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人亦是刘备熟人。乃寄居白湖水榭,自号沉月阁主的士异。

    冲刘备狡黠一笑。士异这便将目光投向乌莲。审视胡女片刻,又不禁凝望刘备,眼神颇多深意。

    刘备直接用白眼怼回。

    根本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好吗。

    再说,彪悍如王妹,又怎会是良配?

    乌桓不习跪坐。

    父子男女,相对踞蹲蹲坐。以髡头光头不留发,只在前额或两侧留一小绺为轻便。妇人至嫁时乃养发,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汉女有簂guó步摇。

    也就是说,此时的王妹,也是髡kūn头一个!

    以至于习惯了大汉凤仪的刘备,根本没发觉嘴里叼着个羊腿的髡头少年,会是个女人!

    恩师和挚友的意思,刘备都明白。想要天下名骑,笼络这位乌桓王妹是必须的前提。可是行美人男计,是不是有些下作啊。

    再说,自己还年幼,根本不通男女之事啊。

    看向恩师。

    恩师笑着抚须:徐徐图之。

    “”

    恩师果然是恩师。

    乌桓突骑对外的身份是王妹护卫。乌桓内政,皆由其自治,涿县官吏不便插手。本朝对乌桓多行怀柔之策,只要不发生恶件,也就听之任之了。

    人马具穿铠甲。

    锻造技艺很粗糙,防护力自然也就一般。当然,这是与楼桑精卒相比。

    马铠最初起源于战车时代对战马的防护。始有皮制当胸对马匹进行单独防护,到了当下,已有十分完备的铁制全身铠,魏晋时称之为具装。

    现在,就叫马铠。或叫大铠。

    马铠有铁质,亦有皮质。一般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组成。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全身皆有铠甲保护。

    乌桓突骑的马凯,和骑士铠一样。都是铁衣、皮甲混搭。甚至还杂有兽骨缝合其上。

    总之,很符合蛮族的时代风貌。

    然而,在我桑麻为裳,楼高成夏,的楼桑,蛮族的风格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尤其是在校场,被崔霸、韩猛为首的骄兵悍将,连番挑落马背。尤其是楼桑众将身上,竟能令箭矢尽数崩落的搪瓷札甲。看的这群突骑险些崩掉眼珠。

    即便是号称射雕手的乌桓神射,也不过在札甲上崩出一个白点。

    比起能挽三石弓的射雕手脸上的震惊,韩猛更是满脸肉疼。崩掉一块搪瓷,这块甲片就要整个摘去,换上一片新甲。虽说炉工烧制搪瓷已十分熟练,可那也要空费少君侯私钱!

    端坐在场外的刘备却欣喜若狂。

    百名突骑中竟有十多位射雕手。真不愧是王妹护卫!

    黄忠亦笑。终有几个可充作陪练的神射了。

    左右看过,刘备这便向黄忠言道:校场阔而空旷,不如建满重楼。改成竞技场?

    黄忠问道:敢问少主,何为竞技场?

    刘备这便细细说来。

    黄忠听罢,这便笑道:原来是演武场。

    说解字上说:“场,祭神道也。一曰田不耕,一曰治谷田也。”场,意为祭神的平地。不事耕种的土地,以及收打、翻晒谷物的平坦地也称之为场。

    因是校场的升级建筑群,所以演武场,又叫大校场。

    一般来说,演武场的旁侧要建一排主持练兵、教官休息、日常办公之设施。如阅兵台及其三合院形式的附属建筑。又在三合院附近或在大门外设立台基。台基上做旗杆台,以便竖杆挂旗。有的演武场还设双旗台。

    演武场可大可小。一些大户人家,往往在后花园辟演武场供家人练习武艺。刘备少时随三叔练习射箭的老宅后院,便可算是一个小演武场。

    比起一侧建重楼的普通演武场,刘备却决定围绕校场,建满一圈。

    将汉代三合院,变成后世的四合院落。

    三合式建筑,是当下岭南民居的建筑类型之一。此建筑主要由三幢房子组成一个凹字形。前面一幢横置长屋,其余两幢对称于长屋背后两侧,当中用矮墙连接,构成后院。房屋两侧或一侧,有走廊。并设斜梯通往后屋。后面的两屋,一为厕所,一是畜舍,诸如此类。

    少君侯又要大兴土木?

    哦。

    为何我要说又?

    又为何我还要问?

    白湖边渐渐撤去的脚手架,和越发填满湖岸空隙的天际线,让早已习惯大建造的邑民们,颇为不适。听闻藏在宗祠后的校场,要扩建成演武场,邑民们纷纷弹冠相庆。少君侯对这片哺育他的热土,从来都满满的热爱啊。

    君不见就连高楼的屋檐轮廓,都被小手指粗细的钢条包满。

    据说此能防雷击。

    反正,无论电闪雷鸣,疾风骤雨,楼桑依旧稳如泰山。

    规划中的演武场四周重楼,高低有序。地下为囚牢。一层为大马厩、草料房、鞍具房、工具房、兵器室。二层是兵营、学堂、医馆、病舍、南侧二层之上建观礼台。

    东西二侧,设有进出的门洞和谯楼城楼。

    北侧还有三楼、四楼、五楼。三楼前部是观礼台,后为部将精舍。四楼前部同是观礼台,后部亦是精舍。五楼为少君侯独享。

    待建成,名骑精卒皆驻于此。日日训练,杀声震天。恰逢列阵比试,宗人附民、学生游子皆登台观赏。遂成一景。又因校场在西,背靠野林。遂得名:西林烽鼓。

    “军中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形声相传,须臾百里,非人所及。”

 1。109 旧友重聚

    春末远来一友,正是中山张世平。

    借助设在邑中的置驿,苏双和张世平常有书信往来。所说也多是马事。听闻刘备北上贩马,竟去了右北平郡。张世平欣喜若狂,这便日夜兼行,赶来相见。

    远远就见连绵的楼阁从一片碧水中缓缓升起。水鸟齐飞,雉鸭共舞。宛如人间仙境。

    沿着整修一新的官道,抵达楼桑。

    官道东、西、南,三个入口,皆建有双阙门楼。西阙后不远,便是宗祠。东阙后不远,便是陆城侯府。而楼桑南阙,乃和置舍连成一体。

    中山郡在涿郡西南。自当入南阙。

    近前一观,有阙无门。大吃一惊。仰看横跨头顶的阙楼覆道,张世平不禁为好友担心起来。楼桑富庶,扬名北地。如今有阙无门,若有贼众来攻,如之奈何?

    带着满腹狐疑,张世平入了邑中。

    无需问路。邑中虽天翻地覆,可官道犹在。只需一路向东,便可抵达陆城侯府。

    重楼高阁,叠砖累瓦。堆高成阶,排铜成钉。气势恢弘,壁垒森严之外,还另有一新奇处。只见门楣上悬一匾。乃是恩师卢植手书:陆城侯府。

    本用来发布告示的扁书,竟被用在了这里。刘备果然不拘一格。

    这便翻身下马。拴好马匹,整理衣冠,将名帖递给门前守卫。不多久,苏双便冲出门来。不由分说,这便拉起张世平向西折返。

    沿桥楼旁的集市,向清溪上游而去。

    “你要带我去哪里?”穿行在热闹的集市,眼睛根本不够用的张世平,终于想起来询问。

    “去马场。”苏双答道。

    “少君侯又新建一座马场?”张世平惊问。

    “然也。”苏双头也不回的答道:“月前刘备从北地带回良马两百余,突骑百骑ji携乌桓父老一千口余。突骑驻在邑中校场,乌桓邑落楼桑盛之不下,便安营在野林深处”

    “原来如此。”张世平听明白了。敢情刘备贩回来的可不仅仅是战马啊!

    少君侯府苏双,谁人不识。一路上招呼不断。人人皆有笑脸。张世平这才记起,貌似苏双仍唤少君侯刘备?

    如此直呼其名,非亲密至交不可为!

    从名曰塔吊的高楼下穿过,行不多远,便出了港口。脚下青石堤,一侧是清溪白波,一侧是翠绿秧田。再行一段,入目是一个优美的几字河湾。陂渠下的百亩清溪谷地,正是刘备家良田。

    沿着青石堤再往西行,便是野林边缘。

    野林被清溪一剖成二。清溪两侧的水田和野林边缘,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田埂便是树垄。郁郁葱葱的野林,好似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楼桑西翼。

    林中水网密集,颇多湿地。据三叔说,除去清溪,还有数条纵横交错的溪流在林中藏匿。

    甚好。

    一般贼寇,根本无法穿越这片野林。

    这条沿清溪修筑的石堤,是唯一的通道。石堤消失在野林边缘。转而变成一条碎石路通连。道路亦脱离河岸,笔直的深入林中。路上树木多被砍空。偶尔残留几个树墩,也被刻上了标记。想必不久便会有人来移除。

    林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嫩枝上残冰犹挂。吸入凉气,鼻腔微寒。张世平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谁!”头顶响起一声炸雷。生生把张世平震了一跳。

    路边一棵大树枝杈之间,竟建有一座巢居!

    “巢居”,是指远古先民们在树上用树枝搭架而居,或底层架空上层居住。因似飞禽筑巢而得名。

    大略是干栏式房屋的前身。献中亦有巢居记载。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

    诸如此类。

    而建在林间碎石道旁的这座巢居,显然是警备之用。和楼桑邑中林立的望楼,用处颇似。

    苏双笑着招手:“是我。这位是中山旧友,特来寻刘备!”

    “是苏双啊。”坚木女墙后,探出一个髡头长须的中年胡人:“少君侯就在砦中,你且自去!”

    若不是亲眼所见,张世平怎么也想不到字正腔圆的幽州官话,竟出自胡人之口。随即醒悟。此便是随刘备南归的乌桓族人。

    “好。”苏双冲胡人招了招手,拉张世平继续前行。

    沿途还有不少巢居。隐匿其上的乌桓人,皆善射。巢居望楼,自然是刘备灵光一现的新设计。

    分道扬镳的碎石林道,终又与清溪重聚。

    一座崭新的廊桥,横跨溪水。且还留出了足够高的船道。廊桥亦有人驻守。见是苏双,这便升起桥门,放两人进入。

    河对岸,便是一座由坚木和夯土版筑而成的城邑!

    苏双笑道:“刘备说,还需再包层砖。”

    等过了河,站在城邑下,张世平这才窥见门上刻字:西林邑。

    环视着深入密林的邑墙,张世平不禁咋舌道:“怕是不比楼桑邑窄多少。”

    然而,伐木筑垒,平地建坞,据以自守

    真的没问题吗?

    没问题。

    世家豪强筑堡自守,蔚然成风。何缺刘备一个。

    再说本朝对乌桓多行分化怀柔,又岂会妄动刀兵。

    只要这支乌桓守法经营,不起纷争,便会相安无事。再说,若乌桓真起刀兵,祸乱的也是楼桑邑。少君侯自作自受,又岂能怨得了旁人!

    故而,涿县官民,并无忧患。

    入了邑中,张世平不禁会心一笑。邑墙圈起的这片林间草场内,散落着大大小小的乌桓帐篷。除了正在搭建的马场,并无其他建筑。想必大半劳力都用来砌墙了。

    刘备一行人正站在刚刚圈建的马场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