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他后宫已经有了三个只能看的红颜知己,多一个方百花也无所谓;但赵桓觉得太讽刺,焉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自己柏拉图式的婚爱?

    不过,想到自己的使命,乌龙道人好像只是告诉自己来歙州后“自会明白”,也没说自己应当怎么办……

    嗯!离开的时候好像有交代,“未得到方腊的石碣之前不可妄动一刀一枪”,这是不是在暗示自己,先拿到方腊的石碣?

 第206章 方腊回京

    方腊的石碣。

    如果自己再得到方腊的石碣,那岂不是可以收服方腊手下的四大金刚三十六毛神?

    赵桓心中隐隐激动起来,他深知石碣的神奇,知晓如何收服石碣,这念头一旦在心里生起,便再也挥之不去。

    这可是宇宙本源物质,比暗物质还要神奇,没有人不心动,连赵桓也不例外。

    此后的几天,赵桓保持着自己的作息习惯,下午美美睡一觉,夜里练剑一夜,第二天上午应付邵皇后、方百花等方腊手下的这些人;他知道最初的这几天一定会有人关注他,看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可不可疑,所以他也不着急,好像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方腊手下一样。

    一直到第八天头上,赵桓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石碣的信息,也没有任何机会去寻找石碣,整夜就是皇宫中练剑,从傍晚一直练到清晨。

    这八天是他过的迄今为止最安静的八天,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管,只是练剑,所以也是他进步最快的八天。

    本来在他伐毛洗髓和脱胎换骨之后,系统告诉他清风剑法至少要五年才能大成;现在白虎道人亲自指点之后,又加上梁山石碣碑也就是宇宙本源物质的威能,赵桓的剑法已然小成。

    剑法小成,就是已经完全练成清风剑法中的剑招,并且能够流畅使用。

    小成和大成还有一些距离。要达到大成,必须要自身在小成的基础上对剑法有一个独特、深刻、正确的感悟,不再拘泥于剑招,也不再拘泥于威力,而是让剑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心所欲使用任何招数制敌,使得对方的生死在自己一念之间。

    所以大成境界,也就是宗师境界,古往今来能达到大成的都成了名垂千古的人物。

    达到小成,已经算这个时代的顶尖高手,但勤修苦练总有很大机会能到这一步;但大成则不同,再怎么刻苦勤奋也未必管用,因为大成的核心在于一个“悟”字。

    腹中有些饥饿,赵桓正准备收剑,冷不丁一条长枪从旁边刺来,又快又狠,而且灵活多变,但并无杀意;赵桓斜退一步,与那条长枪斗在一处。

    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身躯魁梧,面容刚毅,枪法称不上如神,但也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赵桓一直与他打了四五十招,才渐渐发现他的弱点,开始占据上风。

    “不打了!肖驸马果然剑法如神!贺从龙甘拜下风!刚刚见驸马爷独自舞剑,一时技痒,多有得罪,还望勿怪!”

    中年汉子顺手把枪一扔,那条长枪刚好稳稳落进武器架里。

    这一手,证明他对力道的把控已经出类拔萃,也再次说明他足以进军高手行列。

    贺从龙,方腊手下的禁军都教头,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赵桓把剑插进剑鞘,与贺从龙见礼,末了问道:

    “贺教头怎么会来此处?”

    “今天方圣公回京,要直接去清溪城,我接到信使的消息,便赶紧来见皇后娘娘,刚好遇到肖驸马。”

    “贺教头何必客气!这样吧,如果贺教头不嫌弃,我便称呼贺教头一声兄长,如何?”

    “好!”贺从容大喜,开怀笑道,“那我便称一声兄弟!只听说肖兄弟文武双全,原以为是个清高人物,没想到贺某这种草莽人物肖兄弟也愿结交,真乃一代英杰!”

    “贺兄过誉了!”

    “肖兄弟,我不得不提一句——护佑圣公回京的可有不少高手,国师邓元觉和包道乙、尚书王寅、侍郎高玉、将军白钦、景德可都是江南闻名的人物;方圣公的侄子方杰更是有无敌之姿。他们若知肖兄弟剑法,很有可能会向肖兄弟讨教几招,兄弟可要心里有数!好了!我先去把消息禀报给皇后娘娘,回头有空了,我请兄弟吃酒!”

    “多谢贺兄告知!请便!”

    贺从龙匆匆离去了,赵楷的内心隐隐有些兴奋起来。

    方腊竟然回来了,自己的机会也就到了!

    ……

    大约半个时辰过后,邵皇后带着方百花、赵桓、贺从龙、娄敏中、沈寿等人,在禁军的护卫下从歙州出发向清溪城。

    清溪城原本是清溪县,隶属于睦州,与歙州接壤,是方腊的起家之地,也是方腊的正式皇宫,歙州城不过是行宫而已。

    两地相距甚近,不到两个时辰便已到达清溪城,此时方腊已在城中,清溪城内外旌旗密布,守城军士龙精虎猛,跟歙州又不相同。

    赵桓猜测,这些军士应该是方腊手下最精锐的御林军,是从江南各路军马中挑选武艺最高强者组建而成(类似于宋朝的强干弱枝,把最精锐者集中到自己麾下,避免手下大将尾大不调),一直由方杰统领,专职护卫方腊。

    御林军人数不多,只有5000人,但要用强攻手段拿下这支军队,加上他们的地理优势,宋军至少要伤亡2万左右的精锐之军。

    而现在赵桓手下称得上精锐的,总共也没多少。

    他再次庆幸自己听从了乌龙道人的建议,否则两相消耗之下,大宋的气运必定大损。

    旁边,方百花见赵桓默不作声,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

    她还以为赵桓是有些紧张呢,殊不知这人正是她方家的头号大敌,如今正在满心算计她哥哥。

    赵桓回之以微笑,收了收神,跟着方百花进了清溪城。

    清溪城里的皇宫比歙州城还要精美壮观,这是赵桓最看不起方腊的地方。江山还没坐稳就开始享受,时时处处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本质,怎么可能成功呢?

    可惜了他这一身才华,也可惜了跟随他的数百万百姓。

    皇宫大殿上,方腊高高在座,金灿灿的龙椅虽然没有东京城里的精致,但却更加粗壮,把方腊那黑红色的脸反衬得愈加黑亮。

    大殿两边,几十位文武分列肃立,看着大殿门口。

    邵皇后等人他们自是十分熟悉,所以他们重点关注的只有一个人——

    赵桓。

 第207章 抗宋之策

    “哪位是肖亶义士?”

    方腊眼瞅着赵桓,流露出一股炽热。

    赵桓上前一步:“游侠肖亶,见过圣公!”

    “好!好!好!”

    方腊见赵桓一表人才,英武不凡,言行举止不卑不亢,越看越爱看,一连夸了三个“好”字,大笑着走下龙椅,距离赵桓只有三步,一脸欣赏地打量着赵桓。

    “肖兄弟曾读过书?”

    “不敢!在下在淮南曾考过可科举,可惜官场黑暗,在下得罪了贪官污吏和乡绅恶霸,本来文章应当被评为第一,却不仅没中,还被关进了大牢。在下干脆弃文习武,拜访名师,学艺五年,剑法小成,杀了仇人,逃难江湖。至今诗书与武艺皆不敢落下。”

    一席话编排的逻辑清晰,一个被逼反抗官府的良人侠士形象跃然而现,大殿内大多数人感同身受。

    无他,但凡日子过得去,谁愿意不顾家人安危刀头舔血?官府、乡绅想方设法侵占百姓好处,或者欺男霸女,因此有了仇怨,怎么办?要么顺从,被人欺压致死;要么一怒而起,杀人逃难。

    原本赵桓只是在史书上看过古代的社会有多黑暗,总觉得难以感同身受;那天在歙州城外遇见了孙老汉祖孙两个,他就切身感受到了,如果他是当事人,百分之一万的要反抗,而事实上即便他不是当事人也砍了两只手。

    讽刺的是,他砍了两只手反被重用,而断手的那两人十有会像孙老汉周围的那些残废军人一样被人弃之不理。这个时代的人命贵贱可真是绝了。

    现在,整座大殿内,基本都是曾经面对大宋官府一怒而起的那部分人,骨子里压根就是一股子不认命的劲儿,听了赵桓的遭遇,立刻联想到自己,立刻对赵桓产生了好感。

    这里面就包括方腊,这个被官逼民反的、曾经的漆园园主。

    方腊猛地一拍龙椅,大声叫道:“好!杀得好!向来只有喂不饱的豺狼和满地的白骨,何曾有过待民如子的圣贤?就该杀!肖兄弟,诗书文章我是不懂,肖兄弟,如今我江南的处境想必你也知道,不知有什么高见?”

    “高见谈不上,却有一席话要说,若圣公愿听,请先恕在下无罪!”

    赵桓躬身道。

    “肖兄弟多虑了!”方腊笑道,“我们这里不是大宋那蛇鼠一窝的朝廷,肖兄弟尽管畅所欲言,咱们从来没有因为说话害过哪位兄弟的!”

    “好!那在下便说了!”

    赵桓直起身,正色道:“宋兵来攻,江南自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兵法有云,兵者,凶器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又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又云道、天、地、将、法!圣公若要取胜,第一,不可有半点侥幸;第二,不可犯战略上的错误;第三,要保证江南上下一心;第四,才是寻找宋军的弱点一击制胜。”

    赵桓刚说一句,方腊和满殿文武立刻面现震惊之色。

    他们这些人,学问最高的娄敏中也不过是科举不第的教书先生,江南本地学识渊博的要么被他们杀光了,要么就是看不起他们,方腊一个没得到;要说勇武机智,那自是不输于宋朝,单论学识,还真就没一个比得上赵桓的,连个差不多的都没有。

    赵桓很满意这种效果,继续说道:“先说第一点,江南材士如云,人皆善水;反观宋军多为北人,水军原本不过梁山上的两三万人,后来又得了王庆的五万水军,但要跟江南比,还是差了许多,这种地理优势难免会让大家心存侥幸,以为宋军就算过了长江也难以发挥长处。殊不知宋军狡猾多端,让人防不胜防,甚至攻打王庆只用了半个月,咱们这边若是稍有大意,就会被宋军趁机而入。”

    方腊、王寅、高玉、娄敏中等人边点头边沉思。

    “第二,不可犯战略上的错误。肖某劝圣公不要把精兵强将分守各处城池,而是沿长江布放,利用长江天堑阻挡宋军;即便挡不住,也能让他损失不小。当年周公瑾以东吴两万之军火烧曹操八十万人,就是因为策略得当;如果当年东吴分兵驻守各军,必然被曹操各个击破。”

    方腊虎目一睁,悚然一惊。

    “第三,要保证江南上下一心。圣公聚集天下豪杰造了大宋的反,是因为受不得大宋贪官污吏们的荼毒,按说应该更清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然而肖某在江南多日,所见所闻恰恰相反,江南官军多有欺压良善的。当日我在歙州城下遇到一位孙老汉,亲见歙州城内官差逼迫孙老汉把孙子卖到宫中当太监,孙老汉不从,那两人便极尽威逼恐吓,在下一时看不过,多了句嘴,那两人便提刀杀我,反被我砍了双手;守门的卫将更是不问青红皂白便要杀我……若不是遇到沈参政,在下说不定已经与圣公事成水火。”

    方腊和众人的脸色开始难看起来。

    赵桓不管不顾,仍旧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