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刘备的日常-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十国时,南唐与吴越在各自境内大修圩田,每圩方圆几十里,如同大城。其中,地势较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低沙圩田,大都栽水稻。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宜保持水层的高沙圩田,高粱小麦等旱地作物。

    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见于东汉时越绝书吴地传中的“鹿陂”。

    又据说,东吴赤乌元年,孙权称帝后,大将丁奉为五路总兵,镇守芜湖、宣城一带。亲率军民围湖造田,督修圩堤。数万人披星戴月,历经四年努力,终“围于湖成良田”。得名:金钱圩。后改惠民圩,最后据圩田外貌像个金元宝,正式命名为金宝圩。金宝圩围金钱湖滩田二十余万亩:“堤长一百零四里又四十九步,堤面宽丈余,堤高二丈余,底宽五丈。圩内高处筑捍田,低处挖沟渠,以军队屯田。又迁流民,筑庐舍,建村庄,使军民耕耘其间。”

    五代时,江南已有圩田,一个大圩,方数十里,如同大城,中有渠道,外有闸门到北宋时,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太平州芜湖县万春圩,有田十二万七千亩,圩中有大道长二十二里。圩田能防旱抗涝,故可常保丰收。

    宋杨万里圩田有:“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之句。

    圩堤将农田与外水隔开,通过灌排渠系及操纵堤上的水闸以调节内水和外水的进出。若是自流灌排有困难,则辅以龙骨翻车等提水机械,以满足圩内农田需水。后世将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区,下游叫“圩”,中游叫“垸”,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记载的柜田,则是面积较小的圩垸。

    平原区以圩为主,附带有滩。四周筑堤为圩,圩外小圩为滩。山丘沿河湖半边筑堤称埧,沿山丘沟壑出口处筑堤和没水的地方称垾。因大圩方数十里,如同大城,故而后世埧、垾多以地名形式出现。

    楼桑邑中百姓不过两万。造一座方数十里,如同大城的大圩,力有不逮。圩田,刘备准备分批修筑。将百里水泽,分成若干区域。先以楼桑为基,建好督亢邑。收拢流民,工匠。待督亢邑住满,再以楼桑、督亢二邑为基,继续屯田。

    类似蜜蜂分箱。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八分十六。如此事半功倍,最为合适。

    督亢沟的走向,良匠已摸清,大致为南北直渠。引巨马水南下,流经督亢,与北巨马水重聚成涞水,奔流如海。

    只需沿沟渠西岸筑堤围垦,堤上间隔着辟有涵闸,涝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旱涝保收,必是良田。

    不料郦亭百姓纷纷来求,想将郦亭土地并入封邑。

    楼桑村在涿县南十里,又南十里为郦亭。住在郦亭和陆城亭之间的编户齐民,多有田产在两亭之间,甚至本划归在郦亭之内。户籍迁入楼桑,田产自然也随之迁入楼桑。如今楼桑水田,不止十里。先前楼桑水田大熟,附近乡民纷纷来求老族长。想购买稻种,聘请农人,改种水田。少君侯便让附近亭邑的乡民,选出代表,来楼桑学艺。派宗人悉心传授稻作。

    郦亭首当其冲,今已尽数改成水田。奈何溪流水小,产量不高。疏通郦亭沟,则能解缺水之困。季季大熟,何乐不为?

    苏伯来说,若能将郦亭百姓并入,疏通郦亭沟便无掣肘。

    刘备取图观之。貌似那个直径百里的圆圈,隐隐约约能将郦亭包裹其中。

    只等圣诏下达,刘备如何与州郡划分交割。小小一个郦亭,应该不成问题。

    裂土封侯。

    一个裂字,道尽精髓。

 1。5 黄门侍郎

    如何圩田是下一步。首当其冲,乃是将河堤筑成。

    筑造大堤,时下已有丰富的经验。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依据都江堰水势地形特征,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功能显著。

    杩槎a cha,亦作“杩杈”。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

    江水磅礴大气。非一条沟渠可比。苏伯领人造督亢沟堤的工程难度,显然要比都江堰小太多。

    盛碎石的竹笼分两种,一种是方形,垒高用。一类是圆形,平铺用。

    碎石易得。涿郡河渠纵横,巨石少见,砾石却到处都是。算是涿县特产之一。尤其是巨马河沿岸,砾石堆积深厚。这便运来,装填盛石竹笼。不着急下桩。待疏通郦亭沟,水位下降。再下桩沉石。整个冬季,楼桑良匠都在为通渠筑堤忙碌。此也是邑民关注的头等大事。

    少君侯如愿进爵乡侯。封地扩大十倍。虽说督亢,泽广泥深,无处落脚。然而天生刘三墩。少君侯胸中必有良策。

    经由在西林邑中暂住的淮泗人家,少君侯已命周泰蒋钦传令。言,今年户户将获吉宅一座,分良田五十亩,牛马若干。先时落户楼桑的工匠附民,家中没有五十亩良田的,也要补齐。众皆大喜。

    又报备郡中,广招良工。

    熹平五年,春。朝廷六百里加急书送到涿郡,让郡县官吏与临乡侯划分封地。

    刘备得知,松了口气。

    待郡县官吏抵达楼桑,这便与侯府家臣一同丈量土地,划分封邑。

    督亢泽便是天然的分界线。水泽尽归刘备。又把与楼桑毗邻的郦亭、大利亭等,割给少君侯。凑足百里。都说少君侯乃是一等一的豪强,宗亲家臣又与郡县官吏私交甚厚。为郡中官吏往来楼桑,提供诸多便利。如今进爵割地,正当报效。凡周遭语焉不详的无主之地,尽皆划归少君侯封地。百里之地,但凡夹在涿县、方城之间的土地,皆划归少君侯。

    郦亭沟水历大利亭南,入巨马水。如此一来,整个郦亭沟,也成了刘备封邑内的一条沟渠。待封邑划分完毕,刘备这便命人清理河床,修整渠岸,疏通郦亭沟水。

    郦村亦将如楼桑邑这般,全部推到重建。

    郦村无需横跨官道。而是向东临水,跨郦亭沟而建。扩建后的郦村,亦可纳民数千户。西林邑中淮泗百姓,皆迁往定居,遂为郦城邑。又称郦城。

    苏伯先建涵闸,再通渠道。掘尽淤塞后,开闸放水。巨马水奔流而下,一日一夜,断流经年的郦亭沟重又水满。仿照清溪,架桥吊,起塔吊,龙骨翻车滋田,天车引水洗浴。邑中街巷纵横,下设管网,上铺砖石。起垣墙重楼,阙门望楼一切皆是楼桑制式。

    先时不过是十里亭侯,位卑言轻。今辖地百里,再招良工,幽州郡县,皆有响应。就连临近州郡,亦有举家迁往临乡者。

    无它。少君侯给出的俸禄实在是太丰厚。一旦落籍,便能分得高楼宅院,良田五十亩!

    楼桑大建锻造出的能工巧匠,不要太多。治舍盖屋、伐薪作炭、种禾织垫、造船架桥、通渠铺路,皆有熟练工。

    工匠亦分三等:侯府良匠,楼桑能工,还有广大的熟练工。

    郦城主要是稻作农人居住。故而没有楼桑邑中如此规模的酒垆、客舍、夜市、桥市、各家商肆。也就无需建造三足鬲蓄水公用。只需每户建造水塔翻车便可。此时,水塔以经过二次改造。

    水塔中空,建于井栏之上。辟有角门出入,楼梯上下。内设垂直龙骨翻车,引水上塔楼。

    此时的水车按原理,可分以链传动的翻车和轮转动的筒车两大类。斜向引水改成直升引水,不难。

    如此,既不多占宅院,又具清洁恒温功效。

    没有诸多楼桑重器的郦城邑,建造极快。西林邑中淮泗百姓,纷纷迁入新居。更多族亲,正从江淮源源不断的迁来。尤其是千余名丹阳兵的亲族,竟有数万之众!

    七大姑八大姨,总归是沾亲带故。皆是山越后裔,好武习战,精兵辈出。

    好在扩建郦城邑时,刘备刻意跨郦亭沟修造。这便将丹阳亲族,皆屯于郦亭沟东岸。郦村旧民和淮泗人家皆居于岸西。两岸广架桥楼。车马通行无阻。沿郦亭沟一字排开的水碓,乃为稻谷脱壳而造。邑中平地甚多,可作打谷晒场。既不占官道,邑墙、邑门自然能建。旗楼、置楼、义舍、医馆、粮仓、校场、客舍、汤池皆已规划。

    等到春末,陆续有数万百姓迁来临乡。人手充足,物料齐备。进展很快。绵延生长的脚手架,几乎一天一个模样。

    督造郦邑,刘备已无需事事亲为。耿雍、崔钧一干人等,正当其用。

    夏,四月,赦天下。

    一队甚是威武雄壮的车队,驶入邑中。

    刘备事先接到县中通报,洛阳天使又来。

    车马仪仗皆是禁中风貌。道前开路的骑士,乃崔霸、韩猛率领的鼍龙骑。安车所乘之人,正是去而复返的左丰。

    郦邑诸事,与楼桑邑并无多大关系。左丰下车,见邑中繁华依旧。刘备已在府前迎接。

    这便笑脸上前,跪地行礼。

    遂被刘备扶起,迎入前堂。

    见他气装束皆有不同。刘备这便低声相问。

    左丰笑答:托少君侯的福,奴婢已是秩六百石的黄门令了。

    黄门令,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刘备哈哈大笑,口说恭喜。

    左丰眉飞舞,得意之极。能在刘备面前喜形于,自然是全无顾虑。没把自个当外人。

    又说:幸不辱命,为少君侯请来了便宜行事的圣诏。

    刘备大喜,请入堂中。左丰又说,劳烦少君侯把南下平乱诸家将,一同唤来听诏。

    楼桑诸将皆跪在刘备身后。

    左丰清了清嗓子,喜滋滋的展开诏书。

    熹平五年二月初六,大汉皇帝诏曰:

    “朕闻,臣之有四: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临乡侯备,忠君恤国,深慰朕心。兼领给事黄门侍郎,便宜行事。麾下黄忠、徐荣、崔霸、韩猛,诸将忠直骁勇,酌情封赏,可堪大用。”“”,。

 1。6 王侯之乐

    给事黄门侍郎。汉官仪: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为侍从皇帝左右之官,传达诏命。

    刘备与众将叩谢领诏。

    这是刘备见过的,最长也最有采的诏书。所引,出自荀子臣道。

    诏书引经据典,夹枪带棒。

    与其说,是诏与刘备听,不如说是暗讽屡次与皇帝作对的三公四府,乃是谏非而怒之的下忠者。又用服从命令而不违背,暗暗规劝而不懈怠;做君主的就会明智,做臣子的就会谦逊。提醒诸公:思君之所欲,解君之所忧。才是大大的忠臣。

    此诏必出自禁中。

    三公四府,又岂会自己挖苦自己。

    兼领给事黄门侍郎,便宜行事,一句更为经典。可谓深谙人心世道,尽得处世精妙。

    给事黄门侍郎是侍从皇帝左右之官,用来传达圣上诏命。刘备远在楼桑,不在朝堂之上。皇帝陛下封了个给事黄门侍郎与刘备,以示荣恩。又因路远,故而让他便宜行事,无需亲赴洛阳。

    封给刘备便宜行事的给事黄门侍郎,乃是皇帝近臣,内廷之官。与朝堂百官并无多大干系。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