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让学识不佳宋江无以应对。于是,太学生中便有数百人联名上书,要求罢免宋江官学主官的职位,另择贤者。

    此事经过了政事堂的讨论,除了李纲、闻焕章等少数几个弃权外,赵鼎、张孝纯等全部支持罢免宋江。

 第285章 阴谋的味道

    这两个案子,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不行,十分棘手,算是狠狠的命中了赵桓的软肋。

    比如曹晟这个案子。

    以曹晟的人品,赵桓压根不相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来;而且曹晟已经成了海商,今年出了两次海,每次所获巨万,比几十个铺子一年的收入还要高,哪有必要在赵桓整治恶商的风口上给自己惹麻烦?

    再说了,即便这案子是真的,曹晟又不是纨绔,也不可能当着外人的面做这种事,那就不至于数百个商人联名要曹晟死吧?

    如果自己同意的这个案子,自己的妹妹要守寡不说,自己也一定会落个薄情寡义的名声。

    再说,连自己的妹夫都是恶商,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别的商人?这不也是他赵桓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而如果自己要保曹晟,那自己在民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伟光正”形象就会瞬间消散,所谓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就成了忽悠人的话,他赵桓的朝廷与赵佶的朝廷也没什么两样。

    阴谋!

    赵桓立刻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还有宋江被弹劾也是疑点重重。宋江是官学的主官,只是监管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双方之间一直相安无事,突然就被几百个太学生围住刁难?

    这里面怕是有人挑唆。

    官学太重要了,这是大宋朝庭忠诚度的保障,必须要有自己的心腹人掌管,绝不能假手他人。

    如果自己罢免了宋江,官学无论换成谁来主管都会沦为形式主义,甚至成为跟自己唱反调的“皇家御史”,包括李纲和闻焕章。

    关注公众号:,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而如果自己要保宋江,自己就会沦为读书人的笑柄。

    旁边,蒲文英叹了口气,向赵桓解释。

    太学生们为什么问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但凡识些字,这些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他们拦住宋江问这么初级的问题,不仅仅是在羞辱宋江,也是在羞辱他这个赵官家。

    三纲,本质上说的是上下尊卑之别,然而在赵桓这里却几乎颠倒了个个,对平民十分好,对富贵人家就像对仇人一样。

    五常,那就是在赤裸裸骂赵桓了。

    虽然赵桓用兵权和君权压制了权贵富商阶层,但如今外面暗地里传的如火如荼,说赵桓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不仁;不顾权贵阶层曾经的辛苦,直接免了很多人的官位,不义;自己做皇帝,却把太上皇禁足在艮岳,且对文武百官态度强横,不礼;擅自掘动富贵者群体这种国之基石,反而依靠那些粗俗的泥腿子们和贼寇,不智;有法不依,独断专行,不信。

    这些话赵桓自然早就从军统司那里听说过,但却一直没放在心上。小猫三两只而已,何必认真?

    但宋江等人却不这么想,官家虽然下了令不要因此而闹出风波,他们也一直只是暗自生气,却不代表可以允许有人当面这样骂官家。

    所以,宋江怒了,也就有了后来的事。

    “有大宋九成以上的百姓支持,我还以为这事慢慢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些人没有就此死心,反而沉寂了几个月后直接对自己出手了。”

    “他们以为我们打击恶商的声势渐渐小了,就以为能压我一头了!呵!真是人善被人欺啊,这些人就是贱,非得朕大开杀戒才老实!”

    说到最后,赵桓的怒气再也按捺不住,狠狠拍了龙案一巴掌。

    “官家不可!”

    浦文英急忙劝道:“此乃死局,一招不慎天下大乱,不可不仔细!”

    赵桓没有说话,但却渐渐平息了怒气。

    就在这时,乐和匆匆从外面走来,“官家!有北边的消息!”

    “说!”

    “草原十个部落纠结了二十万骑兵围了燕子城,说是要为三个月前大宋灭掉了六万草原骑兵报仇。当时那六万草原骑兵去救援西夏,被神武军设了埋伏歼灭了4万,这便是他们出兵的理由。”

    “不过,根据我们军统司外司的探子回报,这里面好像有金国人和辽国人的影子。”

    “另外,辽国派了另外的使者见耶律敖卢斡,让耶律敖卢斡递交国书,要要回燕云十六州。”

    “军统司外司得到的消息是,好像是耶律淳、萧奉先、萧干、耶律大石等人强硬要求天祚帝,派使者要回燕云十六州。”

    “内忧外患呀!看来是有人想要证明,朕是个无能之君,或者是个误国的暴君!”赵桓握紧了手中剑柄道。

    “长城修建的怎么样了?十座坚城进展如何?草原佣兵的招募又怎样了?”

    浦文英道:“有火药、水泥的帮助,再加上有秦汉唐诸代长城为根基,长城修建的很顺利;但毕竟工程量巨大,陛下要求的又十分严格,至少也要两年时间。”

    “但十座坚城再有两三个月就完工了,每一座都高大厚实,很难摧毁。”

    “另外,根据最近一次的消息,草原佣兵的招募十分不顺,好像各部落的首领在强烈抵制,因为大宋是在掠夺他们的部民,咱们派出去的前去招募的人都被赶了回来。”

    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还没准备好,现在仗还没法打。

    赵桓皱紧了眉头。

    内外交困,时机真是太巧了,巧的让他不得不相信有人在后面统筹。

    “那次杀了四万草原骑兵,杀完之后那些部落没一个人敢吭声;此后咱们派去招募的人也只是被赶回来,而不是被扣留或者被杀掉。现在都过去了三个月了,突然又有二十万人来报仇,若是没有猫腻,打死我都不信。”

    “还有辽国,现在出尔反尔,难道他们就不怕金人再打他们的时候,我大宋袖手旁观?可见他们与金国已经有了某种默契。”

    “另外,辽国只是派使者前来,而不是派兵直接是攻打燕云十六州,显然他们与金人的默契还达不到和解的程度,双方依旧是劲敌,这次辽国不过是虚张声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罢了。”

    浦文英一怔:“官家是说,背后有金人作祟?”

 第286章 应对策略

    “除了我以外,你们每个人都小看了金人的野心和实力。”

    “你们以为金人也只是像辽人一样,只是想要大宋的财富而已,如果大宋给予金人岁币,金人就能像辽人一样与大宋相安无事。”

    “这是大错特错的!”

    赵桓咬着牙说道。

    “金人自始至终都是奔着灭国来的,奔着征服全天下来的,他们不仅会杀我们的人,还会打断我们的脊梁、灭掉我们的灵魂!”

    “金人,自从他们建国反辽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为了那一天而努力。完颜宗弼在大宋搞那么多事,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我大宋从上到下,不可有一个人对异族失去警惕之心!”

    “必须要牢牢记着8个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魏征说的那句话太对了: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他们想灭掉我们,而我也想灭掉他们,此生此心不变!”

    浦文英默然,这句话他也是赞同的。

    夷狄绝不可信,务必除之以绝后患!

    “那官家打算如何做?实不相瞒,这两道奏疏,臣等私下议过,均无良策!如今又有二十万狄寇入侵,也只有死守一途!”蒲文英摇了摇头。

    曹晟和宋江的事,就连闻焕章都毫无主意。

    “因为事情已经发生,天下人关注的已经不是细节,也不是真实的对错,只是结果;而无论哪个结果出现,都是死局。所以闻太傅也是忧心如焚,但却无可奈何。”

    赵桓道:“此事我亲自解决!从今日起,朝中日常事务均有政事堂继续接管……让宋江在家养病,不要再参与朝中事务,也不要再出门,更不要给他任何奖或者罚,官学也暂停,就把他的事暂时冷冻起来——我需要时间!”

    “至于曹晟,立刻让六扇门收进天牢,让蔡福、蔡庆两兄弟仔细保护,绝不能让人偷偷下了黑手。现在我还有信心逆转乾坤,但若是曹晟逃了或者死了,那这件事就成了此案,我算就此掉进粪坑里了!”

    浦文英郑重道:“老奴明白!官家请放心!不过为了万无一失,还需要刘娘娘相助!”

    “可!”

    赵桓直接答应了。至于是想让刘慧娘出智慧、布阵法还是用易容术,他就不管了。

    “一会儿你就把草原二十万骑兵入侵和辽国翻脸的事公开出去,可以说的再严重些,就说那二十万骑兵已经过了黄河打到并州……”

    蒲文英有些不解:“官家的意思是……”

    “既然有人想把水搅浑,那我就助他一臂之力让水更浑一些,这样才能把水底下藏着的大鱼全都逼出来!”

    “因为这件事不管是谁主使的,我大宋境内都一定有不止一个大能量的人出手。”

    “若是在平时,想要挖出他们还真不容易,也就只能任由他们百姓中煽风点火。”

    “而现在,刚好是个机会!谁忠谁奸,很快就会一目了然!”

    他现在知道,自己凭借武力强制改革有多么危险了,也终于明白历史上那么多明君为什么有变革之心、但总是被各种掣肘、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地妥协了。

    人都有私心,想让人类因公废私,有违天性啊!

    不过不要紧,自己有石碣碑这个作弊器,得到了一百九十三位忠心耿耿的人才,不可能也变得有可能。

    赵桓忽然又问浦文英:“老六现在在干什么?”

    “景王现在每日跟随上皇习文,并照顾上皇,听说比三皇子还要孝顺,而且那种孝顺老奴见过,那是真的发自内心!”

    赵佶的第六子景王赵杞今年才十七岁,虽说天份中上,但人品过硬,很得赵佶、赵桓父子喜爱,甚至赵佶对他的喜爱已经超过了赵楷。

    “让景王赵杞、刑部郎中何栗前往苏州,务必把曹晟的事情查清楚。我会微服乔装跟着前往,看看究竟是哪路牛鬼蛇神在作祟!”

    “官学那边,我不作声,去让吴用暗中处理!告诉他,什么都不必忌讳,我大宋有的是人愿意进太学。”

    “辽国那边,就说大宋皇帝想要参拜金佛,让耶律延禧把金佛送到燕州,或者朕带神武军前往辽国中京也可;至于燕云十六州,本就是我大宋援辽抗金收的好处,辽国想要,须得偿还大宋粮食一千万石、战马五十万匹、黄金二百万两。”

    “草原各部让神武军去对付,告诉他们我大宋将士听说草原部落善攻战,十分相与他们切磋一二:摆下擂台,兵对兵将对将打一场!”

    “让天武军密切关注辽人、金人的动向,让许贯忠坐镇燕州统筹北方。”

    赵桓经过一番思索,很快做出了决定。

    浦文英、乐和闻听立刻前去准备。

    赵桓去刘慧娘那里改了容貌,化装成了一名普通的侍卫,与其他九名侍卫一起由乐和带着前往曹家。

    曹家,曹晟已经从南方回来,并被六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