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8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铢,贬值之痛。至此,货币体系,初步建立。

    世上流通的五铢钱,仍有极多。此亦无妨。循序渐进,不出十载,天下再无两汉五铢。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上元夫人,难觅仙踪。”得何苗密报,帘后何太后蹙眉出声。

    “正是如此。”何苗表情怪异:“长信宫中细作,亲眼所见,罢筵后蓟王被二宫婢,合力架入侯台殿中。须臾便见上元夫人翩然入内。稍后,蓟王登车远去,再不见上元夫人踪迹。”

    “可有旁人入殿。”何后追问。

    “未见旁人。”何苗摇头。

    “此中必有蹊跷。”何太后言道:“再去打探。”

    何苗大胆谏言:“蓟王身侧,奇人辈出。上元夫人,恐步麻姑后尘。为蓟王俘获。待问清前后诸情,太后恐遭蓟王迁怒。不如……”

    “如何?”太后扬声反问。

    “不如置身事外。”何苗咬牙道。

    何后焉能不知壮士解腕。然就此放弃,心有不甘。急切间,忽灵光一现:“速去请守丞,前来一见。”

    “喏。”何苗这便领命。

    汉中,米仓山,牟阳城。

    得左慈手书,张鲁震惊之情,溢于言表:“左师命我等,并与板楯蛮反。”

    “竟有此事。”张玉兰亦是一惊。

    “左师何意?”张鲁未能会其意。

    “料想,必与先前诸事,大有干系。”张玉兰略作思量:“或是行‘缅匿法’。”

    “莫非襄楷……正藏身巴蜀之地。”张鲁亦醒悟。

    “事关重大,当亲赴大震关,当面询问。”张玉兰言道:“重金结好七姓夷王子,待我返回不迟。”

    “好。”张鲁无有异议。

    十里函园,阳港水砦,三足踆乌号,船宫书阁。

    “夫君,尚书令曹节,遣人送来书卷。”马氏捧匣入室。

    “速取来一观。”刘备言道。

    匣中竹简颇重,似是陈年旧物。马氏捧书上前,随口问道:“此书何人所作?”

    “乃桓帝时,襄楷‘诣阙上疏(注①)’。”刘备笑道:“书奏不省。故桓帝未曾得见,然尚书台却存留至今。”

    “原来如此。”马氏善属文,能草书,今为刘备答书记。

    刘备徐徐展开,细细研读。

    “皇天不言,以文象设教”……“杀无罪,诛贤者,祸及三世”……“昔文王一妻,诞至十子,今宫女数千,未闻庆育”……

    所谓图穷匕见。待看到结尾时,忽见一猩红画圈。

    “今天垂尽,地吐妖,人厉疫,三者并时而有河清,‘犹春秋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之以为异也’。”

    朱笔御批。必是,皇帝。

 1。78 麟不当见

    三百万字留念。

    ……………………………………

    “夫君!”马氏花容失色,显然亦窥破端倪。

    “犹春秋(麒)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之以为异也。”刘备将竹简上被重重描红的这句话,轻声读出。此句意为:如同春秋时,麒麟不当现而现,孔子书于《春秋》以示灾异。便是孔子绝笔于获麟。

    联系上文,其意自明:桓帝时,天垂异象,地吐妖气,人遭厉疫,三者同出,再加黄河水清。犹如春秋时,麟不当见而见。乃天降灾异啊。

    京房《易传》曰:“河水清,天下平。”又说“反常则妖”。

    言下之意。襄楷《诣阙上疏》,将桓帝时的种种亡国之兆,与春秋时“西狩获麟”,相提并论。

    桓帝时,宦官专朝,政刑暴滥,又比失皇子,灾异尤数。故延熹九年,襄楷诣阙上疏,谏言朝政。

    刘备生于延熹四年。襄楷上书时不过五岁。一缕残魂,穿越大汉。不知身在何处,遂问母亲:“今夕是何年?”

    母亲答曰:“延熹九年(注①)。”

    细思恐极。

    莫非,襄楷上疏时,已窥破天机。知刘备麒麟天降,了结乱世。若再往深想。更有甚者,刘备重头再阅此疏,又在稍前段落,见此句:“臣以为河者,诸侯位也。清者属阳,浊者属阴。河当浊而反清者,阴欲为阳,‘诸侯欲为帝也’。”

    好一个“诸侯欲为帝”。不正应了左慈所解谶言:代汉者,“宗王”也。

    襄楷、左慈,一脉相承。

    刘备不相信,真有人能未卜先知,窥破天机。尤其当自己一缕残魂,穿越而来。还未来及,逆天改命,便被人洞悉。怎么可能?

    然作为青史留名,被史家著书立传的著名方士,襄楷必有过人之处。

    所谓“三岁看老”。刘备少年成名。恩师卢植曾与密友言:此子可比光武。平原距楼桑数百里之遥,若得耳闻,实属正常。许,襄楷趁机潜入,暗中窥探少君侯,亦未可知。

    于是乎,作为“保皇党”的襄楷,决心为今汉,剪除“麟不当见”之害。故才与天师道、西王母等仙门,同流合污,暗行不端。

    又谓“事出有因”。

    结合《诣阙上疏(注②)》所陈条目。刘备终于找到了襄楷,参与阴谋的动机。在襄楷看来,刘备的出现,正如“天垂尽”、“地吐妖”、“人厉疫”,并“河水清”一般无二,皆是乱今汉社稷之妖孽。

    襄楷之辈,装神弄鬼,鸡鸣狗盗,刘备并不在意。让马氏惊怖的是,襄楷疏上段落,被“何人”以朱笔圈出。

    刘备名声鹊起时,桓帝已崩,灵帝继位。换言之,尘封许久的《诣阙上疏》,必是后继之君,重启研读。灵帝、废帝、少帝,皆有可能。

    如此说来,几位陛下中,或有人认可襄楷疏上所言。将刘备视作“(麒)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之以为异也”的异端。

    “启禀夫君。妾窃以为,此言,或别有深意。”马氏果然聪慧。

    “有何歧义。”刘备柔声相问。

    “太后亦生麟子。”马氏一语中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备幡然醒悟:“难不成,有人欲对太后母子不利。”

    马氏轻轻颔首:“亦有可能。”

    若如此,不可不防。太后乃阿斗生母。刘备焉能坐视不理。

    “速请黄门令,船宫一见。”刘备这便定计。

    “喏。”马氏遂出书阁传命。

    少顷,黄门令左丰,下山来见。

    “奴婢,拜见王上。”左丰伏地行礼。

    “少令且起身。”刘备和颜悦色:“坐。”

    “谢王上。”左丰伴居侧席,问道:“王上唤奴婢,所为何来?”

    “少令且看。”刘备将襄楷《诣阙上疏》,隔案相递。

    左丰离席下拜,双手捧过。再落座细观。

    “嘶——”待看到简书末尾,左丰亦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两鬓流汗,心念急转。显然,简中朱笔圈定之句,乃出某位帝王之手。

    “少令可知出处?”刘备问道。

    左丰如遭雷击,五体投地:“奴婢,实不知也!”

    “少令勿惊。”刘备离席搀扶,好生劝道:“此疏,乃桓帝延熹九年所上。书奏不省,故桓帝并未得见。想来,必是先帝以降,后阅此疏,随手圈下。”

    左丰汗流浃背。电光石火,忽灵光一现:“伴驾先帝,多出十常侍。时,蔡少师(蔡邕)奉旨上疏,以皂囊封装,旁人不得而知。然先帝御览,起身如厕时,被曹节偷窥,因而泄露。且曹节久掌尚书台,此事,当知!”

    刘备轻轻颔首:“二宫中常侍,还剩几人。”

    “程璜、曹节、赵忠、封谞、毕岚、宋典。只此六人。”左丰脱口而出。论甩锅嫁祸,黄门少令亦不逞多让啊。

    “封谞、毕岚、宋典三人,各司其职,并不常伴圣驾左右。”略作思量,刘备遂言道:“劳烦少令,将程璜、曹节、赵忠三常侍,请来船宫一见。”

    “遵命!”左丰如临大赦。再拜而出。

    蓟王眼中戾色,一闪而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需弄清,究竟是哪位陛下圈定。便看知针对刘备还是针对阿斗。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

    正如蓟王西征平羌时,“留白间韩遂”。此亦或是内宮近臣,私下所为。用以离间嫁祸。然,内宦如何知晓,蓟王会调阅襄楷《诣阙上疏》。若果真如此,最大可能,便是尚书令曹节。

    曹节垂垂将死,居家养老,不问政事。养女安素,又刚刚托付给蓟王。且与蓟王,“往日无仇,近日无冤”,因何会行此事。刘备窃以为,第三种可能性,不高。

    左丰急于洗清嫌疑。不敢怠慢丝毫。奔走函园内外,南北二宫。将长信太仆程璜、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新任长乐太仆赵忠,请来船宫相见。

    知蓟王相邀,三人又惊又喜。与外戚不同。蓟王乃是宗室。视内官为家奴也。断不会轻易残害。张让曾言,“人前为恶犬,人后为忠狗”。可谓一针见血。

    有道是“打狗看主人”。恶犬行凶,必是主人纵容。

    三人并左丰,共乘一车。

    黄门少令车驾,乃蓟王所赐。车厢宽敞,华室生香。四人对面而坐,众目相对,各自唏嘘。叹时光荏苒,伤物是人非。

    “敢问少令,王上所为何事。”历经生死两难,赵忠人到中年,已双鬓斑白。

    “乃为桓帝年间人事。”左丰不动声色:“诸位老大人,去去便知。”

    “桓帝年间?”赵忠暗自生疑。

    曹节似已先知:“赵常侍切勿见疑。王上所问,非我等所为。”

    “如此,甚好。”赵忠终是安心。只需是攀咬他人。黄门内官还有何惧。

    当无往不利。

 1。79 字挟风霜

    或有人言,不过是前朝方士一派胡言,又束之高阁,久无人过问。蓟王何必劳师动众。小题大做。

    实则不然。

    “勿以恶小而为之”。何况,襄楷身负大逆弑君之罪。此事更系阿斗安危。如何能不慎而又慎。

    时,襄楷乃向桓帝上疏,痛陈弊政,只为点醒桓帝。奈何终无一用。痛定思痛。为续今汉国祚,襄楷而后与王芬等人合谋,弑卖官鬻爵,惹天怒人怨之灵帝,亦是为“社稷锄奸”。

    至于“麟不当见而见”。如此妖孽,焉能不雷霆除之。一切都可说通。

    思绪如潮,纷至沓来。

    待清空思绪,刘备徐徐睁眼双眼。

    奈何以上种种,皆是猜测,并无实据。需待曹节等人到访,一问便知。

    刘备隐隐觉得,比起来历清白的自己。“天降流火,麒麟送子”的阿斗,单从出身而言,更显妖异。阿斗诞生时,先帝已崩。若真暗指阿斗,朱笔圈定之人,必是废帝或少帝。然也有可能是垂帘监国的二宫太皇。

    “夫君?”马氏柔声唤道:“诸人已到。”

    “好。”刘备这便起身,赴大殿。

    “老奴等,拜见王上。”曹节、程璜、赵忠,伏地行大礼。

    “诸位老大人免礼。”宫女捧来坐席,刘备微笑示意:“请坐。”

    “谢王上。”三人依次落座。

    一别数载,见赵忠人过中年,竟老迈如斯。刘备叹道:“岁月催人。赵常侍竟早生华发。”

    赵忠闻言,面露怅然:“老奴惨淡度日,不说也罢。倒是王上,丰神如玉,惊为天人。”

    “终归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刘备意味深长。

    “王上所言极是。”三人心有戚戚,曹节叹道:“洛阳风云变幻,福祸莫测。老奴等泥足深陷,不可自拔。饱受摧折,身染风霜,焉能不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