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8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蓟王一声令下,能组百万雄狮。

    谁为刀俎,谁为鱼肉。何必多言。

    吕布以武悟道,远非李肃之流可比。

    唯一不明,蓟王何时复苏。时间亦很重要。

    火龙驹四蹄生风,穿街过巷,信步闲庭。自行抵达左中郎将府邸。

    门前护卫,急忙上前相迎。吕布掷鞭下马,大步流星,赶去与娇妻相会。新婚燕尔,莫过如此。

    麾下械斗,险起兵乱。二戚各自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又秣马厉兵,暗中皆备。谨防偷袭。

    少帝更是后知后觉。宫外究竟是何等剑拔弩张之场面,被二戚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自黄门势衰,党人临朝,二戚争权。还有何人敢向少帝添油加醋,通风报信。

    黄门附内而生。铲除黄门,便等于断帝王爪牙,除帝王耳目。一言蔽之,外戚与黄门之争,乃限制皇权之争。

    自上巳节遇袭,二戚便撕破脸。惊闻蓟王不辞而别,更有恃无恐。

    董太皇,本已迁出帘外。待董重遇袭,从众皆亡,单车逃回。衡量再三,垂帘必不能撤。遂又借口断上巳悬案,再行入帘。

    与窦太皇并垂帘。

    少帝自无所谓。未元服亲政前,依照祖制,当由太后并大将军监国。永乐董太皇,乃少帝祖母,入帘亦无不可。

    然何车骑,却甚是忌惮。先前朝政,窦太皇多行秉公处理,未见偏颇。然自董太皇重入帘,凡何苗党羽所提,多遭董太皇驳回。

    然董骠骑却无往不利。占尽先机。

    今日提议,又遭驳回。何车骑愤懑而归。

    即开府议。

    便是卧榻休养之长史许攸,亦抱恙出席。

    “董太皇临朝,窦太皇不与相争。上疏朝政,皆被驳回。今又铩羽而归。长此以往,董氏专权,我等俱危矣。”主簿陈琳叹道。

    见与会众人,束手无策,各自摇头叹息。何车骑遂看向闭目养神之长史许攸:“长史可有高见?”

    “此事易耳。”许攸闻声睁眼。

    何苗大喜:“愿闻其详。”

    “三宫鼎足,乃蓟王所立。所谓‘萧规曹随’。若董太皇首开先例,又不愿移出。太后,何不效仿?”

    “哦?”何苗心意大动,略作思量,却又摇头:“太后自入西园,为先帝守丧。尚不满三载,如何轻离。若自食其言,先前所得声誉,皆付诸东流矣。”

    “西园今称西宫。太后所居,为长乐宫。长秋殿,屡经修缮,气象森严。若太后在此殿垂帘议政,亦非不可。”

    “嘶……”何苗不由倒吸一口气。此计背后,似另有图谋。绝非如许攸这般,轻描淡写。

    何苗屏退左右,下榻请教:“长史之谋,可有未尽之言。”

    许攸附耳言道:“太后当怀抱阿斗,自入帘后。”

    何苗浑身一凛。电光石火,已窥破天机。此乃为长远计。如许攸先前所说,董太皇擅开“并垂帘”之先河。何后当可“萧规曹随”,自行垂帘。

    且“先入为主”。一旦怀抱阿斗入帘。久而久之,待百官习以为常。若少帝因故失位,亦或是兄终弟及。阿斗登基,顺理成章。

    何苗浑身犹如火烧,竟冲许攸肃容下拜:“长史之谋,神鬼莫测也。”

    许攸急忙伏地回礼:“许攸得其主,何其幸也。”

    事不宜迟,与许攸等人商定细节。何苗这便车驾入西园。

    “臣,何苗,拜见太后。”

    “何车骑,所为何来。”自蓟王离京,何后亦不知魂归何处。言语间,总有一丝,意兴阑珊。

    “回禀太后,乃为‘三宫并垂帘’而来。”何苗吐气开声。

    “三宫并垂帘。”略作思量,何后心领神会:“何车骑见董妪,重入帘后。朝政日非,故行此策。”

    “然也。”一家人不说二话。

    “倒也,亦无不可。”何后轻轻颔首:“只需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齐聚。再寻事宜之机。万事俱备,水到渠成。”

    “太后何不效南人风俗,行‘试儿’之礼。”何苗有备而来。

    俗称“试周”,“抓周”。亦作“试晬”。小儿周岁时,将各种物什安置床上,任儿拿取,以观小儿将来志向与为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尺、刀、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其来源,众说纷纭。据说可上溯到春秋时,楚共王埋璧立储。楚国今为大汉荆扬之地。此俗兴于江南,亦理所应当。

 1。165 生而不凡

    “何人设此谋?”太后不置可否。

    何苗不敢隐瞒:“乃府中长史,许子远。”

    “可是盗你兵符,欲截杀董重之人。”何太后忽问。先前,何后便曾留意此人。

    “正是。”何苗正欲代为辩解,不料何后已先言道:“此人才略,或可与中丞相提并论。留在车骑府中,大材小用。不若荐来西宫,为朕出谋划策。何车骑,可愿割爱。”

    “这……”人才难觅,奇才更缺。何苗岂肯割爱。

    “如若不肯,不必勉强。”毕竟是自家兄弟,何后亦不愿逼迫过甚。遂向其道明心意:“此人心机深沉,出手狠辣。何车骑用之惮之,惮之慎之。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更不可听之任之。”

    “臣,谨记。”何苗再拜。

    何后转而言道:“此俗多见江南,尚未在京畿流传。我等亦非出身江左,家中无此风俗。如何行事,方不显偏颇,车骑将军可有计较。”

    “回太后,臣已命人备厚礼,亲赴千秋观,求巫山神女派门人,传语巫山神女。择日北上,为太后麟儿行‘试儿之礼’。巫山神女,出自楚地。行先秦楚国之礼,正当适宜。无可指摘。”

    太后眸生异彩:“前有王母降为弥月之喜。后有神女代行试儿之礼。如此前后呼应,相得益彰。此计甚妙。”

    “太后谬赞。”难得被太后夸奖。

    “请神女出山,何车骑有几分把握。”太后又问。

    “臣,并无十足把握。”何苗据实已告。

    “如此,车骑且备厚礼,入函园,拜访大长秋兼领尚书令曹节。传闻,安世高与巫山神女派,颇有渊源。曹节养女安素,便是安世高之女。曹节当与神女,相识已久。”

    “臣,遵命。”

    何后又道:“多年前,巫山神女亲赴京畿,欲收安素为徒,百年后继任神女。却被曹节婉拒。”

    “此等隐秘,太后如何得知。”何苗惊问。

    “《禁中起居注》。”太后随口答曰。是否真有记载,便不得而知了。

    “原来如此。”何苗心领神会:“太后博闻广记。臣,远不及也。”

    “速去拜会曹节。切记,此事不可外泄。若知乃我等所求,而非神女自愿,反而不美。”何后务求尽善尽美。

    “臣,遵命。”何苗默记于心,领命自去。

    “有其父必有其子。我儿,注定不凡。”目送何苗出殿,何后喃喃低语。

    函园遗芳里,尚书令曹节别馆。

    何车骑携厚礼登门。曹节开中门相迎。

    宾主落座。

    人老昏聩。精力不济,无法久坐。故曹节先道:“敢问何车骑,所为何来。”

    何苗遂将所求,娓娓道来。

    “传书不难。”曹节答曰:“然陈年往事,早已物是人非。老朽上次见神女游历京师,还是二十年前。不知仍在否?”

    “仍在。”何苗言道:“闻年前神女亲赴兖州,收前太尉乔公(之)子,任城国相(桥)羽之二女为徒。”

    “竟有此事。”曹节闭门谢客,久不问政事。不知江湖传闻,情有可原。

    “然也。”何苗言道:“烦请老大人修书一封,代为进言。以全太后心愿。”

    “老奴敢不从命。”曹节当堂手书一封,交由何苗带回。

    “阿父,门前车驾,莫非出自车骑府。”稍后,安素自宫中归来。

    “然也。”曹节将礼单轻叠齐整,冲安素笑道:“何车骑,乃为我儿送嫁资也。”

    安素难掩羞涩:“王上归国,人事不省。二戚相争,断难善终。阿父,还有心说笑。”

    “跳梁小丑,自不量力。”曹节嗤鼻一笑,转而言道:“倒是太后,每每出人意表。”

    “太后所为何来。”安素遂问。

    “求巫山神女,为麟子阿斗,代行试儿之礼。”曹节答曰。

    “前有王母降为弥月之喜,今又求神女代行试儿之礼。”安素不解:“结好仙门,壮大声威,太后意欲何为。”

    “必与朝政相关。”曹节一时亦未能窥破:“二宫太皇并垂帘,何车骑屡屡碰壁,故欲行反戈一击。至于如何施为,老夫亦未能窥破其中关窍。尚不得而知。”

    安素轻轻颔首:“今日出宫,偶遇王太仆。言,请柬已收到,不日当登门拜访。”

    “如此,我儿当早做准备。只需认为义父,老父当入宫求太皇赐婚,如马氏,风光大嫁。”曹节行将入土,唯一牵挂,便是义女归宿。

    “全凭阿父做主。”安素并无异议。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眺望园中山水,曹节忽生一丝不舍。

    大乱初平,百废待兴。蓟王一手打造之太平盛世,恐难亲见。

    “先前,我儿登船与七妃相认。当为八妃。”说完,曹节便斜卧榻上,昏昏欲睡。王妃、八妃、诸妃、众妃。断不能居于人后。

    安素屏气凝神。待曹节熟睡,为其盖上被褥,这才轻身自去。

    车骑将军府,后院精舍。

    主簿陈琳,以探视为名,入舍内与许攸相见。

    “子远先前之谋何意?”陈琳问道。

    “无它,‘抱薪救火’之计也。”许攸答曰。

    “愿闻其详。”

    “二戚为争护三公,乃至刀兵相向。若朝堂分立,为夺百官,二戚又当如何?”许攸笑言。

    “先前,二戚为护三公九卿上朝,明争暗斗,险些火并。若太后亦垂帘,西宫”长秋殿,当如南宫玉堂殿。百官上朝,便有二处。或入南宫,或去西宫……”言及此处,陈琳幡然醒悟:“为裹挟三公入朝,壮大声威。二戚必无所不用其极。”

    “然也。”许攸眼中精光一闪:“‘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二戚争权,不死不休。稍有不慎,万劫不复。”

    陈琳心生忐忑:“刀兵一起,断难善终。恐殃及百官,并洛阳百姓。”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许攸不以为意:“无大乱,何来大治。”

    “这……”陈琳欲言又止。

    许攸劝道:“朝中百官,多尸位素餐。露露无能之辈,死不足惜。孔璋贤弟,实无需介怀。”

    “子远,言之有理。”言及朝中百官,陈琳亦下定决心。

 1。166 呓语少年

    “荀子曰:‘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许攸叮嘱道:“你我往后皆需谨慎行事,进言设谋,当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助纣为虐。”

    “子远且安心。琳,必一路相随,助‘合肥侯’,成就大业。岂能中途变节,转投外戚门下。”陈琳肃容言道。

    “你我联手,必万无一失。”许攸喜道。

    陈琳又道:“自楚霸王,乌江自刎。巫山神女,名声不显。传闻,历代神女皆立誓,‘不食汉禄,不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