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6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遂去信询问荀攸:荀氏英才尽出,为何独缺荀文若。

    荀攸答曰:叔父有一语,转问主公,“黄巾之乱,胜负如何?”

    刘备怅然若失。果然是王佐之器。

    陛下借黄巾血洗关东。结果弄巧成拙,险万劫不复。更被黄巾余孽,刺死困龙台上。个中内情,只怕已被荀彧窥破。

    备思前后,刘备答曰:转告令叔,“尚不分胜负。”

    书到颍川,音信全无。黄巾乱时,荀氏一门或遁入深山,或辟祸他乡。流离失所,亲眷多有亡故。幸亏荀攸将家门子弟,行学蓟国太学坛。这才免于兵灾。

    话说,前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荀彧。父(荀)绲慕衡势,为彧娶之。彧为论者所讥。

    敢娶中常侍之女。以荀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之真性情。按理说,不至于此啊……

    中平三年,一月。冰雪消融,老枝新芽。

    百官就位。

    二十万高句丽民,分批离营,拖家带口,迁往海阳、临渝二县。二县各有当地汉民万余。高句丽民抵达后,先入驻瓮城营地。待新家造好,再分批迁入,与汉人毗邻而居。久而久之,自当向化。

    壮丁健妇,营城筑楼。老弱妇孺,开荒圩田。建筑、农作机关诸器及物料齐备,蓟国更不缺牲畜。只需熟能生巧,胆大心细。月起千楼,亦不是梦。万户民居,三年造毕。就是这么爽利。

    常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何为器?正是机关器也。

    不分先后。五十万黑山老幼,亦从各径老寨分批迁出。徙入文安十城定居。

    须知。陈群上疏曰:屯田毕。乃是就先前县中二十万口而言。今又新增五十万口,诸事繁杂,远谈不上完毕。不过是先入驻各瓮城大营。再行营造圩田而已。

    无妨。只需吃穿不愁,寒暑可避。困守山中老寨,与迁入瓮城大营,又有何所谓。

    只需一口气在,终归等得起,来得及。

    类似边造边迁,边迁边造。按工计酬,分期偿还。在蓟国已常态。早为人所知。黑山老幼,各自安心便是。

    之所以称为黑山。正因来历繁杂,各州皆有流民裹挟入伙。想要以籍贯来区分,几无可能。于是便统称为黑山众。

    正当蓟国一如既往,大兴土木。

    洛阳朝堂,亦出新令。

    河南尹何苗,并长水校尉袁术,持节,巡视南阳。

    车骑将军曹操,转任东郡太守,领私募营士讨贼安民。

    并州牧董卓广发檄文,讨伐白波。南匈奴王庭、鲜卑属国胡骑,应者云集。不出十日已聚拢数万精骑。

    大战,一触即发。

    。九天神皇

 1。151 天作之合

    临乡,蓟王宫,正殿。

    年初大朝。蓟王与百官皆盛装出席。

    六大谋主,李儒、戏志才远赴西域。贾诩、荀攸,田丰、沮授,皆在洛阳。虽常有书信往来。然远水不解近渴。

    蓟王问计群臣。国中智者,当以五尹为首。

    “曹车骑,乃受董骠骑指派。此去东郡,名为讨贼,实为据一州之地。”娄圭言道:“河南尹与袁长水,此去南阳,亦贪慕陪都富庶,欲据为己有。”

    “黑山精锐,兵分二路,一路东去,一路南下。莫非乃是巧合?”蓟王居高下问。曹操与何苗之事,年前朝廷已有动议。彼时,刘备尚未兵发朝歌。难不成,神上宗师未卜先知。早与何、董二外戚,暗中勾结不成。

    “如今看来,或是巧合。”娄圭答道:“何董二戚,争权夺势在先。黑山贼寇,顺势逃窜于后。”

    扪心自问。此乃最合理的解释。

    不然,难不成是何董二戚与神上宗师,一前一后,里应外合。唱起双簧?

    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外戚唯有攀附大汉这株百年老树,方能权倾天下,只手遮天。而自大贤良师始,或摧枯拉朽,或潜移默化,终归要树倒猢狲散,方能窃得万里江山。彼此利益,不可协调。如何能暗中联手。

    忠与义,情和欲。在时人看来,乃泾渭分明,断不可混为一谈。

    何为欲?鱼与熊掌。一言蔽之,便是利益。鱼所欲,熊掌亦所欲。当二者不可得兼时,舍鱼而取熊掌。此,便是利益最大化。良禽择木,趋利避害,说的皆是欲。

    何为情?不计利益。

    三墩与长姐,情多于欲。三墩与诸妃,因欲生情。细究起来,乃云泥之别。

    谈情说爱,当先与长姐、七位小姐姐、东胡二妃,安氏四妃,西域五十六妃,三百单一御姬……以此类推。

    趋利避害,当先与何董二妃、西域五十六妃,东胡二妃,钟羌慧妃……诸如此类。

    切莫混为一谈。

    越是高级的语言,越能精确区分并自我表达。

    越是高级的文明,也越能精确区分七情六欲。

    人之所以被称为高级。正因拥有比野兽更强大的情感逐层递进,及与之相匹配的自我表达。

    高级高级,以高为极。莫用情感遮掩欲望。更不可将欲望代替情感。究竟是情还是欲,需自行拎清。区别对待。混为一谈,与禽兽何异。

    爱恨情仇,七情六欲,如何表达,如何取舍,便是所谓的“道”。

    忠和义,亦是一样。时下,皆不可混为一谈。位列朝堂,为国尽忠。身居江湖,为友守义。这便是时人的日常。还是那句话。不活在当下,亲眼所见,亲身所历。如何能知晓大汉文明,竟强大如斯。

    还有一句话。遇到能,自带画面感的说书人,定要珍惜。

    不客气的说。即便是知识储备再渊博不过,所谓“专家”,没有沉浸式的情境构建天赋,亦无法还原历史的风貌。于是,文字只是文字,支离破碎。言传身教,皆枯燥无味。即便工整如一,亦了无生趣。少了那份“鲜活”。

    正如遍后世翻汉史书籍,竟无人指明,汉朝有一张承自先秦,又深入拓展,年年修善的高速路网。车,对路的要求,古往今来皆一样。正如后世高速公路的大面积覆盖,让四轮汽车迅速普及。两汉,一个出行皆需马车的时代,如何能不大力建设高速路网。正如后世皇朝将“车”改成“轿”。除去马匹稀少,道路劣化亦是主因。

    对不对?

    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何鉴别。只需问一句:大汉什么样?

    眼前是否有一汉风长卷,如《清明上河图》般,徐徐展开。

    言归正传。

    “战局当如何?”蓟王再问。

    娄圭起身答曰:“不出意外,两支黑山人马,或降或逃,断难取胜。”

    “听闻并州牧董卓,向南匈奴、鲜卑属国,借来数万兵马,欲剿白波。依诸位所料,战局又当如何。”蓟王再问。

    “白波覆灭在即。”娄圭一语中的:“先前,凡遇战事不利,白波尚能蹿入太行山中,与黑山互相借胆。今黑山老寨,悉数被我军所据。白波逃窜无门,又遇大河阻拦,进退无据,必为董卓所灭。”

    不愧是天下明主。刘备已敏锐的觉察到了,此中关联。只不过,正如先前所说。潜意识里,刘备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听命于神上宗师的白波,黑山等黄巾余孽,会与洛阳朝堂,相向而行。

    然而。时局如此波橘云诡,洛阳朝堂,与黄巾余孽,暗中呼应。彼此莫逆于心。好似天作之合。

    反常则妖。

    略作沉思,刘备居高言道:“如诸君所料。战后,白波降(董)卓。黑山二军,各投其主。董卓、孟德、何苗三人,手握重兵,又立战功。当各有封赏。或为州牧,亦未可知。如此,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大乱至矣。”

    “主公,明见。”群臣下拜。

    目光所及,皆不悲不喜。

    电光石火,刘备已幡然醒悟:“可是趁火打劫,借梯登高之计。”

    “臣等,不敢瞒主。”娄圭再拜。

    如拨云见日。刘备遂想通一切:“此计,必出文和之手。故而南匈奴与鲜卑属国,这才假以重兵。”

    而“白波四将”,杨奉、李乐、韩暹、胡才,必亦先得右丞授意。草草战罢,甚至不战而降。

    若如此。董卓尽得白波精锐,实力暴涨,野心毕露。再与大将军何进,里应外合,铲除异己。自以为胜券在握,于是掉以轻心。一不留神,重蹈前大将军窦武之覆辙。何进身死族灭,董卓必兴兵报仇。诛尽宦官,权倾朝野。废立新帝,嗜杀如命,乃至关东诸侯群起来攻。

    那时,蓟王只需兴仁义之师,便可一战而胜。如光武故事,再兴汉祚,登基称帝。

    贾文和,果然神鬼奇谋。

    刘备欣然一笑:“左国令。”

    “臣在。”士异肃容下拜。

    “传檄天下,命白波出山投诚。孤,既往不咎。若抗命不从,杀无赦。再传语黑山余贼,家小尽入孤手。还不北上乞降,更待何时。”

    “臣,遵命!”士异眸生异彩。

    蓟王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岂能权谋篡国。

    如此行事,与孟德何异。

    。九天神皇

 1。152 传檄天下

    新帝与先帝不同。

    为与先帝自行区分。反其道而行之,做一有道明君。于是,新帝自继位以来,虽低调到未改年号。然却憋着一口气,准备干几件轰动天下的大事。从此名著青史。

    首当其冲,铲除十常侍。

    除去沽名钓誉。此,亦是稳坐皇位之必须。

    作为先帝身旁近臣。以被先帝唤做阿父与阿母的张让、赵忠为首,十常侍朋比为奸,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敛财无数。说是天怒人怨,亦不为过。稳坐社稷第一毒瘤。

    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迅速坐稳皇位。没有什么,比树立一个人神共愤的仇恨目标,更行之有效。

    只需新帝下定决心,铲除十常侍。外戚、党人、宗室,乃至满朝文武,朝廷内外,皆会迅速向新帝靠拢。若事能成,天下人自无不拍手称快。

    且先帝自身,亦有迫切所需。

    十常侍把持宫中内外,诸多大权,新帝饮食起居,皆出十常侍之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新人换旧人。新帝不可能将自身安危,拱手让于十常侍。事关生死,新帝必要辅立新人。

    换言之,铲除十常侍,不仅能助新帝掌控南北二宫,自身安危。更能令新帝坐稳江山。把控天下。于公于私,于己于人,皆是重大利好。

    此,正是新帝重用以黄门少令左丰为首的中黄门、小黄门的根本原因。

    当然。左丰与蓟王相交莫逆,世人皆知。重用左丰,亦有笼络蓟王之意。

    曾与蓟王颇多类似。同为诸侯国主的新帝,内心其实很清楚。能从楼桑村少君,一路晋升为王。拥千里之土,八百万民。蓟王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

    更可贵的是,蓟王恪守臣节,从未有非分之举。且仅凭先帝临终之言,便力排众议,兄终弟及。扶立自己为帝。须知,合肥侯与蓟王,从未往来,甚至素未蒙面。双方根本没有利益关系。

    更何况,从个人得失角度而言。新帝为合肥侯时,惨淡经营,别无余财。蓟王若与何后暗中交换。扶立皇长子登基,获利何止百倍。远超四县之地。

    之所以将皇天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汉帝位,双手奉上。完全不计个人得失,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