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太子为什么要偷船攻打梁山水寨?难道官军无船?”

    “是的,官家!童枢密在梁山败了两次,高太尉也败了两次,不仅损兵折将死伤惨重,而且把梁山周围几百里内的战船、商船、渔船等等都耗光了,太子殿下接手的时候片板皆无,因此只能偷船。”

    “也正是因为官军不可能有船,梁山水寨防卫极为疏漏,才成了太子殿下最容易攻打的地方!殿下把天时、地利、人和利用得淋漓尽致,真乃千古罕见帅才,不亚于大唐李靖、郭子仪,乃我大宋之幸,小人等因此愿意追随太子殿下为大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佶沉默半晌,叹道:“我以为郓王文采非凡,乃是大宋奇才;没想到半月前太子的文采也让朕吃了一惊,并不亚于郓王;半月后太子收服梁山,又善用兵至此,竟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赵佶的话让吴用眼皮直跳,他突然想到,对于一个正值壮年的皇帝来说,有一个文武都算的太子未必是好事。

    官家会因此怀疑自己的儿子吗?

    吴用想到这里急忙道:“天下人皆知陛下非凡间之人,乃是天上紫薇星下凡,陛下身边自然少不了左辅右弼的麒麟儿,此正是天下之幸!”

    果然,赵佶一听“紫薇星”三个字,脸上有疑虑之色褪去。

    “看来这都是上天的旨意!”

    赵佶又正色道,“本来汝等劫掠州县,杀死官军,罪不可恕;但既然已经追随太子,愿意建功立业,朕便赦免汝等罪过!你等日后要珍惜己身,不要再误入歧途。”

    “多谢官家!臣等愿意为大宋、为陛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吴用等人急忙拜谢,同时向李师师使眼色;李师师猛然醒悟,急忙取过来文房四宝呈上。

    赵佶一看,自己话已出口,此时不便拒绝,便提笔写了一道赦免诏书交给了吴用。

    “明日可自去宫中加印!朕的真迹没人敢阻拦!”

    吴用等又谢过了,提醒道:“官家,太子那边……”

    赵佶道:“童贯、高俅四次败在你们的手里,而太子一夜便征服了你们,看来太子用兵胜过童贯、高俅多矣!朕给你们一封诏书带给太子……明天一起加上印!”

    赵佶挥毫落纸,写了一篇亲笔诏书交给吴用。

    “好了,这么半天朕也累了,也该回宫了!”

    赵佶担心他们向杨戬等人讨要公道,便直接在李师师的陪伴下离开了房间,由李彦接着从暗道返回宫中。

    吴用等站起身来,相互庆幸:“幸好太子殿下把这些书信交给了我等,不然今天说破天官家也不信杨戬等人敢阴谋暗害太子!”

    “今天还是多亏了师师姑娘。传说师师姑娘色艺双绝,慷慨仗义,人称‘飞将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当初宋徽宗赏赐李师师安南国进贡的美酒一坛,李师师听说梁师成正带兵打仗,托人把美酒带给梁师成,让梁师成效仿汉代飞将军李广,把酒倒入泉水中让三军共饮。

    谁知梁师成却把酒一个人喝了。

    李师师知道后十分生气,但害怕影响大军军心,也没声张,而是拿出三千两白银给梁师成,让他买酒犒军,梁师成又写信答应。

    结果,这三千两白银又被梁师成给装到了自己的口袋。

    李师师再次得到消息之后极为愤怒,悬赏一千两白银刺杀梁师成,可惜刺客手段不行,反而被梁师成抓住处死。

    梁师成虽然知道刺客是李师师派去的,但一因为自己理亏,二因为李师师身份特殊,也奈何不得李师师,反而要向李师师赔礼道歉,此事才算了断。

    随后李师师侠名远扬,就有了“飞将军”的名号。

    四人感慨一番,又聚首小声道:“太子殿下派我四人到京城,主要就是为了应付朝廷奸党,今天的事情虽有了了结,但还有明日、后日,奸党不除,朝堂不宁。我们还得做长期打算。”

    “加亮先生有何高见?”

    吴用道:“以我之见,我带时迁、段景柱专门负责往奸党门府内安插人手、窥测情报;公孙先生带杜兴、曹正潜入道门,通过道门信徒出入豪门大家;小乙带石勇、白胜专门在青楼妓馆、赌坊球场安插人手;戴宗带朱富、朱贵明里经营酒楼茶馆、暗中成为情报中心——咱们各发展一路,多管齐下,如何?”

    其他三人连连称赞,当下计议已定,便告别李师师,各自投了客栈。

 第49章 改革军制

    梁山脚下,官军大营。

    赵桓拿着大宋的文武官员品级表,听着闻焕章和裴宣等人与他讲述什么是“官”、什么是“职”、什么是“差遣”,直感觉到头越来越大。

    “官”确定的是俸禄级别,也就是品级,是任何一个官员都必须有的;比如高俅的太尉、蔡京的太师等等都是官。

    “职”一般是虚衔,比如某某大学士、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等(最初的时候还是实职,后来被逐步架空成虚职);虽是虚衔但对官员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代表的是地位。

    在宋代的武将,如果没有挂文官性质的“职”,那他就是纯武将,地位是很低的;反之,如果前面加的有文官性质的“职”,地位立刻飙升。

    本来有官和职就够了,但真正的实职却是“差遣”,比如知府、知州、知县、提举、某某监等等,是掌理具体事务的官职。

    有官有职但没有差遣,那这个官员就没什么权利,也没什么事做。

    这些本来就已经够复杂,更复杂的却是“职”和“差遣”很多时候没有定例,同样一个名字,有时候是虚职,有时候却是差遣。

    大宋官职之复杂,神州内外,上追千年,下透千年,无有能出其右者。

    “官”、“职”、“差遣”三套体系并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所有权利都在东京朝廷手里。

    但同时也导致了大宋积累了大量的冗官,很多官员只拿俸禄、没有事做。

    而另一个恶果就是,官员之间容易相互推诿,不管出了什么事,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按照闻焕章和裴宣的推算,大宋官员至少有六到七成是多余的。他们不仅拿着俸禄,还凭借权势贪赃枉法;宋朝贪官污吏比盛唐多出许多,就是因为冗官的大量增加。

    “朝廷官制必须要改革!文官本太子现在管不了,武将同样也管不了,我能管的就只是现在的手下人,我们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手段,改革军制!”

    赵桓把官职表丢到了一边,不再看它。

    闻焕章道:“但凡牵涉到改革,总会有人反对,而且反对的人还很多,太子殿下要改革军制,必须得谋划周全。现在的大宋,有了钱大家一起贪,有了事儿就相互推诿,有了责任则相互推卸,这对于官员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世界,太子殿下的改革必然会触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赵桓反问道:“难道我们从现在掌控的军队下手也不行吗?”

    “太子殿下不要小看那些做官的人!”闻焕章果断摇了摇头,“很多事情一旦露出一个苗头,就会立刻有人猜到后续的走向,太子殿下即便是在自己麾下进行改制,也一定会有很多人猜到今后的趋势,从而联络其他人共同反对!”

    赵桓沉默了。

    用他超出这个世界近千年的眼光看,闻焕章所说一定会成为事实。

    裴宣一直没说话,沉思片刻,突然说道:“殿下,闻先生,如果直接改革军制有阻力的话,我们何不试试权宜之策?”

    赵桓不解:“何为权宜之策?”

    裴宣道:“不动旧的军制,暗中实行新的军制……”

    “这个主意好!”

    裴宣刚说完,闻焕章便拍案大喜。

    “殿下!此策甚为可行!”闻焕章很激动,“不动旧的军制,就不涉及军士们的利益;军队中计算战功一直都是个难题,正好可以以此为幌子暗中施行新的军制。如此一来,只要大家慢慢习惯了,便会自然接受;一旦日后殿下登基,只需一纸诏书便可全面改正!”

    “甚好!就这么办!”

    赵桓也感觉此策可行,心中的烦闷去了大半。

    于是赵桓与闻焕章、裴宣就在房中计议,把军制精简为品职两个系统:

    品级(军衔)系统,共分为九等三十六级,九等为君、帅、将军、校尉、都尉、尉、士长、士、卒,每等又分为准、下、中、上四级,合为三十六级。

    职能系统,把部队分为军团级、军级、师级、旅级、营级、队级六等,每等又有指挥、副指挥、练兵、教育几种职务。

    比如军团级就有大帅一人、副帅一到八人,副帅分别负责协助指挥、练兵、思想教育、后勤等职务。

    思想教育是赵桓新增的,就是关注军士们的思想,监督军队的忠诚度。

    军级的正官一般是将军衔,师级的正官一般是将军或校尉衔,旅级的正官一般是校尉或都尉衔,营级的正官一般是都尉或尉,队级的正官一般是士长。

    而后,闻焕章和裴宣又在赵桓的指引下制定了功劳记录标准,把任何功劳都能量化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亥十等,每一场功劳今后又裴宣负责考录,任何人的品级晋升都要看功劳。

    品级大小由功劳决定,而职级的高低由品级和能力综合考量,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全军。

    至于旧的、冗杂的制度,存而不论,逐渐淡化。

    确定之后,赵桓召见所有军官,详细分析了目前军中记录功劳的不公,最后又把议定的新的军制解释了一遍,观看大家的反应。

    王焕等八节度面无表情,其他绝大多数人都面露兴奋。

    按照以往功劳积累和这次征服梁山的功劳大小,赵桓当众授予刘锜等一干人等新的军衔,连老将王焕等人也都有明确的考功,王焕等人这才感觉到新军制的好处。

    但让赵桓堵心的是,刘光世这厮竟然面露忧色,真不知道他是哪根神经错乱了,还是他继承了他爹刘延庆的投机主义。

    见整体效果不错,赵桓又趁热打铁,把军规禁令、操练规范两项也重申了一遍,申明日后严格按照规矩来治军,任何人不得徇私舞弊,否则严格按照军规处理。经过这么几天,众人也知道太子赵桓治军严格,所以也没有人有意见。

    既然规矩已经制定好,大家也都认可遵守,那接下来就是执行了。赵桓以裴宣为执法队长,武松、鲁智深协助,给予了现场执法权,在全军展开监督,一旦发现立刻严惩,很快军队纪律为之一肃。

 第50章 旨意

    校场上,大军操练结束,赵桓擦了一把汗,走向已经等待多时的闻焕章。

    从出东京那天开始,赵桓就一直住在军营;而只要赵桓住在军营,他一定会与军士同吃同眠同操练,没有任何一次例外。

    刚开始的时候大军十分不适应,知道太子殿下跟自己在一起操练,一个个都如芒在背;如今大半个月过去,上上下下的人已经逐渐习惯。

    “殿下!东京有圣旨传来,是戴宗亲自送过来的!”

    “戴宗人走了吗?”

    “没有,正在大帐里面等着殿下!”

    赵桓快走几步,不自觉用上了轻风腿,身形一闪已经在三丈开外;突然又想起来闻焕章不会武艺,转身一看他果然在小跑着追赶,不禁尴尬地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