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7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臣有一虑,不得不说。”太医令言道。

    “且说来。”何太后言道。

    “太后圣体,本就异于常人。且未经人伦,又前剖腹产子。今恐仍需如此行事,方可保太后母子平安。”医者仁心。张奉实言以告。

    “无妨。”何太后已先知先觉:“却不知,朕可否选定时日。”

    “足月前后,皆可由太后择日。”张奉又补充道:“当不出五日之内。”

    “前后十日。”何太后又问。

    “正是。”太医令不疑有他。

    “如此,甚好。朕既已知晓,断不会有错。”何太后和颜悦色:“太医令且自去。”

    “臣,告退。”

    待太医令出殿。何太后又道:“来人。”

    “老奴在。”长乐太仆郭胜,趋步入内。

    “速去传语大将军。”何太后轻提一口气:“依计行事。”

    “喏!”郭胜浑身一凛。万分小心,自去传命不提。为万无一失。先前,太后已命大将军何进,从掖庭令毕岚处,取宫生子,及有孕宫人名册。凡有孕宫人,皆请千秋观高人暗中相面。凡孕期相近,且有宜男之相者,皆被暗中豢养。只等时机一到,与太后同时剖腹。如此,足可确保太后“产下”麟儿。而非麟女。

    蓟王都,倭妃那美,亦将临盆。

    岁前,蓟王先娶倭女王,后娶士贵人。娶倭女王,恰逢仲夏,时群仙会正如火如荼。得蓟王百般优待,各方高人通宵达旦,乐不思归。于黄金台上,四方馆中,舌辩同道,鏖战正酣。新婚燕尔,蓟王百般呵护,潜心贯注。后命其与高等女祭司安娜塔西娅、并翟姜、麻姑等人,共掌观天阁。主:观云物、察福瑞、候灾变。汉水神女延娟、延娱姐妹,天台二女仙皆入住其中。

    群仙会末,麻姑飞针夺元,又千里投怀,受孕何太后。如此神术,惊世骇俗。蓟王如何能不忌惮。此事“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若再有人花费巨资,遣女仙盗采精元。蓟王焉能无备!所谓“隔行如隔山”。仙人自有仙人守。

    换言之,观天阁另一项隐秘要务,便是首当其冲,护王宫安危。确保不会有仙人,不请自来。盗采蓟王精元。仙门代代相传。此女仙,虽非彼女仙。然出身背景,个人特征,尽量比同。如此代代相传,方能以假乱真。比如,此代汉水神女,延娟,延娱,当真出身东瓯。二姐妹亦皆:“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与传说一般无二。

    惠帝三年(前192),封欧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七国乱时,东瓯与七国为盟。后吴王刘濞败投东瓯,汉廷密使游说东瓯王,杀刘濞抵罪。刘濞之子逃至东瓯邻国闽越,唆使闽越王,攻打东瓯泄恨。东瓯遂向汉廷求救,奈何汉军至,闽越撤,汉军退,闽越复扰。武帝建元三年,新任东瓯王不堪其扰,遂请纳地全国,迁徙汉朝。武帝乃许。东瓯王率部众四万余,北迁庐江。东瓯遂并入中央王朝,地域则划归会稽。

    传闻,延娟、延娱姐妹,亦是王裔。仙门传承,极为严苛。正如巫山神女与楚王。亦如麻姑仙盗采蓟王。

    蓟王子嗣众多,虽行避孕。然倭女王,事关倭国列岛,不可无嗣。自然受孕,安心备产。

    大秦圣祭,已先为蓟王诞下子嗣。翟姜、麻姑等人,需全大局,皆无孕傍身。此事不急。夫君鼎盛之年,大器免成。何患无嗣。

    观天阁女仙,灵秀自成。趁倭妃诞下公主,刘备遂将观天阁连同楼下正殿,取名“灵辉殿”。观天阁,功能与灵台相仿。故“灵”,乃取灵台之意;“辉”,自取月辉之意。与大震关首“云霞殿”,二崤城官堡“瑶光殿”,并称日月星,三“天光殿”。因灵辉殿,又号称蓟国灵台。故刘备为女儿取名:“台与”。“灵台得与”,言简意赅。

    依循惯例。蓟王喜得贵子贵女,百官齐上贺帖。群臣欢喜,亦因倭国乃女王主政。台与公主,必是下代女王无疑。以蓟之国力,不出三代,倭岛当尽归汉土。

    汉中,米仓山(巴岭),牟阳城。

    牟阳城,位于米仓山腹心,扼守“米仓道”。自古便是南北要冲。亦是北上汉中,南下巴蜀之驿站所在。此城地势险峻、群山环抱,二山对峙、土地肥沃。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

    牟阳,兴于夏商而盛于两汉。秦汉之交,高祖鸿门脱险,为与项羽争霸天下,秘令麾下寻适宜之地,招兵买马、囤粮积草,以待时机。斥候四处奔走,遂觅得此地。高祖于此,屯兵数年,兵出汉中。一统天下,立大汉四百年基业。牟阳鼎盛时,有民三千户,客舍数十家。

    今此城已被米贼所占。城中民户大多裹挟从贼。以“五斗米师”张修,马首是瞻。

    先前,趁天下大乱,万民饥流。张修以符水治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再以斗米反哺流民。借此发家,“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后举兵汉中,又号“鬼主”。下有“理头”、“祭酒”、“奸令、“鬼吏”,统领“鬼卒”。

    初时势大,州郡不敌。朝廷急令荡寇将军周慎,领兵讨贼。岂料屡战不胜,革职坐罪。朝廷又遣破虏将军孙坚,入汉中讨贼。张修屡战得胜,大意轻敌。被全套楼桑兵甲披身的江东猛虎,率一万江东健儿,迎头痛击。损兵折将,一败涂地。领余众奔逃此城,苟延残喘。惶惶不可终日。

    天刚大亮,喧声四起。张修怒而掀被:“何人吵闹!”

    廊下鬼卒,恭声答曰:“禀鬼主,乃大公子返回。”

    “速召堂前相见。”张修急忙起身。

    “喏。”

 1。183 瓦釜雷鸣

    草草梳洗,入前堂。

    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二代天师张衡长子张鲁,人称“大公子”。领数夷人,肃容行礼:“拜见鬼主。”

    “公祺免礼。”张修上前搀扶。又把臂相问:“身后何人也。”

    张鲁依次引见:“乃巴(郡)七姓夷王子:杜镬、朴胡、鄂顺……”

    巴郡七夷王子,依次见礼。口出巴蜀汉话,举止与汉人无异。

    张修大喜还礼:“得賨国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乎!”

    賨国,乃上古时,古賨人所建酋帮(部落联盟),秦灭巴蜀,置巴郡宕渠县,治宕渠城。国有七姓,罗、朴、昝、鄂、杜、夕、龚,共主大事。种出古巴人一支,俗称“蛇巴”。汉初始称“賨”。主事农业,长于狩猎,俗喜歌舞,敬信巫觋,骠勇善战。自秦汉以来屡享复除,故世号“白虎复夷”;又因作战以木板为盾,又称“板楯蛮”。

    “巴西阆中有俞水(渝水),僚人(賨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秦汉之交,高祖与项羽逐鹿中原,平定“三秦”时,高祖纳阆中范目之言,“募发賨民,要(约)与定秦”。天性劲勇之賨人“为汉前锋,陷阵”,屡有战功。因除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赋税。余下賨人“岁出賨钱口四十”,亦比常人少缴三分之一,保留賨人氏族、部落。封其大小酋长为王、侯、邑君;賨人于是作《巴渝舞》,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后被高祖引入宫廷。秦已定,高祖将讨关东,“賨民皆思归”。高祖“嘉其功而难伤其意”,放归宕渠。

    今汉,羌人数攻汉中,朝廷发賨人击败之,号为“神兵”。

    安帝后,朝政日非,贪官横行。賨人“愁于赋税,困于酷刑”。顺帝、桓帝时,“板楯数反”;灵帝光和二年,“板楯复反”,寇掠三蜀及汉中诸郡。因其俗好巫觋,张修在巴郡传道时,与賨人常有往来。后重金结好七姓夷王,暗结同盟,引为助力。恰逢大败,遂命张鲁入賨求援。七姓夷王,守诺来援。

    张鲁不负众望。带回板楯蛮卒三千众。由七姓夷王子统领。

    板楯蛮兵之强,何须多言。百战精卒,可挡江东猛虎。

    有其拱卫牟阳城,扼断“米仓道”。张修自当性命无虞。如何能不大喜。

    愁云惨淡,一朝散尽。遂大摆筵席,为张鲁及巴郡夷王子,接风洗尘。

    张修与张鲁同出天师道。数年前,张鲁耻母改嫁,又因长姐玉兰殒命大震关,愤而来投。与蓟王势不两立。张修深信不疑,引为左膀右臂。

    席间,张修密语相问: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张鲁答曰:孙坚江东猛虎,不可与敌,唯据险自守,可保无虞。且汉中已定,我辈退守深山。汉廷必召回京畿,不日当归。待猛虎离山,便是我辈复起之机。

    张修惊疑不定:何以知孙坚将返?

    张鲁低声答曰:京师传闻,何太后临盆在即。若诞下麟儿,必母凭子贵。三宫鼎立之势,岌岌可危。为行自保,董骠骑必急调孙坚回京,以助声威。

    张修茅塞顿开:公祺言之有理!孙坚乃出董重幕府,知董氏势危,必领命回京,毫不迟疑。

    张鲁笑道:鬼主高枕无忧矣。待时局有变,再一呼百应。据汉中,谋大业。何愁我教不兴。

    张修涣然冰释,流泪执手道:你我乃出同门,我若飞升,五斗米道当由公祺统帅。

    张鲁亦泪流下拜:父死母嫁,一门家小,皆在大震关为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非鬼主收留,鲁已死无葬身之地也。当效犬马之劳,岂敢觊觎大位。

    情真意切,场面感人。与会众人,无不以袖拭泪,心有戚戚。

    賨人“九禾酿”,甘冽爽口,后劲十足。一来二往,不由得酩酊大醉。美妇扶入后堂,张修酣然大睡。

    睡梦之中,忽闻水沫清香。身下床榻,清波荡漾。一浪接过一浪。宛如少时戏水,卧于睡莲叶上。

    “不好!”多年道行,骤然警醒。急念法咒,飞身而起。

    只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竟是化虚为实之蜃境。

    “何方同道,现身一见!”张修双掌互击。宛如金戈相击,又似洪钟大吕。天音阵阵,席天幕地。将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悉数荡尽。

    待一切化为齑粉。浪花散去,水波不兴。漫天花瓣,聚成百花襦裙。正是许久未见之张氏玉兰当面。

    “你竟未死。”张修心机百转。

    “鬼师何知我之生死。”余下花瓣,组成仙莲,将玉兰托浮于天地之间。

    “你若未死,有人必死。”张修切齿生恨:“张鲁小儿,竟敢小觑于我!”

    张玉兰冷笑:“天师道三大门徒,数你最小。本以为生性纯良,别无心机。家父弥留之际,欲传大位与你。岂料你与那二人,一丘之貉。叛出门墙,如出一辙。今日便为本教,清理门户。”

    张修仰天长笑:“好个一丘之貉!二代天师座下,三大门徒。三辅有骆矅,关东有张角,汉中有张修。煌煌天汉,时至今日,竟拜我教所赐。何其快哉!哇哈哈哈……”

    张玉兰亦笑:“所幸有二叔力挽狂澜,辅佐继父再续汉祚。”

    “认贼作父,何其不知羞也!”张修恶语相加:“传闻你深陷囹圄,被蓟王亲施肉刑。母女日夜轮替,共侍一夫。泯灭人伦,禽兽不如也!”

    “无耻妖贼!”张玉兰怒急:“继父待我如亲生……”

    见她心神不稳,张修凶光毕露:“如此心境,还敢只身弄险。纳命来!”

    话音未落,张修双掌再击。

    咣——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音爆连环,毁天灭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