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宾主落座,蓟王举杯相邀,罪官起身回敬。何须乐舞助兴。一杯美酒下肚,足可暖人心扉。

    只说逸闻,不谈朝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尽欢颜。一路积攒的悲愤,皆化为一腔酒气,喷薄而出。

    不由大醉。

    待起身,已在馆中精舍安居。

    妻子同在,家人齐聚。见发妻感恩拭泪,幼子喜上眉梢。

    这便起身一看。

    榻前四季朝服,已摆放整齐。

    铜印黑绶,正是三百石官。

    入羌人牢城,为牢城长。

    牢城之长,亦是戴罪之官。如此,即不负圣命,又令众多清廉干吏,一展所长。清白如蓟王,为人处世,方方面面,确无可指摘。

    “何为牢城?”陛下问道。

    “嗯……”张让想了想道:“依老奴愚见,乃是由关押‘诸羌弛刑徒’的营地,扩建而成。听闻十万羌人,拖家带口,不下百万之众。皆随家中壮丁‘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牢营无处立足,便改牢城。”

    “言之有理。”陛下欣然笑道:“难怪区区罪官,蓟王还上表讨要。罪官入牢城,此举自然妥当。”

    张让谄媚一笑:“蓟王天家麒麟,此去陇右,抖擞虎威,不费一兵一卒,降服百万羌胡。着实为我大汉,涨了不少脸面。”

    “哈哈!”陛下舒眉一笑:“阿父言之有理。”

 1。65 西羌兵谏

    紧随罪官步伐,关东大族纷至沓来。

    过东口驿,入陇关道。悬楼列肆,大震关城。一路震撼,无以复加。

    问过随行官吏,陇右一地,皆在大建之中。先前毁于羌乱战火的城池,皆重修扩建。尤胜先前。

    劳力何来?

    百万羌人、百万氐人,皆力士。

    羌氐异族,如何肯为我所用?

    一日二百钱,有何不可。

    这……钱从何来?

    自是蓟国运来。

    原来如此。大族纷纷醒悟。

    话说,蓟王从不白用人。便是羌氐,亦无不同。

    所谓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只需说蓟王照常支付,无有拖欠。羌氐何苦提着脑袋造反。关东大族,这便各自心安。正如临行前,送别一干人等所言。此去敦煌,是福是祸,犹未可知也。

    与罪官不同,刘备将关东大族尽数迁往敦煌等河西四郡定居。

    只因四郡人少。几十万关东汉人填入,正好补民之缺。

    户户可购新田一顷,宅院一栋,入城安居。大族亦分户,与少年时的楼桑类似。同姓聚居而成邑落。族中事物,由宗长负责协调,亦有里魁等基层官吏理政。

    待到十月中旬。关东各地大族蜂拥而来,车马不绝于道。幕府属吏早已熟络。悉心安排不提。

    归义城亦传回消息。

    一直观望中的烧当羌与白马羌,渐被宋建说动。

    无它。还是利益使然。

    都说羌人狡诈无信。说起来,也是在与大汉的反复斗争中,练出来了。没有狡猾的猎人,何来狡猾的狐狸。先前蓟王惩罚作乱东羌。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竟一日二百大钱。西羌如何能信。

    其必有诈。

    却也不敢轻易谋反,故若即若离。今数月已过。非但羌人月月领取薪资,就连氐人亦如此这般。且比羌人多领一半。

    九九重阳。东羌三十六部与氐酋十二部,共赴大震关蓟王宴。带回财货珍宝无数。

    双重刺激,如何还能坐稳。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亘古不变之真理。这便跃跃欲试。我等亦是羌人,且未曾谋反,为何不被蓟王待见。

    宋建一语道破天机。

    尔等游离在陇右诸郡之外,并非大汉属民。若想被蓟王所用,须内迁。

    内迁?

    诸羌渠旋即醒悟:所谓内迁……可是谋反?

    宋建先是点头,后又摇头。以“内附汉庭”为名起兵。乃行兵谏,而非谋反。

    有理有理。

    诸羌渠幡然醒悟。我等起兵内附,自非谋反。

    即便如此,诸羌渠亦不敢挑头。挑头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这便与宋建一拍即合。烧当羌、白马羌、参狼羌等大小种落,凑足三十六部,亦出十万兵马,入寇陇右。

    收到消息,刘备不忧反喜。

    西羌可定也。

    先前,洛阳有书送到。言,陛下或年内便欲将刘备调入朝中。除去黄巾逆贼,这个心头大患。外戚便成陛下之患。时,武帝为除后患,不惜立子杀母。陛下废长立幼之心,虽不曾昭然若揭,却已越发明朗。

    自从得知陛下坐视关东大乱,为血洗世家大族,不惜赔上八州百姓身家性命。刘备便与他做了情感切割。世人皆知蓟王利落果断,爱恨分明。此事,也是一样。

    换句话说,刘备并不想参与二位皇子的夺嫡之争。且一旦入朝,必成皇后等人眼中钉,肉中刺。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再者说来。群盗蜂起,万民饥流。枯守朝堂,无所作为,亦非刘备所愿。

    奈何,陇右若平,刘备亦无理由滞留。

    正好可趁剿灭西羌之机,留守陇右。

    “申生在内死,重耳在外生。”便是亘古不变之又一真理。

    十月末。宋建领三十六部西羌反。以内附汉庭为名,入寇金城、陇西、武都三郡。

    据归义、建威二城。攻占石城,兵围白石、临洮、羌道诸县。三郡边境,一时风声鹤唳。军情一日三报,十万火急。刘备一边上表朝廷,一边整军备战。

    陇右隆冬将至,雪大封路。十月起兵,并非好时机。且此次羌乱,雷声大,雨点小。羌渠来去如风,抄掠不及便呼啸而去。绝不缠斗,亦不停留。凡遇汉军追剿,便退往三郡之外,蛰伏河川山谷之中。待汉军兵退,又起兵入寇。如此反复。边郡诸县,不胜其烦。

    奈何声势浩大,朝廷再被震动。

    东羌三十六部,刚被蓟王平定。又有西羌三十六部十万兵马。如之奈何。

    陛下问计群臣。皆说,再从关东调兵,乃舍近求远。当令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继续清剿西羌贼寇。

    言下之意。黄巾刚灭,群盗蜂起。帝国已无力西顾。

    陛下无奈。只得诏命蓟王平西羌之乱。待平二羌之乱后,再班师回朝,“共谋大业”。

    好一个“共谋大业”。

    刘备一声暗叹。

    陇右确已不是帝国关注重点。关东才是生死命脉。

    自平定黄巾。朝野便有两件大事,悬而未决:重开党锢,与重立州牧。

    比起重起党人,陛下更倾向于重立州牧。

    而刘备却正好相反。比起重立州牧,刘备觉得重起党人,才是当务之急。

    两件事,皆牵扯极广。非旦夕之功。想必,年前无可定论。

    亦有喜讯传来。蓟国稻收已毕。

    本季新粮,颗粒归仓。蓟太仓,果有五千万石新谷入库。趁水路通畅,将年前陈谷,调运冀州各地,赈济灾民。如此食陈积新,方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粮食储备。

    此举,并非只对冀州百姓。便是蓟国百姓,亦是如此。家家建有仓楼,陈谷完好,并未霉变,更无异味。食之如常。陈积食新,亦可,并不强求。只是农人惜粮,不舍食新谷而已。

    便是刘备所食军粮,亦多陈谷。并无不同。

    大震关城,云霞殿。

    幕府属吏将校齐聚。

    幕府左丞荀攸言道:“三十六部羌渠,十二部氐酋,纷纷上书,欲从劳营调回族中青壮,守备老寨。”

    “劳营事关陇右大局,不可轻动。”刘备言道:“金城羌渠营寨,令护羌校尉分兵守护。”

    “喏。”

    “幼平。”刘备目光投来。

    “臣在。”周泰自行出列。

    “去守陇西。”

    “喏!”

    “公明。”

    “臣在。”徐晃亦出列。

    “守武都。”刘备递上军令。

    “喏!”

    “二弟,三弟。”刘备又取军令在手。

    “臣弟在!”

    “入汉阳大营,已备支援。”

    “喏!”关羽、张飞双双领命。

    “宣高。”

    “臣在!”统领西域联军的臧霸,亦出列。

    “守备各处劳营,切莫生乱。”刘备叮嘱道。

    “遵命!”臧霸领命。

    “西羌之乱,势如野火。诸君依令行事,不可大意。”

    “臣等遵命!”

 1。66 人财两全

    随着宋建这颗棋子被激活。贾诩无双连环的第四环,正式开启。

    说蓟王养寇自重,亦不尽然。事实上,连环计的首要目的,乃为彻底荡平羌乱。至于增益效果,自当多多益善。乃无心插柳,陛下且莫介怀。

    东羌以先零诸种为主。西羌则以钟存、烧当羌、白马诸羌为首。

    如前所说,东西二羌相互混种,想要彻底区分彼此,实属不易。

    大体而言。陇西、金城等边郡以西的羌人,多被称为西羌。时至今日。西羌更多是地理含义,而需淡化种落。

    与闻西羌反叛,一日数惊,愁云惨淡的洛阳朝堂,完全不同。

    辅汉大将军幕府上下,乃至陇右百姓皆颇多淡然。五万幕府大军,遍守要冲。五万西域联军,拱卫劳营。蓟王亲领一万兵马,坐镇大震关。又命麾下别部假司马高顺、军曲候韩浩率列城陷阵,并於夫罗、呼厨泉所部,驻守大散关。

    关中大地,当稳如泰山。

    散关,因散谷水及大散岭而得名,西周时为散国所在地。散关之名,最晚始于秦代,有建和二年(148年)摩崖石刻《石门颂》:“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于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氏焉。”为证。散关乃关中通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便是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素有“秦蜀襟喉、川陕锁钥”之称。《史记》有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图关中。”

    “益”是指益州,“梁”乃指汉中。

    武都氐人,正增筑此关。待建成,当如大震关一般无二。

    听闻蓟王亲守大震关,洛阳朝堂这便松了口气。羌乱只需不过三辅京畿。西凉如何残破,朝廷许并不在意。

    先前,为筑东西二处雄关,抵挡蓟王大军。三十六部羌渠,已先行迁入金城郡,老寨多散布于湟中丰镐之地,与西羌河湟谷地毗邻。本是同族,不该相残。奈何各部却因受蓟王巨额馈赠,而险遭西羌抄掠。老寨告急,急忙上书欲将青壮调回。刘备遂遣护羌校尉韩遂分兵驰援,足安其心。

    刘备亦曾担心听闻老寨有难,各城劳力会人心浮动。结果,已将家小迁入城中新造宅院安居的羌人,未见异动。便有些许担心,亦不过流于表面,多在言语之间。老寨对羌人而言,利益勾连已所剩无几。或只剩几缕情感牵绊。

    毕竟。城中一切,远非老寨可比。且父母妻儿皆在身边,薪俸又存赀库。人财两全,何必为老寨多生伤感。

    再者说来。除去各部羌渠还守在老寨之中,就连巫祝都已搬入城中安居。漫漫寒冬。有水暖、水洗滋养护体,又何必在山中苦撑。

    虽对外宣称“牢城”。实则与大汉城邑,并无不同。进出自由,官吏齐备。只因城内多羌人聚居,且皆是弛刑徒,故得此称。羌人刑期不过四载。四年之后,便可洗牢城之名。

    至于期满之后,城中是否还能安身立命。才是羌人最大的心结。远超对老寨命运的担心。事实上。从身份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