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宗师-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唐顺他们可以平静对待的原因。
见识和眼界,决定了不同的情绪影响。
杨德奎没有做声,而是看向了唐顺,眼神带着询问。
唐顺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杨德奎见状,便是明白了唐顺的意思。
随即,看向荆千,道:“所谓的留后,就是前人做出来,留给后人的。”
“这不废话吗?”
荆千闻言,白了杨德奎一眼,道:“古董这些东西,哪个不是啊?”
“……”
门外汉就是门外汉。
杨德奎嘴角一抽,强忍无语,解释道:“我说的留后,是指前人仿制的赝品,留给后人的。”
“这样啊……”
荆千恍悟,随即说道:“可是,仿制品也有新仿和旧仿。既然你说这是前人仿制,留给后人的,那说明这算是旧仿咯?”
旧仿也值些钱吧?
杨德奎看了荆千一眼,摇摇头,道:“未必!”
顿了顿,杨德奎耐着性子解释道:“旧仿和新仿的区分,一般是以民国为界限。民国之前的仿制品,称作旧仿。民国之后的仿制品,则都是新仿。”
“那这件元青花呢?”荆千蹙起了眉头。
“看手法,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杨德奎低声道。
荆千有些不信,扭头看向了唐顺,询问道:“唐哥,他说的真的?”
唐顺思索了下,微微点头,道:“应该不假。”
“什么叫应该啊?唐哥,你可别打马虎眼啊。这件元青花的价值,你应该会比我更清楚的啊。”荆千急了起来。
唐顺见状,揉了揉额头,无奈的叹了口气,压低嗓音,道:“我看过包浆,感觉呈色不对。”
说着话时,唐顺身体前倾,防备着旁人偷听。
“元青花,你应该知道吧?元代生产的青花瓷,便叫元青花。”
唐顺看着荆千,低声解释:“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在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这件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纹瓷罐,明显是大型器具。所以,采用的青花原料,应该是进口青料,即苏麻离青。”
说到这里,唐顺略作停顿,看着荆千,为后者留下了足够的思索时间。
荆千默默听着,不断思索,偶有点头。
苏麻离青,他倒是经常听说。
自从接触古玩文物以来,他就听说过不少次。
所以,渐渐地也已经了解到了这种原料。
看到荆千点头,有所明白,唐顺这才接着讲道:“苏麻离青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跟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
“首先不同的,便是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
“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说到这里,唐顺看了一眼拍卖台上的元青花,和那些争先恐后,趋之若鹜上手的拍卖者。
随即收回目光,看向荆千,继续解释道:“这件元青花,采用的青花原料,应该是采用过特殊手法调和过的。”
“这种原料做出来的青花呈色,是很符合的。但唯一让我疑惑的,是釉色上的包浆,呈色不对。”
“之前我没想通,但是,经过杨老板的提醒,我才明白过来。”
唐顺顿了顿,呷了口茶,才接着讲道:“大家都知道,物件经过长时间的氧化作用,其色泽普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加深加厚。”
“或因土壤里面的酸碱性成分,或因人们的汗液侵蚀,色泽加深变暗。这种呈色,我们称之为包浆。”
“这件元青花的包浆,呈色虽然也有些偏暗。但是,我仔细回想了下,这种暗淡,却并不是氧化沉淀后的暗淡,而是……”
说到这里,唐顺停了下来,目光幽幽的看了众人。
“而是什么?”
荆千忍不住好奇,追问起来。
唐顺吸了口气,才一字一顿的道:“褪色!”
“褪色?”
荆千一怔,有些茫然。
反倒是旁边的魏无别,猛然一震,脸色骤惊。
刹那间,原本的狐疑,消失无踪。
转瞬间,被明悟和恍然取而代之。
“原来如此!”
魏无别摸了摸胡须,一脸唏嘘的道:“老夫之前也感觉到这件元青花的包浆呈色不对。但是,却总是想不出来不对劲的地方。”
“现在你这样讲,老夫倒是想透了。仔细回想,果然是这样的。这件元青花的包浆色泽虽然也是偏暗,但包浆却很薄,并不厚重。”
行家就是行家,一点就透。
听完唐顺的解释,魏无别宛如被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想透了所有的不解之处。
荆千仍旧茫然,有些蒙蔽。
即便是接触古玩行业十几年的李泉,也都有些迷惑,不太清楚。
唐顺见状,呷了口茶,耐着性子,解释道:“真正的包浆,是浓而厚的。造假的包浆,是浅而薄的。”
“这么跟你讲吧,常年沉淀的包浆,会形成一层油膜,附着在物件上面。时间越久,这层油膜就会越厚,色泽呈现就会越暗越浓。”
“这件元青花的包浆油膜很薄,明显有脱落的迹象。而出现这种迹象的,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釉彩褪色。”
【作者题外话】:终于更新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试探杨德奎
唐顺苦口婆心的解释,讲得绘声绘色,十分详细。
李泉、魏无别、杨德奎都是频频点头,纷纷明悟。
荆千却依旧茫然,一脸迷惑。
“好端端的,怎么会褪色?”荆千质询起来。
“……”
唐顺嘴角一抽,差点心肌梗塞。
老子讲了半天,都是在对牛弹琴吗?
唐顺沉默,无语凝噎。
荆千的悟性,比起霍元伟,要差了很大一截啊。
当初教授霍元伟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吃力过。
虽然二人都是门外汉,但霍元伟多少有些底子。
因为跟高家年轻子弟的竞争,勉强刻意的了解过古玩方面的知识。
所以,教授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
荆千完全是没有任何底子,说是门外汉,都是抬举了他。
在古玩方面,荆千简直就是个白痴。
这么明显直白,简单直接的解释,居然都还理解不了吗?
“我来说吧?”
看到唐顺被荆千的无知弄得沉默,杨德奎失笑了声。
唐顺无奈的看了荆千一眼,随即微微点头,赞成了下来。
杨德奎见状,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嗓音,道:“我简单的跟你讲讲,真文物和假文物的包浆的区别吧。”
“真文物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或长埋土中,受地下土壤的酸碱性成分熔融或氧化,形成的一层有机质油膜。”
“又或是存放空气中,受空气中的氧气、灰尘、水分等综合作用,导致氧化,使文物釉料产生氧化作用,从而形成有机质油膜。”
“这层有机质油膜,俗称为包浆。真文物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其釉料自然反应,整个过程是十分稳定的。所以,这样形成的包浆也稳定,不会轻易褪色和二次反应。”
“假文物的包浆,则是不同,是以化学技术或物理技术等人为手段,后天形成的。这种形成的包浆,过程很不稳定,很不牢固。所以,长久下去,包浆就会出现褪色,或自然反应,形成真正自然的包浆。”
“这也就是为什么,假文物会出现包浆褪色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因为假文物的作假包浆不稳定,发生了二次氧化。”
杨德奎的讲述,直白浅显,一针见血。
不愧是作假专业出身的人物。
荆千似懂非懂,隐约明悟。
但沉思片刻,却又捉摸不透,始终感觉有些懵懵懂懂。
杨德奎似乎看了出来,脸色也是微微沉肃了起来。
荆千的悟性,真的很差啊……
杨德奎暗自喟叹了声,随即再次讲道:“我再这么跟你讲吧,你可以把包浆当做一层茧,就像我们手上的茧一样。”
说着话,杨德奎摊开了手掌,露出了掌中厚厚的茧,道:“假文物的包浆,也就是这层茧,在时间沉淀的作用下,会自然脱落。”
“你仔细观察一下,有茧的肉,跟没茧的肉,颜色是不是不一样?假文物的包浆褪色,就跟我手上的茧脱落一样,会出现色泽不一样的变化。”
杨德奎耐着性子讲述,荆千默默听着。
目光观摩着杨德奎掌中的茧,看了好一会儿,荆千才一拍脑门,似有所悟。
“明白了,这回我明白了!”
荆千拍着脑门,低声一笑:“嘿,包浆就是茧嘛,褪色就是褪茧嘛。”
“……”
唐顺和杨德奎对视一眼,无语又无奈。
你要这么理解,也不是不可以……
二人心中腹诽,但都没有再过多解释。
深怕继续讲下去,会让荆千再次陷入迷惑之中。
为荆千解释清楚之后,唐顺看向了杨德奎,低声询问起来:“您怎么看出来,这是留后的?”
“猜的。”
杨德奎点了支烟,淡然应道。
“……”
唐顺嘴角一抽,我信你个鬼哟。
杨德奎见状,微微一笑,低声道:“我主要是觉得,这种包浆的制作手法很熟悉。所以,才有这样的猜测。”
“能说说吗?”唐顺追问起来。
包浆造假,在文物造假专业之中,是最为重要的。
器具造假,但凡是制造业的老师傅,几乎都会。
但是,包浆是古文物最主要的特征。
造出来的假货,能不能以假乱真,包浆是缺之不可的。
没有包浆的假货,一眼都看得出来。
包浆造假的技术不过关,同样很容易暴露。
所以,包浆造假这门手艺,堪称是文物贩子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以及底蕴。
就比如这件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纹瓷罐一样,用料和材质,几乎都可以以假乱真。
最终,却输在了包浆之上。
如果这件元青花在制作出来的时候,就送出来拍卖,估计很难有人看破。
即便是唐顺,都有可能面临打眼。
但是,因为沉淀的时间太久,包浆褪色,才露出破绽。
可以想象,包浆的重要性。
唐顺这样询问,明显有些冒失。
但同样也是一种试探,试探杨德奎会不会下定决心,跟他走在同一阵营。
果然!
唐顺的询问,让杨德奎沉默了下来。
原本的笑容,微微沉肃了起来。
看了唐顺一眼,目光慢慢垂下,默默地抽起了烟。
各行有各行的秘密,一般都不会轻易外泄。
一旦泄露出去,那可能会招来杀身大祸的。
特别是造假这行业,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物都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