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所以让刘备先与窦琼英定亲,乃是暗中结盟之意。将这一切串联起来,显然窦氏早有布局。禁足在南宫云台上的窦太后,似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而在刘备看来。虎踞漠北的没鹿回部落,乃是天然盟友。万一,老丈人副伏罗氏归义王驾鹤西去,高车十四部另选新首领,后与大汉交恶。北下抄掠幽并,或乱入西域。漠北没鹿回部落,便可后击于背。与刘备上下夹攻。

    未雨绸缪。此时虽与高车部族交好,又岂知彼时亦交好。

    “长兵曰备,先具以待用也。”

    凡为战者,均需提早整兵备战,以保障充足的兵力、粮草、辎重、情报等,如同后世军制中的后勤。蓟王名“备”,自当合乎天意。

    窦氏的神奇远不止此。没鹿回部大人,后以部为氏,称纥豆陵氏,或为没鹿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回窦氏。其十二世孙,太穆窦皇后嫁给唐高祖李渊。生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昭公主。开启了锦绣盛唐。

    难怪诸母如此上心。女道姐姐亦如此期待。刘备一人,竟牵扯到整个窦氏的兴盛存亡。

    这里面有多少情爱。刘备觉得自己可以少些期待。结亲如结盟。皇亲国戚,名门望族儿女的婚姻,又有多少是出于单纯的爱慕之心。

    就刘备自己而言。能与女道姐姐结亲,便可获雄踞漠北的“没鹿回”部落,鼎力相助。对整个北疆局势而言,乃是极大利好。副伏罗氏归义王毕竟年老。十年之内高车十四部或出现权利更迭。那时,新任单于是否还愿与大汉睦邻友好,刘备并不期待。需早做打算。

    换句话说,与女道姐姐的结亲,刘备亦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这桩婚事,从一开始,就不单纯。

    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刘备这便传令各部,收拾行装。三日后拔营启程。

    此次并州募兵,成效斐然。

    募得五位大将。於夫罗、呼厨泉、韩浩、高顺、张辽。募集匈奴弓骑二千。并州骑士千余。列城豪侠八百。四千余人。加上原先兵马,辅汉大将军麾下已有精兵二万。再加西凉本地兵马,及正兵分二路,由李儒、戏志才二位府丞统领的西域五万联军,足有十万兵马。

    十万精兵,等同于关东联军之众。消灭关西反贼,也是够了。

    机关兵车携带的五千套备用盔甲,所剩无几。无妨,铁匠铺备有足量材料。量身定做新甲,或修缮损毁旧甲,皆便宜。

    补满饮水和粮草,三日后,万辆兵车,二万骑士,拔营而去。入直道,奔赴上郡。

    金城郡,枹罕县城。

    “(枹罕)故罕羌侯邑,秦灭为县,后遂因之。”

    县治大堂。

    北宫伯玉、边章、韩遂、宋建、李文侯,及三十六部羌渠反贼,齐聚一堂。静候合众将军王国到来。

    “合众将军到——”

    众人闻声起身,抱拳行礼:“麾下拜见合众将军!”

    “诸位请坐。”王国身披斑斓战袍,一身玄铁甲胄。阔面钢髯,甚有气势。

    “不知将军召唤我等前来,有何要事?”李文侯起身问道。

    “有二事与众兄弟相商。”王国自坐上首胡床:“一喜一忧。”

    “将军先说喜事。”宋建言道。

    “来人,请阎公。”

    “喏!”

    须臾,一身儒袍的西凉名士阎忠,迈步入堂。行礼后,自坐在胡床侧席。距离主位最近,高出众人数阶。

    “我已拜阎公为合众军师。阎公当为我等出谋划策,募兵安民。”王国喜不自禁。

    在座众人亦纷纷大喜起身:“拜见军师。”

    先前众人欲推阎忠为共主,阎忠抵死不从。听闻身染恶疾,危在旦夕。有安息豪商,请西域女巫入室驱鬼。病情这才大为好转。

    阎忠起身回礼:“身受合众将军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这便自投门下,甘为驱策。”

    边章言道:“能请动阎公出山,大事可成矣!”

    三十六部羌渠,亦纷纷点头。

    韩遂却问道:“一喜已知。且不知,一忧又是为何?”

    见王国俯身来看,阎忠这便代为答道:“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已亲帅幕府各部,杀奔关西而来。”

    堂内众人大惊失色。尤其是三十六部羌渠,更是人人自危。蓟王盛名在外。北上南下,西出阳关,未尝一败。乃炎汉中流砥柱。最强之杀神。本以为关东局势糜烂,蓟国抵近战区,自顾不暇。岂料竟倾巢而出,杀奔关西!

    俯瞰众人表情,眼中不屑一闪而逝。阎忠便又将后半句,朗声道出:“西域都护府二位府丞,各领数万联军,兵分二路,已入阳关、玉门。”

    话音未落,满堂一片死寂。只听许多人牙关打颤,还有当堂便溺者。

    一时骚气冲天。

 1。172 自掘坟墓

    也难怪三十六部羌渠,吓到失禁。

    话说。百年羌乱,既是帝国之殇。又何尝不是羌人之痛。过往种种皆不提。单单数载之前,死在段太尉手下的羌人,前前后后不下十余万。即便段太尉自尽于监牢,积威犹存。

    君不见北地郡十万羌人,被“着匈奴衣胡”尽数掠走,至今不见踪迹。羌人皆传,乃是段太尉死后成神,怒见羌人食言再反,于是驱六丁六甲,金甲天兵,使出移山填海,斗转星移之无上神力,将作乱羌人尽数搬去北方冻土,苦寒之地。以为鞭挞。

    段太尉神威还未散尽,辅汉大将军又起凶名赫赫。数月前,三郡乌桓之首,上谷乌桓王难楼,擅自出兵,围攻逎国。虽不曾进犯蓟国,却也惹恼了蓟王。一声令下,高车十四部举兵南压,还没等突骑扣关。三郡乌桓中余下两家,生死关头,壮士断腕,自扫家贼。尽掠上谷乌桓二十余万,送入蓟国谢罪。

    试想。占据上谷郡之乌桓最强者,在蓟王当面,撞的岂止是头破血流,分明是飞灰湮灭,尸骨无存。延祸二十余万部民。

    如今辅汉大将军,兵分三路,东西夹击。三十六部羌渠焉能无惧。

    “这可如何是好……”众羌渠议论纷纷,如丧考妣。

    不等王国又看,阎忠掩鼻言道“诸位皆是一族之长,何故如此失仪。”

    “军师可有破敌良策?”韩遂急忙起身相问。

    “破敌需各位将军,某只有拒敌之策。”阎忠皱眉答曰。

    “军师速速道来。”王国也坐不住了“若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亦是大功一件。”说完,又命人取来香炉,置于堂前,为众人驱臭醒脑。

    “取图来。”待气味散尽,军师这才言道。

    “喏!”兵卒这便取来一扇屏风,上置有凉州地形图。

    “金城之名,乃取自‘固若金汤’之意。左右皆雄安漫道,三路汉军远道而来,此时据关而守,正当其实。”只手摇动白羽扇,军师娓娓道来。

    “愿闻其详。”王国急不可耐。

    “金城东四十五里,有金城津。北依白塔山,南临大河,形势雄伟险要。山河之间,宽不及百米,其道路之狭,仅可容一车通行。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其险,亦不逊丝毫。何不在金城津上,择地筑津关。与金城互为犄角,扼守咽喉,二路西域联军,远道而来,并无攻城诸器,急切间如何能攻下。”

    所谓津关,津者,渡口也;关者,要塞也。“缮关津,据险要。”乃因关、津皆是交通往来之要冲。故所在位置,大多十分险要。

    “金城关汉置,隋有关官,唐因之,宋绍圣四年重筑,眀屡加修葺。”

    金城关属津关。乃守卫津渡和桥梁的关城。因金城而得名。后世形容此关“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控扼冲要,道通西域”。有“独金城关路才一线,西达四郡”之说。

    时下只有金城津,而无金城关。贼人选择此处筑关,自然是一着妙棋。

    “妙!”众人纷纷叫好。堂内众将多是本地人氏。自然知道此处之险。

    “西线既筑雄关,东线又当如何?”王国再问。

    “何不在陇山,上置一关?”军师笑答。

    “军师所指,莫非是大震关!”宋建幡然醒悟。

    大震关也称陇关。因置关于陇山之上而得名。在陇县境内。陇山道路艰难险峻,太始二年95年),武帝率百官巡游崆峒,途径此处时,遭遇雷震。大震关之名由此而来。后世大震关,有“关陕锁钥”之誉。被视为关中诸塞之西塞。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唐玄奘天竺国取经、文成公主进藏,皆经“陇关道”。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于此设置关隘,时下只有烽堠,还未连成关隘。

    换句话说。正因身受汉军东西夹攻的巨大生存压力,才让两座雄关提前出现。

    “待二雄关建成。只需再屯兵大河津渡,立寨群山孔道,据险而守。金城、天水二郡固若金汤。三路汉军远道而来,如何久持?一旦关东有变,天公将军挥师西来。三路汉军即刻土崩瓦解,飞灰湮灭。”军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颇有谋主之风。

    细细想来,却是妙计。

    不愧是西凉名士。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能请动阎公为军师,真乃天大的幸事。

    “如此,何人去金城津,大震关筑城固守?”王国乘机追问。

    “某愿往!”韩遂奋然起身。

    “某亦愿往!”边章亦不甘人后。

    目光扫过诸将,见再无人应声。王国这便干笑道“有劳两位将军。民夫、匠人,但凭取之。定要如期完工。切不可怠慢。”

    “事关我等身家性命,岂敢拖延!”韩遂抱拳答道。

    王国欣然点头。又冲随他一起扯旗造反的三十六部羌渠言道“诸位渠帅,回去且收拢部族,悉数迁入二关之内。亦不得延误。”

    “我等遵命!”羌渠纷纷起身。

    “诸将分兵把守津渡、孔道,不可有误。”王国再出将令。

    “谨遵合众将军命!”众将六神归位,气势如虹。

    “且散了吧。”王国志得意满,起身离去。

    目视众将有说有笑,三三两两结伴而去。阎忠嘴角笑容,一闪而逝。

    阎忠不过是名士。如此奇绝毒计,又岂能出自他手。

    自是蓟国谋主,联手布下。

    兵分三路,大张旗鼓。便是行敲山震虎,打草惊蛇。蓟王赫赫凶名,便是无形利器。贼众未战先怯。不敢出兵与敌,只想龟缩据守。

    于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四大府丞便想出了作茧自缚,瓮中捉鳖之策。

    两处雄关一起,贼人势必龟缩不出。盘踞在金城、天水二郡,难有作为。只需攻占金城,大震二关。便如两头扎紧的口袋阵。贼人插翅难逃是其一。兵败后,不会令兵祸扩散是其二。可攻可守,进退自如,乃其三也。

    两座雄关,既如此艰险,又当如何破关。

    列位且看守关之将,又是何许人也?

    一言蔽之,此乃无双连环计也。

    蓟国谋主,可当千军万马。

    上兵伐谋,亦非说说而已。

 1。173 丝路流金

    听闻辅汉大将军重回长安。长安父老皆翘首以盼。

    话说。自镇守长安的虎牙营士,精锐尽出,奔赴关东平乱。长安守备便捉襟见肘,甚是空虚。更有甚者,虎牙营前脚刚走,关西后脚便乱。贼势日众,祸乱凉州数郡,大有东进长安,荼毒三辅之势。长安城一时风雨飘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