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7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节既立,鸷鸟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注①)’。”贾诩一语中的。

    命吕布守卫禁中,大材小用。六百里禀过蓟王刘备。贾诩遂授予八关之权。

    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八关都尉,皆直属吕布,拱卫京畿。

    蓟王又赐九坂悬楼一栋。上、中、下,三进台院。知晓悬楼竟作价一亿角钱。吕布只是感激不尽。

    得蓟王如此厚待,吕奉先焉能不效死力。

    又得右丞谆谆善诱:“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声色犬马,骄奢淫逸,乃人臣大忌。骤登高位,更需慎而又慎。奉先切记,切记。”

    吕布句句入耳,字字烙心。时刻自省,不敢恣意。

    见吕布名动京畿。八关都尉,自备厚礼登门。牢记右丞叮嘱,吕布皆推辞不受。好言送出门去。

 1。51 天下一国

    关都尉,掌守护关隘,稽察行人车马,兼敛关税。秩比六百石。

    如伊阙都尉,乃是先帝所置八关都尉之一,掌伊阙关守卫及出入。张承自议郎迁此。张承,字公先,河内脩武人。前太尉张延次子,张范之弟,张昭之兄。以方正征,拜议郎,稍迁伊阙都尉。

    领兵入九阪坞军堡,随幕府五校同练兵。

    军司空田丰,引为知己。恰逢用人之际,遂举大兄张范,三弟张昭,出仕幕府。先前,荡寇将军周慎自汉中败归,张延坐罪免官。太尉三子,皆有才名。大兄张范,字公仪。时廷尉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於荣利,徵命无所就(不重名利,不求高官)。三弟张昭,字公显,同为议郎。

    右丞贾诩上报蓟王,遂拜二人为孟津、(小)平津都尉。兼领二地港津,修筑事宜。

    自八关筑成,洛阳号“八关都邑”起,上至先帝,下至百姓。皆期望用固若金汤的关津,将洛阳与天下隔离。关内歌舞升平,繁华依旧。关外饿殍遍地,万民饥流,又有何干系。

    然却忘了,若无天下共济,洛阳早已弹尽粮绝,百官野菜充饥,百姓易子而食。说到底,蓟王居功至伟。先前,洛阳子钱家,奉蓟王命,贳贷封君列候,亦如此例。封君县主,得衣食无忧。纷纷迁入函园九坂悬楼栖身。再闻八关交由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守备。顿觉安心。

    蓟王之所以在八关内外,修造城邑。初衷,只为安置流民。

    黄巾乱时,司隶及周遭百姓,齐奔洛阳。大将军何进却命八关都尉,严守关隘,不许入内。于是流民大量聚集,眼看暴乱在即,遂退而求其次,准许流民就地造茅舍遮蔽。黄巾之后,群盗蜂起。便有流民大胆归乡,不料田宅早被豪强圈占。远亲四邻,皆裹挟入豪强坞堡,沦为农奴佃户。苦不堪言。加之,先前各地清廉父母官,皆被归为“关东罪官”而发配大震关。乃至贪官污吏与豪强大姓,沆瀣一气,狼狈成奸。求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甚至返乡百姓,自身难保,被举家掠入坞堡。

    于是又星夜逃回。尤其河南、河内、河东、弘农等郡,豪强大姓,鱼肉百姓。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因京兆尹刘陶主政,筑潼关固守。乱世之中,民生向好,吏治清明。

    司隶之地,与洛阳权贵,沾亲带故,千丝万缕。正因如此,土地兼并,尤其惨烈。

    茅屋草棚,非长久之计。既然有家不能回。蓟王索性就地筑城,供其安居。先前大将军之所以不筑,归根结底,心无百姓是其一,别无余财乃其二,更无能力为其三。换作蓟王,万事俱备。

    孟津、小平津,督造港城。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督造关邑。除去筑路圩田,效仿大震关城,便利丝路,亦是兴盛之道。

    洛阳八关在握,内有函园客堡,丝路商人,遂将都护府城它乾、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南都宛城、北都临乡,连成贸易网络。过洛阳后,北上、南下,或顺下四渎,舟行江表,乃至海外。再加塞外商道、蜀身毒道、倭岛商道……蓟王已打通华夏全部商贸脉络。丝路沿线所串联起的:港津,关隘、城池,通邑大都,皆是“文明的节点”。源源不断,将汉家文明,输往四裔,乃至八荒。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无有例外,无可免俗。

    尤其通邑大都:长安、洛阳、宛城、临乡。商贸之繁盛,远超想象。此还是乱世。若等太平,又是何等之盛世。

    蓟国名产,贩卖天下。蓟商皆有五大夫爵。为各地郡守、县令,座上宾。称“蓟大夫”。足见一斑。天下铜钱汇聚蓟国,锻造成四出文钱,助长蓟钞流通。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蓟王赋予了时下丰富的含义。

    还有一人,后将军董卓帐下督华雄。愿赌服输。与张飞一战落败,单骑入军堡。弓马娴熟,精通武艺。能与徐晃战成平手。军正沮授,举荐蓟王,拜为军堡“军门都尉”,兼领王宫舍人。掌守兵营门禁。“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足见军门都尉之持重。赐吞光黑龙鳞,千里斑豹驹。专属兵刃,亦在加紧锻造。

    军门都尉与关都尉类似,秩比六百石。王宫舍人秩千石。于是加官至双千石俸。待立新功,再擢升不迟。如前所言,四百石以上,乃蓟吏分水岭。再加岁俸,华雄年入千万。如此厚禄,闻所未闻。乃至于发薪日,见账户一长串数字,华雄以为眼花。定睛再看,又以为赀库属吏笔误。

    属吏也是见惯不怪。和颜悦色,为其讲解薪俸组成。华雄这才幡然醒悟。属吏言道,凡蓟国六百石官,皆在王都内城,另有府邸一座。前后二进院落。可将家小迁入安居。若开设家庭户,薪俸可异地支取。临行前又道,以都尉之薪俸,可自聘书佐、仆从。诸如此类。

    华雄深谢。然出钱堡,尤未能回神。

    一路昏昏沉沉,回帐蒙头大睡。三天后,才恢复如初。

    华雄自觉受之有愧,心生忐忑。然蓟王却不以为然。能挡张飞之矛,可入准一流行列。当与徐晃、颜良、文丑,伯仲之间。足可为二千石官。今不过受领千石俸,如何能自满。

    私下问过张飞。张飞亦如刘备所言。让他安心国事,切莫见疑。

    华雄就此振奋。勤学苦练,终成良将。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以官俸养亲,时称“禄养”。

    “孝莫大以天下一国养,次禄养,下以力。故王公人君,上也,卿大夫,次也。”

    乃是说,掌控帝国的皇帝和拥有食邑的封君列侯,可凭国家与封地之租税,来孝养父母,属于上等;普通百姓的父母穷居陋巷之中,衣冠劣弊,茶粗饭淡,属于下等;卿大夫官僚,享受国家俸禄,以禄养亲,属于中等。

    又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故“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意思是说,家贫且有双亲需赡养,就不要挑肥拣瘦了。尽早出仕为宜。

    与出仕为官的儿子,共居受养,乃时下最重要的养老方式。称“移亲就养”。蓟国高俸,足以孝养双亲。将家小迁居蓟国,便是遵循移亲就养之惯例。

    知蓟王即将抵京,幕府上下,皆翘首以盼。中堡为太皇及少帝暂居,蓟王可居于东郭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若就近居于官堡蓟国邸中,亦可。

 1。52 明珠有价

    自入仲秋,骠骑将军董重,车骑将军何苗,各自相安。双方暗中角力,拼命填补大将军何进身后的权力真空。饶是如此,亦未能全盘吃下。诸如洛阳八关,南北二军及西园卫,各得其主。并不听二人号令。

    朝堂之上,大将军何进一系人马,亦劳燕分飞,各投其主。覆巢之下无完卵。终归树倒猢狲散。

    于是乎,党人声势大涨。失去外戚压制,及内官掣肘。党人正迅速占据朝堂,各司其职。其中不乏要职、雄职。

    究其原因,乃连续兵变,百官惨死,人才凋敝所致。少府张俭,举足轻重。董太皇令其迁入函园,以防不测。甚至不惜以先前高价购得之九坂悬楼,相赠。笼络之心,昭然若揭。

    至于先前传得有板有眼,与大将军何进击掌为誓,共诛内宦。已无人提及。若只是清君侧,诛内宦,大将军又岂会有今日之祸。永乐宫并云台殿之灾,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弑杀二宫太皇,虽未见只鳞半爪。然早已甚嚣尘上。洛阳人尽皆知,街头巷尾,绘声绘色。

    终归是动机不纯。大将军何进,自取其祸。然,党魁何罪之有?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吕氏春秋·季秋纪》。

    可见先民已在九月秋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恩赐之仪式。

    “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品秩)给赐。”

    九月初一。蓟王赴京前,逢大朝。授予百官,今季冬衣。请太妃并王妃,垂帘监国。再拜惜别,车入南港。登三足踆乌号,领船队奔赴洛阳。

    蓟王有令。稻收在即,国事为重。无需劳师动众。仅王傅黄忠,并左右国相,及门下祭酒司马徽等肱股重臣,到场相送。

    沿途水路皆已疏通。先有董重疏鸿池,后有何苗通阳渠。三足踆乌号,可一路无阻,直入函园阳港。

    能请动蓟王,朝堂上下,皆与有荣焉。

    一言蔽之:“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蓟国富甲天下,何必多言。

    朝廷诸多事宜,皆需大把钱货。凡了利益攸关,何董二戚必明正暗夺,互不相让。唯蓟王能令二戚避让。先前亦是蓟王力排众议,设三宫鼎足之势。今大将军兵败身死,朝政何去何从,仍需蓟王力挽狂澜。

    故洛阳百姓,皆翘首以盼。

    董太皇赐婚不久。便有门下东曹掾郭嘉,六百里上表。言:我主向来节俭。既是太皇赐婚,若只娶马氏一人,略显铺张。再说,好事成双。何不将融漓一并娶之。

    融漓乃祝融后裔,大巫之女。事关三南数百万蛮夷向化。蓟王不可不察。且融漓年纪尚小,小荷初露,情窦初开,若草草了事,反而不美。再者说来,天光三殿,各得其主。融漓当封在何处,尚无定论。疏到南宫披香殿,中书令赵娥呈报北宫瑞麟阁。蓟王批复:孤已悉知。言下之意,稍后再议。

    与汉人不同。蛮夷,神权居首,王权其次。十夷王女乃是王权。融漓则象征神权。不纳融漓,三南难安。结亲如结盟。婚姻双方是最高级的人质。蓟王威天下,从不以兵革之利。切记,切记。

    右丞贾诩已查明。马氏果出扶风大儒马融一脉。乃马融族孙。与马日磾,为从兄妹。如此算来,辈分匹配。与恩师卢植亦不冲突。甚好。

    马日磾,字翁叔。少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曾任谏议大夫,与蔡邕、卢植等人,东观典校官藏《五经》记传,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今为北军五校之射声校尉。

    奉宗族之命,代理马氏嫁娶事宜。马融曾设帐授徒,不拘缛节,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皆是门徒。尤其关西大地,享有盛誉。蓟王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