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8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怪何车骑。便是朕,亦毫无头绪。‘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注①)’。”何后言道:“索性,便放任自流。”

    “不闻不问?”何苗试言道。

    “不闻不问。”何后果有大智:“何车骑,无为而治。衣食住行,一切如旧。外松内紧,谨防贼人有机可乘。至于三诏书,不日当见分晓。”

    “臣,领命!”何苗敢不从命。

 1。184 心有羁绊

    函园,仙台里,卢司空府前里道。

    太仆王允,车驾抵达。便有护卫,上前投帖。

    须臾,中门大开,卢司空亲出相迎。引入堂内相见。

    “禁中已有消息传出。尚书台果无存书。”王允之言,意料之中。所谓空穴来风。既堂而皇之,三书朱雀阙,必有备而来。

    卢司空所虑,远非王允所及:“《废帝诏书》真伪莫辨,此其一也。《衣带诏》乃其二也。”

    “可还有其三。”见卢司空似有未尽之言,王允忽问。

    “有其三。”卢司空摇头道:“却不便与太仆细说。”

    “下官明白。”必然事关重大,故王允亦不追问:“不料蓟王离京不过月余,时局竟崩坏至此。”

    “自先帝时,关东便有流言。禁中早知太平道诸多内情,却隐瞒不报。修筑八关,固守洛阳。任由蛾贼祸乱关东,乃至局势放滥,不可收拾。只因先帝……”王太仆欲言又止。

    “欲血洗关东盘根错节,好卖官鬻爵。”卢司空一语中的。先帝亦非善类。

    “‘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注①)’。”王允叹道:“州郡长吏,皆为豪右名门,世代所据。‘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故,只惧上官,不惧朝堂。朝策每每无从施行,只因自上而下,结党连群。已成死水一潭。或说,铁板一块。断难撼动。”

    “天灾人祸,重利盘剥。故自桓灵以来,贼反不断。更助推,时局崩坏。少时,蓟王夜课。我问,江南贼乱如何讨平。蓟王答曰:轻繇薄赋,耕一余三。又问为何?蓟王又答:凡能一日三餐,无人愿提头造反。”

    “蓟王之明,见微知著。”王允慨叹。

    “言犹在耳,蓟人已一日三餐。”卢植言道:“知蓟王灵台受创,长睡不醒。老夫,恶念徒生。心想,蓟王之于大汉,仁至义尽也。八关之外,宗贼遍地。更有各地宗王,秣马厉兵。朝中权贵,犹不自知。内斗无休,今汉国祚,恐难再继。”

    沉思片刻,王允遂问道:“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静观其变。”卢植答曰。

    南宫,永乐宫。

    “是福是祸?”帘内董太皇,不置可否。

    “臣,窃以为,或于我…不利。”董重斟酌答曰。

    “何出此言?”董太皇面上无喜无悲。

    “臣,斗胆。”来时,董重已打好腹稿:“合肥侯自幼别居,与太皇及董氏一门皆不亲。先前为帝时,便处处为难。若重登帝位,必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合肥侯夫人,乃出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三公,党羽遍及天下。他日,袁氏为皇后。袁氏父子,必为大将军。恰如……”

    “说。”

    “恰如,前汉时‘田窦相夺’,田汀酝跆蠊是仔遥允拢嘈Вㄋ担嗄芗ВJ坷羟魇评呓浴ビす橥‘’。田汀找娼竞幔饺司势荩肯嗾郏酥炼萃稹!碧а弁悼蹦谔剩匾а赖溃骸拔羧罩锿‘,可比明日之袁绍。前汉之‘田窦相夺’,便是今汉之‘袁董相争’。”

    “好一个‘袁董相争’。”董太皇言道:“先前我儿为帝,骠骑喜不自禁。为何不出三载,却畏如洪水猛兽,如临大敌。”

    “此一时,彼一时也。”董重眼中似起野火燎原:“今蓟王长睡不醒。臣手握三万西凉精骑,稳操胜券。若能只手擎天,何必三足鼎立!”

    “董骠骑,不再是武陵年少,已知权利滋味。”帘内董太皇,轻轻颔首:“既如此,当如可与敌?”

    “无它。作壁上观。”董骠骑硬着头皮言道。

    “谋定而后动,大将之风也。”不料董太皇竟颇为赞许。

    不出三日。三书朱雀阙,洛阳满城皆知。

    再加童谚。顿时遍体生寒。虽刚入夏,竟觉凛冬将至。吏民畏惧,闻之色变。终有侍御史,迫不及待。上疏求证:《废帝诏书》,是否存疑?

    少帝哑口无言。帘后二宫太皇,不置可否。

    乃至流言愈演愈烈。

    以至于惊动党魁张俭。遂以九卿之少府,上疏朝堂。洛阳太学生,更闻风而动。奔走相告,为党人摇旗呐喊。

    见群情鼎沸,少帝无奈。遂开朝议。

    窦太皇自证清白。然尚书台却难自圆其说。

    当场查验。唯剩灵台存书,尚书台并无此诏。

    满朝哗然。

    时阿阁兵乱,黄门亲历者,所剩无几。奉诏小黄门蹇硕,亦早已遇害。剩下中常侍,赵忠、封谞、毕岚、宋典,亦各有说辞。

    无奈死无对证。曹节、程璜、张让等,皆已入土。

    人死为大,祸不及家小。除非开棺戮尸,挫骨扬灰,以解心头之恨。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稍后,便有陈王刘宠,并徐豫七王,联名上疏。求朝堂拨乱反正,重立合肥侯为帝。

    洛阳二戚之争。遂成关中内外,宗室与外戚相夺。

    洛阳百姓纷纷谣传:陈王刘宠,欲兴前汉七王之乱。此时正联络关东群雄,兵进洛阳。

    函园一时人满为患。

    众人无不嗟叹,蓟王若在,何以至此。

    客堡国宾馆。

    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乔装归来。

    “情况如何?”罗马皇后鲁琪拉问道。

    “情况不妙。”阿奇丽娅遂将洛阳时局,娓娓道来。

    “蓟王刚走,大汉便生内乱。”鲁琪拉叹道:“你我归期,又要延后。”

    “蓟王能否醒来,尚未可知。”阿奇丽娅看向黑夜女王英妮娜:“时至今日,你还确信,蓟王能醒?”

    “我确信。”英妮娜言简意赅。

    “赛里斯人皆已动摇,为何唯你坚信不疑。”阿奇丽娅问道。

    英妮娜两手一摊,终于说出整句:“世上有太多蓟王难以割舍的牵挂。这些联系,赛里斯人称‘羁绊’,便是他回归的精神之源。”

    “原来如此……”阿奇丽娅喃喃自语。

    忽听鲁琪拉笑道:“换做是我,亦难割舍蓟王所拥有的一切。”

    英妮娜一针见血:“皇后所虑,如何与‘蓟王所拥有的一切’,产生羁绊。”

    鲁琪拉欣然一笑:“那便要祈祷蓟王,早日归来。”

 1。185 少不知味

    时局一时十万火急。

    不得已,少帝又开朝会。问计群臣。

    “关东军情如何?”少帝身边只剩黄门令左丰等一众中、小黄门。内外朝政皆被二戚瓜分,便是洛阳郭下,水火民情,亦后知后觉。焉能知晓八关之外,关东之事。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以为陈王宠,当真兴七王之乱。正兵进洛阳。

    “回禀陛下,关东一切如旧。并无兵乱。”董骠骑起身奏对。

    “如此甚好。”少帝这便暗出一口气,稳住心神。

    少府张俭起身奏道:“陛下心忧,乃因《废帝诏书》而起。若能证诏书真伪,诸王之祸,当迎刃而解。”

    少帝焉能不知根结所在:“少府言之有理。然,尚书令曹节今已亡故。涉事一干人等,亦先后入土。死无对证,如之奈何。”

    “若久悬不决,坐视时局崩坏。关东必兴大乱。”张俭忧心忡忡:“先帝行废史立牧。并遣宗室为外镇。先拜太常刘焉,为益州刺史;又拜侍御史刘瑶,为扬州刺史;再拜侍中兼领西园典军校尉刘岱,为青州刺史。陛下登基,新拜太常刘表,为荆州牧。陛下需谨防,宗王与宗室,相互勾连,结成大害。”

    张俭之言,直指时弊。切中要害。

    宗正刘虞,起身奏报:“陛下且安心,宗室并无意动。然,诚如少府所言,不可不防。”

    “诸君有何高见?”少帝环视群臣。

    骠骑将军董卓,再起奏对:“洛阳八关锁固,铜墙铁壁。陛下安心,黄巾蛾贼尚不能攻破,何况区区徐豫七国。七国不反则已,若反必遭天下所指。那时,陛下只需兴忠义之师,攻无道而伐不义。当,如汤沃雪,一战而胜之。”

    出人意表,车骑将军何苗,亦起身奏道:“董骠骑所言极是。臣,附议。”

    少帝略作思量,这便心领神会:“二位将军,朝中栋梁。共举社稷,朕心甚慰。”

    “臣,惶恐。”二人异口同声。

    互相侧目,各自心照不宣。何车骑又道:“少府所虑,亦不可不防。六月初,太后麟子,即将满岁。先贤有言:‘物有为实,枯死而堕,人有为儿,夭命而伤。使实不枯,亦至满岁,使儿不伤,亦至百年(注①)。’故有楚之神女,北上为麟子行‘试儿之礼’。到时,陛下可广招天下宗亲,齐聚洛阳。安抚刺史、州牧及宗室,令勿生二心。”

    “何为试儿之礼。”少帝当有此问。

    “回禀陛下,此乃江东风俗。”少府张俭,起身奏道:“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尺、刀、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乃先秦楚礼。只在江左时兴。”

    “原来如此。”少帝轻轻颔首:“楚之神女,可是巫山神女。”

    “然也。”何车骑答曰。

    少帝侧看帘后:“太皇以为如何。”

    董太皇虽不置可否。却也并未向先前那般,处处刁难。只因《废帝诏书》落人口实,关东七国施压。何董二戚,自当抱团取暖,共御外敌。待除外患,再内斗不迟。

    窦太皇言道:“可也。”

    少帝心领神会。这便冲百官言道:“奉诏行事。”

    “臣等,遵命。”

    少帝又道:“国祚日艰,噩耗频传。诸君当与朕齐心勠力。共鼎社稷。”

    “臣等,敢不从命。”

    百官异口同声,难得一团和气。

    少帝亦颇多欣慰。终归少年不知愁滋味。

    明日休沐,今夜党魁平乐会。

    并州牧董卓等,衣带党徒,如期而至。

    席间,党魁屏退左右,落杯言道:“诸君对《废帝诏书》,有何高见。”

    河内太守王匡,先言:“二戚之所以专权,乃欺天子年幼暗弱。先前合肥侯为帝,明避黄门,暗罢卖官。选贤任能,朝野一新。阿阁兵乱,亦为除黄门之患。虽至宗室死伤,亦情有可原。若重登为帝,或远胜眼前这般。”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先前王匡为何进所用,鞠城兵乱时,欲后发制人,助何进先灭黄门,再弑杀新帝,扶立少帝登基。不料何进为董重所杀。大将军党羽,如鸟兽散。不得已,唯有与董卓等抱团,共奉《衣带诏》。所作所为,多为自保。与国祚无关。

    且《衣带诏》已泄,二戚皆心照不宣。假以时日,待分出胜负。必新仇旧恨,一次清算。

    两害相较取其轻。若能引外戚与宗室相争,衣带盟众,方可转危为安。此乃,驱虎吞狼是也。

    与会众人,闻此言,纷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