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异轻轻点头:“自然不同。”说着,这便在心底叹了口气。刘备善识人。但凡被他看中的,必是人中龙凤。

    想到这里,这便展颜一笑:“你说那童子,叫何名?”

    “东莱太史慈。”乌莲脱口而出。“”,。

 1。119 北海一龙

    夏末秋初。草长g马肥。

    正是贩马好时节。

    张世平和苏双,这便要启程北上,前往右北平贩马。苏双年岁虽小,却深谙马道。后院马厩雇佣的数位宗人,都以苏双马首是瞻。今日要出远门,这便细细交代,反复叮嘱。生怕宗人有失,殃及马群。

    白湖水砦。黄叙、太史慈皆在。有了太史慈的陪伴,野惯了的黄叙最近也收心不少。日日去学坛聆听恩师教诲。这让没能将太史慈收入门中的卢植恩师,颇为欣慰。吾门亦出彪虎!

    亦让黄忠尤为欣慰。

    此去不仅有刺奸、精卒数人从旁护佑,还有乌莲族人作伴。轻舟熟路,断不会有失。刘备亦提前去信告知程普,助二人成事。毕竟两人年少,又是初去。刘备还是免不了担心。

    与众人道别,张世平和苏双相伴登上楼桑舫舟,这便顺流而去。此大船乃是程普回赠。

    送走苏双和张世平,闸门缓缓落下。刘备等人遂乘扁舟返回水榭。

    黄叙、太史慈还有课业在身,急忙告辞离开。刘备闲来无事,便转去了沉月阁。

    扁舟先送二人上了滨水长廊,这便缓缓驶向士异居所。

    隔三差五来一次的乌莲,自是不在。掀开丛丛轻纱暖帐,刘备信步走到堂前。脱去丝履,循着一缕悠扬的琴音,上到二楼。见到了正在抚琴的沉月阁主,士异。

    两人初见是,士异刚刚及笄。如今年岁渐长,颜色尤为瑰丽。

    刘备此时正年少,更多是赞美欣赏,别无他意。

    “琴音高亢,必有英雄窃听。”王异笑着停琴。

    刘备亦笑着走到近前,行礼道:“却是小弟,何来英雄。”

    王异笑叹:“楼桑繁华如梦,少君侯日积斗金。编户齐民,拖家带口。忠义之士,纷纷来投。车水马龙,名流齐聚。能成此事者,岂不称英雄?”

    刘备得意一笑:“确实不易。”

    王异盯着刘备神采奕奕,清澈见底的双眼,忽又轻声说道:“因何来寻我?”

    “无事。”刘备笑答:“刚好顺路,便过来看看姐姐。”

    “可是想问乌莲之事?”士异追问。

    “问她作甚?”刘备吁了口气:“那日算了,不说了。偷得浮生半日闲。姐姐琴音与家慈多有不同。可否为小弟抚琴一曲。”

    “好。”见刘备确实无事,士异心中不由一喜。这便素手调琴,为他轻弹一曲。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不闻香。”刘备凭栏俯瞰,趁此良辰美景,不禁出口成章。

    士异细细品味,便出声相问:“为何满架蔷薇,却不闻其香?”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刘备笑道:“夏日既长,我又久坐。如何还能闻见花香?”

    士异眸生异彩。略作思量便一声赞叹:“妙哉!”

    “如今楼桑大治,你又复爵。今后将作何打算?”士异素手抚琴,以闲话相问。

    “走一步看一步。”刘备想着即将到来的黄巾之乱,这便语气一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到哪算哪。不求马到功成,毕功于一役。但求且看且走,无愧本心。至于成与不成,亦在天不在我。”

    伴着抚慰心神的琴音,刘备这便临榭高卧。不多时,已睡意深沉。

    士异不时抬头,打量着刘备青涩未退的脸庞,不禁也神游天外。

    暮色渐深。有一扁舟顺流而来,泊在滨水石阶前。公孙氏纵身跃上水榭。上楼环视,这便放下心来。冲士异盈盈一礼,便轻轻走到刘备身前,拦腰抱起,告辞离开。

    士异以琴音相送。从始至终,两人未出片语。

    刘备这一觉睡的甚是深沉。险些误了夜课。公孙氏不忍打扰,母亲上来把他唤醒。井水敷面,这便一蹦而起。接过母亲递来的糖饼,急冲冲奔出府去。

    门前侍卫已列队多时,一路穿街过巷,护送少君侯入了楼桑学坛。

    偷来半日闲暇,已是奢侈。岂能业荒于嬉?

    黄县,蓬莱海港。

    三个浑身泥泞的儒生,气喘吁吁的冲到田氏海船旁。

    “且慢起航!”儒生中的一人,振臂高呼。

    甲板上的商队主事,闻声走到船舷边查看。只见三人合力背负一名老者,面露焦急。

    主事出声询问:意欲何为?

    那儒生答曰:欲去楼桑为老父寻医问药。

    主事随即示意搭上艞板yào bǎn,放三人上船。

    问过方知,众人从北海朱虚县一路驾车而来。出黄县后,官道泥泞,马车深陷泥坑,这便弃车步行,赶在大船出海前,合力将老父背到港口。

    少君侯言犹在耳,管事这便笑道:诸位且安心,此去正是楼桑。舱室已备好,且下去歇息。

    众人大喜,长揖谢过不提。

    “幼安,我等此去,该当如何?”左侧儒生问道。

    “根矩,我亦不知。但却听闻卢子干在楼桑学坛授业。我和子鱼与他有同门之谊。不妨先去投奔他。”中间背着老父的儒生,这便说道。

    “你与子鱼竟和卢子干是同门,我怎不知?”左侧儒生又问。

    “我们皆是陈廷尉的著录弟子。只有数面之缘,并未深交。”右侧儒生答道。

    “原来如此。”左侧儒生轻轻点头,又道:“且不知楼上少君侯是否如传闻那般礼贤下士。竟为一黄口孺子倒履相迎。”见无人答话,这便自笑:“还听闻楼桑松泉酿世之甘霖。此去定要品尝一番。也算不枉此行。”

    右侧儒生轻声道:“当为叔父治病要紧。”

    左侧儒生正色道:“这是自然。”

    安顿好老父,三人沐浴更衣,自行洗去儒袍上的泥点污渍。海船已经起航,陆地渐渐远离不见。三人临窗而坐,各有心事。尤其是中间那位儒生,脸上满是愁容。

    父亲病来如山倒。遍寻良医,耗尽家财,也未能痊愈。今已入膏肓,生死一线。听闻楼桑少君侯建义舍医馆,施汤送药,活人无数。这便和两位好友结伴前往。

    路途漫漫。既为人子,纵然只剩一丝生机,也要尽力一搏。

 1。120 尚未割席

    西林邑。

    铁匠铺坊日夜赶工,绕着邑墙的铁轨,终于铺设完毕。铁轨一米重约十六斤。皆是上好的灰口铁所铸,涂油蜡防锈,亦能润滑。车楼下设三列六轮,外裹钢片,可在铁轨上往复滚动。遇转角,亦能自转。由房中青壮以力驱动,绕行邑中,众皆瞠目。

    尤其是乌莲和她的族人。甚至伏地叩首。口中念念有词。

    “如何?”刘备笑着把她从草地上拉起。

    “少君侯真乃天人也!”乌莲还能如何,愿赌服输:“小女子拜服。从此鞍前马后,相伴少君侯左右!”

    “如此甚好。”刘备得意一笑。只是这算收家臣,还是纳妾?无妨。只要知道乌莲和她的邑落,至此便被绑上战车,随他驰骋天下,就行了。

    在千余口乌桓人的见证下,刘备和乌莲歃血为盟。共赴生死。

    百名突骑,策马狂奔。口中呼喝不断,虽不通胡语,刘备亦喜气洋洋。而站在身侧的乌莲却面露娇羞,艳如桃李。

    这些都不是重点。

    楼桑八将,两百精卒,一百名骑,弓弩手、刀盾兵,刺奸贼捕,水军部曲再加上楼桑坞堡纵横,水田遍地。保管贼人有来无回。

    乌桓千口,百余家。车楼建造不难,也无需着急。毕竟还有帐篷可居。

    慢慢来。

    返回侯府,长兄刘已等候多时。

    问过方知,是恩师遣他来唤。刘备不敢怠慢,这便和大兄相伴前往学坛。

    大兄路上告知刘备,恩师停课一天。说是有同窗来访。

    何人能让恩师罢课?

    刘备顿时来了兴致,这便急忙赶去相见。等赶到学坛后院恩师宅邸,堂上已有访客。

    大兄先去通报。听闻刘备之名,客人纷纷侧目来看。刘备表情淡然,早已见怪不怪。

    随大兄入堂。刘备先行弟子礼,又转向三位年轻儒生平揖一礼。

    恩师言道:此乃北海一龙。华歆,邴原,管宁是也。

    刘备岂能不知!

    华歆素有才名,向与邴原、管宁相友善。时人称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这便再次行礼。

    三人亦回礼。

    大兄取来坐垫,刘备遂坐于恩师身侧首席。大兄自居于次席。没办法,在恩师面前当排入学早晚。而非年龄长短。

    恩师又道:少时,我与子鱼、幼安皆拜在陈廷尉门下,为著录弟子。几位师弟从北海远道而来,向你求医问药。

    陈廷尉,便是威著南邦的陈球。

    刘备急忙问道:何人有疾。

    端坐末席的管宁,这便肃容答道:正是家父。

    历史上,管宁年十六丧父,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纷纷赠予他治丧费用,管宁却全都推辞不受。凭一己之力为父亲送终。

    管宁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一日,宁与歆共种园蔬,锄地见金。宁挥锄不顾;歆拾而视之,然后掷下。又一日,宁与歆同坐观书,闻户外传呼之声,有贵人乘轩而过。宁端坐不动,歆弃书往观。宁自此鄙歆之为人,遂割席分坐,不复与之为友。

    后来管宁避居辽东,常戴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肯仕魏。而歆乃先事孙权,后归曹操,且风传有破墙收捕伏皇后一事。

    终身不肯仕魏的管宁,此时刚好十五岁。

    换句话说,管父死于明年。

    而三人好友,此时还未割席断交。

    终身不肯仕魏的管宁,愿意助我呼?

    刘备一时恍惚,未能听见恩师言语。大兄偷偷拉了拉他的长袖,刘备这才回过神来。

    这便沉声说道:管师叔既来,备定当全力相助。事不宜迟,速去医馆。

    管宁大喜过望,这便长身而起,五体投地:谢少君侯。

    刘备急忙离席扶起:师叔万万不可!即与恩师同门,便是备之长辈。恩师当面,没有君侯,只有门徒。

    管宁眼中含泪。一龙中的两位,亦对刘备颇多好感。

    礼贤下士,少君侯名不虚传。

    将管父送往义舍医馆,交由良医诊治。又安排三人在客舍三楼精舍住下。刘备回禀恩师,这才返回府邸。

    恩师说,三人是乘田氏海船而来。刘备不禁暗自得意。先前为太史慈母子,特意登门拜谢。且有言在先,若遇北上楼桑者,尽可接来。

    果收奇效!

    恩师还说,三人皆敬重名士陈寔。想必也都愿拜在陈寔门下。意思是让刘备想办法留下三人。

    管宁此时不过十五岁。华歆虚长一岁,所以是龙头。邴原年纪介于二人之间,自然是龙腹。

    虽未及冠,却已颇具才名。如今三人同来楼桑,如此天赐良机,刘备岂能错过?

    想了想,这便转去了义舍医馆。

    义舍三层,重症监护病房。

    换了病服的管父,已被妥善照看。馆中良医也来诊过脉。说乃是胸腹受创,内伤淤血所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