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8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惟有此中可避世’又作何解?”少帝遂问出关键。

    杨彪答曰:“此处有歧义。若分上下句而言,能避世之地,乃是蓟国。然若依前后对应,宅兹中国,方可辟祸。”

    少帝言道:“童谚之意,或北赴蓟国,或固守洛阳。朕,方能得安。”

    杨彪答曰:“许,正是如此。然,童谚初兴时,多晦涩难懂。唯有事后,方可窥破。陛下无需过于介怀。”

    少帝叹道:“蓟王身中奇术,沉睡不醒。今董骠骑并何车骑,把持朝堂。每见群臣,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朕,好生厌倦。先前拜读蓟少师崔寔《政论》,有语曰:‘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废舍,终无悛意。故,里语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此谚,还是桓帝年间旧事。如今,朝政日非,州郡更视朝廷诏命如无物。皆遵州牧、太守之命。是与不是?”少帝言指“废史立牧”。

    “陛下所思,乃我朝顽疾。”杨彪斟酌答曰:“非一日之功。”

    少帝忽问:“蓟王如何施为?”

    杨彪答曰:“蓟国千里国土,多是一片白泽。蓟王大兴圩田,遂成今日气象。”

    “正因别无寸土,故无豪右掣肘。”少帝一语中的:“蓟王令行禁止,便宜行事。吸纳流民,向化蛮夷。铸山煮海,大兴水运之利。又重拾二十等爵,唯德才是举,非功不侯。东征西讨,威信天下。这才有了今日之大汉一藩。”

    “陛下明见。”杨彪对曰:“假以时日,必成一代明君。”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少帝自幼被史道人养大,对谶纬之术,颇有心得:“此谚既出,恐时日无多。”

    杨彪一时无言。谶纬之术,害人不浅。

    翌日早朝。群臣列队南宫门前御道。

    “卢司空。”太仆王允等人,已候多时。

    “王太仆。”卢植依次见礼。

    正欲结伴入宫,忽听百官喧哗。各自手指宫门,窃窃私语。

    朱雀阙下,又见手书。

    卢植并王允急忙上前辨认:“黄门矫诏,废黜新帝;公卿尸禄,无有忠言。”

    四目相对,皆有骇然之色。

    “何事惊慌。”百官闻声作揖,正是董骠骑上朝。

    “回禀董骠骑,有人三书朱雀阙。”便有心腹近前密告。

    “哦?”董骠骑心中一凛,急忙近前观瞻。

    “一派胡言!”不等董骠骑回神,便听身后有人大声喝骂。正是何车骑。

    “速命人擦拭。”

    “喏。”

    见董骠骑,脸色阴晴不定。何车骑抱拳一笑,自去上朝不提。

    “司空以为如何?”王允问道。

    “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卢植言道:“书朱雀阙之人,必出自宫闱。料想,不出三日,满城风闻。”

    “阙书所指,可是《废帝诏书》。”王允又问。

    “然也。”卢植亦如此想:“此诏乃出窦太皇。阿阁兵乱时,由小黄门蹇硕,当场诵读。告庙后存于灵台。焉能有假。”

    王允进言道:“司空莫非忘了前汉‘田窦相夺’乎?”

    卢植这便醒悟:“太仆之意,莫非陛下欲学武帝,诛杀二戚乎!”

    王允答曰:“前有童谚,‘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上下半句,皆言陛下逃难。无故,何须外出辟祸?”

    王允言下之意。正因少帝欲学前汉时武帝,一举除二戚。故才惹恼何董二人,兵乱之下,仓皇出逃。如先前,大将军攻打南北二宫时,一般无二。

    须知,童谚类比谶纬。皆言“将要发生,而未发生”之事。

    众人各怀心事。入南宫玉堂殿,朝见天子。

    “党魁妙计!”稍后袁绍得知,亦不由击掌而赞。

    童谚、阙书,看似无关。然只需稍作思量,便知其中环环相扣。

    首先,是谁命人三书朱雀阙。阙书所言,《废帝诏书》乃矫诏,真伪莫辨。然若坐实,朝堂必起纷争。若惹恼二戚,举兵攻打二宫。少帝并二宫太皇,一如先前,车驾出逃。亡命北邙,亦不足以保命。唯有逃往蓟国,方可转危为安。

    再深思。阙书必非少帝授命。因其是既得利者。正因《废帝诏书》,罢黜新帝,少帝方能登基为帝。若知乃是矫诏,遮掩且来不及,岂会自讨没趣。直揭己短。令大位不保。

    然背后主谋,必居于深宫之中。

    否则,又岂能悉知禁中隐秘。如童谚所言,事败后,更与少帝,出逃躲避。

    如此想来。最大嫌疑,便是窦太皇。

    “必是窦太皇无疑。”何车骑怒不可遏:“先前《衣带诏》便出她之手。勾结党人,欲除我与董骠骑而后快。《废帝诏书》亦是她所下。若当真被黄门逼迫,为何事后不说!”

    抬头见长史许攸,不置一语。

    何车骑这便收拢怒火,软语求教:“长史有何高见。”

    “三书朱雀阙,绝非窦太后所为。”许攸果有高见。

    “传闻,鞠城兵乱当夜,窦太后车驾出宫,欲远遁漠北。却被时幕府右丞贾诩,单车所阻。如今看来,窦太皇此举,乃外出辟祸也。”

    主簿陈琳,已会其意:“乃因患黄门矫诏事发,故才趁夜出逃。”

    “正是如此。”许攸言道:“敢问将军,若坐实《废帝诏书》,乃是矫诏。又当如何?”

    “自当拨乱反正。”何苗忽然醒悟:“废帝登基,董氏擅权。”

    于堂中来回踱步,何苗问道:“莫非,书朱雀阙者,乃永乐董太皇。”

    “未可知也。”

 1。183 放任自流

    重感冒,头痛欲裂。

    ………………………………………………………………

    与此同时,步广里,董骠骑府。

    “我已问过太皇。未知三书朱雀阙者,是何人也。”董骠骑言下之意,非董太皇授意。此言出董骠骑之口,自当深信不疑。

    长史孔融遂问:“却不知阙书所言之事,是否属实。”

    董骠骑轻轻颔首:“尚书台查验,存书竟不翼而飞。”

    “这……”见一众属吏面面相觑,孔融又道:“尚书令曹节已死。所谓死无对证,若尚书台不能自证清白,恐坐实矫诏无疑。”

    董骠骑居高下问:“若坐实矫诏,又当如何。”

    “或有二法。”孔融出身儒学世家,对礼法知之甚祥:“其一,合肥侯颁《罪己诏》,认领乃鞠城兵乱之始作俑者,引咎退位。其二,少帝亲颁《禅位诏》,让位于叔父合肥侯。”

    “料想,合肥侯并少帝,必不肯应。”董骠骑龇牙一笑。

    将心比心,谁人能舍弃皇位。所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空口白牙,血都没流一滴,便想让朕退位?白日做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既品尝过君临天下的滋味,又岂甘心沦为废帝,困守百里之土。今觅得天赐良机。距九五之尊不过一步之遥。焉能“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自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却说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终归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无可免俗。

    “如此,便是二帝相争之局。”孔融言道:“合肥侯远在扬州。其夫人又出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再加关东豪强大姓,盘根错节。尤其淮泗诸侯王,与合肥侯颇有往来。若再得关东宗室响应,合肥侯自立为帝,十有八九。”

    “竖子敢尔!”董骠骑两眼一横。

    主簿王朗进谏道:“将军切莫大意。有汝南袁氏为首,再得关东豪右大姓,及汉室宗亲相助,合肥侯擅自篡位,绝非笑谭。”

    见董重还不醒悟,从事中郎张逊,低声谏道:“将军手中不过三万兵马,如何能剿灭关东群雄。且一旦离京,恐被人所乘。”

    “嘶……”一语惊醒梦中人。董重这才醒悟。原来鞭长莫及。

    长史孔融,字字锥心:“此时合肥侯,便如十年前之临乡侯。百里封地,自食其力。若骠骑挥师攻伐,恐激宗室不满。误以为,外戚欺凌宗亲也。陈王刘宠,与淮泗诸国,广结同盟。鲁国相,声名显赫,先前曾配五县令印。且合肥侯国,犹在徐豫诸国之下(南),关东宗王,乃其屏障也。”

    合肥,得名于淝水。淝水源出鸡鸣山(紫蓬山),后分二支,一支折向东流,穿城而过,时称施水(南淝河),注入彭蠡(巢湖);另一支,时称肥水(东淝河),西北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水。

    换言之。合肥可勾连江、淮两大水系。水运极为便利。号称“吴楚要冲”、“中原之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自蓟国兴海市,合肥侯便圈地建港,与蓟国互通有无。前亦效仿蓟国,筑堤通渠,大兴圩田。再加曾为新帝,退位后朝堂颇多优待,除多年赋税。种种利好,国力蒸蒸日上。虽不敢与蓟王相提并论。然足可比江淮一郡。

    一言蔽之。坐拥百里之地,合肥侯足可与关东:名门士族、豪右大姓、汉室宗亲,交割利益。助其重登大位。

    “徐豫诸侯王,谁人为首。”待看清时局,董骠骑遂问道。

    “当数陈王刘宠。”张逊答曰。

    “若免陈国三年赋税,可否为我所用。”皆是心腹肱股,董骠骑索性直言。

    “这……”见董骠骑颇不耐烦,孔融唯模棱两可:“或可一试。”

    “事不宜迟,依令行事。”董骠骑言尽于此。

    “喏。”

    出堂时,张逊借与孔融通行,趁机问道:“合肥侯乃董太皇次子,董骠骑因何如临大敌。”

    “合肥侯早已元服。才智甚佳,有明君之姿。若重登为帝,必收外戚权柄。董骠骑、何车骑,焉肯放权。”孔融悄声言道。

    “少帝年幼。太皇垂帘,大将军辅政。乃我朝惯例。蓟王归国,正当董骠骑,并何车骑,共擎社稷。奈何……”言及此处,张逊不禁一声长叹。

    孔融目不斜视,全然不知。

    西宫,长秋殿。

    兹事体大。何苗星夜来见。

    “朕已命人彻查尚书台一众属吏,皆不知诏书下落。”何后言道:“必是曹节,死前设谋。”

    “只恨曹节,程璜,先后入土。死无对证,如之奈何。”何苗忧心忡忡。

    “勿慌。”帘内何后忽轻声一笑:“虎遁山林,群犬乱吠。你可知,除《衣带诏》、《废帝诏》外,另有《起居遗诏》。”

    “闻所未闻!”何车骑目瞪口呆。本以为局势棘手之极。不料还有晴天霹雳。

    “永乐(宫)细作密报。先帝北巡,被困沙丘。旦夕之间,连出二诏。其一,乃托孤蓟王,兄终弟及。其二,乃令黄门书记于《禁中起居注》,当为父死子继。”

    “竟有此等隐秘!”何苗仿被利刃加颈,一时惊惧莫名。

    “《起居遗诏》,董太势在必得。依朕所料,此诏必行废长立幼,传位贵子。”何后冷笑:“却不知何故,天明时先帝忽改口,兄终弟及。传位于合肥侯。”

    见何苗呆若木鸡。何后再问:“若三诏同出,当立谁人为帝。”

    “这……”何苗稍作思量,不料竟头痛欲裂。

    “臣,实不知也。”局势纷乱如斯!

    “无怪何车骑。便是朕,亦毫无头绪。‘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