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8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万无一失。”

    “报——”便在此时,有云霞卫来报:“陛下遣黄门令,恭迎王上入朝。”

    贾诩心中一动:“朝中必有大事。”

    “速请少令。”王妃言道。

    “喏。”

    须臾,左丰乘天梯,直升五重爵室。

    见爵室帷幄横栏。帘内王妃独坐,不见蓟王。帘外幕府属吏,各个表情肃然,似还淤满悲愤之气。左丰咯噔一下,急忙收拢笑意。趋步入内,帐下行礼:“奴婢拜见王妃。”

    “少令免礼。赐座。”

    “敢问王妃,王上何在?”待坐定,左丰小心问道。

    “王上,昨日大宴群臣,宿醉未醒。”王芬回问:“少令所为何来。”

    “回禀王妃……”左丰遂将昨晚,董骠骑上巳归途遇袭,从众皆亡,单车逃回之事,娓娓道来。

    “京畿何来马贼。”王妃亦觉蹊跷。

    “奴婢不敢隐瞒。董骠骑言,乃车骑营中胡骑所为。董太皇遂纳其言。今日专开朝会,欲请蓟王临朝,秉公决断。”左丰如实道来。

    “原来如此。”王妃言道:“董骠骑并何车骑,皆贵为外戚。国祚艰难,稍有起色。何故刀兵相见。”

    左丰伏地无言。此问,非他力所能及。

    “少令且回,如实通禀便是。”

    “奴婢,遵命。”左丰略显迟疑,却不敢忤逆。

    “报。”刚送走左丰,又有云霞卫来报:“太后仪仗,正往爵室而来。”

    “诸君以为如何?”王妃问计群臣。

    荀攸答曰:“王妃当实言相告。如若不信,可请入帘内一观。”

    “如此,诸君暂避。”太后乃阿斗之母。刘备之事,当不应隐瞒。

    “喏。”

    南宫,玉堂前殿。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俱在。董骠骑、何车骑,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然蓟王却姗姗来迟。

    何苗早遣人入西园,求太后为其做主。知太后昨日登三足乌,与蓟王妃衅浴。遂心中大定。

    少顷,黄门令返回。言,蓟王上巳节,大宴群臣,宿醉未醒。

    少帝和颜悦色:“少令可知,蓟王几时能醒?”

    左丰如实作答:“奴婢不知也。”

    “既如此……”少帝遂看身后:“不如择日再审。太皇以为如何?”

    “蓟王乃出卢司空门下,少有醉酒。陛下稍安勿躁。蓟王稍后必到。”董太皇怒气未消。若不能为董骠骑讨回公道,何苗必有恃无恐。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若接二连三遇袭,董骠骑焉有命乎。

    此风绝不可长。

    又过三刻。

    忽见左丰留守小黄门,轻车来报:“三足踆乌已出水砦!”

    “太后何在?”何苗忙问。

    “一刻前,太后车驾,自回西宫。”小黄门答曰。

    帘后董太皇又问:“蓟王何在?”

    “蓟王,蓟王……”小黄门瑟瑟发抖,哭声答曰:“亦随船同返。”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无不瞠目。

    “陛下!”先前被董重一系人马,口诛笔伐,唇枪舌剑,轮番驳斥,体无完肤之何车骑,起身出列:“臣,无法久持。乞告退。”

    “这……”少帝瞥眼帘后。见二宫太皇皆无言。遂咬牙道:“退朝。”

    “陛下为君兴——”

    函园东山门。

    回望三足踆乌,徐徐离港。车内何太后,六神无主,犹未回魂。

    试问,谁人能料到。麒麟圣体,神鬼辟易之蓟王,竟灵台受创,沉睡不醒。忽忆起同样沉睡不醒之道人史子眇,何后浑身恶寒。

    朝中无主,群魔乱舞。

 1。156 生死未卜

    列队恭送三足乌使出水砦。贾诩等人徐徐起身。

    “速回国邸。”贾诩言道:“刘平为守丞,位卑权重。往来公文,皆经其手。不可不防。”

    四大谋主,车入国邸。检视往来公文,凡有机密,悉数裁下,准备付之一炬。

    少顷。绣衣尉阎行,入内与贾诩密语。

    “此事当真?”

    “正陈尸洛阳县治。卑下已去辨认,确是守丞无疑。”

    “可知死因。”

    “公车折轴,不及弃缰。被惊马拖入野泽,溺毙。”阎行答曰。

    “纵马疾驰,何其急也。”贾诩意味深长:“如此,我主无后患矣。”

    阎行又道:“洛阳令遣人来问,守丞后事,该当如何。”

    “安车运回,风光大葬。”贾诩无喜无悲:“既出主公一脉,自当葬入宗祠。至于身前之名,不提也罢。”

    “喏。”阎行依令行事。

    “主公既已放其离去,因何落水溺毙。”荀攸言道:“此事蹊跷。”

    田丰亦道:“主公磊落,必不会暗中行事。”

    “凡主公家事,我等宜当谨言慎行。”贾诩话锋一转:“窃以为。能令刘平,死得其所。普天之下,唯一人耳。”

    “右国令女。”沮授一声慨叹。

    “正是。”贾诩言道:“先前,右国令女擅离林虑山,星夜赴京。然却难觅行踪。门下游缴,更无一上报。何也?”

    荀攸叹道:“必是主公,有令在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然也。”贾诩轻轻颔首。

    “传闻,右国令女与王妃,一明一暗。与主公自幼相伴。情义之重,不可估量也。”刘备少年之事,荀攸亦有耳闻。

    言及此处。田丰忽问:“中丞先前献‘以退为进’之计。可是欲退避三舍,作壁上观。”

    “然也。”贾诩冷笑:“‘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俗谓‘两虎相争,必有死伤’是也。我等随主公,暂避锋芒。且看何董,二戚相争。”

    “若如此,三宫鼎足之势危矣。”田丰言道。

    “诚如元皓所言。今汉气数已尽,与其等少帝禅让,不如主公亲手取之。”贾诩眸中厉色一闪:“想当初,先帝在时。主公入宫赴宴,却无端身受红丸之毒,险些丧命。时,诩便指天立誓,断不会再令主公有失。不料主公入朝辅政,不足半载,又险遭不测。诩,窃以为。只因我主忠义两全,恪守臣节。对三宫并少帝,一退再退。一让再让、乃至一干人等,得寸进尺。终有今日之害。当如何破?”

    “”环顾众人,贾诩自问自答:“唯有我主问鼎天下。无人再令我主北面称臣。”

    田丰轻轻颔首:“中丞与我,不谋而合。”

    “哦?”贾诩一愣:“元皓亦如此想。”

    “正是。”田丰大义凛然:“自代掌尚书台。各地公文,字里行间,触目惊心。民生凋敝,州郡残破。大汉十三州,竟有半数困顿如斯。若无明主力挽狂澜,社稷倾覆,不过旦夕之间。朝堂亦是如此。主公在时,各自相安。主公不在,必起争端。主公早有言在先,辅政只满五载。五载之后,又当如何?故,长痛不如短痛。若待病入膏肓,神医难救。”

    “元皓字字珠玑。”贾诩叹道:“善待天下,便是大义。”

    “窃以为,朝堂再乱,也不过京畿之内,八关之地。”沮授言道:“只需将蓟国之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主公问鼎天下,水到渠成。”

    “公予此言大善。”贾诩笑道:“速与函陵令交接,不日便回。”

    “好。”众人异口同声。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闻太后回宫,何苗急来拜见。

    帘内何后,目光呆滞。失魂落魄,一改先前颐指气使。

    “太后?”久不闻其言,何苗试着轻唤。

    “何事?”何苗哭诉,太后竟置若罔闻。

    “臣,被人构陷,暗遣营中胡骑,半道截杀董骠骑……”何苗又说一遍。

    “蓟王不在了。”何后忽道。

    何苗大惊:“请太后明示。”

    似也被这句无心之言惊动。何后猛然回神:“今早,蓟王为族兄刘平所害,昏睡不醒。症状与,与史道人,如出一辙。依你之见,还能回魂否?”

    初知惊天内情。何苗如遭雷击。浑身颤栗,一时竟口不能言。

    少顷才稍有好转。长出一口浊气,何苗斟酌言道:“史子眇,至今未醒。若非贪慕宫俸,家人早弃之不顾。”

    何后强压惊惧,稳住心神:“若,蓟王亦如此这般。该当如何。”

    “若蓟王长睡不醒,朝中再无掣肘。董重必以此为口食,寻机起兵。剿灭臣满门家下。”何苗切齿言道。

    “朕,亦如此想。”本以为胜券在握,不料一夜之间,形势陡转。董重手握重兵,虎视眈眈。先前忌惮蓟王虎威,不敢轻举妄动。今蓟王不告而别,不出三日,洛阳皆知。生死关头,何后终于找回往日机辨:“不出三月,必起纷争。何车骑,能自保否?”

    “回禀太后,若结好并州牧董卓、豫州牧孙坚,并手握洛阳八关之左中郎将吕布。臣,当有一战之力。”

    “董卓、孙坚、吕布。”何后轻轻颔首:“朕,替你笼络。何车骑,当尽早拿下北军。将一万胡骑,迁入北军大营。”

    “回禀太后,洛阳城内,寸土寸金。北军大营,捉襟见肘,如何能纳一万兵马。先前,臣暗中买下西郭苑囿,假建别馆为名,余园内,加紧督造行营。不日当可一用。”

    “甚好。”何后难得一笑:“袁绍、袁术、曹操等,一众旧交,亦需笼络。须知,当今天子,乃朕之长子。麟子阿斗,又是嫡子。汝南袁氏,历经数帝,号称四世三公。若论富贵长久,非我何氏莫属。当如何择选,袁氏心知肚明。”

    “臣,敢不从命。”何苗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永乐宫。

    “此事当真?”董太皇猛然起身。

    “千真万确。”董重又惊又怕,悲喜交加:“此时,三足踆乌已驶出阳渠水道。”

    “蓟王如何?”董太皇出人意料。

    “蓟王……”董重咬牙道:“生死未知。”

 1。157 与汉同休

    闻此言,董太后颓然落座:“大汉危矣。”

    “太皇勿扰。”董重胸中似有一团猛火延烧:“蓟王应运而生,岂能轻易辞世。然趁此良机,臣当一举铲除何氏。护我家门,坐享累世荣华富贵。与汉同休。”

    “依朕所料,何苗亦如此想。”董太皇心乱如麻。

    “此是必然。俗谓‘先下手为强’。若坐等何苗引军来攻,吾门危矣。”董重言道。

    “如此,董骠骑且先行准备。上巳遇袭,一干人等,断不可轻饶。”董太皇强打精神:“此便唤做‘出师有名’。”

    “臣,谨记。”董骠骑拜退。

    待殿中空无一人,忽闻帘后低泣:“这可如何是好。”

    三日后。

    辅汉幕府中丞贾诩,代主上表。称,因蓟王“身患隐疾”,归国静养,请辞“录尚书事”。

    少帝大惊。急诏贾诩入宫,当面询问。这才知晓,三日前,蓟王并蓟王妃,已乘三足踆乌,返回蓟国。

    蓟王行事,面面俱到。事出必有因。少帝再三询问,贾诩遂将蓟王遇刺之事相告:先是西王母派上元夫人,假扮西园宫妃,施以“点石成金术”;后遇太平青领道徒,假扮国邸属吏,以运送鱼鲜为名,乘蓟国公车升船,暗施“坐忘大通术”,重创蓟王灵台。

    少帝少称“史侯”,自幼长于道人史子眇家中。耳濡目染,道听途说。对仙门诸多禁术,虽一知半解,却耳熟能详。

    突闻“点石成金”、“坐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