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所事事的许师,猛然坐起。

    身旁正细细梳妆的卢氏,亦不由一滞:“蓟王狩猎归来。”

    “好极!”许师早急不可耐。

    “切莫心急,小心露出破绽。”卢氏叮嘱道。

    “知道。”许师侧耳倾听,这便言道:“此处只有你我,无妨。”

    “小心为上。”卢氏徐徐言道:“你我身处险境,生死瞬息之间。若要全身而退,行事必谨而又慎。”

    “姐姐言之有理。”许师不做争辩:“又该如何行事?”

    “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待蓟王相召,‘行事’于床榻之间。”卢氏妩媚一笑。

    许师岂能不知,卢氏乃是故作调戏。故也不气恼:“如此,姐姐需早做准备。”

    “放心,误不了。”卢氏虽仍报以媚笑。却令人不寒而栗。来自床榻之间,鱼水交欢时的行刺,当真防不胜防。这便是女刺客的优势。无需劳师动众,更无需绞尽脑汁。随床上榻,春风一度,已登极乐。神鬼不觉。且彼此无遮,由表入里,又如何能防备。

    返回云霞殿,头一件事,便是将蓟国良匠寻来。从囊中取一半青稞麦粒,温室育种。另一半则妥善包裹,快马送回蓟国,行温泉育种。二处,只需有一处成功,逆上高原指日可待。

    累日心结,涣然冰释。刘备不过双十年华,又如何能不喜上眉梢。

    春风得意马蹄疾。

    开年见喜,完美。

    不等青稞麦种六百里运抵蓟国。陛下开春第一诏,已抢先抵达蓟国。不出所料,增封蓟王三县,加九锡。

    “九锡”者,乃天子赐予诸侯、大臣有殊勋者之九种礼器,以示最高礼遇。“锡”通“赐”。九种特赐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ju  g)。

    一曰车马:金车大辂(,用来挽车的横木),兵车戎辂;玄牡二驷(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衮冕之服,赤舄(xi,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亦作“乐悬”,乃定音、校音之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

    四曰朱户:朱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殿前可特凿陛级(御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虎贲百人。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鬯:祭礼用香酒,以稀见之黑黍与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换而言之。只有达成九种“成就”,才可“加九锡”。

    细细想来,蓟王确已达成。德行、安民、乐民、聚民、进善、退恶、征不义、诛有罪、孝道纯备。

    年纪轻轻,已位极人臣。

    关键是,笔笔皆有出处。即便是挑剔之人,亦无可指摘。蓟王当之无愧。

    然即便如此,亦不可冒然受领。蓟王需上表推辞,拒而不受。陛下再赐。蓟王再辞。陛下三赐,蓟王这才诚惶诚恐,上表愧领。

    剧本早已写好。蓟国六百里送报大震关。刘备果上表推辞。言辞之恳切,落笔之动情。此心,天地可鉴;此情,日月可昭。

    于是天下人,皆等着陛下二赐。便在此时,王太妃,王妃,问策众臣。

    蓟都尹娄圭起身奏道:“回禀王太妃,王妃。臣以为,我主断不可受。”

    “为何?”王妃问道。

    “前汉时,王莽进受九锡,进而谋夺帝位。若比此例,先加九锡,以示‘顺承天命’,再取而代之。乃行大逆不道也。臣窃以为……”

    “讲。”王妃言道。

    “臣窃以为,此乃陛下故意为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

 1。97 固辞不就

    揣测圣意,大逆不道。

    然为蓟国重臣,娄圭却有些话,不吐不快:“我主年少而功高。陛下虽欲重用,却慎而用之。用而戒之。此举,与数年前‘配享太庙’如此一则。我主,或只有再三拒受,上表请罪,方可令陛下心安。”

    娄圭言毕,群臣纷纷点头。

    越位极人臣,越需亦步亦趋,如履薄冰。

    功高震主,为历代人臣之大忌。

    楼桑令乐隐,起身言道:“娄府君所言极是。我主不可不察。”

    “原来如此。”王妃这便醒悟:“王上,已被天下所忌惮了么。”

    群臣俯首。又如何敢答此话。

    王妃恩怨分明,快人快语。却也一语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亦是世间常理。

    王太妃言道:“蓟国谋主多在身旁,蓟王必有计较。”

    “那,增封三县之事,又当如何?”右丞耿雍起身问道。

    “自当受领。”王妃答道。

    “依令行事。”王太妃亦道。

    “遵命。”群臣再拜。

    光和七年,春。

    大震关首,云霞殿中。

    “右丞来书,言,陛下二赐诏书,已在路上。”幕府左丞荀攸言道:“主公当固辞不就。”

    刘备轻轻点头:“所谓‘捧杀’者,莫过如此。陛下本就精于算计。先‘配享太庙’,今又‘加九锡’,接二连三,终不放心。”

    说完,刘备又叮嘱道:“如何上表,当与文和,细细斟酌。”

    “喏。”荀攸这便领命。

    “主公。”殿门开启,李儒在轩下除鞋解氅,整衣入殿。

    “西域联军已整装毕,只等左丞返回,便可出发。”李儒与戏志才,同属西域都护府,省去姓名,日常互以官职相称。正如幕府左丞荀攸,称贾诩为右丞雷同。二人亦同属一府。若四人相称,当带姓氏。如,荀攸称李儒为李丞,称戏志才为戏丞。反之亦然。

    “一路辛苦。”示意女卫捧来坐席,李儒施礼就坐。

    “主公与女豪婚事,可乘机上表。”荀攸言道。

    “我亦有此意。”刘备笑道:“公达当与文和商议。”

    “喏。”

    李儒笑道:“陛下既开出‘九锡’高价,主公自当讨价还价。此次为讨赐婚,待陛下三赐,我主当可‘另寻他物’,讨要之。”

    “另寻他物?”见几大谋主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刘备这便醒悟:“原来如此。”

    诏至蓟国。王太妃六百里加急,送往大震关。刘备再“涕泪上表,固辞不就”。却在字里行间,夹带私货。请陛下再行赐婚,结好钟存西羌。

    饶是见惯刀光剑影,笑看宦海沉浮。拜读蓟王上表,频频拭泪的尚书令曹节,看到此处,亦不由一愣。细细品咂蓟王私货,不敢怠慢,急忙撇泪入宫,直奔西园。

    西邸,万金堂。

    曹节五体投地。

    陛下遂亲取蓟王表书一观。字里行间,起承转合,娓娓道来,沁人心扉。看到动情处,亦不禁湿了眼眶。“蓟王……”

    感慨将出,陛下亦是一滞。

    “求赐婚钟羌女豪,解汉羌百年积怨。”

    陛下不愧是皇商,电光石火,便已醒悟:“所以,蓟王不受九锡,却要赐婚?”

    “老奴……”曹节刚起了个头,却不知该如何接话。

    “钟存羌,尚书令可有印象。”

    “乃诸羌蛮夷。逐草而居,占西倾山,霸赐支河曲与洮水谷地。今汉初,常作‘马革船’渡大河,侵略边郡。种出西羌。”

    “原是西羌。”陛下这便醒悟:“年前蓟王平定的可是东羌。”

    “正是。”曹节早有准备:“有汉人六贼,裹挟先零别种三十六部,举兵而反。六贼已去其四,韩遂降汉,宋建外逃。又裹挟边郡东西杂羌,合兵十万再反。其中不乏烧当、参狼、白马等西羌种。”

    陛下又问:“钟存有何不同?”

    “钟存自陛下亲政以来,与大汉秋毫无犯。且伏于诸羌之背……”

    “前后夹攻。”陛下这便醒悟:“蓟王好计策。”

    “陛下圣明。”曹节暗喜。右丞所请,成矣。

    “即是国事,自当应允。何须蓟王夹抄。老大人代朕拟诏赐婚便是。品秩当与西域五十五国公主等同。”

    “老奴,遵旨。”正欲起身,又想起一事:“敢问陛下。‘三加九锡’,还诏否?”

    “与赐婚诏,同发。”陛下忽笑:“朕也学蓟王,裹挟夹钞。”

    “嘿嘿……”曹节媚声陪笑。

    南宫,云台。

    “此乃陛下之计也。”窦太后一语中的:“蓟王必固辞不就。今若不受九锡,明又岂能登临大宝?陛下抛砖引玉,以堵悠悠众口。”

    “太后所言极是。”程夫人点头道:“与先前封王爵时,蓟王舍‘配享太庙’,如出一辙。”

    “陛下此举,一石数鸟。”窦太后真知灼见:“我朝有功必赏,尤重军功。蓟王先助平冀州黄巾,又定陇右羌乱。增封三县,如何能够。故而再加九锡。如此位极人臣,天下自当赞陛下之明。然,蓟王固辞不就,虽留美名。却也终未能得享,应得之重赏。”

    “原来如此……”程夫人这才醒悟。

    陛下长袖善舞,深谙商贾之术。今日之见,果非同凡响。

    “若蓟王泰然受之,又当如何?”

    “陛下必然忌惮。日后寻机削县除国。身死国灭。”窦太后微微蹙眉:“想来,蓟王当不会如此行事。”

    悄悄抬眼窥视,程夫人这便言道:“太后切莫忧扰,奴婢不过是一时多嘴。”

    “无妨。”窦太后言道:“时候不早了,且退下吧。”

    “喏。”程夫人告退。

    陇右大震关城。

    雪后初晴,便有工匠沿山忙碌。刘备领百官,前往东坂山腰处的“升平里”。查看幕府属吏官邸,修造事宜。

    升平里,取“四海升平”之意。说是里弄,却重楼高宇,街道甚宽。足可六车并行。居中设“四海馆”,乃往来官吏,使节,或接待名流高士之所。居高远眺,俯瞰陇坂。山川美景,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比起拎包入住的民居,馆舍自当雕楹画栋,精益求精。否则又如何能称之为“精舍”。

    升平里,绕山而建。如玉带环腰。地势、风水,俱佳。为防火、防盗、防虫、防蛀。蓟国工匠,不惜工本。香樟盐渍,排瓦如鳞。外包搪瓷甲片,内涂白垩灰浆。水暖、水洗,水淋,设施齐备。便是支撑“悬臂梁”的木柱,亦用矿粉筒砖嵌套。坚如磐石。

    蓟王如此大力营造大震关城,便有常驻陇右之意。

    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虽只为四年刑期,然待刑期将满,蓟王当另有计较。

    牢营羌人,每每论及此事,皆眺望陇山,指大震关方向言道:若只为监视我等,又何需劳师动众,营造悬楼列肆。

    蓟王,必不会舍我等而去。

 1。98 四海升平

    “主公。”见刘备亲临,工匠纷纷赶来见礼。

    “各自忙碌,无需顾及。”刘备笑道。

    “喏。”工匠便又纷纷自去。各自忙碌不提。

    关城依山而建。取水乃是关键。悬溜瀑布,坂上溪水,皆入沟渠。而后逐级下浃。又建天车、翻车引水。广立水塔,存以备用。

    下水管网的修造,匠人亦推陈出新。乃是就地建模,造龙窑一次烧成。换而言之,在预先规划的管网路径上,开挖沟槽,就地和泥,塑造陶管泥坯。而后建成龙窑,当场烧造。龙窑之所以得名,正因窑长。后世发现的最长龙窑遗迹,位于景德镇南窑遗址,总长达三十四丈余(788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