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价最高者,自是少君侯。以市价购得新粮一万石。与自家良田收获的一千石,和邑民交来的四千石田赋,共计一万五千石,存入仓楼。

    难怪。少君侯将仓楼设计成宅院最主要属楼,其中大有深意。

    正所谓,广积粮。

    楼桑学坛内的四位大儒,也跟着收了楼桑邑民诸多的谢礼。邑民中的适龄子弟,都是少君侯出资助学。然,邑民深感四位鸿儒教化之恩,日常亦多有侍奉。如今水稻大熟,配上肉条鱼干满满一竹篮,命家中子弟提来,送与诸位恩师。

    刘陶三人推辞不过,便来问卢植。

    卢植笑道,但收无妨!

    三人一问方知,少君侯送来的百石新谷,皆被卢植卖与酒垆,兑成了松泉酿!

    清白如卢子干,都尚且如此。还有何虑?三人便安然受之。

    待丰收过后,几位大儒夫人细细清点,所收新谷,竟有千石之巨!

    郡守不过两千石俸禄。

    刘陶不禁笑叹,授业楼桑,竟比千石高官!

    四人登高远望,卢植指着家家后院的一座座仓楼言道:赀库、仓楼,皆藏富于民。

    说者有心,听着也有心。众人暗自点头,心中颇多欣喜。

    刘备只是个亭侯。

    再往上便是乡候。陆城亭所在的乡里,本就叫:陆城。

    城的意思,此时很广泛。

    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是以有城垣围绕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陆城,便是陆城侯的都邑。

    从前汉至今,陆城早毁于战火。宗人别迁,围祖祠而居,遂成楼桑。

    陆城虽已不在,可陆城亭却在。如今楼桑,理应算是陆城侯的都邑。

    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距离楼桑最近的一座人口颇多的聚落,名叫郦村。乃郦亭所辖。

    刚刚复爵,便想着高一等的乡候。

    是不是有些得陇望蜀?

    话说,汉室宗亲复爵者,并非刘备一人。

    渤海王刘悝,贬瘿陶。便向中常侍王甫求复国,许谢钱五千万。结果没等中常侍王甫为他上下奔走,桓帝遗诏便已复刘悝的渤海国。刘悝知道复国并非是王甫的功劳,于是不肯还谢钱。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数与刘悝交通。王甫秘密调查后,告诉了司隶校尉段颎。冬,十月,收押中常侍郑飒于北寺狱,使尚书令廉忠诬奏郑飒等谋迎立刘悝,大逆不道,遂诏冀州刺史对刘悝严刑拷打,并迫令其自杀;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皆死狱中,渤海国,王傅王府属官,掌赞导,匡过失、国相掌民事,相当于郡之太守以下悉伏诛。王甫等十二人皆因功,封为列侯。

    渤海王悝遭诬,满门皆诛。有两点值得刘备深思。

    其一,惜财结怨,被诛九族,实为不智。

    其二,汉庭宗法,对诸侯王,着实酷烈!

    单凭宦官诬告,竟以大逆不道重罪,诛杀王族满门!

    现在想想,复爵真的好吗?

    刘备叹了口气。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亭侯,还入不了那些人的法眼。一旦声名日隆,入了上位者的法眼,一不留神必被人诬告构陷。

    外戚、宗室、宦官,剪不断理还乱。

    就是这么,麻烦。

 1。98 白湖水榭

    刘备自幼家贫。其实并不喜欢冬季。记得父亲也是在隆冬时病逝。如今即便复爵,每晚入睡,隐隐约约,总是能嗅到当年的汤药味。以前少不更事,对卧病在床的父亲的记忆,并不深刻。如今渐渐成人,记忆反倒深刻起来。

    自稻花飘香就一直紧绷的神经,也在隆冬时节彻底放松下来。

    大雪封住的不仅是往来的通路,也将时人的活动圈尽可能的压缩在方圆数里之内。除了距楼桑最近的涿县县城,附近州郡的旅人,断难抵达。想打楼桑主意的奸贼恶徒,更是有心无力。

    先别说方圆十里的聚落皆被拆除,编户齐民统统搬进楼桑,成了侯府的邑民。坚壁清野,想要袭扰楼桑,连个落脚的地都难寻觅。如此酷寒,在野外过夜,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天寒地冻,蟊贼绝迹。

    这也是刘备喜欢冬季的原因之一。

    没有结冰的白湖,水清如兰。沿湖岸搭满的脚手架,正建造着一座座水榭。后世冬季施工有许多注意事项。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而在当下,建筑多是石木结构,连接多用榫卯,冬季并无不妥。尤其是盐渍木,即不易着火,也不易干裂。非常适合冬季施工。熟能生巧,这也是工匠们自行收获的经验。

    楼桑邑中,邑民两万有余。劳力充足。趁农闲到工地上赚些零花钱。出身大汗,再去汤池泡个热水澡。与三五好友小酌数杯,再给家中妻儿打包一份吃食,日子别说有多惬意。

    冬季的楼桑,更是修造室内的好时机。

    雕梁画栋有逾制之嫌。刷刷木漆,置办些家具,却是可以。室内温暖,木漆亦不会干裂脱落。

    白湖水榭已初具规模。桥楼归市更不必说。

    早成了楼桑一景。

    忙了一年的宗人附民,赶着难得的空闲,姻婚嫁娶,相互结亲。凡刘氏宗人、顺阳族人,都是妥妥的门当户对。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少君侯虽号称麒麟子,却也是自家子弟不是?但凡宗人附民家门有喜,请帖自是第一个送入侯门。刘备来者不拒。虽不能各个出席,然而封一笔厚厚的贺礼,却一个也不曾少。

    礼尚往来。宗人们看中的多半不是钱,而是这浓浓的人情味。

    和前后两位开朝传代的先祖一样,起身于微末的少君侯,保留了甚厚的草莽侠气。

    当然,只出礼不赴宴,也是不对的。耿雍、崔钧、黄忠、黄盖被轮番请去吃酒。着实替少君侯挡下海量的酒水。

    大雪封路,天知道少去多少麻烦!

    整个楼桑都松了口气。

    刘备难得空闲,整日陪在母亲身边。

    暖柜一开,热风徐来。室内温暖如春。刘备身形日长,年前的衣服总是不能穿的。母亲在公孙氏等人的帮衬下,为刘备缝制了数套新衣。母亲的女工,在刘备心里绝对是天下第一。即便是家徒四壁,三餐不继时,刘备身上的衣服,母亲也容不得有一丝污迹。

    母亲纺线织布,夜夜不缀。家中账目也要逐条过目。刘备不忍见她辛劳,让公孙氏多为分担,可母亲却乐在其中。话说,那段典当度日的年月,母亲过的远比刘备艰辛。如今仓实廪足,家有余粮,母亲自是万分珍惜。

    正如父亲清瘦却慈爱的背影,这些都是刘备最珍贵的记忆。

    大舅越发来的勤快。那些旧事,刘备也都忘记了。毕竟是血亲。

    范氏与刘氏结亲,本是门当户对。如今刘备复爵为侯,范氏自然与有荣焉。

    楼桑的诸多便利,也向范氏开放。无论寝垫、美酒,还是马桶、暖柜,便是交由范氏贩卖到东郡各县。收入颇丰。

    陶管供暖,是楼桑一大创举。北地酷寒。老弱多半死于凛冬,剩下一半死于酷暑。新年前后,家有老人暴毙,举家恸哭发丧者,众多。除此之外,北地最大的病症,便是草原鼠疫引发的瘟疫。此病随乌桓、匈奴等游牧一族,内迁而来。许多村庄,一夜死绝。十分可怖。

    好在涿县并非临近边疆,也无异族定居。瘟疫只是偶发,并未大面积传播。

    邑民生病,也可到楼桑义舍,寻医问药。且汤药费多为侯府支付。无奈如今药价奇贵。所需药材多为野生,需到深山密林中采摘。产量很低。但凡得了慢性病,因病致穷便是常事。刘备家之所以家道中落,正是因父亲久病卧床所致。

    刘备见自家花房四季如春,遂想到了药圃。

    一些常用药若能大面积种植,可解缺医少药之荒。

    这便命胡姬在自家花房中试着种植。

    若可行,以后邑民家的庭院,便不再种植桑麻,统统改为药圃。

    少君侯灵秀天成。楼桑之所以能有今日气象,少君侯居功至伟。只要是少君侯下发的告示,邑民自会口口相传,迅速贯彻执行。信赖是其一,威望日隆却是其二。

    楼桑邑与十里之外的涿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邑乃是刘备的封地。虽有汉律官吏掣肘,却实打实是刘备自家的产业。陆城亭侯放在天下,实在不值一提。然而放在一县之地,却是一等一的宗亲豪强。

    谁敢捋少君侯虎须?

    比起县城,楼桑颇多便宜biàn yí自在。是难得的休闲之地。

    校馆年前闭馆。学生多以解散。

    路远的早已在大雪封路前归家。楼桑子弟更不用说。再剩下的,多半是不想回家之人。其中就有公孙瓒。

    陈逸、胡辅,刘备长兄刘、四弟刘修,整日与公孙瓒为伴。到处吃喝闲逛不提。刘备若是不忙,也会与众人小聚。这日雪大,众同窗好友又碰到一块。

    与众人不同,刘备心有所虑。

    楼桑舟车皆能自造。独缺马匹。买又太贵。如何是好。

    见刘备又为马匹叹气。旁边的公孙瓒这便放下蜜浆杯:贤弟,若为马匹所困,为兄倒是能举一人。

    刘备忙问:何人?

    公孙瓒却卖了个关子:我且手书一封,他若能到,我便引来相见。

    刘备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兄长。

    公孙瓒亦笑道:举手之劳,贤弟何须客气!

 1。99 北疆来人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北地春来晚,冰雪未消融。病菌未能扩散,再加上病患收容救治及时,瘟疫幸未波及楼桑邑。

    待路上坚冰开始融化,车马已能勉强通行。

    蛰伏了一个冬日的马厩,喜讯频传。苏双说,不久便会有数匹良驹产下。青駹马居功至伟。

    缺马是整个楼桑最头痛的难题。

    话说,年前公孙瓒曾言,有人能解缺马之急。却不知他说的是何人?

    刘备十二岁。

    身形又蹿高一截。力气也大。二石的匈奴长弓,可自如开启。与个头稍矮于他的公孙氏互击,能两百合不败。剑击算是初成。

    名师出高徒。

    话说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以刘备的身手,似也差不多少啊。

    校馆已开学。众同窗好友,白日仍难见少君侯一面,刘备还是上晚学。即便如此,时间也排的很满。除了自身的修习,邑中诸事也需他定夺。市长耿雍和置长崔钧,更是日日拜访侯府不提。

    白毦精卒、水兵部曲、贼捕刺奸,严查死守,不曾怠慢。

    等到春暖花开,忽有一骑奔入邑中。

    马上少年,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向守卫打听了校馆的方位,这便拍马赶去。

    不久,公孙瓒使人投书,言好友已到。刘备急忙赶去相见。

    公孙瓒贵族子弟,在宿馆三层租了一套别馆居住。平日还有婢女家仆,服侍起居。正是饭时,学生们多去食堂用餐。等刘备赶到三楼别馆,公孙瓒正与一胡服少年谈笑风生。

    见刘备,这便起身招呼他进来。

    一左一右,拉着刘备和胡服少年之手,介绍道:“贤弟,这便是能助你一臂之力之人。名唤阎柔,乃燕国广阳人氏。”

    “广阳阎柔,见过少君侯。”刘备虽身穿便服,胡服少年却不敢怠慢,恭敬的行礼。阎柔应该年纪不大,却显得十分老成。想必与自身经历有关。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