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5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韩杂处,何来秘密。不出三日,半岛已人尽皆知。

    辰王与二臣智,急忙赶来相见。

    入大帐,马韩辰王劈头便问:“上使意欲何为?”

    “乃奉王命,送三韩青壮,渡海布种。”苏飞笑答。

    “我等尚未决断,上使何其急也。”辰王又道。

    “事急从权。”苏飞仍是那段套话:“邪马台,亡国在即。若再拖延,恐不及也。且我主已除贵国后顾之忧。以州胡、对马二岛,为藩屏。屯驻蓟国水军,乃狗奴难以逾越之天堑。大王自可安枕无忧。”

    “这……”正如苏飞所言。州胡、对马,正如一道屏障,横栏在朝鲜半岛与倭国列岛之间。只需有蓟国大舡驻守,以倭人之船小。想要横渡,难比登天。

    见辰王面露苦涩,似有难言之隐。九译令这便宽慰道:“说是十年期,长不过二三载,至多四五年。定将国人,安然送回。”

    “只是,国人尚有疑虑。未必能足数遣来。”辰王已决定暗中使坏。

    “无妨。”苏飞笑道:“来去自由,绝不强求。且此去亦非直奔倭国。先转去南津、州胡诸港。待开春,再驶往邪马台国不迟。”

    “为何多此一举?”辰王又问。

    “需先入流民大营。调理身体,习倭语、倭俗、倭礼,不一而足。”苏飞又答:“既娶倭女,自当有所准备。若言语不通,风俗互易,乃至反目成仇,悔之晚矣。”

    “上使,言之有理。”辰王无力反驳,掩面自去不提。

    在蓟国横行四海的无敌舰队面前,弱国之主又如何能死硬到底。再者说来,蓟王行事,有礼有节。人岁万钱,未曾亏待。若不能成蓟王之美,必遭世人唾弃。言其不知进退,自取其辱。

    故,辰王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谓开门揖盗。三韩青壮,闻风而至。一日竟有万人登船而去。

    未至隆冬,辰王已追悔莫及。

 1。41 铸山煮海

    “(辰韩)国出铁,濊(扶余)、倭、马韩并从市之。凡诸贸易,皆以铁为货。”

    时下三韩半岛,还处于“以物易物”,“铁本位”的混乱币制时代。

    此次苏飞率队前来的另一目的,便是将蓟国“铜本位”的货币体系,先行植入。让韩民深刻知晓,铜钱的便利。

    故营地内,港市率先立起。

    市中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听闻大汉船队靠岸。三韩百姓欢呼雀跃,或乘牛马,或步行,三五好友,拖家带口,盛装出行,齐奔海湾营地而来。

    居高远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群。苏飞不由忆起少年时,每逢春社时的热闹景象。春社,又称“二月社”,乃祀社神之盛会。社上可观百戏,尝百味,斗鸡逐犬,还有货郎游商,吆喝售卖。四方乡民皆来与会,热闹非常。彼情彼景,正如眼前这般。

    这便是文明的力量。

    “司马,此港唤做何名?”九译令正撰写书文,六百里传回王都。请二位国相定夺。

    苏飞反问道:“九译令,何所思?”

    “此港立于渎卢国境,何不叫‘渎卢港’。”九译令答曰。

    “不可。”苏飞断然摇头:“若以渎卢国名相称,时人或以为,此港乃是渎卢国之港,而非我蓟国之港。”

    “司马言之有理。”九译令欣然点头。此言确是在理。

    苏飞手指港后西山:“此山何名?”

    “未知也。”九译令摇头。

    “此山形如釜。何不叫釜山。”苏飞灵机一动:“此港,便叫‘釜山港’。”

    “釜山之港。”九译令笑道:“国中北新城县境,亦有釜山。《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所说,便是此山。”

    “此山有港乎?”苏飞问道。

    “山下无港。”北新城内釜山,并无港口。

    “如此,釜山港,但用无妨。”苏飞笑道。

    “好。”九译令遂录入书文。二人一问一答间,令釜山港提前千年出世。

    蓟国之“港”,皆是“港城”。先造“一”字形拦水大坝,再造“丁”字形涉水长堤。而后沿长堤,排建“非”字形泊位。“一字长街”便是热闹的港市。长街背后,并起高楼,邸舍、汤馆、客舍、酒垆……不一而足。而后街衢纵横,不断向内陆延伸。再版筑夯土,围以垣墙。中开城门,环绕护城河。吊桥进出,圈港为城。

    蓟国造港,历来如此。

    只需辟有足够泊位。蓟国工匠、建材,自会源源不断,泛舟而来。蓟国造楼,皆用模组。只需人、料齐备。月造千楼,亦不在话下。

    半岛渐入隆冬。马韩所部,五十余国,民众早已缩入土屋,抱团取暖。待春暖花开,推门一观。釜山港已拔地而起。追悔莫及。

    蓟人营城,何其快也!

    凡有三韩青壮登船,其家人便可预支半年庸金,五千蓟钱。家人亦可落户釜山港,享受诸多便利。五千蓟钱的购买力,究竟如何。港市可见端倪。先前骑乘牛马前来的韩民,只需花一千钱,便可购买一辆宽敞的机关辎车。车前设座,车后盛货。上有顶盖,前后皆蔽。可避日晒雨淋。跋山涉水,如履平地,不要太舒适。

    蓟国精工铁器:庖刀、柴刀、铁铧、耦犁……应有尽有,作价百钱至数百不等。

    农作机关器,韩人尚不识货。然“铁器者,农夫之死生也。”韩人深有体会。忙问购买铁器的国人,手中铜钱从何而来?

    答曰:只需家有青壮登船,便可预支五千蓟钱。

    举家前来,本想见见世面,看场热闹。结果,自家青壮,皆被父母欢天喜地的送入营地。签字画押,签订劵书。换回五千蓟钱。

    一人可得五千,二人便是一万。自当多多益善。

    且营中书佐,还言道:年(庸)金一万,先付一半。剩下一半,可足月来领。每月得钱五百。共计十月。年年如此。

    便有人问道:为何来年少了五千?

    书佐答曰:来年一半庸金,当付给渡海青壮,留其傍身。

    又有人追问:我儿此去几载?

    书佐又答:少则三五载,多则十载。视情况而定。

    第三人再问:平日可有书信往来。

    书佐言道:必然有。

    众人这便安心。所谓打虎亲兄弟。每家少则二三子,多则四五子,甚至还有九子同船而去。辽东豪商田韶,目睹登船青壮,竟排出十里长龙。不由心生敬畏。

    三韩青壮大量流失,国力空虚。而这些渡海远游的三韩子弟,客庸港口,耳濡目染,习大汉风仪。再娶妻生子,当为汉民。凡安家立命,必书信将父母兄弟,尽数劝来安居。宗亲四邻,亦会随行。不出十载,百万民众,流失大半。

    三韩融入大汉,指日可待。

    这便是高等文明的魔力。

    后有国人削尖脑袋,不惜举债偷渡,亦要投奔西海。亦是此因。后世以做洋人为傲。正如时下四夷争做汉人,一般无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亘古不变之真理也。

    楼桑将作馆。

    蓟王亲临。

    正在以右国令夏公、将作令苏伯为首的将作馆大匠师的陪同下,设计盐田诸机关器。

    手当其中,便是“汲水器”。

    渤海上湾,多河流入海口。淡水不断注入,使得靠近河口的湾区,海水淡化,含盐量低。唯有等涨潮时,深海咸水自行冲上滩涂,方可用来晒盐。如此靠天吃饭,自会影响盐田产量。为地尽其利。急需能随时将深海咸水,运送并注入盐田的一系列机关器。

    刘备曾改造汲水罐车,运送肥水上陇右梯田。今,可否改造“汲水罐船”,运送咸水。

    “回禀主公。浇灌百万亩盐田,汲水船或需建万艘。”苏伯谏言道:“即便国内船坞,皆用来建造,亦需十年。恐不及也。”

    “夏公以为如何?”刘备问道。

    “筑坝后,可排建天车提水。”夏公想到了水车。

    苏伯又补充道:“海岸不同河流,并无流水借势。若建天车,当借风势。”

    “风车。”刘备欣然点头。大利匠城,一艘艘将作大舡上,皆设有此物。技艺早已成熟。

    “岸边水淡,又当如何。”刘备再问。

    “当避诸水入海口。”苏伯答道:“若能掘暗渠入海,引来咸水,自是最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备心中一动:“速取图板。”

 1。42 善利其器

    时下提水器,有桔槔、辘轳、翻车、天车,不一而足。

    或借水势,或借人力、畜力。然汲取海水,却需借风力。海岸多强风。只需在岸边排造风车,以驱轮轴。大堤建引水涵管,深入海面,引来咸水。只需再造一新物,便可将涵管内咸水,源源不断,引上陂渠,注入盐田。

    风车不稀奇。便是风力天车,而已。只是刘备图板上所画之“新物”,众人皆第一次见。

    只见图中:圆筒状的中空长管内,有一条环带,仿如盘龙,绕居中长轴,螺旋向上。很像收割机的螺旋刀片。但刀组更长,刀片也更多。

    刘备随手画出,见众人不解,又详说其功用:“将此物斜放入水。下端连涵管,上端接陂渠。筒内中轴,以齿轮与风车相连。随‘螺旋叶片’旋转,海水层层提升,从上端流入陂渠。”

    刘备所绘之物,名曰:“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

    普遍认为是阿基米德诸多法明创造之一。后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便已被熟练应用。

    “此是何物?”右国令夏公叹声问道。主公每每奇思妙想,神来之笔,直令人叹为观止。

    “滚筒。”刘备灵光一现,脱口而出。

    汉人尚简。正如豆腐、果冻,名字不宜太长。前有翻车,今有滚筒。上下呼应,正当适宜。

    “滚筒提水机。”苏伯欣然点头,遂命良匠试造。

    刘备又道:“可在风车塔楼内部,仿石磨,再加一立轮。风力不足时,可由畜力辅助。”

    “喏。”大匠师领命而去。

    将作馆物料齐备。又有蓟王面授机宜。很快,一个竹质“提水滚筒”,便被试造完毕。

    入水一试,果有奇效。

    只需知晓其中物理(原理),大匠师们自会加以改进,不断完善,成为传世技艺。

    士、农、工、商,国之石民。缺一不可。蓟国工匠亦有晋升之路:工徒、能工、工师、工匠、良匠、大匠、匠师、大匠师、匠宗、大匠宗。十级。与民爵相匹配。十级大匠宗,为民爵九等“五大夫”。

    十等乃为“职称”,非公职。若为匠官,如将作令、将作丞等,还能领食一份官俸。蓟国双食俸,早已普及。传言,肱股重臣,已“三得食俸”。虽未广为流传,却已言之凿凿。

    料想,必不会有差。

    只是,天下板荡,民生凋敝。若再传出,蓟国官吏已得享三重薪俸。必遭人构陷。亦令人眼馋。

    国难当头,社稷为先。秘而不宣,也是对的。

    翻车滚筒,两样提水机关器,很快风靡蓟国。便利迅捷,何止快人工百倍。

    提水问题解决,旗开得胜。

    然后续工艺,还有许多。

    古法晒盐。需经: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及捞盐归坨,七道工序。缺一不可。长芦、长汀二县,正进行建滩、整滩,新辟盐田之,头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