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5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如此。”贾诩言道:“冀州黄巾三贼酋覆灭后,有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称‘神上使’,聚众数万,杀南阳郡守褚贡。屯宛下百余日,为太守秦颉所败,张曼成下落不明,生死未知。其号‘神上使’,或为‘神上宗师之使也’。”

    荀攸亦想通一切:“换言之。自广宗战后,与我等暗中交锋之人,已换成‘神上宗师’。”

    细想起来。从黄巾贼人的前后战略上,亦不难看出差异。大贤良师在时,黄巾如野火燎原,遍及大汉八州。大贤良师去后,黄巾余孽收缩防御,行斩首行动,只将目标锁定在陛下一人之身。

    战术的转变,源自战略的变更。战略构思,源于敌我形势。“前黄巾时代”与“后黄巾时代”,泾渭分明。

    如今看来,大贤良师与神上宗师,必非同一人。

    或如苏越所推测,大贤良师,掌管太平道普通信众。而神上宗师,则掌管墨门明宗。

    甯姐姐,或是神上宗师之女。

    是否姓张,尚未可知。

    “报——”说话间,便有绣衣吏入殿通禀:“杨司空殿外求见。”

    “速请。”刘备急忙收拾心情,领群臣,亲出相迎。

    “老臣杨赐,拜见王上。”刘备虽伸手搀扶,杨赐却执意行大礼。

    “司空速速请起。”刘备执手言道:“请殿内一叙。”

    “喏。”

    宾主落座,宫女送上香茗。

    须发花白,垂垂老矣的大汉老臣,徐徐开口:“敢问王上,《起居簿》上所注,属实否。”

    “《起居簿》乃禁中所录,司空如何得知。”事关重大,刘备遂试问道。

    “陛下盛年而崩。大位空悬,于国不利。《起居簿》上所录,陛下临终‘传位合肥侯’之言,究竟是真是伪,王上可否实言相告。”杨赐索性直言。

    见他果真得知,刘备遂实言以告:“陛下临终时,确如此言。”

    杨赐轻轻颔首:“陛下二子皆年幼。‘史侯’年方九岁。‘董侯’年仅四岁。‘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为防同室操戈,祸起萧墙。故陛下欲立合肥侯为帝。嫁祸安国。”

    “或正是此因。”刘备言道。不愧是帝师,杨赐知陛下甚深。

    “合肥侯乃陛下胞弟,永乐太后次子。若合肥侯登基为帝,必仰仗董氏外戚。今有骠骑将军麾下,西州精兵万余,囤于北军大营。距二宫近在咫尺。与大将军何进,分庭抗礼,优势彰显。若合肥侯为帝,董氏外戚必然专权。皇后与大将军何进,又岂能善罢甘休。老臣来时,闻董骠骑欲分三千西州骁勇,与西园中军校尉孙坚。孙坚,江东猛虎也。与虎贲中郎将王越,率军拱卫南北二宫。料想,足可护合肥侯周全。”杨赐将洛阳时局,娓娓道来:“大将军何进,手握洛阳八关。府中有千余死士驻守。有暗结外镇兵马。后将军董卓、骑都尉丁原,皆是其爪牙心腹。在洛阳近郊,大河两岸,屯有数万精兵。合肥侯轻车上洛,不啻羊入虎口。”

    杨赐果然老而弥坚。将双方优劣,一语道破。

    董氏外戚,手握南北二宫。

    何氏外戚,手握洛阳八关。

    即便董氏强推陛下胞弟上位。合肥侯亦进不了洛阳。然若何氏强推皇长子登基,政令亦出不了南北二宫。

    董氏、何氏,互相掣肘。势如水火,火并在即。

    唯一能稳住大局者,唯我蓟王。

    此,便是杨赐抱恙来见之原因:“敢问蓟王,在函园之内,屯有多少精兵。”

    “幕府五校,加二位义弟麾下兵马,不足二万。”刘备答曰。

    “幕府锐士,以一当十。王上义弟,亦少年英雄。换言之,王上陈兵十万于京师五里之内。”杨赐肃容叩首:“敢问王上,欲立何人为帝。”

    。九天神皇

 1。120 三方妥协

    “如司空所言。陛下临终之语,乃欲护二位皇子周全。亦防主少国疑,外戚弄权。”刘备斟酌言道:“只需,于国于家皆利好。谁人登基为帝,与孤而言,并无不同。”

    “王上可有心大位否。”杨赐又问。

    “亲疏有别。”刘备言道:“孤虽出汉室,却属旁枝。陛下兄弟子嗣皆在,又岂能轮到孤王。”

    如陛下立合肥侯,行嫁祸安国。此正值风口浪尖。若蓟王篡位,董氏、何氏外戚、今汉宗室,文武百官,乃至余下九州,必群起而攻之。黄巾逆乱尚未平息,祸乱再起。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番五次,玩命折腾。大汉国祚,焉能再续。

    且,刘备亦无篡位之心。

    “换言之,王上心中,新帝并无笃定之选。”杨赐已领悟。

    “然也。”刘备轻轻颔首。

    “若合肥侯为帝,王上能护二位皇子周全否。”杨赐乃大汉忠臣,自当奉陛下遗命。或许朝中老臣,皆有意立合肥侯为帝。更何况,陛下临终托孤之言,已被蓟王证实。君君臣臣,身为臣子,自当奉命而为。

    “责无旁贷。”刘备掷地有声。

    “老臣告退。”既知蓟王心意,心愿已了。杨赐病体未愈,无法坚持,这便告退。

    “送司空。”刘备起身送行。

    目送杨赐出殿,贾诩进言道:“陛下弥留之际,只有遗言并无遗命。若策封合肥侯为新帝,皇后必不甘心。”

    荀攸亦道:“合肥侯若承大位,董氏必兴。合肥侯正妻,当为新后。何后及何氏外戚,必然削弱。此消彼长,眼看败局已定,大将军屠户出身,或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合肥侯可有子嗣。”刘备忽问。

    “并无子嗣。”眸中精光一闪,贾诩脱口而出。

    荀攸亦知刘备心意:“若如此,何氏或无异议。”

    贾诩又言道:“此事若成,需得太后首肯。”

    刘备从谏如流:“且去永安宫。”

    “喏。”

    蓟王车驾出二崤城。为避人耳目,绕行东郭,自上东门入永安宫。觐见窦太后。

    知蓟王亲临,永安,宫门大开。长乐少府程璜,领一干人等,出宫相迎。

    “老奴,拜见王上。”

    “经年未见,老大人一切安好否。”刘备掀帘问道。

    “禀王上。老奴身子骨虽一年不如一年,倒还勉强可用。”程璜媚笑。

    “如此,甚好。”刘备欣然点头。

    车驾入宫。程璜一路小跑跟随。竟面不红,气不喘。身强体健,何须言老。

    再引刘备入殿。

    “臣,刘备。叩见太后。”

    “王上请起,赐座。”窦太后自迁出南宫云台,别居永安。既无人监视禁锢,又见窦氏一门复兴。气象为之一新。

    “谢太后。”

    待刘备落座,窦太后自帘后问道:“王上此来何事。”

    “乃为新帝而来。”刘备答道:“陛下临终托孤,欲立合肥侯为帝。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先帝无嗣,故立陛下为帝。合肥侯与陛下一母同胞,亦出河间。若陛下真有此意,朕并无异议。”窦太后答道。

    “若立合肥侯为帝,皇后及大将军,必不肯善罢甘休。闻合肥侯并无子嗣,继位后,或可立皇长子为太子。”刘备言道。

    “此乃两全之策。”窦太后言道:“如此一来,皇后或可屈从。”

    “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史侯’便不宜养在宫外,亦不宜养在长秋宫中。”刘备遂道明心意:“太后乃陛下嫡母,皇子嫡祖母。若能抚养太子成人,乃大汉之幸也。”

    “王上考虑周到。”窦太后自帘后言道:“‘史侯’年九岁。十载后,可长大成人。朕便以十年为期,王上以为如何。”

    “臣,叩谢太后。”刘备肃容下拜。

    待刘备起身,窦太后忽问:“王上可登大位乎。”

    语既出窦太后之口,刘备亦不见外。这便洒然一笑:“天不我与。若强为,必伤天和。大乱初平,百废待兴。若此时还不知悲天悯人,收兵止戈,休养生息。擅自篡乱,妄动刀兵,乃至国祚不继,社稷无存。罪在不赦,天必诛之。”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窦太后叹息道:“王上深明大义,真乃社稷之福。”

    天灾人祸,减口二千余万。大汉如强弩之末,已奄奄一息。此时还不修养续命,更待何时。

    刘备虽坐拥半壁江山,然大汉十三州之九,尚未顺服。若强行篡位,政权必遭撕裂。或以大河为界,河北尽归蓟王,而河南之地,则沦为天下豪杰之鱼肉。乱世之中,百姓如何保全。持续失血,大汉煌煌四百年荣光,当真一去不返。

    眼下时局,正如司空杨赐所言。实力均衡,互相掣肘。无论何氏,还是董氏,皆未能一家独大,呈碾压之势。再加有蓟王虎踞再侧,虎视眈眈。稍有大意,满盘皆输。兄弟阋墙,反倒让外人乘虚而入,坐收渔人之利。

    一言蔽之。打不赢又不敢妄动。于是乎。谈判,便成了唯一出路。三方妥协,各取所需。只需维持基本盘面不翻,便不会落人口实,给坐拥半壁江山的蓟王,举兵篡位之机。

    之所以刘备请窦太后抚养皇长子。乃因合肥侯、何氏、董氏,三方博弈。必然相互妥协,各让一步。合肥侯登基为新帝,董氏利好。立何后所生皇长子为太子,何氏利益亦得保全。

    一旦册立皇长子为太子。于家而言,等同于将皇长子,过继给合肥侯为子。何后虽为生母,却不宜再养。交给嫡祖母代为养大,正当适宜。

    窦太后,孤家寡人。独居永安,置身事外。与各方皆无重大利益牵连。必能秉持公心,恪守公义。将皇长子抚养成人。交给窦太后抚养,皇后亦足可安心。

    又与窦太后聊了会家事,刘备起身告辞。

    岂料车驾刚出永安宫门,便被人拦下。

    “原是郭常侍。”刘备掀帘视之。拦路之人,正是皇后亲随,中常侍郭胜。

    “拜见王上。”郭胜于窗下谄媚行礼。

    “所为何来?”刘备明知故问。

    “皇后有要事相商。请王上移驾濯龙园。”郭胜抵近言道。

    “如此,劳烦郭常侍前方引路。”皇后,亦需去见。

    “喏!”身披丧服的郭胜,强忍喜色。引蓟王车驾折向濯龙园。

    。九天神皇

 1。121 各取所需

    古往今来。罢兵和谈的前提,是双方实力对等。而谈判的精髓:相互妥协,各取所需。

    车驾入园。登华云号。

    刘备肃容下拜:“臣,刘备,拜见皇后。”

    “蓟王请起,赐座。”陛下崩天,何后缟素避迁濯龙园。亦合礼仪。

    刘备落座,一时无言。

    须臾,何后自帘后言道:“陛下崩天,未留遗诏。托孤遗言,唯王上知晓。今陛下尚未入土,满朝已风传‘立合肥侯’之谣言。妾,孤儿寡母,朝不夕保。敢问蓟王,陛下当真欲立合肥侯为帝否。”

    “皇后当知,陛下弥留之际,尚有近侍再侧。陛下言行举止,《起居薄》上,笔笔在录。焉能作假。”刘备斟酌言道。

    “莫非,大汉帝位,蓟王亦意属合肥侯。”何后言道。

    “陛下遗命,托孤于臣。不敢不从。”刘备再拜。

    “好一个,不敢不从。合肥侯继位,董氏必兴。鹊巢鸠占,深宫之中,焉有我母子容身之地。”何后语透悲凉:“大难临头,生死一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臣已见过太后。待合肥侯登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