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5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何二合为一。”阎行又问。

    “彦明何不静观其变。”贾诩先卖了个关子:“事不宜迟。速投帖黄门令,约来汤馆相见。”

    “喏。”阎行领命而去。

    洛阳小市,金水汤馆,二楼雅座。

    黄门令左丰,星夜前来。

    “右丞。”

    “少令。”

    宾主落座,掩上屏风。

    便听贾诩娓娓道来:“我主归国不久,便有邪马台国使,九死一生,渡海来投。言,国中战乱不休,青壮死绝,唯剩女子。所谓‘阴阳和而万物得’。灭国之危,旦夕至矣。哭求我主,遣足量男丁,渡海布种。”

    “嘿嘿嘿……”黄门令眉飞色舞:“天下竟还有此等奇事。”

    话说,少令何故激动?

    贾诩亦笑:“只是,所求甚多……”

    “所求几何?”左丰快语一问。

    “十万青壮。”

    “嘶——”黄门令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倭国剩女,竟如此之多!”

    “然也。”贾诩亦面露难色:“蓟国多大泽。通渠圩田,筑城造屋,皆需人手。自顾尚且不暇,如何能再遣十万青壮,去为倭人布种。”

    “王上意欲何为?”黄门令左丰,心领神会。

    “所谓‘远水不解近渴’。倭国与三韩,隔海相望。”贾诩以指蘸酒,寥寥数笔,在漆案上绘成简图:“若取十万韩人,运去倭国,当解邪马台灭国之危。”

    “王上妙计。”黄门令左丰击掌而笑,转而又问:“只是……这韩人,愿渡海布种否?”

    “此,正是我主所虑也。”贾诩深邃一笑。

    。九天神皇

 1。34 先礼后兵

    “为王上分忧,乃奴婢分内之事。”黄门令左丰言道:“烦请右丞明示。”

    贾诩对曰:“我主寄语:‘先礼后兵’。”

    “愿闻其详。”左丰连忙追问。此语乃蓟王所创,旁人尚不解其意。

    “中元二年(57年),有倭使远渡重洋,赴京朝拜。言,愿臣服大汉,永为藩屏。并求赐国名。光武问计百官,遂赐“倭国”之名。并向倭人‘赐以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又封其王为‘倭奴王’。至此,倭国世为汉藩。今,藩国来乞,我大汉又岂能置之不理。”

    “右丞言之有理。”黄门令亦年少气盛。

    “我主归国时,陛下加赐黄钺,授以‘征伐之权’。今,邪马台国使,渡海来求。我主,自当义不容辞。然虑及邪马台国,乃倭国所属,为诸国之一。藩国之事,不宜惊动洛阳朝堂。且距蓟国最近,故由我主出面调停,正当适宜。”

    “右丞所言极是。”黄门令深以为然。

    贾诩前后两段话,说得滴水不漏。礼法充分,无可指摘。所谓“以直报怨”。国与国交,亦需讲究对等。邪马台为倭国中一国。而蓟国亦是大汉诸侯国。且加赐黄钺,专主征伐。更何况,邪马台使者又是渡海向蓟王求助。

    于是乎。此事由蓟王出面,自当合情合理,依法依规。便是所谓对等也。

    “我主,不日将遣使三韩。劝说韩王,调派国中青壮,渡海布种。若三韩答应,皆大欢喜。”贾诩风轻云淡。

    “若不应,又当如何?”左丰脱口而出。

    贾诩又云淡风轻:“然若不应。我主当兴师问罪。抄掠十万韩人,送去倭国便是。”

    “好一个先礼后兵。”话说,黄门令最服蓟王这股雄烈祖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贾诩笑道:“为便于行事,我主欲保举二人,守辽东、乐浪。”

    “王上举荐何人?”左丰问道。

    “辽东、辽西二公孙。”贾诩答曰。

    倭国,仰慕华夏已久。尤其大汉分封立国四百年。时至今日,岛上还处于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半奴隶半封建时代”。所谓邪马台国。说白了,便是由大小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然自今汉起,二百余年来,倭国正迅速蜕变。

    此时,倭国已传入水稻栽种及使用铁器。倭人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多用铁镞木弓。“国国有市”。

    时下,邪马台国,自上而下,共分七等。官员由:大倭、大率、大夫组成。大倭收取租赋,大率巡视诸国,大夫类刺史。余下四等为:大人、下户、奴婢、生口。大人四、五妻,下户二、三妻。地位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非奴隶。奴婢和生口,才分属最低等的奴隶。

    大倭之上,便是联盟共主:卑弥呼女王。

    千百年来。经由半岛,源源不断,如饥似渴,进行着“全面汉化”。“渡来钱”、“渡来种”,“游女”,“浪人”,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盛唐,岛上倭人,仍身披“吴服”。足见汉化影响至深。

    然随大汉国祚断绝。四夷五胡,汉化戛然而止。若再有二百年,倭人早成汉人,再无后世之大和日本。

    此,正是刘备必做之事。

    西邸,万金堂。

    “竟还有此事?”听完黄门令所述,陛下亦大为惊奇:“邪马台女王,欲求十万壮丁,为其布种。”

    “陛下明见。”黄门令左丰伏地媚笑:“邪马台,乃‘倭岛诸国’中,一大国。倭国乃大汉藩属,然京都路远,事急从权。故邪马台国使,渡海向蓟王哭诉。蓟王……”

    “蓟王当世豪杰,自然不可置之不理。”陛下深知蓟王秉如何行事?”

    “蓟国苦无余力。蓟王欲取三韩之民,送去邪马台国。”

    “何来三韩之民。”陛下亦出身幽冀,略作回想,这便醒悟:“可是乐浪‘郡南野民’。”

    “正是此处化外野民。”左丰笑答。

    “左支右绌,贩运东西。蓟王深谙商贾之道也。”自王美人亡故,陛下难得一笑:“料想,三韩野民,必不愿被人贩卖。”

    黄门令左丰陪笑不语。

    “朕既赐‘加黄钺’。蓟王自可‘便宜行事’。”陛下看了眼左丰:“蓟王欲求何事?”

    “蓟王欲举二人,为辽东、乐浪太守。”左丰言道:“金水赀库亦备足五千万‘修宫钱’。”

    “蓟王向来有礼有节。”陛下喜道:“朕宜当童叟无欺。二千石官,只需二千万……蓟钱。余下一千万钱,便赏与你了。”

    “奴婢叩谢圣恩!”左丰五体投地。

    待左丰离去。一直陪侍左右的中常侍张让,这便谄笑道:“又得新钱入库,老奴给陛下道喜了。”

    陛下欣然点头:“知我者,蓟王也。”

    张让赔笑:“待事了,邪马台女王,必遣使朝拜。扬我大汉声威。”

    “自黄巾乱后,朝政日非。若得倭国邪马台女王,遣使朝献。自当扬眉吐气,一扫颓势。”陛下又叮嘱道:“修宫钱送到,便遣人去尚书台,传语老大人。依蓟王之意行事,不可有违。”

    “喏。”张让谄笑应诺。

    黄门令前脚刚走,密信已同出西邸。

    长秋宫。

    郭常侍趋步入内,与何后隔帘低语。

    帘外,大将军何进,河南尹何苗皆在。双双支起耳朵,亦听了个大概。

    “蓟王所举何人?”何后忽问。

    “据说,乃度辽将军公孙瓒,与前冀州刺史公孙度。”郭胜答曰。

    “此二人皆称豪杰。蓟王此举,乃为震慑扶余及高句丽。防备二国驰援三韩。”何后果有眼光。

    何苗忍不住问道:“此举,虽能扬威,震慑四夷。然,与蓟王何利?”

    无利不起早。蓟王自耗钱粮,出兵半岛。所为何来。又所求何物?

    大将军一声冷笑:“博取盛名为其一,降服三韩为其二,笼络倭人为其三。一石数鸟。”

    何后又问:“三韩如何。”

    “三韩之中,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与倭为近亲属也,辰韩在东,有十二国,其北或与高句丽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二国,其南亦与倭接,与倭亦为近亲之属也。三韩,计七十八国。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从小黄门处,取书册在手,大将军何进答曰。

    “计七十八国,方四千余里。”何后一语中的:“蓟王又增一郡之地矣。”

    。九天神皇

 1。35 三高三服

    为何要先礼而后兵。

    只因名义上,三韩亦是汉藩。蓟王仁义之君,当“师出有名”。

    光武,建武二十年,韩人“廉斯(邑名)人”,苏马諟等,诣乐浪贡献。光武封苏马諟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四时向乐浪郡朝贡)。

    然,前汉昭帝始元五年,却罢真番郡,以北部七县入乐浪郡,隶属于南部都尉。霅县及其南部七县,皆没于辰韩,后入马韩。

    换言之。半岛“汉四郡”之所以自前汉时,便罢除二郡,郡治步步后退,不断西迁。正因三韩壮大,时起兵乱。蚕食汉土,裹挟汉民。正如长城外幽并边郡,因鲜卑年年寇边,而不断废弃。一斑无二。

    韩、濊并盛,郡县已不能制。

    然,三韩七十八国,并非铁板一块。心向汉者,大有人在。

    两汉之交,天下板荡。时有廉斯鑡(chuo),为辰韩右渠帅,闻乐浪土地美,人民饶乐,亡欲来降。出其邑落,见田中驱雀男子一人,其语非韩人。问之,男子曰:“我等汉人,名‘户来(外来奴户)’,我等辈千五百人伐材木,为韩所击得,皆断发为奴,积三年矣。”

    鑡曰:“我当降汉乐浪,汝欲去否?“

    户来曰:“可。“

    鑡因将户来,出诣含资县,县言郡,郡即以为译(廉斯鑡将辰韩王,捕捉汉人为奴的消息,上报郡县),(廉斯鑡)从芩中乘大船入辰韩,逆取户来。降伴辈尚得千人,其五百人已死(奴隶中,五百人已死)。

    鑡时晓谓辰王:“汝还五百人。若不者,乐浪当遣万兵乘船来击汝。“

    辰王曰:“五百人已死,我当出赎直耳。“乃出辰韩万五千人,弁韩布万五千匹,鑡收取直还。郡表鑡功义,赐冠帻、田宅,子孙数世。至安帝延光四年时,故受复除(又被免除了赋役)。

    温故而知新。重读这段历史,收获有三:

    联盟自上而下,皆有人降汉,是其一。三韩不敢与大汉刚正面,是其二。汉人金贵无比,为其三。

    五百汉奴被害。辰王“乃出辰韩万五千人,弁韩布万五千匹”,用来赎抵。

    一言蔽之。一汉人=三十韩人+三十匹布。

    这便是我,煌煌天汉。

    后世皇朝,还见此等式否。

    在刘备心中,韩人与羌人类同。尚未完全汉化,只畏强权,不通情理。一战而胜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求徐徐蜕变。

    先令其畏服,再令其敬服,进而心悦诚服。

    汉有三高,必有三服。

    赀库马车,列队入园。清点毕,遂倾入销金窟。陛下久已不闻“落铜如雨”。再次得闻,不由龙颜大悦。即命掖庭令毕岚,择园中处子佳人侍寝。

    此名曰“御幸之礼”。

    “掖庭令昼漏未尽八刻,庐监以茵(茵褥)次上婕妤以下至后庭,访白录所录,所推当御见。刻尽,去簪珥,蒙被入禁中,五刻罢,即留。女御长入,扶以出。御幸赐银镮。”

    案:《太平御览:服用部》引作“宫人御幸赐银环”。《北堂书钞:仪饰部》引“环”上有“指”字。令书得环数,计月日无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