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现在就要严令,燕州、蓟州的土地必须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在辽金大战,燕蓟两州的土地三成都成了无主,剩下的地价也低的可怜,跟不要钱差不了多少——呵,这些原来的辽国汉人啊,如今成了大宋子民,却还是不看好大宋能长期拥有燕云十六州,总觉得辽国早晚还会回去!”

    “拿钱,偷偷的、大规模的买下燕蓟两州的所有土地,有不愿卖的,就那东京周围的官地等量兑换,朕不信他们不从——但不可强逼,我大宋以后不做强逼平民百姓的事,也不准任何人用任何手段逼迫他们!”

    赵桓再三强调,让三人牢牢记住,再传达给全国。

    中书令浦文英、侍中闻焕章、尚书令李纲,他们三个是三省的主官,只要他们这边严格掌控,地方上就不会有太大偏差。

    “买下来两州之地后,在宣布二十四城的命令,同时准备修建燕都。”

    “燕都一定要够大,至少要比长安、开封还要大,这些事全权交给你们三个来筹办。”

    “同时,要建造足够的府邸,朕要赏赐给东京城里的这些守规矩的权贵,以及折家、种家、姚家、杨家、刘家、郑家、高家这些将门,当然还有你们南北两斗十三人,以及下面的各大将,都要有。”

    “按照面积规格,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三十亩的宅子建十座,二十亩的宅子五十座,剩下的十亩宅、五亩宅、三亩宅、一亩宅多些。具体的规格、数量和位置你们来定,街坊划分也多费些心思。”

    “另外,尽快让吴璘驻守阴山一线,看怎么更好的拱卫燕蓟;李彦仙要防守好榆关和右北平,等过阵子时机差不多了,灭了辽国之后就让他们驻防辽国故地和辽东。”

    “再传令萧嘉穗,让天威军海军驻守在蓟州沿海。有吴璘、李彦仙、萧嘉穗三支大军,在加上杨存中的人马,若是再守不住一个燕蓟,那我大宋直接向辽国投降算了,也不用丢人现眼了。”

    闻焕章三人闻言神情一松,如果照顾到现有的这些权贵,再有四支大军守护,迁都倒也不难。

    大宋当年定都开封,除了出于漕运压力的打算之外,就是因为赵光义强烈反对迁都;虽说赵光义给出了什么“在德不在险”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但其实里面掺杂了皇位继承的原因,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与赵光义博弈的结局。实际上,客观来说,大宋早就该从开封牵走。

    现在,赵桓要迁都到燕蓟,根本不会有像样的阻力存在,还不是由他乾纲独断?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公众号【】抽红包!

    接下来的日子,在浦文英、闻焕章和李纲的秘密指挥下,大宋国土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打击不法、褒奖仁善。大宋境内的不法商贩被清洗了一遍,但凡屁股不干净的,基本没有人能幸免,全都被抄家迁徙到西南或者西北。

    当然,在这次清理行动中也发现了不少真正勤俭起家的商人,他们或许没有那些豪商有实力,但却远离是非,不乱法纪,不违初心,还愿意做些铺路修桥、施粥施药的善事。对于这些人,再三查明确实没有过明确恶行的,朝廷甚至还办法各类“善者”荣誉,以勉励他们的行为,同时让天下百姓潜意识中对比两类富人,让那些被处理的人心服口服。

    在确凿的证据、善者的对比和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下,这场轰轰烈烈的平富运动总算没出什么乱子岭南和西北的汉人人口也快速增长起来。

    其次就是修筑长城。大宋耗费了很大的国力,沿着燕山、阴山、大漠修筑了一条万里长城,西起榆关,东到甘州(张掖),中间开着十几道关城。

    燕山、阴山的长城是第一期工程,完成之后才会沿着大漠修建第二段长城。在新式火药和水泥的帮助下,新长城的修建要比历朝历代容易得多,也更加坚固、更加平整;为此,凌振现在已经暂时离开了铁火雷军,专一负责配制火药、炸石开山。

    至于长城修到西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时代的沙漠化远没有那么严重。比如河套平原附近的毛乌素,现在还不是沙漠,只是有几片大面积的秃地而已,只要人工干预,恢复水草树林没那么困难;比如腾格里地区,现在还有很多水泊,沙漠只是小部分,也有很大可能恢复。

    比较麻烦的是巴丹吉林大漠,很严重,在这个时代要想恢复成草原怕是难了。

    好在巴丹吉林大漠的东侧边缘有一道山梁,虽然不高,但挡住风沙还是不成问题;赵桓决定沿着这道山修建一条坚固的长城,就是为了在长城以内种树种草,以保护西北地区,不使沙漠扩大。

    其三就是沿着长城修建十座坚城,从东到西依次为抚宁城(榆关)、右北平城(承德)、丰宁城、赤城、上谷(张家口)、阴山城(乌兰察布)、丰州城(呼和浩特)、九原(包头)、五原(乌拉特前旗)、朔方(巴彦淖尔),每座坚城外均紧邻长城隘口,也是长城驻军的后勤支撑和管理中心。

    其四就是收购燕蓟两州的土地,进展的确十分顺利。这两州都是大宋新得之地,百姓或出于畏惧,或出于安全考虑,卖的十分慷慨。

    其五就是东南西北中二十四座中心城市的扩建、重修或者改动;围绕着这二十四座城,大宋重修了官道和海港、河港。

    但迁都的事,还是没有露出一点苗头,燕蓟两州也只是准备地块、设计图纸,并未大兴土木。

    不过,这些事还是没能逃过有心人的眼睛,大宋的这些明面上的变化都被人写成了一封封的密信,传到了辽东……

 第284章 两个案子

    大宋后宫。

    说起来,把后宫当校场、用来训练卫士的,古往今来也没哪个皇帝似赵桓这般了。历来宫里规矩甚多,一举一动都不能逾矩,包括走路不能太快,不能大声喧哗,见到皇帝要远远的拜伏……

    可是现在……

    每天天色渐黑,这后宫里便开始呜呜的响个不停,一百名勇士、五百名女兵便开始练武,一直持续到次日正午。

    这生物钟,自然是被赵官家“潜移默化”改出来的。

    一百名勇士都是全国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天分突出、人品有保障,家世也经过了仔细调查,都是大宋天下一等一的好汉,不然也不敢放在赵桓身边。

    他们修炼的都是戟法、马战,是赵桓教授给他们的《霸王戟法》;为首的两个侍卫统领吕方、郭盛,现在也主修《霸王戟法》。

    一百位骑士、一百杆方天画戟同时舞动,先不说实战能力如何,就说这气势,两三千普通军士在他们面前都占不了便宜。

    五百女兵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原来的九百人,多数已经赐婚给将军们或者官员们;也有些是带着护卫的使命给一些大臣当了小妾,比如李纲、闻焕章、许贯忠等人。宫里总共只留了一百多人,而后又全国选拔了近四嗯嗯百人。

    她们只许在宫里当差五年,随后多数都会成为文武大员们的妻妾,少数会成为男侍卫们的妻子,继续贴身守护皇家安全。这是她们的主要归宿,因此也吸引了无数平民家的孩子,成为一种近似于科举的、能“鱼跃龙门”的上升途径。

    她们练的是《清风剑法》,统领就是方百花、宿红裳、陈丽卿和刘慧娘四位贵妃,其中方百花、宿红裳统领四百人负责宫禁,陈丽卿、刘慧娘统领一百负责赵桓安危。

    总之,这后宫的规矩到了赵桓这里算是全坏了,好在后宫不得大臣进入,里面都是赵桓的心腹,倒也没人来死谏。

    如今在这后宫校场上,每个人的武艺高低,相互之间差不多都有了个了解。

    说起来,赵官家的武艺倒是他们中武艺最高的,高到什么程度还没人能量得出来。前几天,四位娘娘外加吕方郭盛六人围攻赵官家,也没能把赵官家打败;虽说这六个人是绝对不会用尽全力的,更不会让赵官家在众侍卫面前丢脸,但也足见赵官家的武艺之高超。

    其次是方百花,再其次是宿红裳,然后便是陈丽卿、吕方、郭盛、刘慧娘。

    刘慧娘的清风剑法如今也算是登堂入室了,就算是五六个男侍卫围攻也奈何不得她;但毕竟她是除了赵桓之外起步最晚的,擅长的也是一对一、寡对寡,所以目前仍然是垫底的存在。

    再有就是,这六百侍卫和所有将领、重臣,身上都日常穿着定制的胸甲。这是大宋最先进的防御甲胄,即便只有一个胸甲,均重也超过了十斤,男侍卫的胸甲则在二十斤以上,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得起来。

    当然,因为胸甲、板甲之类为了保持贴身都是定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保持体重,至少不能胖或者瘦的太快,否则军器院的那些人势必会在重新测量他们体型的时候数落一番。

    但重归重,好处是防御效果好啊,一般的弓箭是射不进去的,就连刀剑砍上去也只是个白印,护住了他们的要害,就相当于让他们多了一条命。

    眼看天色渐亮,赵桓收了升龙破城戟,擦了把汗,与侍卫们一起用了早膳。

    这仍旧是历代皇帝不曾有过的行为,完全打乱了贵贱之别。

    然而实际上,则正是因为赵桓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如此亲民。

    要知道,他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张口闭口都是“本太子”;就算做了皇帝之后的大半年里,也总是自称“朕”。目的嘛,无非就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下面的人——我是你们的主子。

    看起来很强势,很不像赵佶那样自称“我”亲民,但追根结底都是源于赵桓骨子里的不自信。

    现在的他,终于能很舒坦的被人称为“官家”,也能很轻松的自称“我”。这就是因为他有了强大的自信作为内心的支撑。

    如今距离大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历法上已经入秋,天气也渐渐转凉,倒比盛夏酷暑要舒适得多。其他人继续练功,赵桓则在吕方、浦文英的跟随下进了紫宸殿,开始处理龙案上的奏疏。

    事务不算多,赵桓只用了半个时辰变差不多快要批复完毕。

    蒲公英把最边上的最后两本奏疏递给了赵桓,脸上的神色很沉重。

    这些奏疏都是他看过之后分了类的,也是他把这两本奏疏放到一边的,他自然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

    赵桓看了他的神情,心里也起了疑惑;打开看了一遍,脸上怒气渐渐显露。

    这两本奏疏是两个案子,一个是举报驸马曹晟仗着权势、勾结官府、强买强卖、欺压良善的,一个是弹劾宋江心思不正、道德不端、无才无德、不配为官学之长的。

    举报曹晟的这个奏疏,说曹晟亲自出手强买苏州一家李氏商人的铺子,结果李氏不屈被曹晟打死,李家的人在苏州、杭州、江宁等地商人的支持下上告开封府,要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诛杀曹晟。

    此案人证物证俱在,已经被刑部核查过,无误;现在刑部尚书吕颐浩请求捉拿并审判曹晟。

    弹劾宋江的奏疏,是因为有几十个太学生拦住问宋江,什么是“三纲五常”,引得宋江大怒,当即斥责那些太学生“吃着官家的粮”、“拆着官家的房”;但那些太学生之乎者也的一顿说,让学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