却不想让她多待。用完膳,便催她离去。

    一夜无话。

    除去更衣,刘备一直守在灵堂。没有任何异常。

    第二日也是一样。

    久坐甚是疲惫。实在难以坚持,刘备便出灵堂在院中走动走动。

    如此坚持了三日夜。可惜未能等来第三块象牙骨板的线索。

    昏昏沉沉中,耳边忽由远及近,响起阵阵若有若无的呼唤。

    “君侯?君侯?君侯?”

    待听得真切,刘备便缓缓睁开双眼。

    不料一张惨白的长脸,陡然映入眼帘。刘备浑身一凛,困意全无。

    正要出手,长脸已缓缓后退。跟着以袖掩面,连咳数声。撤袖一看,涂成鲜红的嘴角,已被长袖抹出一道道细细的红痕。仿佛吸血鬼进食后,未曾抹净的血痕。

    “老奴曹节,见过君侯。”说完便伏地行大礼。来人竟是大长秋兼领尚书令的大宦官曹节!

    “老大人快快请起。”刘备急忙离席搀扶。

    曹节枯瘦的身躯,裹罩在黑纱内官服中。轻如无物。仿佛除了身上的大内官服饰,内里根本没有重量。

    “见君侯睡意深沉,老奴本不忍打搅。无奈今日,乃是上陵礼日。陛下、百官皆亲临。恐因小失大,这才出声相唤。君侯切莫归罪老奴才好。”曹节气喘吁吁的说道。

    “上陵之礼”,取西汉上陵故事。合并元会仪、饮酎礼、及部分宗庙祭祀礼而来。乃是陵寝祭祀中,唯一须由天子亲临,规模最大的典礼活动。明帝始创的上陵礼,源自上冢礼俗。把豪强大族久已风行的上冢礼俗加以扩大,搬到了皇帝陵园中来举行,用作笼络公卿百官、地方官吏以及宗亲外戚。亦被皇帝用作赏赐功臣的一种重要手段。诸如赐功臣“归家上冢”或“过家上冢”等。

    刘备这才记起祭祀之事:“有劳老大了提醒。备险忘了大事。”

    抬眼却见送葬队伍已入灵堂,便有问道:“不知老大人可识得安氏兄妹?”

    “前安息国太子,公主,老奴如何能不识得。”曹节又连咳数声,气息越发羸弱:“遥想先帝年间,安息太子远赴中土,先帝与其彻夜论道,视为知己。如今先帝、安太子、公主,皆已驾鹤西去。老奴,老奴亦时日无多。往昔情景,犹如昨日。能来送故人最后一程,也算为先帝尽份忠了。”

    目视安氏的遗体被合理抬入一具铁棺,刘备轻轻点头:“老大人稍等。可否容本侯送最后一程?”

    “君侯有始有终,情义无双。老奴岂敢阻拦。且陪君侯走一趟便是。”垂垂将死,越显慈眉善目。

    “多谢。”刘备作揖。

    “不敢。”曹节侧身避让。

    出葬前半个时辰,纯铁打造的棺椁要抬入灵堂。抬棺者进入后,即把棺材置于死尸旁边,口诵伽萨经。亦在激励逝者亲友,忍痛节哀。经念毕,合力将遗体抬进棺内。由一对祭司面向铁棺,继续诵伽萨。伽萨诵毕,照例再行一次犬视,并让逝者亲友最后一次瞻仰仪容,便可盖棺出殡。

    铁棺扛出灵堂后,交由另一组抬棺者送往墓地。遗体一旦搬出,堂内即用牛尿消毒,再用清水冲洗数遍。送葬队伍跟在棺椁之后,距离至少三十步。送葬者皆着白色丧袍,两人一排,由祭司领头,默步走向“安息塔”。

    “安息塔”又称“寂静之塔”。结构为“顶层呈凹状,四周有阶台,中央为井穴;塔顶分三层以放置尸体{外层置男尸,中层置女尸,内层置童尸。”且“有专营此事者将尸体移于其上,均赤身,人鹰隼啄尽尸肉,骨殖则投入井穴”。

    也就说,尸体将被摆在高耸的“寂静之塔”之上,逝者血肉让鹰啃噬一空。再将骨骼丢进塔内井穴风化。据说还有一神秘药水,倒入井穴,骨骼便会消失。刘备暗自猜测,溶尸水,许就是年少时太平道人用来溶化硕鼠的强酸。

    若没有条件修建安息塔。可把尸体置于旷野,寝上毛毯、枕头。让死者披天宇之光,目朝太阳。再任由鹰群啃食。故而祆教徒遗体,头部不能朝北。

    阿维斯陀还规定,不能单独一人抬尸。祆教教徒治丧,以取双数为吉。守灵、送殡、念经等等,人数均为双数,不得有单。

    取双数,有同情互助之意。若死者为二人,祭司应有二对,犬视的狗应有四只,抬尸者也应有四人。

    洛阳有安息塔吗?

    没有。

    遗体将送往洛水,与太子合葬。

 1。25 相遇上陵

    洛水在南。送葬队伍要穿越南郭。抵达洛水岸边。

    南郭便是南城墙与洛水之间东西宽六里、南北长四里的区域。太学、灵台、名堂,等诸多建筑皆在洛水南岸。

    天空微亮,路上行人不多。洛水两边的船家,亦刚刚起身。一艘艘大船排在洛水两岸,千帆尽收,仿佛沉默的巨像,默默的注视着这支来自异乡的送丧队伍。

    港口处的一片空地。已事先堆满薪柴。柴堆上还铺有安氏日常所用的毛毯、枕头等寝具。高举火把的也不是旁人。正是那日同为安世高举火的高僧。

    铁棺落地。送葬人将安氏遗体合力抬出,送上柴堆。

    迎着一缕朝阳,高僧又将火把递给刘备。

    正如高僧所说。刘备正是安息太子和公主之间,最后的牵连。两人同生共死。也算是善始善终。

    阳光照顶。安氏仿佛入睡一般,面色安然。刘备深看一眼。围绕柴堆,点燃火圈。

    又把火把掷入。

    拜火教以火为圣。在刘备看来。将尸骨付之一炬,总比任由鹰隼啄食来的体面。

    火焰渐起。刘备后退数步,避开热浪席卷。

    忽觉有人窥探。下意识回头,却只看见面色苍白,薄唇如血,长袍似墨,身飘如雾,垂垂将死的,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刘备总觉得他身上有无数的秘密,将与他一同埋葬。

    侯府车队已驶来,两位义弟同来护驾。

    刘备这便辞别众人,登车远去。赶往宣陵,参加上陵礼。

    大宦官曹节伏地恭送刘备车驾离去。不等起身又剧烈咳嗽起来。身后小黄门急忙上前搀扶。

    目送刘备车驾远去,曹节眼中尽是深意。

    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建宁元年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于宣陵,庙曰威宗。”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桓帝宣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里。”

    刘备自入御赐安车,贾诩则登副车。徐荣、程普率龙虎营车前开道,史涣携绣衣吏散布左右。一行人马呼啸而去。

    正所谓“安车驷马”。车、马皆是陛下正月旦会时御赐。做工精良,车厢阔长。绾儿姐、霜儿姐已将朝服随车带来。刘备守灵三日,未曾洗漱。这便在车中洗漱,换上御赐衣冠。

    霜儿姐有一头罕见的银发。浅蓝色眸,肤如琼脂,白玉无瑕。性格外冷内热,最为冷艳。故而母亲以霜色命名。据说有高车和鲜卑双重血统。七姐妹中排行第六。剑术据说最得剑绝真传。

    刘备有时也会想。七婢乃是辽东田韶重金买来。却不知被何人收养,又为何高价卖出。须知,七婢各个来历不凡。被人收养时,年纪尚小。记忆亦多有不全。即便如此。零碎的记忆拼凑起来,仍让刘备咋舌不已。早年间已问过田韶,他也语焉不详。只给了一处洛阳地址。待刘备亲赴洛阳,寻址找去。早已人去楼空。问过左邻右舍,皆不知所踪。这便只能作罢。

    七姐妹自然明白刘备心思。待找到各自家人,刘备这便以如夫人聘娶过门,绝不委屈几位小姐姐。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几十里官道,驷马安车很快便到。

    时人事死如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