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士异领命。

    “报——”便有白发宫姬,入阁通禀。“禀主人,洛阳急报。”

    士异起身取来,检视无误,转呈蓟王。刘备打开视之,不由眉头微蹙:“白波渠帅郭太,亲率三千宿贼,翻越太行,赶去与黑山相会。”

    暗思洛阳密信,士异心中一惊:“不好,二贼必为陛下而来。”

    “取图来。”刘备不敢大意。

    细观之后,疑窦丛生:“陛下游山玩水,走走停停。莫非……”

    “诱敌深入。”细看陛下北巡路线,赵娥一语中的。

    。九天神皇

 1。104 扫榻以待

    “若只为剿灭白波、黑山二贼。陛下何须如此弄险。”言语之间,蓟王刘备忽嗅到一丝不同寻常。

    赵娥亦点头:“陛下非雄主。黄巾乱时,置八关都邑,固守洛阳。今为平黑白二贼,竟不惜亲身涉险。如王上所言,此事颇多不同寻常。”

    士异心中暗叹,面色如常:“白波、黑山,远非黄巾。陛下好大喜功,初置西园八校,又御驾亲征,欲旗开得胜,彪炳史册,亦未可知也。”

    刘备却摇头:“王傅曾剿灭四径黑山。杨氏城下,勇为先登,手刃敌酋三十有九。能从王傅手下死里逃生者,皆是奸猾无比之宿贼。今立寨朝歌,背倚丛山,面陈大河。又聚拢黄巾余孽数十万。白波、黑山,背山相靠,互为倚仗。二贼相加,或有百万贼众。比起黄巾最盛时,亦不逞多让。但有风吹草动,便一哄而散,远遁密林。危机过后,重又聚拢到一处。宿贼久已成寇,贼心不死,贼性难改。除去杀人越货,已做不了旁事。深陷群狼环伺之地,陛下只身弄险。智者不为。”

    赵娥遂问道:“王上意欲何为。”

    “召王傅、横海将军,及八校,专开朝会。二位国相,蓟都尹列席。”蓟王一声令下。

    “喏。”左国令士异,遂传王命。

    蓟国八校:荡寇、讨虏,锦帆、楼船,破贼、扬武,鹰扬、折冲。

    各有营士二千五百,辅兵及营官二千五百,计四万人。蓟国八校,分属蓟国双壁。其中,荡寇、讨虏,鹰扬、折冲,四校分属护军将军,王傅黄忠。锦帆、楼船,破贼、扬武,四校分属横海将军黄盖。蓟国双壁麾下,亦各有一营,共计五万人。

    此外还有蓟王从陇右募得,幕府精锐五万人。正由幕府五校麾下司马、假司马,军候、假候,统领,分驻各城大营。

    且与蓟国八校,精兵、辅兵各占一半不同。蓟王百里挑一,从五百万羌氐诸胡中募集的精锐,皆是实打实的精锐之师。换言之,返回蓟国的五万“西州兵”,皆是以一当十之虎狼上士。无有辅兵,更无营官。日常皆由各曲抽调兵士,依次充任。

    入蓟国后,王傅大刀阔斧,进行整编。辅兵、营官、机关兵车、粮草辎重,配备齐全。拆分成二十营,计十万众。平日仍由营中军司马、假司马(仟户),军候、假候(伍伯),队率(佰户)、什长、伍长,等各级军官统帅。战时,可凭蓟王军令虎符调动。

    换言之。此次此刻,蓟国内有驻军,十五万人。

    镇守千里国土,易如反掌。出兵剿灭白波、黑山,绰绰有余。

    此还未算,新迁入蓟国的百万三韩、二十万高句丽、四十万扶余族中,暂且被编入民兵部曲的数万勇士。

    在完全不影响国运的前提下。蓟王可轻而易举,组建二十万精锐大军(请注意‘精锐’)。

    此,尚不包括高车十万控弦之士,十万三郡乌桓、南匈奴、鲜卑十四部精骑,五万西域联军。及,虎踞洛阳函园的一万幕府精中之锐。

    幽州外有漠北没鹿回部、漠南高车十二部,内有三郡乌桓、半岛扶余属国、南北沃沮;并州南匈奴、鲜卑十四部;凉州五百万羌氐诸胡;冀州六国,与蓟国暗中结盟。此四州,大半以蓟王马首是瞻。

    只需蓟王一声令下。可在顷刻之间,齐聚“赤鹿焰角并三足金乌”,王旗之下。

    何后曾言,蓟王坐拥四州之力。正是此因。

    即便如此,何后还漏算了西域都护府。

    究其原因。遥远的绿洲,实在过于遥远。非大汉十三州之土为其一。凉州,朝廷都欲舍弃,更何况玉门之外的西域,为其二也。朝廷内外,除去蓟王刘备,无人将西域乃至西凉,视为帝国核心利益。

    如前所说。帝国文明当以农耕为主,兼顾绿洲、游牧、海岛、乃至丛林,等诸多次生文明。

    时下。

    绿洲文明,最核心诉求。一言蔽之,便是“陆上丝绸之路”。

    海岛文明,最核心诉求。一言蔽之,便是“海上丝绸之路”。

    绿洲作为沙漠孤岛,与海上孤岛,有极为类似的迫切生存所需。资源匮乏,自给能力不足。必须用贸易来交换,一切所需。

    文明如何孕育。窥一斑而知全豹。

    比如。

    有各城博士,问蒙学童子:待长成,何所为(长大了想干什么)?

    若是先前,童子答曰:或出仕,或从军,或学医、或学技。不一而足。然,时下已有童子言道:待长成,当与三五好友,泛舟海上。

    此足可证明。航海文明正在蓟国之中,悄然滋生,茁壮成长。

    文明的多样性,会随人、物的交流,不断融合互补。终成一体。

    言归正传。

    王宫正殿。蓟国,双壁、八校,左右国相,蓟都尹,齐聚一堂。

    “诸位以为如何?”蓟王居高下问。

    蓟都尹娄圭起身奏道:“陛下北巡,兹事体大。时下亦无皇命传达。若陈兵国境,恐自取其祸。”

    此正是两难之处。

    陛下北巡,一切如常。既有重兵护佑,周遭又风平浪静。百里之内,并无蟊贼踪迹。若此时蓟国举兵,究竟是护驾还是谋逆。事发万一,百口莫辩。

    故二位国相,亦如娄圭所想。

    “娄府君及二位国相,所言极是。”王傅言道:“然,兹事体大,不可不防。何不遣使国境,清理馆舍,扫榻相迎。静候陛下驾临。”

    “王傅之言。正和孤意。”刘备欣然点头,环视坐下,旋即笑道:“四弟、五弟。”

    “臣弟在。”新任鹰扬、折冲二校尉,齐齐出列。

    “命你二人为使,各领麾下锐士,前往高阳国境,清扫馆舍,恭候圣驾。”

    “喏!”太史慈,黄叙心领神会。

    解渎亭今在蠡吾境内,属河间国。

    先前蓟王上表,求撤博陵郡。还旧县与冀州三国,以为抚恤。

    河间分得蠡吾、博陵、饶阳三县。安平国分得安平、南深泽二县。中山国分得安国、安憙二县。故此次中山国割前汉中山靖王陵地,北平县于蓟国,并无异议。

    一进一出,还赚一县之地。

    “(滱水)一水枝分,东南流迳解渎亭南,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滹沱。”

    “徐水出北平,东至高阳入于博(水),又东入滱水。”

    换言之,蓟国水军,沿蓟国渠出掘鲤淀,驻扎于高阳博水大营。便可折入滱水,驰援解渎亭。

    。九天神皇

 1。105 凤阙龙楼

    洛阳,辅汉大将军府。

    右丞贾诩,多日来,百思不得其解。究竟何人告密,又手握何等铁证,竟让陛下起疑,不惜亲往蓟国一探究竟。

    暗中询问黄门令左丰,又暗中联络尚书令曹节。多日过去,二人皆无消息传来。换言之。告密之人,身份特殊,竟未经由尚书台。或直入西园劾奏亦未可知。中常侍张让等人,守口如瓶。黄门令左丰旁敲侧击,皆未有所获。

    贾诩唯一担心,此人深谙蓟国内情。必是蓟王身边肱股重臣。

    累日来,遍数蓟国五尹十二令,逐一排除在外。

    多智如贾诩,亦一筹莫展。

    为何一定是蓟王身边肱股重臣。因为,只有深得蓟王器重之人,所示“铁证”,才能足令陛下起疑。

    须臾,贾诩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疲惫之色,一闪而逝。

    苦思一夜,依旧无所获。

    陛下出巡,三公四府,共同主政。董骠骑出征河东。蓟王远在藩国。大将军身受重挫,痛定思痛,礼贤下士,笼络人心,夹紧尾巴,悉心梳理羽毛。洛阳朝堂内外,亦难得一团和气。

    陛下出游,似也转移了足够多的仇恨。

    大汉十三州,入九月后,颇为太平。州郡捷报频传,各地黄巾余孽多有剿灭。

    蓟国千里稻花飘香,沁人心脾。便在此时,陛下北巡队伍,浩浩荡荡,抵达解渎亭。

    旧时宅第,已今非昔比。

    重楼高阁,绵延数里。

    青石铺就的里道,直通宅第大门。门旁分立二高阙。

    时下,建筑规制及名称,皆有严格规定。帝、王住所,称“宫”。列候至齐民住所,称“第”、“舍”等,不一而足。

    无论宫殿第舍,皆建阙楼。

    “阙”,古时曾是地位及身份之象征。只有在天子雉门和各国都城的城门外,方能建造。“以壮观而别尊卑”。两汉以来,阙已滥觞(烂大街)。连庶民亦可用阙。形制从宫阙、城阙、神道阙、墓阙等,不一而足,十分齐备。

    时下,当以“宅第阙”为最。

    谓“宅第阙”者:“在门两傍,中间阙然为道也”。

    原址重建的解渎侯旧宅,门阙与院墙连成一起。双阙内开大门。阙呈楼阁式,远高于门。称“子母阙”。子母双阙夹门而建,门扉洞开,主阙为重檐,外侧附有子阙,子阙单檐。二主阙间,门上有顶,门顶与阙下檐平齐。阙身内收,门楼上立一凤鸟,故此门又称“凤阙”。

    门内宅院,为多进院落,极为深阔。院中甚至有小溪流过,溪水潺潺,可划舟船。溪旁另置高楼,门楼上踞铜龙,故称“龙楼”。龙楼乃太子宫门名。陛下称帝前,身份当与“太子”匹配。据说,此楼乃王芬力排众议,乾纲独断,亲自督造。可谓,深慰朕心。

    龙楼左右,各置一座长附楼,当中设一游廊,横跨溪水,院中迭石花木,曲径通幽。

    合称“凤阙龙楼”。

    放眼望去,绵延迤逦,蔚为壮观。玄楼白院,秦砖汉瓦,气象一新。远非先前四面漏风,到处滴水的破旧老宅可比。

    饶是在西园大兴土木,早已见惯不怪的陛下,亦不禁由衷赞叹:“王使君,果大汉能吏也。”

    一路行来,终于抵达最终之地。愈发云淡风轻的王芬,长揖及地:“陛下谬赞。”

    便有暗中受贿,结好王芬之内官,近前献媚:“天色渐晚,陛下何不入住龙楼。一来告慰‘先祖’,二来也不枉王使君一片苦心(强加太子身份)。”

    “也罢。”陛下欣然应允:“传命,入住龙楼。”

    “喏。”内官趾高气扬,尖声传命:“陛下诏命,入住龙楼——”

    混迹属吏之中的侯殷,亦随人群下拜:“臣等,遵命。”

    一干人等,随陛下同入内院。一路所见,果然富丽堂皇,美轮美奂。陛下笑问:“听闻王使君官舍,先前毁于战火,只草草修缮。何不趁为朕重筑旧宅时,抽掉人手,收拾妥当。”

    “羁旅之臣,四海为家。”王芬答道:“臣志在庙堂,冀州权且落脚,何必急于一时。”时下,常异地为官,且官吏非终身任职。客居异地,有官舍暂供栖身,故称“羁旅之臣”。

    “哦?”陛下先是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