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7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绍之心,刘备焉能不知。此举实不出意外。个人荣辱事小,家门存亡事大。究其根本,还是利益,割舍不易。先帝曾言:天下十分,汉室三分,豪右七分。正因眼馋名门望族,累世积财。先帝才不惜危局弄险,借黄巾之乱,血洗关东大地。

    关东人杰辈出。先帝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如何能瞒得过有心之人。于是痛定思痛。关东豪族,誓要打破原有利益链条,抢占权力高地。

    汉末大族,之所以吃相难看。兼并土地,豢养人口,无所不用其极。除去大发国难不义之财。拼命壮大,为求自保,亦是重要原因。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一来二去。便将自己吃成了人人喊打的“宗贼”。宗贼与列候,绝非民间与官方之别。“不告而取谓之窃”。趁万民流徙,大肆圈占荒田。又筑坞堡自守,两面三刀,常与贼人沆瀣一气,为害乡里。天灾又加人祸,郡县便有少数自耕农,亦纷纷破产。不得已,宰卖田宅,自卖为奴,举家避入豪强坞堡。如此日积月累,蚕食鲸吞。不出百年,门阀终于垄断天下。

    大汉非功不侯。封侯拜相,非立大功者,不可得。即便得十里,乃至百里封邑,亦需国相治理。王侯皆不治民,唯取衣食税租而已。然在豪强坞堡内,“家奴”之生杀大权,皆握于“主人”之手。甚至一季辛劳,所获几何,但凭豪强一言而定。久而久之,“族规”堂而皇之取代“国法”。“私刑”泛滥,大行其道。无有人权,何来民权。

    逐利乃人性使然。若无掣肘,放滥而为。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榨取高额利润,无所不用其极。人性之贪婪,无有底线。农人与农奴,一字之差,云泥之别。

    蓟王重开二十等爵,便为引人向上,又引人向善。广开商道,尽量削弱田地价值,亦是趋利避害。“阳关大道你不走,地狱无门偏来投”。蕞尔小贼,欺孤刀不利乎。

    “夷洲(台湾岛)、澶洲(吕宋岛)、珠崖洲,皆堪比一郡之地。兴建港城,乃为百年大计。”蓟王环视群臣:“有元基(阴修)‘三举乡党’,美玉在前。诸位当踊跃举荐,不拘一格。”

    “老臣,举门下弟子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文思敏捷,懂音律,能鼓琴,名著学坛。堪称‘奇才’。”王子馆蔡少师,起身奏曰。知蓟王专开朝议,商讨荒洲通航事宜,遂于百忙之中,驱车前来。内举不避亲,正当如此。

    “蔡师高徒,孤亦有耳闻。只是荒洲孤悬海外,蛮夷环伺左右。不比中原繁华便利。何不待补长吏之缺。”蓟王劝道。

    蔡邕笑答:“回禀主公。老臣既称此子‘奇才’,必有异人之处也。来时私与老臣言:不愿半道登车,甘愿从始而终。于荒洲之上,督大汉雄城,向化山岛蛮夷。乃平生之幸也。”

    “原来如此。”刘备欣然点头:“三洲可任选其一。先为比三百石港长,待民满万户,则升比千石港令。开拓荒洲,能得三县之地,可为郡守。”

    “老臣拜谢。”蔡邕门下,高阳令顾雍,德才兼备。上任以来,政绩常列前茅。蓟王曾言其有“宰相之姿”。二千及冠,指日可待。阮瑀年长而晚到,故列顾雍之下。自求开辟荒洲,其志远大。不甘人后之心,足见一斑。

    待蔡邕落座,上庠令郑玄亦起奏道:“老臣举汝南应仲瑗。”

    话音未落,便有人惊呼出声。能令蓟国肱股重臣,殿前失仪,必是大贤。

    略作思量,刘备喜道:“可是著《风俗通义》之南顿应劭!”

    “正是。”郑玄笑答:“应仲瑗,深谙法家。本已应车骑将军何苗所辟。然因有一事不明,半途北上蓟国,与老臣坐而论道。数日不眠不休。才情斐然,尤精《春秋决狱》。如此高士,焉能明珠暗投。”

    “其人何在。”蓟王忙问。

    “正于老臣精舍,酣然长睡。”郑玄答曰。

    “公业。”

    “臣在。”门下督郑泰,自侧席入殿。

    “速去学坛,切莫叨扰,恭候便可。”

    “喏。”郑泰领命自去。郑泰大名,海内皆知。能得郑泰恭候,何其幸也。

    待群臣议毕。右相耿雍,起身奏报;“禀主公,博士祭酒左伯,亦荐大贤出仕。”

    “左祭酒所荐何人?”刘备顿起兴致。左伯专攻造纸,印刷,诸如此类。平日深居简出,醉心技艺。不知举荐何人。

    不等右相奏答,蓟东尹钟繇,已起身笑问:“敢问右相,可是河东卫伯觎。”

    “正是安邑卫觊。”耿雍笑言:“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著称。凡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博古通今,多识典故。兼通法家,尤善刑律。先前多为人撰写碑文,后不厌其烦,避入深山。闻蓟国首开刊印典籍之先河。于是乔装于工匠之中。欲学造纸之术。岂料一时技养,阴凿活字,刊印成册。竟一时风靡国中。遂被左伯识破。”

    “原来如此。”蓟王不禁莞尔。

 1。197 笑林始祖

    “正因我刊印风盛,世之书法大家,皆慕名来投。”门下祭酒司马徽,起身奏曰:“老臣亦举一人,乃阳翟邯郸淳。”

    “可是‘邯郸笑林’。”右相耿雍,脱口而出。国中茶寮多说笑林,其言幽默诙谐,引四方宾客无不捧腹。

    群臣皆会心而笑。生性诙谐之右相,与邯郸淳,自当颇多相契。

    “正是。”司马徽笑答。

    邯郸淳,一作浮,又名竺,字子淑(一作子叔),又字子礼(亦作正礼)。颍川阳翟人,与司马徽乃是旧识。自幼便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又懂“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方圆遐迩,皆闻其名。后拜书法大家扶风曹喜为师,刻苦磨炼,遂成书法大家,名动京畿。《书小史》称其:“志行清洁,才学通敏,书则八体悉工,学尤善古文大篆。”

    因习书法时,不经意之闲文逸作:《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后世称“笑林始祖”。《笑林》及《艺经》,广述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书录时下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多游艺之趣,乃华夏最早的笑话及杂技(杂戏)专著。

    “此人何在?孤亦闻名已久。”蓟王笑问。

    “人在老臣府中。”司马徽答曰:“对朝闻日报,情有独钟。”

    “公祐速请来相见。”刘备又看向门下主簿孙乾。

    “喏。”孙乾这便领命。

    须臾,安邑人卫觊,阳翟人邯郸淳,双双入殿。南顿人应劭,因在楼桑,尚需时间。

    虽术业有专攻,然二人皆是书法大家。刘备见之甚喜。不忍外派,遂留身侧,入门下署。拜为左右“门下报馆丞”,兼领王宫行人。馆丞本是四百石官。王宫行人,却可为其加官至双食六百石俸。邯郸淳,年过五旬,翩翩长者,故居右馆丞。卫觊刚过而立,正值壮年,故居左馆丞。蓟国门下报馆,乃国之喉舌。二人初来乍到,便可为国秉笔。如此重用,焉能不感激涕零。身兼文人诸技,得入报馆,正当其用。文士虽不善治国,然为国秉笔,亦足可一展所长。

    自门下祭酒进言,宫官无比秩。蓟王再定俸禄。爵俸、官俸、宫俸,“三食俸”随之确立。

    蓟国吏治,天下皆知。

    四百石以上,自比六百石始,乃仕途分水岭。受拜双六百石馆丞,二人一年所得,足破千万。全家老小,衣食无忧。所谓后顾无忧,自当奋笔疾书。唇枪舌剑,振聋发聩。

    三俸之中,爵俸最为普遍,爵民皆可得享。唯学成出仕,方能得享官俸,并自行获享与官秩匹配之爵俸,此乃“双食俸”。官中宿吏及海内大贤,方能授予宫职。宫职无比秩,若官职低于宫职,则自行加官,类同特进,再得享民爵,故称“三食俸”。

    四百石到比六百石,这条天堑鸿沟。多由“王宫行人”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故“行人”其意,亦大有玄机。

    官道仕途,能通行鸿沟,一飞冲天者。可称“行人”也。

    如此可知,爵民、国吏、宫官,循序渐进。深入核心圈层。宫官自有门籍。可进出王宫,乃王之近臣。

    窥一斑而知全豹。蓟国吏治之健全,更古未有。

    蓟之国策,出于汉而高于汉。汉朝以孝为先,律令处处得以彰显。

    “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与会官员,老者可与之平坐,并可“行驰道旁道”。严禁擅自征召、系拘老者,即使犯法,亦不得辱骂殴打,违者“应论弃市”。

    另有“父子相隐”。父子间相互隐瞒犯罪,而不受刑罚。后世以讹传讹,认为是宗法制度的司法具现。实则大谬。大汉首论孝行。参考“父子相隐无罪”。蓟王执晚辈礼,为右国令送葬。自无可指摘。

    有礼有节,乃我大汉之日常。又岂只我蓟王一人耳。

    日中宫宴时,应劭才姗姗来迟。蓟王于座前,特设客席。应劭虽独坐,却悠然自得。自有名仕风仪。

    便有官吏,长揖而出,离席敬酒。长揖乃先拜主公,离席为后敬应劭。有礼有节。

    应劭来者不拒。钟鸣鼎食,轻歌曼舞,蓟王便有所问,应劭必有所答。句句真知灼见,一时其乐融融。

    餐毕小憩,自去偏殿洗漱更衣,再入正殿。各就各位,午后重开朝议。

    蓟王问应劭心意,可愿入荒洲为长,兴建港津,向化夷人。应劭欣然应允。刘备遂拜夷洲港长,兼领王宫行人。擢升官俸至双食六百石。

    上庠令郑玄起身奏报:“学坛公孙康、公孙恭,从兄弟二人,颇有干才。精水事,知夷语。或可为主公一用。”

    乐浪太守公孙度二子,公孙康、公孙恭,多年前便入学坛。小女公孙氏,亦与田骅成亲。田骅乃刘备师弟,官拜上计丞,兼领王宫舍人。为国之宿吏。

    兄弟二人,一人勇武,一人善谋。入学数载,知行倍增。出为比三百石港长,亦得偿所愿。三百出仕,二千及冠。足慰平生矣。

    遂出轻车,传诏入殿。

    “公孙康(恭),拜见王上。”二人出身辽东,久居蓟国。得学坛名师言传身教。磨尽边郡野气,身正而令行。一改先前诸多劣习。

    刘备见之甚喜:“你父,今为乐浪太守。声名远播,半岛皆知。何不投身麾下,远比海外荒洲易耳。”

    公孙康答曰:“家父为一郡之守,得享二千石俸,已心满意足。然我等年幼,尚未知足也。”

    此言一出,殿中议论纷纷。

    “素有大志,自是极好。”刘备言道:“澶洲,广有毗舍邪(米沙鄢)人。传闻此州与倭国类同,亦是列岛之国。你二人可愿前往。”

    “我等愿往。”二人齐声下拜。

    “如此,可择址各建港津,向化岛夷。能得一郡之地,则为太守。得二郡之地,皆为太守。如何?”刘备笑问。

    “遵命。”二人再拜。

    择吉日,阮瑀领开拓船队往珠崖洲。应劭领开拓船队往夷洲。公孙康、公孙恭兄弟二人,领开拓船队同往澶洲,为蓟国辟土开疆。

 1。198 千帆竞发

    泉州港,酉字邸舍。

    凡蓟国港口,邸舍字号,皆取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与十二时辰相匹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