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隋风云-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文宪撤过了黄河。
    律光闻讯大喜,命令斛律羡放弃攻打龙门,转而和高长恭会合,集结主力于蒲坂津,向对岸夏阳津发动猛攻。
    高长恭渡过黄河赶到风陵渡,和斛律光会合。这次会面,高长恭对城局势很担心。劝谏律光以大局为重。如果齐周顺利议和,大齐能占据洛京和河阳,这一仗也算战果辉煌。可以撤军了。
    “相比胜负难料地西征大业来说,京师局势尤为重要。”高长恭一语双关,“明月兄乃山东柱石,即有戍国之责,更有拱卫皇帝之重任,如今城谣言四起。皇帝又被奸侫包围,兄长难道没有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危机吗?”
    律光一笑置之,“人若杀我,我必杀人。”
    高长恭长叹无言,黯然离去。
    城。
    惊天刺杀验证了纬谣,“盲老公背受大斧,饶舌老妇不得语。”祖珽和陆令萱已经命若悬丝,而“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估计也旦夕可至了。
    城人心惶惶,这时长江前沿地巴州、江州、和州、南州等刺史纷纷上书国主,大陈人地水师主力从江陵撤回来了,另外从江左收集到的各种消息证实。大陈人正在对岸屯积大军,有渡江北伐的迹象。各州刺史恳求国主。即刻从中原战场上把江淮大军抽调回来,免得措手不及,被大陈人偷袭成功。
    国主高纬和唐、祖珽等人商议后,一面书告斛律光,再次督请他重新考虑撤兵地事,一面派使者急赴大陈国,同时加紧和大周使者商谈和约,但大周使者的态度突然变了,大概他们知道了大陈人打算攻打江淮的消息,和约的条件改动了很多。
    祖珽、穆提婆等大臣担心遭到刺杀,现在都住在皇宫内,不敢抛头露面了,他们邀请李纶进宫,表示可以接受大周的条件。李纶说,我回去再想想。第二天进宫,他的条件又改了,这次改地有些离谱,不但要求维持原先的国界,还要求大齐赔偿损失。祖珽生气了,他指责大周根本没有议和的诚意,警告李纶不要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李纶泰然自若,说你们自身难保了,斛律光很可能马上就要回来,“我打算和斛律光谈,而不是和你谈。”
    此刻大齐国主和陆令萱、祖珽、穆提婆已经在商议诛杀斛律光的事,李纶这句话给了他们很大刺激,于是穆提婆建议临阵换帅,让斛律光率军去淮南,先把他调离中原战场,把二十万大军撤回来,然后再找个借口把他调回京师,杀了他。
    大齐国主正准备下旨,斛律光的报捷文书到了,他攻陷了潼关,大军正在向长安推进,大周败亡在即。
    大齐国主傻了。祖珽等人心惊胆战,也不敢再劝国主下旨了,这圣旨一下,摆明了就是要对付斛律光,那还不是找死。
    就在这时,淮南各州的求援书信纷至沓来,大陈人进攻了,巴州、江州、合州、南州全部遭到攻击,由于守军人数有限,岌岌可危。
    祖珽等人大喜,天赐良机。大齐国主立即下旨,请斛律光暂缓攻击长安,先抽调一部分军队急速支援淮南。如果拿下了长安,丢掉了江淮,对大齐来说未免得不偿失。律光的回复非常快,他拒绝了国主,建议国主从兖州、梁州、徐州、青州、齐州等中原州郡调兵南下支援。
    大齐国主怒不可遏。至此律光的野心暴露无遗,如果再不动手,大齐国祚就要易主了。他把韩凤和高阿那胘找来了,这两人一个负责皇宫卫军,一个负责京畿卫戍,如果要杀斛律光,这两人非常重要。
    国主震怒,韩凤不敢为斛律光说话了,高阿那胘想了半天,献了一策。
    从目前形势来看,凭借那几句纬谣诛杀斛律光,实在难以服众,毕竟杀律光是件小事,而失去鲜卑人和高车人地人心才是大事。斛律光是大齐诸胡酋帅,如果没有信得过的理由把他杀了,势必会引起鲜卑人和高车人的愤怒,大齐军队有可能因此而士气低迷,将士们灰心丧气,沮丧失望,没有战斗力,那后果非常可怕。
    “陛下应该借刀杀人。”
    “计将何出?”高纬没有听明白。
    “斛律光已经杀进潼关,他又不愿回来,那就干脆让他去打好了。”
    高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答应大周地议和条件,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击败斛律光,把他杀了,是吗?”
    高阿那胘点点头,“斛律光太厉害,即使有我们的帮忙,大周人想把他杀了,也不是容易地事,他可能会逃回来。”
    “那朕把他杀了。”高纬愤然说道,“他打了败仗,折损了十几万大军,还有什么话说?”
    “不,不……”人也功勋显赫,如果因为一场败仗,陛下就把他杀了,未免寒了将士们的心,所以陛下不要杀。”
    “不杀?”高纬眉头紧皱,十分不满,“等着他来杀朕?”
    “臣的意思是陛下不要杀,让别人杀。”
    “谁?大周军队都杀不死他,还有谁能杀死他。”
    “汉人。”韩凤冷笑道,“让祖瞎子杀他。祖瞎子和他有仇,陛下佯装不知,让祖瞎子设计诬陷他,等祖瞎子杀了斛律光之后,我们再向陛下伸冤,陛下再把祖瞎子杀了,如此一来,陛下不但可以把这些汉狗们统统赶出朝堂,还能得到鲜卑人和高车人的人心,一举两得。”
    高纬犹豫不决,他还不想杀祖珽。
    “陛下,如果不是这些汉狗图谋国祚,大齐朝堂怎会屡屡爆发血腥争斗?”韩凤怒声说道,“这些汉狗最是卑鄙无耻,杀了他们,陛下可保万世基业。”
    高纬迟疑良久,点了点头,“就依爱卿。”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七节
    齐军前进速度很快,但由于地形原因,强悍的骑军难以发挥特长,不得不依靠步军强行突破。大周军队则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布阵,层层设防,顽强阻击。
    杨素在望天岭遭遇齐军前锋,他不退反进,率军死战。
    父亲杨敷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杨敷死守定阳城,算是有功,率军突围全军覆没,丢了定阳城却是有罪。那一仗是杨敷一生的耻辱,为此他忧郁而死,而他的后代子孙因为那一仗不但蒙受了耻辱,而且还要代父亲受过,一辈子要活在耻辱的阴影下。杨素一度很沮丧,认为自己的前途就此毁弃,侥幸的是,李丹成为宰辅,并且对他另眼相看。
    李丹帮助他奏请皇帝保住了父亲的爵位,他因此得以继承爵位,上了战场,率军作战,得到了为父亲报仇雪恨和为家族洗雪耻辱的机会。他很感激李丹,他不知道李丹这么做并不仅仅为了他,主要还是为了杨敷和那些战死在定阳的兄弟。因为那一仗他们背上了罪名和耻辱,丧失了获得抚恤的机会。李丹想为昔日的兄弟做点什么,这是他唯一可以做到的,他手上的权力可以帮助死去人的昭雪,帮助活着人的洗冤,帮助孤儿寡母改善生存处境。
    定阳一仗对于李丹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是他记忆中刻骨铭心的一仗,而杨敷之所以率军突围继而全军覆没,是形势所迫,是宇文护为了改变天下大势而设下的一个局。杨敷和他的两千将士都是牺牲品。杨敷投降被押到城承担着秘密使命。他完成了这个使命,有功绩,但这件事见不得光。宇文护不能说,李丹也不能说,他只能尽自己所能给杨敷地后人以补偿,为此他答应了杨素地所有要求,他的弟弟杨约也成为内省官员。然而,杨家背负的这个耻辱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洗刷。今日一仗,就是最好地机会。
    杨素本来雄心勃勃。他很小时候就跟随父亲征战,熟悉战场和血腥,如果不是宇文护看中了他,把他留在中外府,他可能和父亲一起战没于定阳。神奇的人生给了他第二次扬名立万的机会,他想打一场胜仗,但是。面对律光,面对铺天盖地的大齐军队,他没有任何机会,除了败退还是败退。
    潼关之战打得很艰苦。攻守双方都死伤累累,但有韦孝宽在。大周将士信心十足,认为潼关固若磐石,谁知河阳战场却连连失利,大司马宇文宪率军撤过了黄河,关中危在旦夕,大行台为了确保京都安全,不得不从潼关调兵回援。接着,大行台又下令,让韦孝宽弃守潼关,回长安。右路各军总管齐声反对,不管想死战的还是想逃跑的,这个时候都知道弃守潼关意味着什么,但奇怪地是,右路军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将韦孝宽、李穆和于翼都认为大行台的计策是正确的,各军总管不得不愤然接受。
    杨素在那次军议上也是极力反对弃守潼关者之一,但他只是个仪同大将军,位卑言轻,没人把他当回事。
    撤退的时候,他拖在最后,发现齐军的前锋速度很快,和后面的主力拉开了一段距离,于是他想反击一下。到了望天岭,正好地形合适,他毫不犹豫,一边派人向总管尉迟运禀报,一边展开了进攻。
    将士们畏战,不敢打,有几个幢主还劝杨素,不要做这种冒险的事,现在全军都在后撤,打赢了你有违背军令地嫌疑,打输了那后果就不用说了。言下之意是说,你在军中处境不好,身上背负着父亲惨败被俘的耻辱,本人又是遭到宇文氏打击的关陇汉人,一旦出了事,你这辈子就完了。
    杨素冷笑,理都不理他们,指挥一千将士列好阵势。齐军杀来后,他命令其中一个幢主带着一百人冲上去。那个幢主心想你这不是存心让我死嘛,但军主有命令,不听不行,于是带人冲了上去。齐军一阵乱箭射来,那个幢主和一百士卒掉头就逃,他们就等着这阵乱箭了。
    可怕的事出现了。杨素下令杀了他们。军副以为自己听错了,“那是我们自己地兄弟。”
    “临阵逃脱,依律当斩。”杨素怒目而视,“杀。”
    军副看到杨素来真的,拒绝下命令。杨素亲自跑到弓弩手后面,下令发射。射杀自己地兄弟,弓弩手做不到,一个个眼巴巴地望着杨素,希望他手下留情。弓弩幢主和幢副跪地哀求。杨素大怒,“临阵抗令,斩。”手起刀落,两颗人头落地。
    弓弩手害怕了,手中利箭呼啸而出。仓惶逃到本军阵前的一百将士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一个个魂飞魄散,还没想明白就死了。
    对面齐军也看呆了。阵前逃跑在战场上是司空见惯的事,这种事说的不好听叫逃跑,好听一点是撤退,没什么稀奇,如果统军将领都严格执法,那自己的军队很快就没了,不过不是在两军阵前拚杀而死,而是被军法处决了。
    杨素再下令,一个幢主带一百人上前冲阵。
    将士们看到杨素心狠手辣,阵屠杀自己的兄弟,心灰意冷。这一百人冲上去之后,刚刚脱离本阵弓弩射程,马上弃旗投降,向齐军战阵跑去。齐军当然不会在阵前接受俘虏,谁知道这是不是周人的诡计?齐军领军总管大手一挥,“杀。”
    一阵乱箭,一百人又死了。
    杨素第三次下令,“再给我冲阵,不把齐军战阵撕开,谁都不许回头。”
    第三个幢主带着一百人杀了上去。现在这一百人进退两难。逃回去是死,投降是死,只有誓死一搏了。杨素说了。只要撕开敌阵。死了的人有厚恤,活着的人有重赏,否则没有活路。拼了。只有拼命才有活下去地希望。
    这一百人冲过了齐军地箭阵,踩着自己兄弟的尸体杀向了敌人。有决心杀敌是一回事,真的等到生死相搏地时候,看到人头飞舞、鲜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